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曾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要特征
(1) 脊索(notochord):是脊椎动物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 一条棒状支柱,具有弹性,不分节。内有由富含液泡的 脊索细胞组成,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脊索鞘包围。
脊索及其外围的脊索鞘
• 位置和发生:脊索(notochord)是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原肠背侧的部分细胞离开肠管,成为中胚层而形成 的棒状结构。位于身体背部、消化道上方、神经管的 下面。 •特点:脊索动物在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以后或终生保 留,或退化并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低等 脊索动物种类终生具有脊索,有的种类仅在胚胎和幼 体存在脊索,高等的种类脊索只出现在胚胎期,成长 时即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取代。
在背部向后到躯干部各器官和尾,而回心的主要血流 (至少是消化器官的血流)是向前的。
(5) 骨骼系统
骨骼(如存在)为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可随动物体的发育而不断生长,是有生命的。 而不像非脊索动物那样死的外骨骼。
(6) 肛后尾
尾如存在,总是在肛门的后方,称“肛后 尾”。在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中,消化管的出 口位于身体的末端。
•在鳃裂之间的咽壁上充满毛细血管,具有呼吸作用; •低等类群,咽鳃裂终生存在; •高等类群仅出现在胚胎期或幼体期。
Gill slit
二、次要特征
(4) 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而无脊椎动物的心脏在消 化道的背面。
• 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 血流方向:血液离心后向前向上(低等种类通过鳃),
(1)主要特征
• 脊索位于尾部(故名)。 • 具被囊和外套膜。外套膜紧贴于被囊上。 • 鳃裂终生存在,具围鳃腔。 • 变态发育 。幼体有尾,自由生活;成体无尾,固着生活。 •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
(2)海鞘(Ascidia)幼体
幼体具备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背神经管前端 膨大成脑泡,并具有眼点和平衡器
循环:闭管式循环,无心脏,腹 大动脉可以博动。血液无色,仅 有少数血细胞。 排泄:肾管, 90~100对。 生殖:雌雄异体,生殖腺约26对, 按节排列,无生殖导管,生殖细 胞穿过生殖腺壁进入围鳃腔,随 水流由腹孔排出,水中受精发育。
文昌鱼过咽部横切图
(二)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与尾索和头索动物亚门一样:胚胎发育早期出现脊索、 背神经管和鳃裂。但其结构复杂,是脊索动物门中最高等 的一个亚门。
(1)主要特征
• 脊索:终生保留,纵贯全长,有脊索鞘包围。但头索动物 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又称为无头类。 • 神经管:原始的神经系统。前端略膨大,称为“脑泡”, 神经管本身有神经分出,两侧有黑色小点,称“脑眼”。 • 鳃裂:数目较多,有围鳃腔。
(2)文昌鱼
皮肤:薄而透明,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外覆盖一层角质层。 肌肉:分节明显,呈“<<<”型,肌节的数目是分类特征之一。 骨骼:无骨质的骨骼,脊索是主要的支持结构 。 消化:简单,肠为一直管,肠前端腹面伸出一肝盲囊,能分泌消化 液,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肝脏。水流入口,经鳃裂到围鳃腔,再从腹 孔排出,在此过程中文昌鱼可完成呼吸与摄食。
•脊索存在否 •背神经管的分化 •咽鳃裂的形态结构与分化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亚门,即尾索动 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 头索动物亚门是低等脊索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
(一)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海栖动物,约2000种左右。身体外被有一层特别的被囊, 所以又称为被囊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在幼体出现,咽鳃裂 囊状且发达。
演化意义:支持;保护;运动。
(2) 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脊索动物 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内有管腔, 成为背神经管。
•由外胚层加厚、下陷 弯曲形成; •前端膨大成脑,脑后 的部分形成脊髓; •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发 展和扩大提供了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鳃裂(gill slit)或称咽鳃裂(phraryngeal slit):为消化 道前端的咽部两侧的裂隙状构造,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普通动物学 —— 脊椎动物部分
主讲:曾燏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在距今约五亿 年的奥陶纪时,从 无脊椎动物中进化 出最早的脊椎动物。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 身体的背部有一根 脊柱(俗称脊梁 骨)。
总述
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三大区别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意义
(3)海鞘(Ascidia)成体
海鞘幼体经 过逆行变态,失 去了脊索和背神 经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变 得更为简单。
(4)变态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 活后,开始变态成为固着生活。 •尾部及脊索消失; •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咽部扩张,鳃裂数目急剧增多, 并形成了围鳃腔;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有变化 ; •体壁分泌出被囊。
(7) 化学物质成分
脊椎动物具有肌酸,不具精氨酸;无脊椎动 物具精氨酸,不具有肌酸
三、与高等非脊索动物相似的性状
• 后口 • 三胚层 • 真体腔 • 两侧对称 • 身体分节
一些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具备这些特征,是表明 脊索动物是从无脊索动物演化而来的间接证据。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分类依据:
这种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或退化变态。
(5)尾索动物亚门分类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 是尾索动物中的原始类型,体小,形如蝌蚪,自
由生活,如尾海鞘、住囊虫。 海鞘纲(Ascidiacae)
大多数尾索动物均属本纲。单体或群体,成体多 固着生活,幼体有尾,自由生活,有变态。如柄海鞘、 菊海鞘。 樽海鞘纲(Thaliacea)
自由漂浮生活,体呈桶形,被囊透明,出、入水 管分别位于身体的前、后端,单体或群体,生活史复 杂,有世代交替。如樽海鞘。
(二)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原索动物中的高等类群,由 于脊索纵贯全长,一直到达身体 最前端,故名。分布很广,遍及 热带和温带的浅海海域。本亚门 仅一纲——头索纲,25种左右。
(1) 脊索(notochord):是脊椎动物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 一条棒状支柱,具有弹性,不分节。内有由富含液泡的 脊索细胞组成,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脊索鞘包围。
脊索及其外围的脊索鞘
• 位置和发生:脊索(notochord)是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原肠背侧的部分细胞离开肠管,成为中胚层而形成 的棒状结构。位于身体背部、消化道上方、神经管的 下面。 •特点:脊索动物在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以后或终生保 留,或退化并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低等 脊索动物种类终生具有脊索,有的种类仅在胚胎和幼 体存在脊索,高等的种类脊索只出现在胚胎期,成长 时即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取代。
在背部向后到躯干部各器官和尾,而回心的主要血流 (至少是消化器官的血流)是向前的。
(5) 骨骼系统
骨骼(如存在)为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可随动物体的发育而不断生长,是有生命的。 而不像非脊索动物那样死的外骨骼。
(6) 肛后尾
尾如存在,总是在肛门的后方,称“肛后 尾”。在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中,消化管的出 口位于身体的末端。
•在鳃裂之间的咽壁上充满毛细血管,具有呼吸作用; •低等类群,咽鳃裂终生存在; •高等类群仅出现在胚胎期或幼体期。
Gill slit
二、次要特征
(4) 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而无脊椎动物的心脏在消 化道的背面。
• 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 血流方向:血液离心后向前向上(低等种类通过鳃),
(1)主要特征
• 脊索位于尾部(故名)。 • 具被囊和外套膜。外套膜紧贴于被囊上。 • 鳃裂终生存在,具围鳃腔。 • 变态发育 。幼体有尾,自由生活;成体无尾,固着生活。 •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
(2)海鞘(Ascidia)幼体
幼体具备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背神经管前端 膨大成脑泡,并具有眼点和平衡器
循环:闭管式循环,无心脏,腹 大动脉可以博动。血液无色,仅 有少数血细胞。 排泄:肾管, 90~100对。 生殖:雌雄异体,生殖腺约26对, 按节排列,无生殖导管,生殖细 胞穿过生殖腺壁进入围鳃腔,随 水流由腹孔排出,水中受精发育。
文昌鱼过咽部横切图
(二)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与尾索和头索动物亚门一样:胚胎发育早期出现脊索、 背神经管和鳃裂。但其结构复杂,是脊索动物门中最高等 的一个亚门。
(1)主要特征
• 脊索:终生保留,纵贯全长,有脊索鞘包围。但头索动物 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又称为无头类。 • 神经管:原始的神经系统。前端略膨大,称为“脑泡”, 神经管本身有神经分出,两侧有黑色小点,称“脑眼”。 • 鳃裂:数目较多,有围鳃腔。
(2)文昌鱼
皮肤:薄而透明,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外覆盖一层角质层。 肌肉:分节明显,呈“<<<”型,肌节的数目是分类特征之一。 骨骼:无骨质的骨骼,脊索是主要的支持结构 。 消化:简单,肠为一直管,肠前端腹面伸出一肝盲囊,能分泌消化 液,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肝脏。水流入口,经鳃裂到围鳃腔,再从腹 孔排出,在此过程中文昌鱼可完成呼吸与摄食。
•脊索存在否 •背神经管的分化 •咽鳃裂的形态结构与分化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亚门,即尾索动 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 头索动物亚门是低等脊索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
(一)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海栖动物,约2000种左右。身体外被有一层特别的被囊, 所以又称为被囊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在幼体出现,咽鳃裂 囊状且发达。
演化意义:支持;保护;运动。
(2) 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脊索动物 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内有管腔, 成为背神经管。
•由外胚层加厚、下陷 弯曲形成; •前端膨大成脑,脑后 的部分形成脊髓; •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发 展和扩大提供了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鳃裂(gill slit)或称咽鳃裂(phraryngeal slit):为消化 道前端的咽部两侧的裂隙状构造,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普通动物学 —— 脊椎动物部分
主讲:曾燏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在距今约五亿 年的奥陶纪时,从 无脊椎动物中进化 出最早的脊椎动物。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 身体的背部有一根 脊柱(俗称脊梁 骨)。
总述
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三大区别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意义
(3)海鞘(Ascidia)成体
海鞘幼体经 过逆行变态,失 去了脊索和背神 经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变 得更为简单。
(4)变态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 活后,开始变态成为固着生活。 •尾部及脊索消失; •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咽部扩张,鳃裂数目急剧增多, 并形成了围鳃腔;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有变化 ; •体壁分泌出被囊。
(7) 化学物质成分
脊椎动物具有肌酸,不具精氨酸;无脊椎动 物具精氨酸,不具有肌酸
三、与高等非脊索动物相似的性状
• 后口 • 三胚层 • 真体腔 • 两侧对称 • 身体分节
一些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具备这些特征,是表明 脊索动物是从无脊索动物演化而来的间接证据。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分类依据:
这种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或退化变态。
(5)尾索动物亚门分类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 是尾索动物中的原始类型,体小,形如蝌蚪,自
由生活,如尾海鞘、住囊虫。 海鞘纲(Ascidiacae)
大多数尾索动物均属本纲。单体或群体,成体多 固着生活,幼体有尾,自由生活,有变态。如柄海鞘、 菊海鞘。 樽海鞘纲(Thaliacea)
自由漂浮生活,体呈桶形,被囊透明,出、入水 管分别位于身体的前、后端,单体或群体,生活史复 杂,有世代交替。如樽海鞘。
(二)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原索动物中的高等类群,由 于脊索纵贯全长,一直到达身体 最前端,故名。分布很广,遍及 热带和温带的浅海海域。本亚门 仅一纲——头索纲,25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