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艺术中的“以情带声”
声乐演唱中如何看待“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
![声乐演唱中如何看待“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https://img.taocdn.com/s3/m/995e5183cc22bcd126ff0cc5.png)
声乐演唱中如何看待“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作者:李阳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2期摘要:作为一名声乐演唱的专业学习者,从我最开始声乐学习至今,“声情并茂”一直是每个声乐老师的基本要求,“声情并茂”一词出处于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张玉秀》:“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意思是说一个人在说话或是唱歌的同时能配上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和动作,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于声乐演唱而言就是说我们在演唱一部声乐作品时,大到歌剧咏叹调,小到一首艺术歌曲,我们都得在表演的同时赋予恰当的表情以及肢体语言,让听众看到最生动、最具感染力的表演。
然而,随着我对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突然意识到“声情并茂”这个词语潜意识里给歌者一个表演顺序的暗示,即我们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声音,然后在此基础上配以适当的表演,这也是造成现在很多声乐学习者在诠释一首作品时只重视自己声音是否发挥充分而根本不顾及乐曲情绪是否表达得当的重要原因。
所以,接下来我就以当代创作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例阐述为何“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
关键词: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鸟儿在风中歌唱;环境保护;真善美《鸟儿在风中歌唱》为当代作曲家刘聪所作的一首艺术歌曲,通过青歌赛的舞台传遍大江南北,众所周知这是一首通过鸟儿的呐喊警醒人类重视环境保护的歌曲,歌词的巧妙之处在于将鸟儿很好的拟人化,也可以说是将人类很巧妙地拟鸟化,曲调的巧妙之处在于由讲故事一样的喧叙通过鸟儿渐行渐弱的呐喊过渡到全曲高潮。
所以这首歌与其他很多艺术歌曲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容丰富、情感饱满、深邃,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之前一定要充分用内心去体会一只鸟儿在面对无家可归、且生命都受到威胁时候的那种凄凉与无奈,进而感受到整个人类对环境的肆虐污染,以及当大自然对我们进行反抗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那种渺小和无力,通过传达鸟儿的呐喊,让听众仿佛能看到一幅狼狈不堪的画面,能感受到每个人心中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
“以情带声”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以情带声”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e0fb42c850ad02de80414f.png)
术 课 包 括 戏 曲 、 中国 乐 器 发 展 史
术 、 世 界 历 史 及 建筑 等
美
台演 出的 机 会 每 一个 学 期 可 以 以 周
或 月 为单 位 开 展 周音 乐沙 龙 或 月 音 乐 汇报 演 出 锻 炼 自 己 的 同 时又 能 不 断 地 克服 舞 台紧 张 情 绪 让他 们 在 今
立 的 品质 和 其 他 的性 情 …以上 论述 足 可 见 以情 带 声 古 来 有 之 。
以情 带 声 的 科 学 依 据 主 要 是 来 自于 近 现 代心 理 学 对 于 人 类 感 情 的 研 究 感 情 是 指人 的軎 怒 衷 、 乐 等心理活动 是 人 对 客 观 事 物 的 态 度
就 是 用 感 情
就 是 在 充 分 地
的 种 反 映 。 在心 理 学 里 关 于 情 感 和
情 绪 的 研 究 中 特 别 引起 人 们 兴 趣 的 是关于 表情动作 这 学 说 该 学
理 解 和 把 握 声 乐 作 品 的基 础 上 适 度 地 运 用 与 其 相 联 系 的 感 情 来 引 导 歌 唱。我 国早 在 两千 多 年前 的 《乐记 》中 就记载 心之动 凡音之起 物使 之 然也 由 人心 生 也 感 于物 而动 人 故
参考文献 : [ 】 赵晓 生 钢琴 演 奏之 道 [ 1 M]上 海 . 上海 世 界 图 书 出版 公 司 19g 9 【 2】 邱 彩珠 浅 谈 高 师钢 琴 集体
关 课 程 加 八 音 乐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比 如 音 乐 基 础 课 包 括 中 西 方 音 乐 史 乐 理课 与视 唱 练 耳 课 而 其他 相 关 艺
£ 中国最 力的音 月 具魅 乐艺术杂 志
略论歌唱艺术中的“声”与“情”
![略论歌唱艺术中的“声”与“情”](https://img.taocdn.com/s3/m/fd9e043aee06eff9aef80760.png)
不可否认 , 声音对 于歌 唱来说非常重要 , 是基础。 歌 唱表达 的各种感 情都需 要借助声 音这个 载体 。在歌 唱 中, 起 着重要作用 的是“ 感知 ” , 它是歌 唱心理 的一个重 要方面 。“ 感知 ” 是感觉 与知 觉的统称 , 是客观事物通过 感官在人脑 中的直接 反应 ,是一种感性认 识 的过程 , 是 我们 了解和认 识事物的第一 步。在歌唱中 , “ 感知” 是否 正确 ,对声乐 的学 习和演 出的效果 都有 着重大 的影 响。 声乐发音完全靠人 的听觉 和肌体感觉 , 进行声音 的调整 和修饰 。在听觉方 面 , 演 唱者 要清楚 地知道 自己 的发音 状况 如何 , 就 必须 通过 听觉 , 不 断地 去 比较 、 辨别 和体 验, 然后经过选择 、 纠正和调整 , 最后才能逐步形成正确 的声音理念。 所 以说 , 人们 听觉 的准确性与敏感性 , 主要
持这种观点 的似乎不 多。但在歌 唱实践 中 , 只唱声音 的 大有人在。 有些歌者经过专业训练 , 通过对发声技巧 、 表 现手段 的学 习 , 例如声乐 、 乐理 、 视唱、 练 耳等音 乐素质
的系统训练 , 也可 以按 照乐谱 准确无 误地把一首歌 唱下 来, 但机械得很 , 站在舞 台上 连眼睛都不会 转 , 似个木头
唱“ 情” , 虽然概括 不 了歌 唱艺术 的全部 含义 , 但 表 明了音乐与感情之间 的关系非常密切 , 对歌 唱的表情性
影响尤深 。不管说音乐是主情艺术 的 , 还是说音 乐是感 情形象 的,都在力图说 明音乐与感情 的特殊 亲缘关 系 。 如在 歌 唱艺术 表 现 中强调 “ 声音 发 于情 ” 、 “ 情 动而 辞 发” , 自然是主情说的引 申;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未 成曲调
论歌唱艺术的情感演绎
![论歌唱艺术的情感演绎](https://img.taocdn.com/s3/m/7008b3224b73f242336c5f7a.png)
信息 与新 的情 感 要 求 有 机 地 组 合 起 来 , 生 新 的艺 术 情 感 , 产 激
起表演灵感 , “ ” “ ” 有 感 而 歌 。这 样 的 表 演 贴 近 生 活 , 实 而 不 朴 造 作 , 能 引起 观 众 的 共 鸣 。 更 二 、 析作 品 。 酿情 感 分 酝 作 品分 析 得 更 准 确 , 感表 现 就 更 逼 真 。 乐 作 品一 经 作 情 音 曲家 创 作 出 来 就 是 相 对 独 立 的 客 观存 在 ,它 有 着 各 种 对 表 演 的要 求 和 规 定 。 一 首 歌 曲 通 常 在 每 一个 音 符 中都 凝 聚 着 强 烈 的感 情 , 唱好 一 首 歌 曲 , 仅仅 是气 息 、 声 和 读 字 的结 合 , 不 发 还 应 借 助 歌 词 语 言 和音 乐 曲调 来 掌 握 歌 曲 的具 体 内容 与 情 感 的 细 微 变 化 。 唱 表 演 对此 必 须 有 客 观 的认 识 和基 本 的 忠 实 。 歌 歌 唱者 没 有 分 析 、 解 、 受 作 品 的能 力 , 很难 驾驭 作 品 、 计 理 感 是 设 出合 理 的 表 演样 式 的 . 然 有 副 好 嗓 子 . 会 因为 表 达 不 出 作 纵 也 品的 真 正 意 图 而 打 动不 了 听众 的心 .也 就 达 不 到 歌 唱 艺 术 的
目的 。
笔” 。歌 唱 者 要 创造 出感 人 的 艺术 形 象 , 必 须 用 真 实 的 艺 术 就 情 感 去 演 绎 . 到 “ 至 情 至 ” “ 感 而 发 ” 才 能 产 生 震 撼 人 做 声 、有 , 心 的艺 术 魅 力 , 听 众 产 生 共 鸣 、 到 感 染 , 生 “ 者 有 其 让 受 产 唱
的 重要 基 础 。 生 活 中 汲 取 的情 感 愈 丰 富 , 唱 艺 术 形 象就 会 从 歌 塑 造得 愈 准 确 、 鲜 明 、 生 动 , 唱情 感 体 验 愈 深 刻 、 富有 愈 愈 歌 愈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c60336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1.png)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摘要:声乐演唱中包含着两个重要要素——声音和感情,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
声音是表现感情的物质基础,是感情表现的目的。
感情对声音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对声音的走向和控制。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和声情并茂是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的歌唱理念。
“声”方面需要演唱者掌握系统的发声技巧--气息、共鸣、声音位置和自然歌唱等要领;“情”上需注重作品中的词情、曲情和声情并茂,只有通过声情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更加真挚地流露作品情感,体现出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图。
本文主要以“声”、“情”两个角度简要阐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演唱者歌唱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音;情感作者简介:宋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声乐教师。
一、“声”与“情”的基本概念声乐艺术作品是需要歌曲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是对自己和再造、省视和发现。
它不仅是对演唱技巧、声音技能的要求,更在于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和内在情感。
[1]因此在了解“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前,我们首先要清楚二者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那么“声”(以下指人声)则是由演唱者运用气息冲击闭合的声带使之颤动产生的,是歌唱技术的体现,也是外在表象。
歌唱的基础建立在声音技术能力的高低。
“情”(指声音的情感)是“声”的升华,是展现作品更深涵义的内在品质。
歌唱中的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其包括词情、曲情、声情等。
二者分别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一方面“声”之独特——声带作为歌唱发声的唯一器官,其长短、厚薄、宽窄等都展示了独特差异性,具有着独特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情”之丰富--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如何将作品展现的全面、透彻,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体验,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作品内容要有深刻地了解和较高地悟性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将无声的歌词、有声的伴奏织体引出带有情感的歌声;以声情并茂的方式准确表达出作曲家内心真正的创作意图;将声情相互融合,从而让自身的演唱得到升华。
声乐教学中情与声的关系
![声乐教学中情与声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1d9ea8de53a580216fcfed4.png)
浅谈声乐教学中情与声的关系摘要:音乐要打动听众,必须做到情与声相结合,演绎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能没有情感的投入,也不能缺少技术的处理。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清情与声的辩证关系,二者兼顾,循序渐进。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声关系歌唱是一门通过声音传递人的情感、塑造音乐生活形象的艺术,从古到今,对于歌唱中情与声的探讨,一直都没有间断。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若要做到“唱声”与“唱情”二者更好地相融合,应当处理好“情”与“声”的关系。
一、情声关系辩证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情”(即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表达)和“声”(声音技巧)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以重新建立歌唱之间的“自然”关系。
歌唱者无“情”的演唱,即使在其它方面有着良好的素质,如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音准、清晰的语言等等,演唱仍会是苍白无力的,也是无法打动听众而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
我国清代音乐家徐大椿在论述歌唱艺术时,把“情”置于最重要的地位,他在《乐府传声》乐情篇中对此作了深刻的描写: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相背。
不但不会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情”也为所有歌唱家所重视,如意大利著名声乐理论家荷伯特?凯萨利在《心的歌唱》一书写道:“应该记住,首先最主要的是,谁能够紧密地忠实地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意图——当他创作某种特定歌唱或咏叹调所具有的情绪以及他所感受的不同情感的变化,谁肯定将是一个第一流的解释者”。
我们完全可能这样认为传“情”,即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乃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歌唱艺术中的一切技巧因素,包括声音技巧,都是服务于传“情”这个目的。
但是,歌唱者是否很好地传情是有条件的,它受制于技巧因素,特别是声音技巧的优劣。
当歌唱者不具备一定的声音技巧条件,即使他对音乐有良好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并有表达的愿望,也难以把这种感受很好地表达出来。
有“情”并不等于就能传情。
作曲家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可谓不深,可谓有“情”,但是由他自己表演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会由于技巧上的原因而力不从心,大大逊色于间接理解作品的演奏、演唱家。
谈声乐表演中“声”与“情”的统一
![谈声乐表演中“声”与“情”的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8417c6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8.png)
谈声乐表演中“声”与“情”的统一【摘要】声乐表演中的“声”与“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声与情的统一对声乐表演至关重要,它能够使表演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通过合理的声音和情感的融合,可以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声与情的统一的实现需要声乐演员在声音的表达力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有良好的把握。
声音的表达力和情感的表现方式是互相补充的,通过二者的协调,才能真正实现声与情的统一。
声与情的统一对声乐表演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使表演更加打动人心。
声乐演员应该注重训练声音和情感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声与情的统一,将音乐表演推向更高的境界。
【关键词】声乐表演、声与情的关系、声与情的统一、表达力、情感表达、声音与情感的互补性、声乐演员、训练1. 引言1.1 声乐表演的特点声乐表演是一种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艺术形式。
与纯音乐相比,声乐表演更加直接、生动,能够更深刻地触动听众的心灵。
声乐表演者通过声音的高低、音量、音色等不同的音乐元素,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声乐表演的独特之处在于,歌唱者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声音之中,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达情感,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绪和意义。
声乐表演的特点还表现在其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艺术修养。
声乐表演者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掌握歌唱的技巧,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的状态。
声乐表演也需要表演者具备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才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声乐表演是一种将声音与情感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具备较高的技术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将声音和情感统一起来,才能够使声乐表演更加生动和感人。
1.2 声与情的关系声与情是声乐表演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声音是通过喉咙、声带等器官产生的,是声乐演员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
情感则是声乐表演中的灵魂和核心,是演员通过声音传达给观众的情绪和感情。
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https://img.taocdn.com/s3/m/de5c804e48d7c1c708a14565.png)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摘要:从古至今,歌唱都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语言形式。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演唱者与观众心与心的交流,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来进行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
有人说,歌唱是最动人的音乐,而笔者认为,其动人之处就在于以亲切的语言和优美的声音表现动人的情感,达到两者完美的结合—声情并茂。
关键词:声乐演唱艺术声情并茂音乐中声与情的关系,在中国可谓由来已久。
在歌唱艺术中,声与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声”是音乐(尤其声乐)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情”是声音的表达内核,在现今浮躁的社会中“情”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真情流露的演唱方式也成为人们最为欢迎的表现手段。
因此,只有达到声情并茂,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
只有这样,歌唱者才能完整且完美地将词作者和曲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和情感表达出来,把心灵深处的情感传递到听众的内心。
一、以声传情(一)气息我们都知道,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其本身也是重要的音乐表情手段。
演唱中强、弱、快、慢、欢乐和悲伤、幽默和愤怒等音乐和情绪的变化,与气息的正确运用和控制分不开,没有控制气息的正确方法和能力,就不能科学地发声,就无法唱好歌,好似小提琴没有弓子就无法演奏出美妙的声音一样。
这便是正确运用气息的重要性。
作为演唱者,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呼吸,科学地处理声乐作品中声音的强弱关系,做好歌唱前的这一基础工作。
(二)发声我国现在的声乐大体分为两大唱法,一种是西洋的“美声唱法”,另一种是民族风格较强的“民族唱法”,近几年在国家重大声乐比赛的舞台上,还渐渐看到了一支新的队伍的出现,那就是“原生态唱法”。
由于语言上的差别,无论是在气息和发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美声唱法十分讲究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尤其是中国作品更是要求如此。
而在一些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若用纯粹的美声唱法来进行诠释,便失去了作品本身所应该有的特性,同时也让听众难以接受。
浅谈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以歌曲《稻子熟了》为例
![浅谈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以歌曲《稻子熟了》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0e9e87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0.png)
浅谈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以歌曲《稻子熟了》为例■陈虹羽(玉溪市文化馆)[评论]含Comment乐艺术在古人心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何以见得?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人 的声音具有其他乐器难以表现的明亮、浑厚、丰 满、华丽和温馨感,而且人声附有穿透力以及高或 低泛音层次等音质特点,最能直接表达情感和思 想。
如何在声乐艺术中做到声情并茂,就非常值得 我们思考与实践。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是演唱者声音与所要表达 的情感内容达到完美契合。
不仅要求声音的表现技 巧,还要求有符合歌曲的情感表现。
声音及语言要 求一定是美而清晰的,人声是传情达意最直接的基 础和根本,而歌唱中的感染力——声情并茂就很考 究了,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
笔者以一首由周德梅 作词,马烁作曲,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彝族歌唱家陶 建阿成以及笔者演唱的花腰傣二重唱歌曲《稻子熟 了》为例,解析体会歌唱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 手,做到在歌唱中声情并茂。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声乐技巧是声情并茂的基础条件,在歌唱中好 的声音和想表达的情感,笔者认为是两套理论。
有 的歌唱者声音很美、很华丽,有的歌唱者只注重情 感而忽略了声音的技巧和表现力。
做到前者的歌唱 者,会让听众感觉乏味,而做到后者的在演唱时都 会让听众贻笑大方。
之所以称为歌唱家,是因为他 们在歌唱时出色地把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糅合在歌曲所要表达的部分充分表 现出来,让听众有余音绕梁、回味悠长的感受。
首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歌唱技巧,同时对 生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将歌曲的意境用声音表现出来。
“以情带声”这个词可以说 是歌唱艺术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许多论文中常 见举例是外国作品颇多,我们民族声乐的例子特别 是当地题材的作品分析较少。
所以歌唱者更多地理 解往往比较笼统、简单,甚至流于表面。
所以我用 本土音乐作品例证,对“以情带声”的理解可以分 为两个层次。
第一,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歌唱要用声音去表 现歌曲的情感内容。
吴碧霞歌唱艺术的魅力探析
![吴碧霞歌唱艺术的魅力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cc3922ccbff121dd368374.png)
吴碧霞歌唱艺术的魅力探析一、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吴碧霞始终将作品的情感内容放在第一位,根据作品内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吴碧霞一直根深蒂固的歌唱信念,任何美的歌声、动人、感人的歌唱形式都讲究一个“情”字。
她深知感情表达的真实程度来源于对生活理解的深度,她用敏锐的心灵去仔细观察生活,在体验生活中深刻感知。
从山西河曲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中,她在演唱中表现出人们在生活的重压下河曲人的艰辛和朴实的情感;从俄罗斯艺术歌曲《又是早春》中,她感受到温暖的春光下一颗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纯真的心。
她在采风中捕捉灵感,在国外演出实践中深刻感受,从学习中感悟体会,因此她无论唱什么作品,都一样生动细腻、委婉动情,一样达到声情具佳的感人效果。
其次,在把握住作品的主要情绪的同时,演唱者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处理,加以丰富的联想与想像,通过演唱,把歌词中的形象和音乐中的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准确表达感情只是给观众交代了作品的内容,并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只有将自己的真感情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使观众感觉到演唱者与作品是一体的,演唱者要表现的就是作品要表现的。
这就需要演唱者通过自己的联想与想像让自己进入到角色当中去。
对作品体验得越深入、细致,知识积累越渊博,艺术的想像才会越自由、越宽广、越有创造性,听众从演唱中所受到的感染就越深”。
二、对音乐风格的精准把握自2003年开始,吴碧霞在国内外举行了近30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在她的音乐会上,她既演唱了《包楞调》《洗菜心》《春江花月夜》和《八月十五月儿明》等中国声乐作品,也演唱了《舞曲》《弄臣》《霍夫曼的故事》《夜莺》等颇具难度的外国声乐作品,吴碧霞演唱的中国声乐作品特色鲜明、声音流畅,而演唱的外国作品高音甜美圆润、声音轻盈明亮,很骄傲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抒情花腔女高音的高超演唱技艺。
吴碧霞在演唱各类风格的中国作品中,是在科学发声基础上注意个性风格的典范。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探究歌唱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声音技巧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探究歌唱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声音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24305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3.png)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探究歌唱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声音技巧发布时间:2021-06-24T06:33:37.55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9期作者:魏程[导读] 本文通过提高教学能力,强化课前情感梳理,结合发声练习和营造教学氛围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埌东小学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本文通过提高教学能力,强化课前情感梳理,结合发声练习和营造教学氛围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关键词:情感;声音技巧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以“声”动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情感贯穿课堂始终是音乐教学成功的灵魂所在,音乐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同时,通过音乐教学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以及科学的发声演唱能力,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
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音乐鉴赏力、学习态度、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音乐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歌唱教学作为音乐课的重要课型,是十分注重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强化课前情感梳理音乐作品包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内心诉求,作者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音乐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真实情感和创作背景呢?我认为音乐教师应该做到自身对作品的情感理解足够深刻,然后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授的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研读和深刻的思考,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多方位的理解,多利用信息资源在网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深度挖掘歌曲情感,以此来创设教学环节。
比如,在教授《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时,在备课期间,我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做了深刻的分析,《鼓浪屿之波》为?D大调,4/4拍,二段体结构。
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及以情带声
![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及以情带声](https://img.taocdn.com/s3/m/e7e842b22b160b4e777fcfb2.png)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及以情带声陆书国(肇源县文化馆,黑龙江大庆166500)摘要: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不论声音是否美妙,声音总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是人的精神意识,物质存在决定意识,精神意识只有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才可能表达出内容,情感依附于歌唱声音基础,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
有声无情,以声表情似乎更合乎逻辑性。
关键词:歌唱;声;情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087-01理想的歌唱是“声情并茂”。
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表现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也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违背了声乐艺术的本意。
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也谈不上声乐艺术。
声音是情感表现的手段,声乐训练的技术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表达情感的必要手段,是保证情感表达的可能性。
因此,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声乐里的“声情并茂”。
任何只注意“声”或“情”一个方面的教学都是不完整的,而简单地认为先有“情”就有“声”更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如何体现、把握“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贯彻这个教学目的,是声乐教师必须准寻的教学原则。
一、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声乐演唱前要深入的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歌词的高潮点,音乐的高潮,哪些地方旋律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等,做到全面了解作品。
1.具备各种情感的体验,要能够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学生除了音乐专业知识之外,平时应该多读一些描写各种情感的文学作品,欣赏一些电影、电视的文艺作品,尤其是世界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尽量体会发生在身边的各种人间情感。
平时可以多接触社会,增加丰富的阅历,拓宽知识面,善于理解和接受别人,学会感动和表现,能够感受和品味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和情绪。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与声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与声](https://img.taocdn.com/s3/m/06e7ef16fad6195f312ba619.png)
当然 。 情” “ 的表达必须是真 情, 而不是强做 出来的虚情假 意 , 不然 , 不 破 的真理。 以情带声” 为了达到“ 是 声情并茂 ” 这一艺术标准 。一方面 . 我们是 为了表 不是简单 的事情 , 更不是凭 一 己的 主观 愿望就 能随心做 到的 。 不是光靠 “ 也
声 乐老 师 的指 导 就 能 够 达到 的 , 是 只 有 通 过 歌 唱 家 个唯一 的目的而去学 习研究技 术方法和手段的。另一
唱与曲目的内容、 听众的感情格格不入 , 或者给人 以隔靴 搔痒之感 , 便一定 演 唱者给听众的只是声音 , 只是对歌谱的照本宣科 , 即便他 的声音再 美好、 不会 为听众所接受和赞 赏。人们不喜欢空洞 的、 干巴巴的曲 目和演 唱。所 技 巧 再 高 、 歌 谱 唱得 再 准 确 无 误 . 在 吸 引 和 影 响 听 众 的情 感 上 也 往 往 把 而 以。 要使演唱为听众接受与欢迎 , 关键在于是 否唱出了“ 和表达 “ ” 情” 情 的 是失败的。因此 , 演唱者只有 把歌唱观 念从单纯 的声音思 维 中解脱 出来 ,
歌 唱 作 为 一 门 艺术 , 它必 须 经 过 一 定 时 间 的专 门训 练 , 以形 成 、 展 一 的歌 声 要 “ 发 化人 , 必 须 使 人 “ 往 ”, 就 是 “ 八 而 应 , 交 而 感 ” 就 神 也 声 情 。所
种自觉掌握歌唱规律 的能力。 目前 , 我们 的音 乐舞 台上 , 在 出现 了一批受 谓 “ 神往” 应 当是歌者与听众“ , 情通 之后而达到的另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境
提不起劲. 发声器 官必 然是 软弱无力 . 胜任不了歌 唱任 舞 台 艺 术 实践 。 为这 种 讨 论 提 供 了 活 的 注 释 。 有 的 声 乐 评 论 家 , 再 引 如果神经疲劳松懈 、 也 一 这种 热情产生于对歌词的深刻 用 自居易的“ 古人唱歌兼唱情 , 今人唱歌惟 唱声 ” 这句话 , 来评论歌 唱艺术 务。作为一个演 唱者首先要有饱 满的热情 , 演唱者 先被歌词感动 , 才能去感动 观众。演 唱者 必须有 一定的文化 的表演。也有人把“ 唱声” 强调 为重形式 , “ 把 唱情” 说成是 重内容。总之 , 理解 , 要有 多方面 的知识 和较 广的生活面 。否则 , 感情便 从声乐艺术理论方面讲 , 唱情” “ 之说 。 概括 为歌 唱家的二度 创作。从 当 素养和形象思维能力 , 应 技术方面再好也成了“ 的放矢” 以情带声” 无 。“ 就是要求演噌 前歌唱艺术实践 的倾 向, 和理论倾向来看 , 探讨歌唱艺术 的二度创作、 科学 失去了依据. 唱情 ” 而不要“ 唱声” 就是要求演唱者深刻理解 歌曲 内容 , , 迅速按转 地规范声与情 的关 系, 显然 是提高 和发 展声 乐艺术 的重要课 题。遗憾 的 者要“ 化为 自己的感情 , 就是要求演 唱者 的技术 方法要 为艺术 内容 服务 , 这就是 是, 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 一直被 一些歌 唱家视 为虚无缥缈 、 可有 可无、 可 以情带声” 的真正涵义。 深可浅的东西 , 或被教 师视 为学生 自我 完成的科 目, 或被学 生视 为声乐理 “ 简而言之 , 以情带声” “ 的意思也就 是从歌 曲角度内容 出发 , 经过 演唱 论研究的课题 , 因此 , 它在声乐教学和歌唱艺术实践 中, 至在歌剧演员 的 甚 再 引起观 众 培训 中, 都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至于“ 歌欢 则声与乐谐 , 歌戚则音与 者领会理解后化为感情 , 用演唱技术 方法将感情 表达给观 众 , 方能起 到艺术 的教育作用。观众在接受教育的 同时也得 到了 泣共”, 说明声与情和谐存在。每一位 歌唱家 都深 切了解 , 自己的歌唱只有 的感情共鸣 , 以情带声 的重要意义能为更多的歌唱者所理解 , 动情才能动听 , 而动听又 是为 了动情 。从歌 唱艺术对人 的感染 作用来讲 , 艺术上美的享受。希望 “ 使 歌 唱家 的 心 和 人 民群 众 的心 更 紧 密 地 联结 在 一 起 。 歌 唱首 先 “ 八人 ” 能 “ 人 ” 才 化 。你 的歌 声 要 “ 入人 ” 就 必 须 与人 “ 通 ” 你 , 情 ;
论声乐教学中“声”与“情”的重要结合
![论声乐教学中“声”与“情”的重要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d754d4e319e8b8f67c1cb9de.png)
论声乐教学中“声”与“情”的重要结合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邮编:523846作者:郑露摘要:声乐艺术是依靠歌者以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艺术,两者缺一不可。
声音是歌唱之本,情感是歌唱之魂,声情结合,情声合一是声乐学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正确处理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声与情的完美结合,提高其艺术表现力,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只有正确地认识声音与情感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对歌曲的分析和研究,挖掘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点,才能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声乐表演体系,做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与情的关系、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歌唱艺术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表情达意,真正做到用心灵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同时把握好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是歌唱艺术的关键。
好的歌唱状态就是应为情而立,未成曲调先有情、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说的就是要为情而唱。
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完美结合时,歌唱才能称之为“艺术”。
只重视技术而忽视了情感艺术的表现,发声技巧必然是没有灵魂的空架子,只有演唱时真正做到声情结合,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
目前,有很多学习声乐的学生,在歌唱时只会凭嗓子唱音符、吼声音,并没有真正做到情真意切投入感情的歌唱。
在歌唱中只重视声音的位置、音量和技巧,而忽视了歌曲的情感,并没有细腻地去体会作品内在情感和理解歌曲的内涵,导致歌唱无法打动人。
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声与情如何完美结合的问题,教导我们的学生更加注意通过声音的形式去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掌握理智地通过声音的调节而恰如其分地表现内心的方法,继而在熟练地运用这些发声技巧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艺术表现,准确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境界和思想情感。
一、声是歌唱之本,情是歌唱之魂声乐艺术是依靠歌者以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艺术,两者缺一不可。
论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的运用
![论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c5c7e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c.png)
论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的运用声乐艺术是一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靠声音和歌词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图。
在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的运用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歌曲更加真实、感人和具有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的运用,并探讨它对演唱家和观众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这种艺术效果。
“以情带声”是指歌手将情感融入歌曲中的方法,不仅是为了传递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还是为了吸引观众和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这种方法可以让演唱者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意义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建立与观众的情感联系,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歌曲的含义。
对演唱者来说,应用“以情带声”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演唱者需要理解歌曲的主旨和情感,并适应自己的声音和风格。
其次,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
例如,在悲伤的歌曲中,演唱者应该使用沉重、哀伤的音色和表现,而在愉快的歌曲中,则应该使用轻快、欢愉的表现方式。
同时,演唱者还需要注重细节和表现技巧,比如合理运用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音量,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变化,增强演唱的艺术效果。
此外,演唱者还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让歌曲更加自然、真实。
这需要演唱者从内心感受到并理解歌曲的情感和主题,从而才能在演唱时自然流露出来。
对观众来说,“以情带声”的运用能够带来更加真实和感人的演唱效果,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理解。
通过歌手的情感表现和声音的变化,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并引起共鸣。
这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艺术享受,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歌曲背后的意义。
为了实现“以情带声”的效果,演唱者需要在训练中注重感性和技巧的结合。
这包括对音乐理论、声音和技巧的学习,以及对自己情感和内心的探索。
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真正地学会如何将情感融入声音中,达到真实、动人和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总之,声乐艺术中的“以情带声”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让演唱者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并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
谈以情带声
![谈以情带声](https://img.taocdn.com/s3/m/ba3b30cf6f1aff00bed51e38.png)
谈"以情带声"摘要声乐艺术是以音乐和语言艺术相结合来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艺术,声乐表演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
声乐表中应当如何准确地把握情感,用恰当的情绪去演唱,为此,要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掌握歌曲的情感内涵;要深入到作品之中去,进入"角色",获得切身感受,在表现歌曲的感情时,还须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声乐演唱需要掌握许多的综合音乐知识和音乐表现能力。
研究此题目不仅可以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掌握其表达的情感。
最主要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和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就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的观点,表明了有情才能有声。
声乐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是人类用于抒发情感、交流感情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艺术形式,其直接、亲切与感染力强的特征最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情感需要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声音需要不同的情感来创造。
在声乐演唱中,要做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是音乐演唱的最高境界。
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把“以情带声”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和演唱中,这需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理论基础,了解作品内涵,激发自己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感情变化。
The study of conveying affections through voices in singingABSTRACTVocal art is an art of music and language arts combining people to express emotion, vocal performances based on sound teaser, affection art. Vocal table should be how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emotions, with the right mood to sing, to this end, t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song, master the emotional content of the song; to go deep into the works of being, into the "role" to obtain personal experience when the performance ofthe feelings of the song, must control their emotions appropriately. Vocal Concert need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music and a lot of musical performance ability. Research on this topic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song to master their emotional expression. Most can better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and work.'Situation of the actions, born to the sound of' point of view there in ancient China, indicating that love can have sound. Vocal art is a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 language, is used to express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of mankind, a natural and universal art form of exchange of feelings, its direct, warm and strong infection can ca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st people's minds . Emotional need to express different voices, different voices need to create emotion. Vocal music, in order to achieve sound teaser, to love with the sound, extremely rich musical concert is the highest level. Therefore we need to study and analyze different ways. The "In love with the sound of" the us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singing, which need to improve their basic music theo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k, stimulate their emotions, understanding emotions change work.Keywords: vocal art; to sound teaser; convey affections through voices in singing目录一、声乐艺术中的"声"与"情" (4)(一)"声"、"情"概述 (4)(二)以声传情 (5)(三)以情带声 (6)二、"以情带声"在演唱中的作用 (8)(一)提高发声训练的质量 (8)(二)提高作品审美价值,升华观众气氛 (9)三、声乐演唱中“以情带声”的训练方法 (9)(一)分析理解作品内涵 (9)(二)增加生活体验,积累情感素材 (11)(三)二度创作 (12)参考文献 (15)一、声乐艺术中的"声"与"情"(一)"声"、"情"概述何为声?声是歌声,心声。
[声乐,教学]“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0c59f8e2bd960591c677b0.png)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有声无情是“昧”,有情无声是“媚”,声情并茂才是“魅”。
演唱没有感情,不仅不能获得优美松弛的歌声,而且也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很难打动观众,演员与观众就很难产生共鸣。
从某种意义上讲,声为情之本,同时又以情感为内容:情为声之魄,它既以声音为依托,又赋予声音丰富的内涵,给声音以情感的魅力。
不同的声音表现着不同的情感,而不同的情感又能激发出不同的声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筑成歌唱艺术的殿堂。
关键词:声音情感声情并茂歌唱不是简单的用声乐技巧来演唱歌曲,它是由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两个方面组成的。
“声乐表演”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声”就是声音、“乐”指音乐、“表”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演”泛指演绎。
所以,歌唱不仅是通过声音来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声音与情感的一种结合。
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不仅能够在听觉上给观众以震撼,同时还能抓住观众的视觉神经,给予观众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这就要求歌唱者不仅具备优美的嗓音和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还要在演唱中恰如其分的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的把握作品风格和人物性格,通过自己在情感上的变化,完美的呈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在我们的日常演唱中,演唱者往往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声音上,学生最多的疑问就是:“我的声音传不传?”、“我的声音拢住了没有?”、“我的腔体打开了吗?”、“我的高音站住了吗?”类似这样的问题。
这种只重视声乐技能的获得,却不重视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在歌唱上来讲都是不完整、不科学的。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声乐技能的培养,还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声乐技巧和情感表现的结合上来,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习惯。
好的声音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之上,它需要有稳定的气息,规范清晰的吐字,有良好的共鸣。
如果没有有效的、系统的发声训练,是很难出现优美的声音,也不可能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
歌剧之所以能够流传几百年至今而经久不衰,最重要的不仅是演唱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而是要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内心变化,诠释出作品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
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处理
![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806b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7b.png)
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处理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
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演唱者通过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声音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感染观众,引起其感情共鸣。
由此可见,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声乐艺术的灵魂;而歌唱则是运用人声来充分展示和体现这种思想和精神的载体。
其中“情”是起主要作用的,“声”是传情的手段,也是传情的保证。
脱离开“声”与“情”的内在联系,孤立强调某一方面,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歌唱艺术效果。
正所谓“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
下面我就从自身近几年高中声乐特长生辅导工作中的教学经历和积累的一点经验作以下阐述,意在抛砖引玉,不到之处还望同仁予以指正。
一、声音―歌唱的载体首先,声音是歌唱的基础。
不论声音是否美妙,声音总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
“情”只有建立在声音基础之上,才能够表达内容,情感依附于歌唱声音基础,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
可见,美好健康、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形象,对唱好一首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三的艺术特长生,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自然条件参差不齐。
针对这种情况,在选择作品时,尽量做到“量体裁衣”“难易适可”,使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人尽其才。
其次,声音是歌唱的形式。
美好的声音形象,可以“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可以为我们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及氛围,可以引导我们的审美情趣,改变我们的审美习惯。
试想,如果演唱者的发声方法、歌唱技巧掌握不好,基本功不扎实,对作品驾驭和控制能力不强,即使情感再真挚,也很难得到好的演唱效果。
所以,只有熟练地掌握外在的歌唱技术,才有可能去完美地表现歌曲内在的情感。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过:“歌唱训练就是把嗓子这个说话的器官制造成歌唱的乐器,才能适应歌唱的需要。
”“歌唱训练的过程,很大部分是‘乐器’制造的过程。
浅谈歌唱中的以情带声
![浅谈歌唱中的以情带声](https://img.taocdn.com/s3/m/0a5ce9763c1ec5da50e27072.png)
浅谈歌唱中的以情带声作者:安静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年第09期以“感情在歌唱中的重要性”为线索,引出声乐演唱艺术尤其如此。
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
声乐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同步一、情与声的辨证关系1.情不可以“代”声,但可以带出美好动听的声音在歌唱艺术中,情是对演唱者的一个重要美学要求,是对演唱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有“情”的歌声才具有艺术感染力,有“情”的歌声唱出来才会感人肺腑,打动人心,无“情”的歌声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
“有情曲则活,无情歌则滞”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演唱《绣金匾》时,当唱到“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时,她眼中饱含热泪,感情真挚,尤其唱到“鞠躬尽瘁为人民,我们爱你”时声泪俱下,充沛而真挚的感情中,进发出饱满有力而令人动容的声音,使听者为之感动。
这正是“一声歌到情融处,毛骨萧然六月寒”,所以只有以情带声的歌唱,才会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以情带声,声扬其情。
情不可以“代”声,但的确可以带出美好动听的声音。
2.情与声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声乐即为艺术的歌唱,它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使含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的音乐带上歌词的一定限定性,又使文学配上旋律后插上了音乐的翅膀,给文学以音响的诠释。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不同。
它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声乐作品转化为现实的音响,从而实现其审美价值。
一个歌唱家通过精湛的演技和优美的歌声,使观众能随着其丰富表情的声调和炽热的情感,深为感动,最后达到心神交融,并随时间的发展,情感的深入,进入真正崇高而忘我的艺术境界,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因此,出色的歌唱技术与情感表现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两个方面。
如果把歌唱变为仅仅是技术而没有感情,无论技术多么完美,歌声总是冷漠而没有灵魂。
反之,没有技术或缺乏技术的感情,再激动也是低水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歌唱艺术中的“以情带声”作者:刘星华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7期【摘要】歌唱艺术是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
歌唱中,声情并茂是演唱的最终目的,以情带声最终达到声情并茂是演唱艺术需要完成的过程,而如何达到二者的统一是许多声乐学习者共同探索的学习目标。
文章通过对“以情带声”之内涵及其与歌唱技巧、歌唱心理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其在歌唱艺术的训练以及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以情带声;歌唱艺术;歌唱技巧;歌唱心理歌唱作为一门感情运动与生理运动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与人类的生活联系最紧密、最亲切,也是最崇尚自然的艺术形式。
有人说歌唱是最动人的音乐,正如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也。
”可见完美的声乐艺术应该是声音与情感二者的相融相合才能达到表现艺术的高度境界,演唱艺术只有做到声情并茂才能让听者为之动容,让歌曲作品以完美的艺术形象呈现给听众。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呢?娴熟的发声技巧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其基础保障,而歌者的感情及其作品中蕴含着的感情是其精骨和灵魂,歌者要演唱好一个作品,必须在这两点上下功夫,从而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一.何为“以情带声”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古人歌唱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的记载,可见声音和情感在歌唱艺术中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声音与情感在歌唱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歌唱中的声与情向来是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歌唱艺术的特色和力量之一,“声”是声乐之本,其给予听众的不是什么乐谱和文字的简单融合体,而是人声这一比任何乐器更适合诠释人类的生活、情感,堪称真实、完美的艺术载体。
“情”是声乐艺术的灵魂,给予声音动力和源泉,是沟通声音与听众的桥梁,这个纽带通过不同个体声音对歌曲作品思想感情认识的完美演绎,呈现给听众不同的艺术形象传达给演唱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把听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有声无情会使歌曲显得呆板、没有灵魂有情无声则达不到声乐教学的目的,两者互为依存的条件构成了歌唱艺术。
以情带声,是演唱者以情感带动发声。
歌唱艺术中情感是指歌者本身的情感和歌曲作品自身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其中歌者自身的情感是指对歌唱艺术的不懈追求所赋予的歌唱热情,其是组成歌者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坚实基础;歌者的演唱过程其实就是二度创作,即把作品所表达的含义,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最后融合自己的个体情感,传达给听者的是一种有生命和灵魂的音乐形象,通过声音使二者完美融合来完成歌唱的艺术表现。
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声音和情感二者对作品完美诠释的重要性,而且应重视情感对声音的能动作用。
在歌唱艺术中歌者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歌曲所蕴含的的思想情感也是多姿多彩的,连接这两种情感的声音要求经过科学发声方法的训练,歌者要掌握娴熟的发声技巧,最后通过以情带声即歌者个体的情感基础,通过情感带动的科学发声,演唱给听者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总之,在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语言、历史风俗的客观现实生活的推动下,尽管其歌唱艺术的表现形式各有差异,但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字正腔网的审美、以情带声的观念,始终是不同歌唱艺术的共同特征。
演唱者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发声技巧,通过对歌曲作品内涵的理解、创作背景的掌握、抓住不同文化中情的特征,同时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经历,就能突破方法的局限、超越自我的极限,在自身的特色化、个性化的追求中创造自身独特的音乐世界,同时传达给听众一个完美的演唱艺术。
二.以情带声中的歌唱技巧声音是歌唱艺术中的物质载体。
然而声音在未受过专门的培训之前是没有人所欣赏的,一些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感情也不是天然的人嗓所能完成的。
在一些较专业的歌唱表演中,所要求的声音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上,另外在演唱一定难度的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还需要歌者掌握娴熟的发声技巧,拥有浑厚共鸣的声音,音域宽广、音色甜美等声音特质。
同时,唱是一个很复杂的机理过程,它涉及到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后天的成长发育以及训练中气息、字韵、声腔等方面。
用好的声音来完美地演绎歌曲是很难的一件事,它需要歌唱者在充分掌握发声技巧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善于思考、勤学苦练,经过这些枯燥、机械、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声音训练,才能把天然的歌唱乐器打造成具有艺术魅力的人声乐器。
所以说,歌唱者对自己的乐器进行重塑与完善的过程,也是歌唱发声学习与训练的过程。
歌唱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情是气之源,气是情之身,情动气则生,气动声则响。
《乐记·乐本篇》中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生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之物也。
”就是说声音虽是歌唱之本,但情是声之魂。
在我们歌唱时如果没有情,发声就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但在演唱歌曲时声音就大打折扣,为什么呢?因为连声就几个母音,声音在管道里好控制,但在歌曲中字符增多,如果还以发声的要求去歌唱,声音不仅会僵硬,反而会达不到演唱的要求。
所以以情带声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情感来带动发声才会给声音带来动力,使歌曲演唱丰富多彩。
例如:演唱《妈妈您快留步》这首中国艺术歌曲时,“千叮咛万嘱咐/妈妈送我踏上求学路/望一眼熟悉的茅草屋/摸一摸村口那颗老槐树”,短短四句歌词的要求却很高,需要唱出妈妈对子女的关爱。
刚开始唱时许多学生都是想着气息要放下来、喉咙打开等等,整个身体和歌唱状态是一种机械化的模式在运转,唱出来的声音不但达不到歌曲所要求的声音,与歌曲要表达的整体艺术效果更是相差甚远。
经过老师的讲解,演唱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爱,这种最熟悉的爱也就是对母亲的眷恋,是每个人与生俱有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爱恋,要唱出这种情感当然要用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感、最朴素的语言去表达,唱给听众的声音应该是自然、朴实、发自内心的一种口语化的语言,也就是情感的运用要充分恰当,以情带声的声音用在这儿最恰当不过了,这几句旋律的演唱是用一种说话的语气,声情并茂地唱出子女对母亲深深的爱恋和母亲对子女的一种不求回报的伟大的爱,歌唱者眼睛里面要有画面,最好是歌曲里描述的音乐画面,让听众看出你眼睛里的暖暖情意,这样声音和情感就会相融相合,演唱歌曲的整体风格就会很到位,和歌曲后面的高潮在声音的强弱上也好做出对比,这样引导学生去演唱,就会很容易唱出歌曲的情感层次,学生也会演唱得轻松和有成就感。
姜家祥教授在其《名族唱法探索》中指出:“因为歌唱是一种生理与精神密切结合的活动,如果演唱者精神振奋,此时发声器官必然处于积极状态,便于很快组织起来。
”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感觉,当一个人心情很嗨时,说话的声音就会明亮,音调也不由自主提高了许务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说话音色暗淡,音调也会降低八度。
例如,在演唱陕北陕北民歌《兰花花》中情感的要求就很重要,刚开时演唱音区比较高,如果一味地追求声音容易局限于方法,声音显得僵硬,相反融入对作品的了解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把自己当做兰花花,声音中就会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情愫融入其中。
这就是歌者在不同情况下由于不同的情绪,导致气息运用快慢不同,而使声音在色彩上表现各异。
在演唱第二部分兰花花逼嫁的过程,歌词描述了在封建礼教下一个弱女子的无奈、痛诉、凄凉,要用声音表现出一个女子的无助不是单单唱出声就行,关键是唱出有人物形象的特色来,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不仅要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而且要对背景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二者从艺术的角度唱出自己的心声来。
许多学生刚开始演唱根本顾不上想到情感,满脑子就是发声的方法,气息下来、位置挂上去,结果出来的声音苍白无力,更谈不上什么感染力,如果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用叹气的方式,掷地有声地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演唱反而做得会更好。
在演唱《兰花花》最后一部分:“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呦,有说不完的话呀……”刚开始“我见”两个字一开口就在e2、a2的音域上四度音程的跨度,此处的演唱情绪必须高涨,高压力的气流冲击声带振动形成共鸣,将兰花花不惜拼上性命,以死抵抗封建礼教的形象,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声音塑造得更完美,演唱这部分首先要有高涨的情绪形成高压力的气流在声音管道里,其次就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有娴熟的发声技巧做后盾,注意声音不仅在高位置上,同时气息要扎得很深,吐字、咬字要清晰和放松,唱出歌曲的旋律特点,把兰花花的音乐形象准确、鲜明地展示给听众。
反之,当发声者情绪低落、感情平静时,气息呼出量就小,声音相对就较低、较弱。
尤其在唱一种比较欢快活泼的歌曲,情绪的要求很重要。
例如,在演唱舒伯特的《鳟鱼》,音乐形象是一条活泼、生动的鳟鱼,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咬字和吐字的清晰、声音的统一、气息的流动性和位置尤为重要,演唱者情绪状态的积极、兴奋更为重要,演唱者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条活泼的鳟鱼,唱出其活灵活现的特点,这些都要通过语言的表述来完成,要求意大利语发音要准确,在练习的过程中演唱者要做到反复的朗诵练习,意大利语要说出原汁原味的感觉来,只有做到这些才会使歌曲完成得有艺术效果,同时展现给听众的是一条活泼、可爱的鳟鱼形象。
综上所说,演唱好一首作品不仅要拥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掌握娴熟的发声技巧,同时要理解和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歌曲创作背景,才能整体把握歌曲的音乐风格,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人物特点来。
所以说正确的声音应该是叫人听着舒服、自己唱得也舒服,具有审美意义同时又符合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种建立在科学发声之上的声音,歌唱者具有激情饱满的状态,同时将作品中的创作背景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呈现给听众。
另外,以情带声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歌唱者发声技法的学习、巩固和掌握。
还有一些单凭技术手段而难以达到理想中的声音效果,以情带声都能反映其中。
三.以情带声中的歌唱心理伊·卡·那察连柯曾说:“演唱是高级心理活动之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表象和思想、情绪和情感,受到兴趣、爱好、能力、意志品质、性格特点的影响等,这些规律依存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那么声乐也不能例外,都受各种心理状态的支配和影响。
”歌唱是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各类歌唱器官有机协作的过程,唱歌时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声乐的训练和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关注于歌唱的各种发声技巧和演唱作品的技艺,而往往最容易忽略心理对演唱艺术所起的作用。
从歌者自身看演唱过程是高级神经指挥发声器官有机协作的过程;从外在看演唱艺术是演唱者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协作统一的过程。
柯达依曾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这关系着向高层次演唱水平的发展。
演唱艺术中心理活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影响歌者能否正常发挥其演唱水平,其中演唱前的紧张是大多数演唱者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