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目前环境监测是以环境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并描述环境状态与演化、科学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基于中国环境检测的发展历程,对目前国内环境检测技术的现状、发展、成果以及不足进行系统的总结,找出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自身发展与环境管理要求的技术支撑能力之间的矛盾,分析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3-(页码)-页数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

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环境监测技术的相关理论
1.1环境监测技术的概念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检测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目的→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技术不仅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分析测试技术,还应包括布点技术、采样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等。

因此,环境监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专业面宽,它不仅需要有坚实的分析化学基础,还需要有足够的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地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1.2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意义
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制定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依据,开展环境监测的目的及意义主要包括: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环境本底值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以及为确切掌握环境容量提供科学依据;揭示新的环境问题,确定新的污染因素,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方向。

2.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2.1环境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伴随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节能减排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

作为污染物控制的重要检查和监测手段,环境监测行业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环境监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第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第三、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已经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生物监测、物理检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

用自动连续监测逐步替代了原来的间断性监测。

检测范围也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全国。

最基本的化学分析法在很多场合还在应用:如重量法常用在残渣、降尘、硫酸盐等的测定中,容量分析法被广泛用于do、bod、cod、酸碱度、总硬度、氰化物等的测定中;应用更多的为仪器分析法:如光谱分析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荧光射线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等),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等),电化学分析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库仑分析法),放射分析法(同位素稀释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

许多新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已得到应用,如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气相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仪(gc-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流动注射分析法(fia),酶免疫检测(eia)。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s技术在环境科技上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并正在迈向标准化。

而且,环境监测信息、环境管理政务等实现对公众的公开化,监测系统紧扣环境管理和社会公众的需求,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提升了环境监测的形象。

2.2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虽然近些年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例如,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监测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监测管理水平较低;实验室认可普及度不高;标准物质缺口较大;环境标准未国际化;监测技术配套性差;经费投入不足;可测项目不多;大精仪器、检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

另外,中国的环境监测行业起步时间较晚,目前国产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100余家,年产值在6亿元左右,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5%左右。

大多数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存在规模小,企业管理水平整体不高,产品模仿程度较高,与外资品牌产品相比技术含量低,使用寿命短、市场占有率低。

3.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暂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是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应该有信心。

为了保障人们呼吸清新空气、饮用干净水、享受放心食品,我国正在全力加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的防治工作,安全处置危险废物,确保空气、水源、海洋、放射性、电磁辐射等的环境安全。

对于未来,环境监测技术正在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由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超痕量发展;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仪器也逐步的走向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4.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国际环境合作的有效手段。

环境监测在中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还应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国情,探寻最适合的监测技术和手段。

此外,监测仪器的提升和人员技术储备的加强是我国近期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