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异同
11应用心理学程树颖学号111543120133
•引言
本论文纯属摘要除肤浅的归纳外均不属于个人创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键字
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荣格
•正文
一、人格理论简述
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那些有意识的过程和内容叫做意识
包括感觉、知觉、各种经验、记忆等那些可由注意变为意识的叫做前意识包括人们能够努
力回忆起来的经验等那些被意识所排斥的内容和过程叫做潜意识包括先天本能、被意识压
制到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以及被压制的情感和欲望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进一步修正新“三部人格结构”
本我id:
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发动冲动寻求表达和直接满足而不考虑愿望是
否有现实可能性、社会接受性和道德性。
遵循快乐原则为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
自我ego:
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
遵循现实原则是本我与
外界关系的调节者也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的最高层道德化了的自我。
代表着人的心理结构中的道德和伦理的一面作为一种外
在规范和权威严格控制着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要求是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内化
的结果。
遵循道德原则。
三种力量相互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一处能消耗多其他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一处能量释放受阻它就会从其他途径中释放。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普遍的存在而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
这种矛盾。
2. 简述荣格的人格理论
荣格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又称为心灵。
认为心灵
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感情和以及行为。
心灵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又
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作用的人格结构。
其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它
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荣格人格理论的三个层次:
•意识
是心灵中唯一能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
其目的的旨在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或意识到自我。
意识的核心是自我由各种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它对进入心灵的各种材料进行筛
选和淘汰使个体的人格结构保持平衡。
同时它也在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塑造着新的自我。
•个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由于
他它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和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因此被称为个体潜意识。
个体
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情节决定着个体人格的许多方面起源
于个体的童年经验。
•集体潜意识
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事件做出特点反
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如主要原型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信它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
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荣格最伟大的发现。
荣格虽然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但它们并不是各自独自立、毫无联系
的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的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代表着
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
二、人格理论的异同
1. 人格结构的异同
首先弗洛伊德将心理活动区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是潜意识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根源力量所在是人的精神主题是不被自我和社会所接受的本能和冲动。
荣格也十分重视潜意识的作用认为潜意识也具有积极的力量包含着智慧荣格将人类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的人格称为心灵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主要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
其中集体潜意识中充满了各种原型荣格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原型共发现了几十种最重要的原型包括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自性等。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建立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把潜意识美化细化大大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人格界定的异同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里只有非理性的成分,荣格对人性的观点要比弗洛伊德积极。
比如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其中以性本能为主并把本能形容为“巨大的深渊一口充满沸腾刺激的大锅”“它不知道价值判断是不好的邪恶的和不道德的”。
与弗洛伊德对人性宿命的消极态度不同荣格对人类的前途并不悲观他相信人是成长的相信人类能够把握自己朝向平衡完整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和谐、宁静的心理状态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早期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种行本能和自我本能。
性本能也称为力比多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体系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本能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潜力这种本能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
自我本能则是害怕危险保护自我不受伤害。
荣格认为力比多是人格的动力的源泉心理能但这个力比多并不局限于生理方面的性的欲力而代表着一般生命的能量。
荣格将力比多解释为普遍的生命力认为它包括了生殖、生长和其他的活动性欲只是众多的、生理的心理的功能的一种而已是所有精神方面的能它能够被用于满足更重要更高尚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在性欲的方面。
对梦的看法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象征性满足”梦是对人的愿望的迂回满足在梦中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具有象征意义。
梦所表达的愿望是与潜意识欲望相联系的是经过修饰改装润色过后的表达。
梦是本我被压制的力量与超我的压制力量之间的一种调和妥协。
荣格的梦的理论是建立在其集体潜意识基础上的认为梦是集体潜意识的表现形式认为梦是潜意识心灵的真实描述。
在荣格看来梦和潜意识的情节一样也代表了一种心灵的结构或单元是整个心灵所制造的一个有意义的单元是整个心灵的象征性的表述。
荣格的理论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出发点不断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弗洛伊德完整的人格系统上不断添加细化。
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精神分析理论。
3.人格形成方面的异同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成长各个发展阶段中获得的各种经验决定了他们成年人的人格特征。
他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过分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把人
格发展的动力归之于性本能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忽视社会环境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而荣格认为在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本能以外父母的作用教育的作用社会的影响是不能缺少的。
人类的行为是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所形成的同时受到过去和未来的影响。
在心理发展阶段方面弗洛伊德将其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荣格将其分为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所以导致他们对人格类型的划分也不同弗洛伊德按人格发展的固着特征把成人的性格划分为口唇期性格肛门期性格和性器期性格。
荣格按态度类型、心理机能和人格类型的不同把人格分为思维、情感、直觉、感觉的内外倾。
弗洛伊德与荣格的人格理论相辅相成他们共同构建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经典虽然表面上两人分道扬镳其实在理论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要辩证看待他们人格理论的异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