优秀中级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建 立 其 学 习策 略 培 训 模 式并 考 虑 如 何 把 它 纳入 汉 语 教 学 计 划 与 体 系 中去 ,再 通 过 实践 检 验 策 略培 训 对 汉 语 学 习的 有 效性 ,
用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之问的关系 , 是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学 习策 略 的第 一项 定 量研 究 。


研 究成 果
20 00年江新 的《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 一 文, 则使用 国外流行 的语言学 习策 略量 表(IL 对外 国留学生学 SL )
习汉 语 策 略 进 行 研 究 , 讨 性 别 、 语 、 习 时间 、 语 水 平 等 探 母 学 汉
汉语 作 为第 二 语言 学 习策 略 研究 是 一 个新 兴 的研 究 领域 , 研究 正 处 于起 步 阶段 , 究 成果 还不 成 系 统 。本 文 主要 从 两 个 研 层次 来 说 明 。 ( ) 在权 威 期刊 中发 表 的论 文 来看 一 从
1 观性 的 研究 。 . 宏 宏观 研 究是 对一 个 事 物 的全 貌 的研 究 【 ・ l 邶 在 这 里 指 的 是对 外 国学 生 在 汉语 学 习 听 说 读 写 四个 方 面 的学
习策 略情 况 进行 全 面 的研究 。
杨翼 19 98年发表 了 《 高级汉语学习者 的学 习策略与学 习
留学 生 写作 错 误 , 出 了学 习者 在运 用 学 习策 略 时 的 一些 偏 差 得 性 的学 习 策 略 , 出现 在 字 、 、 句 成分 和 句 子方 面 的 ( 内, 即 词 组 语
习者汉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其异同。她研究的结论是 , 同阶 不 段的学习者所采用 的学习策略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规律性 。 他们 在形 式策略、 母语策略 、 管理 策略、 准确性策略方面大同小异 ,

印尼华裔学生中级汉语写作策略调查研究

印尼华裔学生中级汉语写作策略调查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人们对写作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写作教学, 而对写作学习的关注比较少。可见,在其他几项策略研究得比较 全面的情况下,研究写作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本人在印尼慈育大学中文系实习期间对印尼华裔学生中级汉语 写作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华裔学生中级汉语 写作策略的调查结果与印尼慈育大学中文系教师的写作策略推 荐等级调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体表现为:(1)学生 对写作开始前的策略使用频率偏低,学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2)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使用的写作策略较多,使用策略的意识比较 强烈,但是学生对母语策略的使用频率应该降低;(3)在写作完成 后,学生应加强对查找策略、求助策略和自我奖励策略的运 用;(4)对于写作元认知策略,学生使用计划策略来整体把握写作 的意识不够,应增强计划意识。
华裔学生在中级汉语写作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写作策略使 用意识,汉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写作策略来提高汉 语写作水平。
印尼华裔学生中级汉语写作策略调查 研究
策略是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内容,语言学习与习得 研究来自人们对怎样学的认识,在从怎样教回归到学生学的过程 研究中,怎样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语言的四项基本技 能,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四大主要策略:听力策略、阅读策略、口 语策略、写作策略。
写作策略主要研究学习主体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技巧方法思路 等等,是对学习者的关注。学习者在汉语写作过程中主动运用一 些方法和技巧,对其写人们对写作主体的研究还不够,大部分研究的关注 点在写作教学,对学习者的研究还比较少。汉语写作最终通过学 习者来体现,因此对写作主体写作策略的研究有必要性。
印尼的汉语学习者众多,汉语作为二语的语言教学已经有很长的 历史了。目前,已有若干专家、学者对印尼汉语教学进行了研究, 但针对印尼汉语写作方面的分析还非常少。

汉语学习动机、策略与汉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对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调查

汉语学习动机、策略与汉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对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调查

个特 征 值 大 于 1的 因 素 ,可 以 解 释 总 变 异 的 6 5 . 7 9 ,可见该 问卷具 有符合 心理 测量 学要 求 的 受 教于不同的教师 ,学 习汉语 的时间长短不 同 ,并

本研 究所使 用的调查 问卷 共包括 4 部 分 ,考虑 到多数被 试 的语 言水 平 不足 以完 成汉 语 问卷 ,所 以 ,全部 问卷事先 由一位 中国籍 的越南语教 师和一
越 南人 的阅读 习惯加 以排版然后施测 。
致性系数为 0 . 8 6 ,通过探索性 因素分析提取 了 1
力 ,并在此基础上对越南汉语教学提 出具有 实证 依
据的建议 。


研 究设计
当前我国关 于语言学 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
l _抽 样方法与研 究对象 本研究 在越南两个地 区完成抽样 ,一个是越南
大量集 中在英语学习方面 ,关注汉语学习动机与 策
略 的研究不多 ;在 现有为数不多 的汉语学 习动机 与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4 一O 2
作者简介 :王恩界 ( 1 9 7 7一 ) ,男,吉林长春人 ,广 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广 西大学汉语 国际教 育硕 士生导师 ,主要从 事汉语 学 习心理与公共心理卫生研 究 ;武玉香 篱 ( 1 9 8 5一 ) ,女 ,越 南蚬港人 ,广 西大学汉语 国际教 育专业研 究生;范氏 清
J u n .2 0 1 3
Vo 1 . 1 7 NO . 3
汉 语 学 习动机 、策 略与 汉语 水 平 的
王恩界 ,[ 越 南]武玉香 篱,[ 越南] 范氏清平
( 广西大学 教育学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4 )

基于BOPPPS模式的线上中级汉语综合课应用研究

基于BOPPPS模式的线上中级汉语综合课应用研究
基于Boppps模式的线上中 级汉语综合课应用研究
2023-10-29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 Boppps教学模式的引入及改进 • 线上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01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 挑战
教学案例3
以《新编汉语教程》为例,讲述了线上中级汉语综合课的课程内容和 教学方法,重点讲解了课程内容的编排、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价 的开展等。
附录B:调查问卷
01
调查问卷1
调查问卷2
02
03
调查问卷3
针对线上中级汉语综合课学习者 的问卷,主要调查学习者的学习 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
针对线上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师的 问卷,主要调查教师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评价等。
,还可以反映出作者对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学术水平。 • 体现论文价值:通过列出并注明参考文献,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得以体现,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和研究现状。 • 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参考文献的规范使用还能够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高学术研究的公信力和可信
度。 • 总结词:实用性强
07
研究报告3
基于Boppps模式的线上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师教学效果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 建议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教师培训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Boppps模式,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 高其对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总结词:丰富详尽 • 参考文献的收集: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需要从大量的文献中筛选出与论文主题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真

关于初中级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初中级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研究
第3 5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 月
宁 夏 大 学学 报 ( 人 文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Ni n g x i a Un i v e r s i t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角 度 对 什 么 是 学 习策 略 进 行 了 定 义 ( 如: R i g n e y ,
1 9 7 8; Du f f y G , 1 9 8 2; Ch a mo t A , 1 9 8 7; Ma y e r, 1 9 8 8;
设 计 的。O x f o r d把 学 习策 略 分 为两 大类 : 直 接策 略 和 间接策 略 。凡 直 接参 与 目的语学 习 的策略 为直接 策略 , 它 包 括 记 忆策 略 ( 用 来 记 忆 和 复 习新 学 习 的
Vo1 . 35 No . 5
S e p .2 01 3
关 于初 中级 留学生汉语学 习策 略的现状调查研究
韩 晓玲
( 宁夏大 学 国际教 育 学院 , 宁夏 银川 7 5 0 0 2 1 )
摘要 : 第 二 语 言 习得 理 论 认 为 , 学 习者 的 学 习策 略 与 第二 语 言 的 内化 、 存储 、 提 取 或 使 用 密切 相 关 , 因此 , 学 习策
O x f o r d R. L , 1 9 8 9 ; 史耀 芳 , 1 9 9 1 ; 魏声 汉 , 1 9 9 2 ; 胡斌 武, 1 9 9 5 ) 。虽 然 , 中外学 术 界 目前 尚没有 一 个 统一 的理论 界 定 , 但是 , 一般 来 说 , 学 习策 略 就 是指 学 习 者 为 了达 到 一 定 的 学 习 目标 而 在学 习 活 动 中使 用 的有 效 学 习 程 序 、 规则 、 方法 、 技巧及调控方式等 。 本 文试 图调查 、 分析 初 级 与 中级 阶段 留学 生所 用汉 语学 习策 略 的特 点 及成 因 , 以期 说 明学 习 者常 用 学 习策 略与 学 习水 平 之 间 的联 系 . 从 而为 对 外 汉语 教 学 中 的教与 学提 供 理论依 据 。

中级汉语近义词习得及词汇学习策略

中级汉语近义词习得及词汇学习策略

04
中级汉语词汇学习的有效 途径
重视词汇积累和运用
积累词汇量
在中级汉语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积累词汇量,包括学习 基础词汇和近义词,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1
运用词汇
学生应该尝试运用所学的词汇,包括在 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以提高对词 汇的运用能力。
02
03
词汇搭配
学生应该学习词汇的常见搭配和用法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避免歧义
在汉语中,一些词汇可能有多个意思,使用不当会引起歧义 。通过辨析近义词,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提高表达质量
恰当使用近义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准确,提高语 言表达的质量。
提升语言使用能力和交流水平
增强语言能力
掌握近义词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中级汉语词汇学习的常见 问题与对策
问题: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缓慢
01
总结词
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缓慢
02
详细描述
中级汉语学习者常常感到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这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的局限性或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所致。
03
解决方法
学习者应该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如上下文猜测、对比分析、语义场等方
03
地域色彩
有些近义词具有地域色彩,如“马铃 薯”和“土豆”,前者是南方常用的 称呼,后者则是北方常用的称呼。
从搭配和习惯用法上进行比较
搭配对象
有些近义词的搭配对象不同,如“提高”和“提升”,前者常与“效率”、“水平”等搭配,后者常与“地位” 、“价值”等搭配。
习惯用法

中级汉语阅读教材调查分析

中级汉语阅读教材调查分析

中级汉语阅读教材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非母语者涌入中国学习汉语。

而对于这些学习者来说,中级汉语阅读教材是掌握语言能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通过调查分析中级汉语阅读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调查中,我们选取了多个中级汉语阅读教材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这些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化、历史、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

这为学习者提供了广泛了解中国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其次,教材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中的文章难度逐渐增加,从简单的对话和简短文章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长篇阅读和短篇小说。

这种渐进式的设计有助于学习者逐步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然而,中级汉语阅读教材在一些方面也存在不足。

首先,一些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过于注重传统文化,忽视了当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这导致了学习者在实际交流中可能会遇到理解困难。

其次,一些教材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实践机会。

阅读理解题往往只是简单的选择题,而缺乏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的练习,如写作、口语等。

这使得学习者在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中级汉语阅读教材应更加注重当代社会和科技的内容,使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发展。

其次,在教材设计中应加入更多实践机会,如写作、口语等,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教材的难度和题型应更贴近实际应用,以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中级汉语阅读教材在内容和特点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改进中级汉语阅读教材的质量,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同时,我们也呼吁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们关注学习者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推动汉语教学的发展。

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名词+动词”式偏正结构的习得研究初探

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名词+动词”式偏正结构的习得研究初探

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名词+动词”式偏正结构的习得研究初探近年来,随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热潮不断涌现,对于汉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研究汉语偏正结构的习得过程对于理解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名词+动词”式偏正结构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名词+动词”式偏正结构的定义。

在这种结构中,一个名词作为修饰语前置修饰另一个名词,修饰的名词后面紧跟一个动词,构成一个修饰性短语。

这种结构在汉语中使用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科技、文化、经济等。

对于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说,习得“名词+动词”式偏正结构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一方面,学习者可能会出现顺序错误的问题,即将动词放在名词的前面,破坏了修饰性短语的结构。

另一方面,学习者可能会忽略或错误使用该结构,导致表达不准确或不流利。

这种习得困难的原因可能与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有关。

在一些母语中,名词和动词的顺序不同,或者没有类似的偏正结构。

因此,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在习得这种结构时出现困难。

另外,学习者对于该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能影响其正确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习者习得“名词+动词”式偏正结构。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来帮助学习者熟悉这种结构的用法和特点。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和活动,让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该结构,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材编写者也可以在教材中增加相关的练习和例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结构。

总之,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名词+动词”式偏正结构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这些困难可能与母语背景和对该结构的理解程度有关。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种结构,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_对基础阶段留学生的一次调查研究

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_对基础阶段留学生的一次调查研究

82
表3
语言文字应用 策略量表中具体项目的使用频度与汉字测验分数相关分析 汉字意 义识别成绩 ( n= 118) . 201 * . 133 - . 199 * - . 216 * - . 105 . 187 *
2002 年第 2 期
汉字拼音识别成绩 ( n= 122) S38 S37 S25 S28 S19 S22
2 学习策略与形声字 、 非形声字 成绩的关系 分别计算被试汉字测验 中形声字和非形声字的成绩, 所有被 试形声字和非形声字正确率的平均数 和标准差如表 4 所示。 对学习策略与形声字、 非形声字 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显示, 应用策略与形声字书写的相关 非常显著( r= . 298, p= . 001) , 与形声 字意 义 的相 关显 著 ( r = . 249, p = .
W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y for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 A Survey Among CSL Beginners
Zhao Guo , Jiang Xin Abstrac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character test scores of the CSL (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beginners show that: 1) Applying Chi nese characters in reading and writing is greatly helpful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2) Memorizing the character shape as a whole or writing the character mechanically might not be effect ive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3) Using radical components to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 is effective; 4) The studying of pic tophonetic characters is more related to the strategies than that of the non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Keywords: l earning strategy;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beginners level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习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更是打开未来职业道路的重要钥匙。

然而,汉语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面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汉语学习策略,对于留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探究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报告首先对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定义,然后分析了不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如何优化汉语学习策略,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

通过本调查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留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汉语学习建议,同时也为汉语教学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共同推动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华留学生,旨在深入了解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我们成功收集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问卷数据。

样本总量为500份,其中包括了初、中、高三个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调查对象的构成上,我们充分考虑了性别、年龄、母语背景、学习目的等多个因素。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留学生占45%,女性留学生占55%,基本符合留学生群体的性别比例。

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以18-25岁的年轻留学生为主,占到了总样本的65%,其余年龄段的学生分布较为均匀。

母语背景方面,涵盖了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英语系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中亚国家的学生为主。

在学习目的上,大部分留学生表示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或学术研究而学习汉语,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初中级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分析与教学启示

初中级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分析与教学启示
收稿 日期 : 0 1 0 3 2 1 — 8— 1
作者简介 : 卢
晓(97 , , 十堰人 , 17 一)女 湖北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 院人文学部讲师 , 。 硕士
基金项 目 : 本文系广西大学行健 文理 学院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 目“ 国留学生 汉语学 习策略研究 及对外汉语 教学方 法 泰 探索” 项 目编号 : 2 1j 3 的阶段 性研 究成 果。 ( x 0 1g ) j 0
第l 2卷 第 5期
V0.1 1 2 NO. 5
沙 洋师 范 高等 专 科 学校 学报
J u a fS a a gTe c e s C l g o r lo h y n a h r ol e n e
21 年 1 01 O月
Oc . 011 t2
初 中 级 泰 国 留学 生汉 语 学 习策略 调 查 分 析 与教 学 启 示
中图 分 类 号 : 9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62— 7 8 2 1 ) 5— 0 5一 5 H15 1 A 17 0 6 (0 1 O 0 3 O
近年 来 , 随着 国外外语 教 学理论 研 究 的发展 , 在 各个 教 育领 域 , 人们 越来 越 强 调 以学 习 者 为 中 心 的教学 方法 , 们 意 识 到对 学 习 最 终 起决 定 作 人 用 的是学 习 者本 人 。语 言学 习 过 程 也是 如此 , 学 习者 个人 的知 识经验 和学习技 巧在 语 言学 习过程 中起 着决 定性 的作用 , 就是说 , 习策 略在 学 习 也 学
卢 晓 , 余 瑾 , 红 华 杨
5 00 ) 3 0 4 (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 院 人文学部 , 广西 南 宁

要: 结合近几年 的教 学实践 , 5 对 0名初 中级泰 国留学生汉语 学习策略进行调 查统计分析 , 现他们 发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实践一、引言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通过自主调整、定位并使用认知、元认知和社会技能方面的技巧、方法和技术,以帮助学习者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果和效益。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究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案例。

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一)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据研究,语言学习策略可分为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两类。

宏观策略主要是面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诸如目标制定、时机掌控、资源整合等;微观策略则主要涉及语言技能的训练与练习方面,如语法语音、词汇语境、阅读、听力、口语等方面的技巧。

在实践中,两类策略的权重视情况而定,因而需要综合构建。

(二)语言学习策略的评价标准语言学习策略是否适合一位学习者,取决于其其中三个方面的属性:任务要求、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策略所能充分发挥的功能。

任务要求是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内容和所完成的目标;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是指他们行为、认知和情感上的差异;策略的功能则是衡量策略效果的标准。

(三)语言学习策略有效性依据目前,学者们对语言学习策略的有效性验证多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检验:第一是通过学习者能力水平的提高而验证;第二是通过教学实验或课程的介绍中检验;第三是通过学习后的实际应用检验等。

三、语言学习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一)个案研究一位学习英语的本科学生通过课题组为期三个月的辅导,更换学习策略,同时加强词汇学习,最终考试成绩从原先的66.7提高到了83.3。

(二)团体案例一支中学校园足球队使用了目标设定、分阶段训练等宏观策略,通过运动训练等微观策略,提高了队员足球技能,队伍在全市比赛中一举夺魁。

(三)跨文化学习一名国外留学生在中国的交流学习中,由于学习策略不当,如读写难以协调等,对学习和文化的理解产生了困难。

他最终通过与汉语学习者的互动、语言语境的沉浸式场景训练等跨文化学习策略的慢慢调整,达到了学习和交流、理解文化的最佳平衡点。

四、语言学习策略的深度思考语言学习策略是与语言学习本身界限模糊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事物,需要综合运用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场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近十年来,随着全球化持续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成为第二语言。

因此,研究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有效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来深入了解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策略。

因此,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策略研究进行综述,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首先,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分为三大类:认知和认知,情感和文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其中,认知和认知策略主要研究学习汉语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中文知识的理解;情感和文化策略是研究学习汉语时如何融入当地文化以及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最后,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如何根据学习者特定情境以及语言学习特性来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

其次,近十年来,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策略研究贯穿了多个国家的汉语学习研究。

例如,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可以利用交互式学习、多媒体学习和语境化学习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在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社交学习和语境化教学方法来实现高效学习。

此外,在中国本土,研究人员发现,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时可以利用语言学习目标设定、互动学习和语言转换技巧来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对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汉语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策略,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有效的学习策略。

此外,这一领域也存在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应用网络教学的技术、如何在不同教育环境中发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作用等问题,研究者们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一系列更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之,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同的学习者需要根据学习环境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

但目前这一领域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将需要有更多的实证研究,以给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全面、科学、实用的学习策略。

初、中级水平中亚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初、中级水平中亚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标准 , 把学 习汉语 半 年 以上 , 一年 半 以下 的 中亚 留学 生 定 为初 级 水平 的 学生 ; 年 半 以上 , 年 以下的 中 留学 生 定 为中级 一 五 水 平的学 生 。 此标准 , 者从 20 级 本科 班 和高级 班 中抽取 按 笔 08 3 名 中亚 留学 生作 为被试 。 O
选 择性 注 意 、 猜测 策 略 、 典 策 略 、 词 记笔 记 策 略 、 记忆 策 略 等策
系列 措 施. 以学 习策 略 为 理论 框 架 , 它 包括 学 习 者 有效 地 学 习
外 语词 汇采 取 的各种 方法 、 巧和 步骤 。它 既可 以是 可 观察 到 技 的外 部 行为 ,也可 能是 无法 直接 观察 到 的大 脑 意 识 的 内部 活 动 。国 内外关 于词汇学 习策 略的研 究成 果颇 为 丰富 , 以 中亚 但 留学 生为研 究对 象 , 以汉语 为第二 语言 学 习者 词 汇学 习 策 略的 研 究相 对较 少 , 本处 于萌芽 阶段 。 文采 用 问卷调 查 、 基 本 访谈 和 观察法 , 拟研 究 中亚 留学生 汉语 词汇 学 习 中认 知策 略 、 认 知 元 策略 、 社会 策略使 用 的种类 和频度 高低 变化 。
科 班 的 中亚 留学生 参 加过 汉 语水 平 H K考试 的仅 有 5 , S 名 而 过 级 的仅 有 2 , 名 最高 级 3级 , 因而无 法 以 H K水 平成 绩 来划 S
分学 生汉 语水 平等 级 。 故本 文 以中亚 留学 生学 习汉语 的 时间 为
所收 集的数 据 主要 运用 描述 性统 计 分析 ,计 算平 均 值 、 标 准差 , 用频数 分 析 , 出各 个策 略 的各 种使 用的 百分 比 。 运 得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现状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发现了学习动机薄弱、缺乏实践能力等问题。

并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学习动机影响的具体案例。

在对策建议部分,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师资水平等。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指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可能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为未来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动机、调查、分析、现状、因素、案例、对策、建议、未来研究、总结、启示、展望、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还相对较少, 大多停留在表面描述和简单分析的层面。

因此, 有必要开展一项深入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以期能够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调查, 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 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这一研究, 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动机来源,分析这些动机对学习成绩和学术表现的影响,探讨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

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需求,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中级汉语学习者中介语语篇偏误研究——以三亚学院中级留学生作文为例

中级汉语学习者中介语语篇偏误研究——以三亚学院中级留学生作文为例

122中级汉语学习者中介语语篇偏误研究——以三亚学院中级留学生作文为例■金 伟/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摘 要:对于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口头的日常交际已基本掌握,而书面写作则属于起步阶段,因此这一阶段是对其书面表达进行正确引导的重要时期。

中介语是学习者逐渐向目的语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对中介语语篇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掌握学习者汉语书面写作的水平。

因此从语篇分层的角度,对三亚学院中级留学生在中级写作课中完成的20篇作文进行分析,发现语法层偏误占比最高,语义层和语用层并列第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汉语写作 学习者 语篇 偏误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①。

对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的研究多集中在词汇、语法层面,而对语篇层面的研究较少。

在汉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单句词汇、语法的准确性,而忽视了语篇的偏误,以至于学习者的作文常常是单个句子正确,而组合成段落或篇章后出现各种问题。

所谓语篇是指任何一个构成统一整体的自然语言段( Haliday& Hason1976)。

语篇分层是从语用角度入手对语篇的层次分析。

语篇最上层为语用层,包括元话语、话语标记、语用标记等衔接语;第二层为语义语篇,包含有语义衔接手段,如指称、回指、省略、重复、同义共指等;第三层为语法层,指超段、段落、句群、复句、单句等②。

一、中级汉语学习者中介语偏误类型我们对三亚学院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20篇作文中的语篇偏误进行了分析归类,总的来看,在以上三类偏误中占比最高的是语法层偏误,而语用和语义层偏误持平。

具体如下表:表1 中级汉语学习者中介语语篇偏误类型占比偏误类型比例语用层偏误44%语义层偏误28%语法层偏误28%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偏误中也有一些“跨界问题”,有的偏误既涉及语用,也涉及语义,或者既涉及语用,又涉及语法,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对涉及到的两个层面都将进行分析。

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Good language learner (GLL)

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Good language learner (GLL)

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Good language learner (GLL) strategies 其中包括:1.明显、强烈的学习动机;2.灵活的学习策略;3.自主学习能力; 4.对语言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的双重关注。

1 .GLLs have definite and desirable motivationAs it is known, the stronger the motivation, the more quickly and better a person will learn a language. Most of good language learners have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and some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arget culture, history or people. For GLL both types of motivation are important, which stimulate them to study with greater efforts in order to reach their goals.2. GLLs have flexible learning strategiesThey adjust themselves to different learning situations and involve themselves in any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In our country they not only learn English in classroom but also listen to news, go to see film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some even can learn from advertisements and other mass media. They are not content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a foreign language but always try to improve it. Whenever they have a chance, they will try to communicate with a native speaker and ask the native speaker to correct them. They do not passively accept what is presented to them but go out to meet it.3. GLLs usually are self-accessed and independent learnersThey would like to employ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O'Mally and Chamot, 1990). In this strategy the most important is self-management and advance preparation. GLLs in most cases plan their learning: they will sit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 so that they can see and hear the teacher clearly; they will preview new words and the text and try to remember as much as they can; meanwhile, they can find the problems that puzzle them and will settle them in class; they are also self-reinforced after class.4. GLLs in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pay much attention to structural aspects of the language as well as functional aspects of the language.The structure aspect concentrates on the grammatical system, explaining the word-order rules and formation of sentences etc. Whereas the functional aspects concentrates on situation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other words th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table and straightforward, while its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s variable and depends on specific situational and social factors.在教学中如何兼顾语言的功能性和结构性1.方式上的互补策略(1)语言情境设计的互补语言情境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感知、操练、初步运用语言材料创设语言交际的社会语言背景。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性实证研究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性实证研究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性实证研究
刘荣;杨恬;胡晓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4)004
【摘要】受到所属文化群体及汉语水平的影响,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汉文化适应性呈现出复杂、变化的特征:高年级学生对在华生活的整体适应性略差于中级学生;欧美中高级学生对主流汉文化观念的适应性要弱于同水平亚洲学生;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欧美学生对汉文化观念的适应趋势呈“倒U形”,日本和韩国学生的适应趋势则呈“U形”态势等.因此,应根据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特征来展开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并围绕核心文化观念来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增加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以降低学生的不适应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总页数】7页(P29-34,72)
【作者】刘荣;杨恬;胡晓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5.3
【相关文献】
1.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知识习得关系研究——基于泰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定量数据分析 [J], 李爱萍
2.美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统计分析与教学对策 [J], 刘小蝶;刘东青;刘婧;王青;冯丽霞
3.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感谢"言语行为习得研究 [J], 孙宁宁;玄桂芬
4.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感谢”言语行为习得研究 [J], 孙宁宁;玄桂芬
5.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嵌偶单音词习得考察与思考 [J], 许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中级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调查研究[摘要]本文在简要论述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优秀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量表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

主要探讨了优秀中级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策略与学习者性别的关系作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学习策略优秀中级汉语学习者性别差异一、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看到一种“高原现象”(金志刚1998),即学习者在学习初期能力直线上升,到了某一阶段停滞不前。

学习者自己也发现,到了中高级阶段,不断进步的感觉很不明显,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在三、四年级的口语能力不如以前,有退步的趋势(高彦德、李国强、郭旭1993)。

此时优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学生学习能力普遍滞缓发展时,这些学生采取了什么学习策略使其成绩遥遥领先?因此本文就优秀中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使教师可以根据优秀学习者的特点,帮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一)学习策略的定义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目前最为全面的分类是由oxford(1990)提出的。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

1.访谈考虑到汉字文化圈学生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所采用的策略可能不同,我们选取了四川外语学院留学生部中级水平的三名留学生,一名韩国人(女)和一名美国人(男),作为访谈对象, 以了解学习者常用的学习策略,为调整测量工具提供依据,并为解释调查结果提供启示。

以oxford的学习策略量表为基础,访谈话题围绕六个策略进行:记忆生词的方式,平时接触的汉语材料,遇到汉语表达有困难时的克服方法,如何监控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平时与人用汉语交流的情况等。

(三)问卷调查1.被试的选取我们所选的被试是四川外语学院留学生部中级水平的优秀学生,共26名。

优秀语言学习者的标准:参照他们上学期综合课的成绩(80分以上)和老师的评价,并以hsk的成绩作为辅助标准。

2.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基于oxford(1990)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v7.0 )而设计的调查问卷。

该量表已被证明用于测量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一定的效度,但量表的结构需要调整以提高其结构效度(江新2000)。

为了使该量表适合本研究的被试,我们对其进行了修改,并在第一部分设置了被试的个人简况,包括被试姓名、年龄、性别、母语、学习语言的种类、学习时间、上学期综合课成绩及hsk成绩。

3.问卷回收及数据处理本研究共发出26份问卷,回收22份,其中2份废卷,最后有效问卷共20份,男性10份,女性10份。

有效回收率为85%。

被试具体情况如下:我们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1.0 for windows),对这些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一)六类学习策略的定义本研究借鉴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系统。

这个系统包含:1.直接策略——对目的语进行认知处理,与目的语直接相关。

1) 记忆策略:用来记忆和复习新信息的。

它的使用有助于信息进入长期记忆,一旦交际需要就会从记忆中提取。

2) 认知策略:用来理解和产生语言的。

它的使用有助于形成和修整学习者的心理模式,接受和输出目的语信息。

3) 补偿策略:用来使学习者在新语言知识有限的情况下能够运用新语言。

2.间接策略——通过集中注意、计划、评估、寻找机会、控制焦虑、增加合作与移情等手段对学习过程提供间接支持。

1) 元认知策略:用来协调学习活动和认知加工过程的。

它的使用有助于学习者通过计划、安排、集中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来实行“执行与控制”。

2) 情感策略:用来管理、规范情绪的。

它的使用让学习者控制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情感、观念和态度。

3) 社交策略:用来与别人合作学习的策略。

它常应用于话语情景中,有助于减轻交际困难。

(二)研究结果1.六种学习策略总体情况我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整体上六种学习策略平均分数差别不大,记忆策略平均分数相对较低,元认知策略最高,其他四种策略持平。

对被试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策略的主效应是显著的(f=3.127,p0.0.5)。

这个结果表明,优秀的中级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六种学习策略都使用,记忆策略使用最少,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频率差不多,五种策略的使用没有显著差异。

对男性被试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策略的主效应并不显著(f=1.426,p=.230>0.05),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除记忆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策略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这个结果表明,优秀的男性汉语学习者在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女性被试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策略的主效应是显著的(f=2.184,p=.0260.0.5)。

这个结果表明,优秀的女性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记忆策略使用最少,其余五种策略之间的使用没有显著差异。

2.学习策略与性别的关系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男性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上的平均数比女性的高,而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上的平均数则逊于女性。

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策略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p>0.05)。

这个结果表明,性别不影响策略的使用,优秀中级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使用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三)分析1.总体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六种策略优秀中级汉语学习者都有所使用。

其中记忆策略的使用显著低于其他策略。

我们推测原因有以下几个:(1)留学生并未意识到适当的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而通过其他策略(如补偿策略)来弥补词汇的不足和语法句式的简单化对交际产生的障碍;(2)他们对有效的记忆方法的了解不多,也并未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他们记忆生词的方法非常有限,只是多读和多写,汉字不太好的欧美学生则强调多运用,通过交际发现需要,这样的记忆更有效。

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对记忆策略的使用明显少于其他策略,这出乎我们的意料。

原因可能在于:(1)女性所使用的记忆策略确实比较单一;(2)与问卷的设计有关:女性学习者所用的记忆策略未在问卷中涉及;(3)研究样本太少,不能正确反映出女性使用记忆策略的情况。

优秀的中级汉语学习者较多地使用除记忆策略外的五种策略,且这五种策略之间的使用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从六种策略的使用平均数表中看出,元认知策略的平均数最高,这说明优秀的中级汉语学习者经常使用元认知策略。

国外研究发现,很多学习者并不经常使用这些策略。

我们的研究与国外研究结果不同,优秀的中级汉语学习者经常使用元认知策略。

原因在于,他们都是成年人,都有过学习外语的经历,大都有明确的目标,并在中国学习了较长时间,具有良好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集中注意,作好计划,主动寻找和利用语言练习机会,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以及正确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

认知策略是对目的语进行认知处理,用来理解和产生语言的。

国外的研究发现,它是最受语言学习者欢迎的策略。

优秀的留学生也常用认知策略,这可能与他们是成年人有关(我们选取的被试的年龄集中在20到30岁之间)。

与未成年人相比,成人更倾向于运用分析推理,他们习惯于在脑中建立一个模式,通过接触具体的语言形式来修正原有的模式。

补偿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补偿目的语语法、词汇、表达法等知识的不足而使用的策略。

rubin在对优秀语言学习者特点的总结中指出:他们是优秀的“猜测者”。

另外,优秀语言学习者还有强烈的交际愿望并不断实践。

我们的研究与国外的发现是一致的,这说明汉语水平比较高的中级学习者也需要通过使用补偿策略来避免信息的传递因为词汇和表达法的缺乏而终止。

情感策略是用来管理、规范情绪的。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总是那些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人。

我们的研究结果就是如此。

优秀的中级汉语学习者经常使用情感策略来促进自己的汉语学习,他们会在说汉语感到害怕时让自己放松一下心情,会积极鼓励自己在学汉语时“冒险”,当他们觉得自己学得不错时还会奖励一下自己,并且把学汉语过程中的态度和感受告诉别人。

社交策略是用来与别人合作学习的策略。

国外研究发现,没有特别的训练和鼓励,语言学习者不会选择合作策略,因为学校教育总是使学生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因此常带来不可避免的焦虑、敌意、抵触和挫败感,而这些情绪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没有好处。

本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不同,优秀中级汉语学习者也常使用社交策略,他们通过提问、合作和移情等,增强了学习动机,增加了自信,获得了更多更快的进步。

2.学习策略与性别的关系分析oxford和nyikos(1989)在对大学生外语学习进行研究时发现,性别对策略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女性更经常使用学习策略,尤其是社交策略,因为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倾向于社交互动。

我们的研究结果却不同于前人的结论:优秀中级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策略上的平均数存在较小差异:男性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上的平均数略高于女性,女性则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上的平均数略高于男性。

基于本研究的统计数据,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是:(一)男性和女性在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确实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性别与学习策略在统计中未构成显著相关。

这可能与被试都是优秀的学习者有关。

(二)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男女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小,策略的使用与性别的相关未表现出来,有待扩大样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3.学习策略与母语背景的关系分析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优秀的欧美学习者的平均数高于其他国家的学习者,因此我们将这几名学生的数据提出来,只统计亚洲学生的数据,发现结果与未排除欧美学生之前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说明个别欧美学生没有影响到整个研究的结果。

针对这一结果,我们作出两个推论:一、母语背景差异的确会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只是本研究受被试选取的影响,未能反映出这种情况。

二、母语背景差异不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本研究所选的欧美背景的被试的成绩不具有代表性。

关于学习策略与母语背景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

五、启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外语的学与教都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

针对目前大多数中级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能力直线上升,到了某一阶段停滞不前的“高原现象”,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