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4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六 考点5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过模拟)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六 考点5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过模拟)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5c1a34227916888486d7b6.png)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考点5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2018·山东省、安徽省名校10月联考,19,2分)中央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各级政府根据中央部署形成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改革成效上,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为2017年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打下了基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C )①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②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并不等于发展,①说法错误;材料表明中央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改革去解决,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关键部分的功能和作用,④与题意不符。
2.(2018·浙江选考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29,2分)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指出:“深化政治巡视,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改革。
”从唯物史观看,修改该条例是( A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我国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内在要求④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由转变的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该条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修改该条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①正确;修改该条例是为了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矛盾,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②正确;该条例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修改该条例不是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③不选;修改该条例并不是我们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由转变的标志,④不选。
高考政治一轮总结复习矛盾观点题
![高考政治一轮总结复习矛盾观点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655f9431b765ce04081464.png)
2019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看法的题2019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观复习资料:㈠原理总结■矛盾即对峙一致,要求用一分为二、全面的看法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两方互相排挤、互相对峙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两方相吸引、互相联络的属性和趋向。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两方互相依靠,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两方共处于一个一致体中 ; 二是矛盾两方互相贯通,即互相浸透、互相包括,在必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同一以差异和对峙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贯穿,事物就不可以存在和发展 ;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限制,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一致体的存在,事物相同不可以存在和发展。
矛盾两方既对峙又一致,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广泛性原理:矛盾拥有广泛的,要求我们要认可矛盾,剖析矛盾,勇于揭穿矛盾,踊跃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别性原理:第 1 页矛盾拥有特别性,要求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矛盾广泛性原理的指导下,详细剖析矛盾的特别性,不停的实现矛盾的广泛性和特别性、共性和个性的详细的历史的一致。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 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 主、次矛盾互相依靠,互相影响,在必定条件下互相转变,要求我们擅长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兼备兼备,适合办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排挤,互相依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变,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联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平衡论。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75d802b14791711cc791789.png)
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697788e84868762caaed5f0.png)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您所需要的考研复习备考资料考研政治复习资料/zhengzhifuxizhidao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思维和存在这一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和表现。
2.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问题谁是第一性、第二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即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历史理论都是唯心主义的(1)主要缺点:一是只考察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考察思想动机的物质动因和根源,也就是夸大社会意识的作用,否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二是只看到个别人物的作用,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也就是夸大个别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一种典型的说法是:“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2)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唯意志论,这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把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宿命论,这是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作社会发展、人的命运的决定和支配力量。
4.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1)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结束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统治,自然观和历史观第_次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2)它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之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包括以生产方式(生产活动)为主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这些基本要素的总和。
政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点详解
![政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5786f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f.png)
政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点详解(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政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点详解在教师招聘笔试中,《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这个知识点历来是考查的重点,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三年高考】2016-2018年政治试题类编:专题15-矛盾观(含答案)
![【三年高考】2016-2018年政治试题类编:专题15-矛盾观(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e4b3b6d1f34693daef3e23.png)
专题十五唯物辩证法—矛盾观2018年高考题1(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22)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21)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以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分析法等相关知识。
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这表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①②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说法错误;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23)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D4(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9)下列选项与图4漫画《盲目加工》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图4A.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B.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C.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D.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高二政治矛盾源泉练习题
![高二政治矛盾源泉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25c4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3.png)
高二政治矛盾源泉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C.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不适应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发展问题2. 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例子是()A.农民工待遇不公与城市化进程矛盾B.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矛盾C.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矛盾D.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明()。
A.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C.我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多种社会矛盾D.我国政治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特点是()。
A.主要矛盾由经济领域转变为政治领域B.主要矛盾由内部转变为外部C.主要矛盾由根本性转变为次要性D.主要矛盾由综合性转变为单一性5. 高考政治命题包含了以下哪个原则()。
A.复习重点、难点B.突出扩展题,考查综合素质C.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D.符合招生录取改革方案要求6. 政治学家贝克尔认为,一个社会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原因可能有()A.社会变迁B.社会不平等C.社会不公正D.社会不稳定7. 社会矛盾能够消解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发展水平提高B.生产力高速发展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政府采取措施解决8. 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A.敌对矛盾与非敌对矛盾B.经济矛盾与政治矛盾C.社会主义矛盾与非社会主义矛盾D.基本矛盾与派生矛盾9. 在社会矛盾中,基本矛盾与派生矛盾的关系是()。
A.相互作用、相互影响B.基本矛盾决定派生矛盾C.派生矛盾决定基本矛盾D.基本矛盾与派生矛盾无关联10. 下列关于社会矛盾对人民群众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人民群众有积极影响B.对人民群众无影响C.对人民群众有消极影响D.对人民群众有正面、负面影响并存11.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解决社会矛盾的原则是()。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93练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含解析)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93练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b89b9bb84ae45c3a358ca6.png)
第93练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的规律1.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并增加“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条款.这表明()①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③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④社会意识只有超前于社会存在才能引领社会发展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每每取得的实质性进展,都是从所有制改革突破开始的。
为了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改善资产效率,中国联通公司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共有中国人寿、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14家企业参与了此次联通“混改”的投资,“混改"后原联通集团合计持股约36.67%,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约35.19%。
我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③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2019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生效。
通过修改,一些早就落后于农民实践,阻碍农村发展的条款从法律中删除,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的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②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③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9年6月,中国证监会宣布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最为重磅的修订内容就是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市场将此解读为“创业板”借壳上市解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最易错考点系列 8 矛盾观点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最易错考点系列 8 矛盾观点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24ddd019e8b8f67c1cb9db.png)
矛盾观点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双方既对又统一的关系。
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哲的活的灵魂)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错误倾向: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实质的核心的观点,我们要注意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即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对点题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对点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0926f033d4b14e852468a1.png)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回答下题。
1.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的完善,是由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的,故①正确;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不断解决基本矛盾来实现的,完善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②正确;③错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以后,无产阶级政党对基本矛盾的认识就走向了自觉;④不符合实际,上层建筑不仅仅包括法制,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提出到落实需要一个过程。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③→②→④ B.②→①→③C.④→③→① D.①→④→②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
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属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范畴,③属于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故A正确切题。
B、C、D均错误。
3.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其依据在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人们应该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有效信息——“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产品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故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符合题意,C排除;A、B不属于唯物史观,排除。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练习题)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aad6b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f.png)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练习题)一、填空题。
1.什么是生产力?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使之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物质力量。
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是最重要的劳动资料。
2.什么是生产关系?它由哪几部分构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它由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最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就会甚至生产力的发展。
4.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哪些内容?(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之上的制度、设施以及思想体系。
(3)上层建筑包括国家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还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作用。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时,就会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
6.生产方式包括哪两个方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什么?(1)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特定的生产方式,包括和。
(2)社会发展是在与,经济基础与的矛盾运动中,及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附答案
![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02e77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f.png)
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附答案高考政治卷稳中有变,特点鲜明,选择题难度加大,热点问题冷处理,需要考生提高的综合应试能力。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附答案,欢迎各位同学练习。
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选择题1.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变动,激发出空前活跃的思想,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更趋多元。
此时,只有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的交锋、价值的角力、利益的博弈不至于沦为撕裂社会秩序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从哲学角度看,寻找我们社会的正能量就是( )A.要抓主要矛盾B.要统筹兼顾C.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D.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答案] C[解析] 能量的正负之分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而不属于主次矛盾的关系,故选C,不选A、D。
材料强调的是抓主流,而不是强调全面地看问题,B不选。
2.现代经济学分析表明,政府的作用犹如“三只手”,即无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指政府的权力过大并没有受到制约),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着力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以上论述( )①把握了主要矛盾在决定事物性质中的主导作用②强调了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运用了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解析]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决定事物性质中起主导作用,①表述不严谨,排除。
题中要求从辩证法的角度看,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要着力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三只手都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3.“手机养鱼种菜”这是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新技术。
该技术只需在农场或者鱼塘安装一个无线终端和传感器,就能和手机实现互联互通。
当土壤出现干涸、鱼塘水质异常等情况发生时,用户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启。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高考押题 .doc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高考押题 .doc](https://img.taocdn.com/s3/m/4950f16310661ed9ad51f3d1.png)
高考押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法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考查【考法点评】通常以名言或谚语、漫画、现实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理解与应用。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多结合现实热点材料,如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区域结构调整等多角度考查。
有单一考查方式,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也有多种综合考查方式,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知识分析……”“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述……”“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角度分析……”等。
题型涉及说明类、认识类(分析)、依据类、意义类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内容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要素;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考法提示】1.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分析材料,若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等,一般可以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回答。
2.要全面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做非选择题时一般先回答出这条规律。
然后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具体分析材料。
【易错提示】注意以下错误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等。
【典例1】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谈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题2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题2](https://img.taocdn.com/s3/m/1adcaf70f46527d3240ce033.png)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公有制下的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公有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与传统的家庭形式之间的矛盾。
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的内外关系则是生产关系的基本单位。
1957年,毛泽东发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和两类矛盾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重温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对认识改革的必然性、性质、目的,继续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改革的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通过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同时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社会中出现反对改革甚至否定改革的言论。
这就需要从唯物史观层面和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角度,把握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
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指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好制度,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须坚持。
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只是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进行改革。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从理论上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
因此,从基本矛盾层面看,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思想理论上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坚持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事业。
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在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认识改革的性质,它关系到改革的政治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天津文综)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
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
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1.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2017年7月17日开播,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报道。
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A.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改变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中国将组建四大新机构: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
我国组建这些新机构的哲学依据是
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3.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
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与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同步发展的
B.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C.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D.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需要人们从一开始就揭示出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