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线作业考核

《文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再现说和表现说的关系。

答: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再现说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表现说关注了作家的内心世界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但同时它又忽略了生活对文学的最终决定意义和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

2.“误读”主要包含几重含义?

答:主要包含三层含义:首先,误读是读者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出错误的理解和歪曲的评价。其次,误读还指读者从作品的阅读当中所获得的意义理解与作者的意图不一致或超出了作者意图。最后,误读还是一种文学接受或者文学批评的特殊要求。

3. 简述阅读先见的成因。

答.一、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决定着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思想政治观点出发而对文学作品做出不同的期待和解读。二、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学习修养等等也会形成个人化的阅读先见。三、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民族的审美文化积淀也是阅读先见形成的原因之一。

3.谈谈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一般而言,情节、事件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因此同情节相比,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2)、因为社会历史由本人的活动所构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他在叙事文学中的地位,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写人。从文学的本质即文学的审美性上说,因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去反映人,揭示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人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正因为如此,在叙事作品的各种题材中都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中心位置,使事件的叙述和场景的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3)、但是,在有些情节小说中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人物只是情节发展中的行动元。

5. 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缺点。

答:优点: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叙事朴素清晰,读者读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缺点:叙事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空间十分有限。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谈谈你对“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答: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1)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中产生的文学,所反映的内容也都是不同的。

(2)社会历史的发展一定会推动文学形式的发展。一是从文学本身看,文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文学形式与之相适应。二是从文学的外部看,一方面社会要求文学形式的变化,另一方面

物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文学形式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试从“灵感”的角度入手,对这句话进行解释。

答:(1)“灵感”是指作家在偶然机遇的触发下,艺术想象高度活跃,艺术技巧超常发挥,创作进程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的心理状态。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突破性的特点。

(2)但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就是说,“灵感”的出现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方面,“灵感”基于作家长期的艺术积累和勤奋的创作劳动。“读书破万卷”是工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灵感是从功夫中来的,显然,一个作惊如果乏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缺乏对文学作的全身心的投入,“灵感”是不可能出现的。另一方面,灵感的产生还要有适当的契机触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