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期末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图论四色问题及其应用
摘要:在地图上,相邻的国家涂不同的颜色,最少需要多少种颜色?100多年前有人提出了“四色猜想”,即只要用四种颜色就能做到。本文通过对图论中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四色问题的简单证明,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利用C程序进行编译,来解决实例地图的染色问题。
关键词:图论;四色问题;染色;C程序
0 引言
我们必须承认,有很多优美的数学问题都是来自于最日常的生活,比如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最少需要用几种颜色去给每个国家着色,才能使得任何两个相邻的国家的颜色不同?在学习图论这门课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更不知道它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数学难题。所以我想,也许有的人能成为伟大的数学家不仅依靠天分,更重要的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蕴涵数学思想的细节,这恰恰是我们这样的学生所缺少的。
1 图论的起源
1736年是图论的历史元年。这一年,图论之父欧拉解决了哥斯尼堡城的七桥问题,发表了图论的首篇论文。美丽的哥尼斯堡始建于1308年,是东普鲁氏王朝的都市,城内的一条河的两条支流绕过一个岛,有七座桥横跨这两支流。脚下的七座桥触发了人们的灵感,人们有一项消遣活动,就是试图将河上的每座桥恰好走过一遍并回到原出发点,然而吸引了人们无数次的尝试却没人成功。问题看起来不复杂,但谁也解决不了,说不出其所以然来。直到1736年,欧拉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图论问题,即把每一块陆地用一个点来代替,将每一座桥用连接相应两个点的一条线来代替,从而得到一个点线图。欧拉只用了一步就证明了哥尼斯堡的七桥问题没有解,并且推广了这个问题,给出了任意一种河桥图能否全部不重复、不遗漏地走一次的判定法则:如果通过奇数座桥连接的地方不止两个,满足要求的路线不存在;如果只有两个地方通过奇数座桥连接,则可从其中任一地方出发找到所要求的路线;如果没有一个地方通过奇数座
桥连接,则从任一地出发,所求路线都能实现。他还说明怎样快速找到所要的路线,并为此设计了一个15座桥的问题。欧拉的论文在圣彼得堡科学院作了报告,成为图论历史上第一篇重要文献。这项工作使欧拉成为图论(及拓扑学)的创始人。
1750年,欧拉和他的一个朋友哥德巴赫(C. Goldbach)通信时说发现了多面体的一个公式:设多面体的顶点数为Nv,棱数为Ne,面数为Nf,则有Nv-Ne+Nf= 2。这类问题成为19世纪后半叶拓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欧拉多面体公式表述了几何图形的一个基本组合性质,其目的是利用这一关系将多面体进行分类。图论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开始,图论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图论问题大量出现,诸如关于地图染色的四色问题、由“周游世界”游戏发展起来的哈密顿问题等。进入20世纪,图论仍然得以继续快速发展,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四色猜想进行了证明等。
2 图论基本概念
2. 1 图的定义
有序二元组G = < V(G),E(G) >称为一个图,其中:
(1)V(G) = {v1,v2,…,v n}是有穷非空集,称为顶点集,其元素叫做图的顶点;
(2)E(G) = { e1,e2,…,e n}称为边集,其元素叫做图的边。
2. 2 图的分类
在图G中,与V中的有序偶(v i,v j)对应的边e称为图的有向边(或弧),而与V中顶点的无序偶对应的边e称为图形的无向边,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的图,叫做无向图,记为G =(V,E);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的图叫做有向图,记为D =(V,E);既有无向边又有有向边的图叫做混合图。
2. 3 权
如果图G中任意一条边(v i,v j)上都附有一个数W ij,则称这样的图G为赋权图,W ij称为边(v i,v j)上的权(weight)。
2. 4 平面图和欧拉公式
定义 2.4.1:设一个无向图G(V, E) (V中的元素称为顶点,E 中的元素称为
边),如果能把它画在平面上,且除了V中的顶点外,任意两条边均不相交,则称该图为平面图。如果一个图和一个平面图同构,就称它为可平面图。
一个平面图将平面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区域(又称面);一个平面图所划分的区域中,总有一个区域是无界的,称其为外部区域,其他的称为内部区域。
定义 2.4.2:任何两个顶点之间总可以通过若干条边相连,这样的图称为连通图。
定理 2.4.3(Euler 公式):设G是一个连通平面图,具有n 个顶点,m 条边及l 个区域,那么有n−m+l = 2 。
推论 2.4.4:具有n≥3个顶点的平面图至多有3n−6 条边。
推论 2.4.5:每个平面图必含有一个度小于或等于 5 的顶点。
定义 2.4.6:设有平面图G(V, E) ,满足下列条件的图G'(V ',E') 称为图G 的对偶图:G 的任一区域 R i内有且仅有一点v i';对G的区域R i和R j的共同边界e k,画一条边e k' = (v i', v j')且只与e k交于一点;若e k完全处于R i中,则v i'有一自环e k'。我们容易知道一个平面图的对偶图还是平面图。下图G'是G的对偶图:
3 着色问题
定义3.1(顶点着色):给图G的每个顶点指定一种颜色,使得任何两个相邻的
顶点颜色均不同。如果用k 中颜色对图G进行顶点着色,就称对图G 进行了k 着色,也称G是k -可着色的,若G 是k -可着色的,但不是(k−1) -可着色的,则称G是k 色图,称这样的k 为图G的色数,记为χ(G)。
定义3.2(边着色):给图G的每条边指定一种颜色,使得任何两条相邻的边颜色均不同。如果用k 中颜色对图G进行边着色,就称对图G进行了k 边着色,也称G 是k -边可着色的,若G是k -边可着色的,但不是(k-1) -边可着色的,则称G是k 边色图,称这样的k 为图G的边色数,记为χ'(G) 。
定义3.3(平面图的面着色):对平面图G来说,它将平面分为r 个区域,现对每个区域染色,使得有公共边的区域颜色均不同,这种染色称为平面图的面着色,如果能用k 种颜色给平面图G进行面着色,则称G是k -面可着色的,进行面着色时,所用的最少颜色数称为平面图的面色数,记为χ*(G)。
4 四色定理的证明
四色定理:每个可平面图是4-可着色的。
证明:设有一个连通图,有n 个顶点,如果这个图每个顶点都与除了自身以外的其他顶点相邻,则边的总数达到最大值。由于每个顶点的度是n−1,所以包括重复计算的边总共有n(n−1) 条边。因为每条边连着两个顶点,所以每条边都被重复计算两次,所以实际上边的总数是 E = n(n−1) ∕2。由于图中任意两个顶点都相邻,如果相邻的顶点用不同的颜色,则图中n 个顶点都必须要用不同的颜色去着色,所以总共需要n 中颜色。如果任意去掉一条边,那么原来这条边所连接的两个顶点可以同色,所以去掉一条边可以少用一种颜色。此时如果再去掉一条边,就不一定会又减少一种颜色了,比如第一次去掉的边是e1,2,第二次去掉的边是e1,3,虽然 1 和2,1 和 3 可以分别着相同颜色,但是由于 2 和3 相连,所以这3个点还是需要2 种颜色。为了保证能再减少一种颜色,第二次至少要去掉 2 条边。同理为了保证再去掉一种颜色,下一次至少需要去掉三条边。由此,如果希望用m 种颜色给图着色,至少要减少n −m 种颜色,则应该去掉的边数为1+2+⋯+(n−m) = (n−m)(n−m+1) ∕2;留下的边数为(m−1)(n−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