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南语和古汉语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闽南话和古汉语的联系”
寻源探根一直以来都是都是国人的一种难舍情愫,这情愫是精神花园里那朵绽放不衰的花朵,而这也是维系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神纽带。
作为一个生活在闽南之地的晋江人,我也好奇于自己平日里所说的闽南话,它到底是来源于哪里?为何与普通话如此差异?
所以借着这次写论文的机会,探讨了下闽南语的根源。
一、闽南语的谱系
在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后,得知对于闽南语是一种“语言”还是“方言”,其实是存在很大争议的。
从语言系统来讲,闽南语被多数中国的语言学家认为是一种汉语方言。
然而西方学者大多不认同此说法。
理由如下:1、由于使用不同汉语的人之间,彼此基本上并无法用口语进行沟通,因此这些不同的汉语,基本上是"语言和语言"的关系,而不是"方言和方言"的关系。
2、若以闽南语为讨论主轴,其与其他汉语差异甚大。
其指出,闽南语可视为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而不是方言,而厦门话、台湾话、泉州话、漳州话等等,是闽南语的方言。
个人觉得在这观点的争论上存在严重政治目的。
而依照国内学家的观点,语言位阶上的主从的关系。
闽南语应是,汉藏语系、汉语、闽语、闽南语。
且先不论派别如何,闽南语是否存在隶属关系,只有我们揭开它的面纱,去看看它的本质,才能切实的了解。
二、闽南语的语音
1、子音
闽南语的子音(声母)直接继承上古中原语的声母系统。
在这一方面,闽南语因为早在晋末五胡乱华便远离了故土,而并没有受到中古汉语系语音演变的影响,一路南迁至福建等地,留住上古中原语音。
"现在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有19个声母。
[来源请求]按照传统的闽南语十五音分析,现今闽南语的声母有15个,就是说上古汉语的19个声母目前闽南语保留了15个。
2、声调
汉语中古音有八个声调,体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今天普通话的这一现象已不明显,但在汉语方言,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音的某些特点。
以闽南话为例,漳州音独缺“阳上”调(漳腔阳上并入阳去);泉州音则惟独去声的本调不分阴阳(即阴去和阳去合并,但各自变调后仍能区分)。
所以闽南语还保留着七声八调,指的就是这些调性的完整。
在语音方面闽南语是继承和保留着古汉语的发音、声调。
三、闽南语的词语
想起儿时,爷爷奶奶经常会说起的一句俗语"日时走抛抛,暗时点灯膋"中的“膋”就是古语的文字。
(《诗经》有:“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 1、时间
如今闽南语中的时间说法也和古语存在着相似。
例如:闽南人日常说的时间:早食(指早上),中昼(指中午),晡食(指下午),暗食(指晚上)而这些词。
在《淮南子.天文训》十时辰制,《汉书天文志》或汉代官方十二时辰制,都可
以看到这些名称。
闽南语如今的"今仔日"(指今日)就是类似于古语的“今旦日”
2、词汇
闽南语如今日常用语中保留着很多古汉语词汇如:
鼎:以煮食用具为例,古代称为"釜"的,华北人、官话语区称为"锅",吴语、忝:疲累。
《诗经小宛篇》:"无忝尔所生"。
细腻:小心。
音同"世二"
狡狯:顽皮,狡滑
夕暴雨:午后雷阵雨。
此词汇尚保留于日本语。
痴欲:一见女人便顾盼爱慕的轻挑男子。
在明代潮州戏文《金钗记》中就有"宋金为人太风梭(骚),说话甚痴欲(哥)"的台词,可见"痴哥"这词在明代的潮汕方言中已经产生。
俗作"猪哥"。
湛:湿。
《诗经召南》"湛湛露斯"
箸:筷子。
日语同汉字。
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称之。
衫:衣也。
由上而下穿者,不论是否及于下半身,都一定叫衫。
如长衫(长袍)。
3、倒置词
如“衫裤"、"人客"、"趁钱"、"眠床"、"精肉"、"滚水"等等都是唐宋以来(中古汉语时代)的用词。
其构词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反,但是和古汉语相同,例如"鸭母"、"人客"、"亲堂"、"脚手"等。
4、副词/助动词/介词/其它
在大家嗲声嗲气的台剧女星中常会说“焉耳”(指这样子而已)。
《孟子.梁惠王》:"尽心焉耳"(尽心这样而已)
有:可以加在形容词之前以加强语气:闽南人会说,这粒西瓜有大(这个西瓜真大)、这个囝仔有勇(这个孩子真勇敢)这种用法跟《诗经》里"有"字的用法非常接近: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有蕡=真大)。
5、疑问句
在闽南语中常会出现一些疑问词如:"甚物","啥物",底(何):底事(何事),底地(何地),底处(何处),底时(何时)。
而这一类疑问词格式与词汇,无疑和古汉语是相同的。
在词汇方面闽南语的日常用语及书面表达相较于普通话有更好的保留。
四、闽南语与日语的关系
由于闽南语保留了不少古音,而日语的汉字读音多是在唐、宋时从中国传入,所以有不少汉字两者的发音很像。
例如“世界”一词,闽南语念sè-kài,日语念セカイ(sekai),发音接近。
日语汉词以闽南语发音读出的情形,例如:“注文”(下订单的意思)、“寄付”(捐献的意思)、“出张”(出差的意思)、“水道水”(自来水的意思)所以从残留着唐宋文化的日本汉字出发,我们发现和现今闽南语相似而论,不然可以得出闽南语保留着古汉语的特点。
五、闽南语的历史
从文献资料得知,中国汉朝末年的三国时代,中原发生战乱,难民开始进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语言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了最初期的闽语。
然而,汉人大规模入闽,则是始于“永嘉之祸”,由于晋室南迁,大批北方
汉人入闽,而带来了3世纪时北方的口语音,而“泉州语”亦于此时渐渐形成。
唐代时,陈政、陈元光父子带兵入闽平乱,进而屯垦漳州,带来了7世纪的北方的中古音;10世纪时,王潮、王审知兄弟又带军队入闽平黄巢之乱,也带入了当时的中古音。
从以上的两批移民,所带来的北方口语,经过一番演变就形成了所谓的“漳州语”的基础。
北人南迁的历史,推动了古汉语的传播,也使这古汉语传承在这片原本蛮荒的南蛮之地。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的几个观点。
我认为闽南语是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特性,以之流传至今,和普通话一样,也存在着古汉语言共性。
语言和文字也便是一种纽带,维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传承。
兴许语言学的研究,本质也离不开寻根探源的国家一统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