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推拿复试手法
一、进针法:(一)单手进针法1.插入法:拇指、示指二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拇指、示指二指向下用力,中指屈曲,将针刺入。
2.捻入法: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捻动将针刺入皮下。
(二)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切按穴位处,右手持针,紧贴指甲面将针刺入。
2.夹持进针法:左手拇指、示指夹住针尖下段,将针尖固定在穴位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3.舒张进针法:左手拇指、示指将所刺腧穴两侧皮肤撑开,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拇指、示指中间刺入。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指、示指将所刺腧穴两侧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上端刺入。
二、辅助手法:1.循法:用手指循腧穴所在经脉循行的路径,上下轻按。
2.弹法: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
3.刮法:用拇指指腹抵住针尾,用食指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刮动针柄。
4.摇法: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
5.飞法:右手拇指、示指二指夹持针柄,捻动数下,张开两指,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6.震颤法:右手持针柄,做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三、补泻手法:头痛:阳明头维与印堂,合谷内庭阳白襄面痛:面痛四白地下关,合谷太冲内庭连落枕:落枕天柱外劳阿,后溪昆仑太阳督腰痛:腰痛肾俞大肠俞,阿是腰背委中求蛇盘疮:阿是穴,夹脊失眠: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申脉,照海颈椎病:颈夹脊,阿是穴,天柱,后溪,申脉穴幅度时间频率一、一指禅推法〖操作〗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端或螺纹面作用于施术部位。
〖要点〗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推三回一、紧推慢移二、㨰法〖操作〗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无名指与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90°,手背呈弧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吸附于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在施术部位上来回滚动。
针灸调养初学针灸,这些部位进针手法和禁忌,一定要了解
针灸调养初学针灸,这些部位进针手法和禁忌,一定要了解本期导读针灸如何做到安全、有效?1、头顶及所有头发覆盖处用平刺法:操作方法:先将针身与头皮所要进针部位成30~45度角,快速将针尖穿透头皮进入至腱膜下,然后压低针身,使针身与头皮呈平行状态,慢慢往里推进针身。
如果比较疼痛,则可以停止推进。
针刺对于治疗偏头痛或者全头痛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最好能在拔针时有血流出,说明邪气随血排出。
医者,意也,其关键也在于此,邪气随血而出,则病也会因此而愈!禁忌切记:绝不可给小儿如此进针!2、面部穴位进针方法:面部皮肤薄,且额部下面就是骨头,因此,在额头部仍以平刺为主。
双侧面颊及口角四周和鼻翼两旁,可以用一寸或半寸的针直刺,如下关、禾髎、承浆等。
如果需要透刺如地仓透颊车,建议用提捏进针法: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起面部皮肤,右手进针,针刺时一直捏着皮肤,直到针尖达到所要的深度,且可以边往前捏着皮肤边往里进针,一寸半的针或者两寸的针在面部完全可以全部透入!额头平刺也建议采取提捏进针法,人在印堂处进针时,提捏进针绝对是很好的进针方法。
对于眼睛周围穴位的进针尤其是睛明穴与球后穴,以直刺为主,宜选针身较细者,将眼球向另一侧压迫后,针身缓缓向里推进,切忌快速推进,防止损伤眼睛。
可以进入一寸二分左右。
面部及太阳穴和眼睛周围的穴位针刺最关键的是拔针:这是避免乌眼青和面部出血的唯一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把按压的时间给足了,可以防止乌眼青等的发生。
人的正常凝血时间为1~3分钟,因此每个穴位出针后一定要按压最少一分钟,而且一定是有效按压时间,而不是仅仅做个按压的样子。
防止内部出血产生瘀青,影响容颜,也影响治疗的积极性。
切记切记!3、颈项部:颈部穴位较少选取,即便是选取也是以半寸小针直刺,保守些,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这里没有太多建设性的意见。
希望在后面的学习中丰富经验!4、后项部:这里针刺主要用于调理颈椎病,但一定要掌握针刺方向,向脊柱方向斜刺,可以深入一寸半左右(视患者胖瘦程度决定)。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头针
操作: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眉冲:前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0.75寸。
2、MS2 额旁1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
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
操作: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通天: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1.5寸。
承灵: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
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
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
4
3
5
头穴定位的17个相关腧穴
额区 四条线
顶区 五条线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头 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头面,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概 念
一、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适应症
穴线主治功能归纳
腰肌病、足疾相关刺激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
01
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相关刺激线:顶中线。
02
小脑平衡障碍相关刺激线:枕下旁线。
03
(三)操作方法
准备: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细针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治疗疾病。
下面是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步骤:
1.准备工作:消毒使用的针具和穴位,确保操作环境干净卫生。
2.确定穴位:根据病症和治疗需要,在人体上确定要针灸的穴位。
3.选择针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细针,一般针长为25-75毫米。
4.调整针灸姿势:根据不同穴位,采取坐位、卧位或立位,确保患者舒适并易于进行操作。
5.定位穴位:使用手法或工具找到穴位的准确位置,以确保针灸的效果。
6.消毒穴位:用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消毒要针灸的穴位。
7.插入针具:用手法或器械将针缓慢、稳定地插入穴位,插入深浅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8.调整针位:插入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针具的角度和位置,使其刺激到穴位。
9.保持时间:根据病情和需要,保持针具在穴位中的时间,一般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10.取出针具:在治疗结束后,用快速而平稳的手法或器械将针具从穴位中取出。
11.观察反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记录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后续的针灸治疗。
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切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 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1)上呼吸道疾病1、急性(慢性)鼻窦炎;2、急性(慢性)鼻炎;3、感冒;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基本行针手法
基本行针手法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而其中的基本行针手法更是成为了针灸师们必备的技能之一。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基本行针手法的相关内容。
1. 刺入与拔出刺入针时要稳妥,力度要适度,用虎口掌托住针柄,中指和食指轻轻按压针柄,用食指推送针头,再缓慢刺入皮肤,插到约2/3深度即可。
拔针时要缓慢且均匀,轻轻转动针柄,托住患者局部皮肤,再点压1-2秒再拔出。
2. 按压与扭转按压是指在针刺入后用中指或食指按在针柄处,以达到刺激的效果。
扭转则可以在针刺入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扭转针柄,以促进针灸效果。
按压和扭转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过强或过久都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反应。
3. 连络与归纳连络用于连接针灸点之间,归纳则用于增强针刺部位的刺激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用线状物或者粘贴物连接处于同一经络的穴位,实现连络的效果。
而归纳则是将多个穴位以小环状或者大环状排列,以便于实现对一个区域的刺激效果。
4. 上下左右在针刺方向上,我们需要根据穴位的具体位置以及经络方向来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上下左右的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竖直、横向、斜向和环抱。
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病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针刺方向来实现最佳的针灸效果。
总之,基本行针手法是针灸师们在实践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适度用力、稳妥插针,以及选择合适的针刺方向和手法。
通过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实践的不断积累,针灸师们必将在临床工作中实现更好的疗效。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得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得深度、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得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得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得中间刺入、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得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得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得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得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得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得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就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与进行补泻而施行得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得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就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得语言叙述、(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得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得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得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得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得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得操作手法。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例子,大致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的身份、病症和病史。
2. 将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在病历上。
3. 对治疗仪器和针具进行消毒,并准备好所需的药物。
4. 患者就座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二步:检查和评估1. 对患者进行脉搏、舌苔、面色等检查。
2.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症状和病情。
3. 根据患者的症状,对患者进行病因、病机和辩证分析。
第三步:选择穴位1. 根据患者的病症和辨证分析,选择适合的主穴、配穴和启用穴。
2. 选择穴位时要注意遵循经络走向、刺激局部和整体调理的原则。
第四步:操作技巧1. 在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和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 必须穿戴清洁、整齐的工作服,并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3. 针具插入时要注意向穴内缓慢推进,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刺伤组织结构。
4. 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稳定,避免对患者造成疼痛或不适。
5. 针具插入后,要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针灸的刺激力度和时间。
第五步:治疗方法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分析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毫针、引流、温针等。
2. 对于针灸刺激后的反应,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
3. 刺激完成后,对穴位进行处理,如按摩、敷药等。
第六步:记录和评估1. 治疗结束后,将治疗过程、效果和患者反应等情况记录在病历上。
2. 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关建议和康复指导。
总结:以上就是一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简要说明。
在实际操作中,针灸医师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卫生标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持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和调整治疗方法,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服务。
长强穴针灸操作方法
长强穴针灸操作方法
长强穴是人体胸腹部的一个穴位,经常应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中。
下面是长强穴的针灸操作方法:
1. 准备穴位:在患者仰卧位或半坐位时,用消毒棉球擦拭长强穴位及其周围的皮肤;
2. 选择针具:选择太极针或三棱针,长度为2寸(5厘米)左右,直径为0.25毫米左右,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选择;
3. 穴位定位:在呼吸运动的正常状态下,用双手拇指和中指定位长强穴。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在下缘第10肋骨处找到肋间隙,再往里侧尺寸与患者中指末端相当的一段距离,即为长强穴位。
有时,伴随呼吸运动,长强穴位上下移动,因此,需要在患者自然呼吸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定位;
4. 穴位刺激:太极针或三棱针斜向插入长强穴位,深度为1.5到2寸(3.75到5厘米)左右,使针柄与皮肤平行。
在插入针后,可稍作停留,待患者适应后,轻轻旋转针柄,进行刺激,时间为3到5分钟。
在对长强穴进行刺激时,需要注意针灸师的手法轻柔、舒适,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原则;
5. 拔针护理:在对长强穴进行针灸治疗后,应在患者平卧情况下,轻松地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擦拭穴位,以防感染和出血。
注:以上仅为参考,如需进行长强穴针灸治疗,请务必由专业针灸师或医生进行操作。
针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针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一、操作手法
1. 灸具准备
- 准备艾条和火龙灸盒。
- 灸具应保持清洁,并确保灸用艾条完整。
2. 灸具安排
- 将艾条均匀地分布在患者需要进行灸治疗的部位上。
- 确保艾条的摆放位置与病症的相关穴位相对应。
3. 点燃艾条
- 使用火龙灸盒点燃艾条。
- 确保艾条燃烧时无烟无火且温度适中。
4. 艾灸时间控制
- 三九灸疗程为9天,每天进行1次艾灸。
- 每次艾灸的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
- 在治疗期内,患者应按时进行艾灸。
二、要求
1. 患者要求
- 患者在艾灸前须接受专业医师的诊断。
- 患者应按照医师的要求保持体位稳定,尽量不动或不说话。
2. 治疗环境要求
- 艾灸治疗的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避免杂音和异味的干扰。
- 确保治疗室的通风良好,避免烟雾在室内滞留。
3. 术前准备
- 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询问和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 患者应空腹进行艾灸治疗,避免在饭后进行。
4. 灸具使用要求
- 灸具必须清洁、无异味,确保患者不感到不适。
- 艾条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处理,避免感染风险。
以上是针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的简要介绍。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师和患者都应严格按照操作手法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ppt课件
(三)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
优良针具:针根无松动,针身光滑 挺直 ,无锈蚀及无弯曲, 针尖锋利无勾曲。
9
(三)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
合适型号: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年龄、耐受性、形体肥胖、 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
10
(三)针刺前准备——体位选择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常用体位
刺法灸法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1
【目的与要求】
• 1.了解常用针具及操作方法; • 2.了解灸法的内容、作用及适应证。
2
【索引】
• 一、毫针刺法 • 二、灸法 • 三、拔罐法 • 四、其他针灸技术
3
一、毫针刺法
4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灸安置艾绒的部位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而成,是持针着力之处 针根:针柄与针身的交界处
36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 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
• 辅助行针手法:刮法 震法 循法 弹法 摇法 搓法 飞法
37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提 插 法
提插法 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上提 下插的操作方法 多用于四肢穴位
38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
18
(四)针刺操作——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19
(四)针刺操作——进针法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用双手配合, 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一般是右手持针,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按压 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为“押手”。
针灸操作手法和注意事项
补法 捻转补泻 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提插补泻 频率慢幅度小,先浅后深 疾徐补泻 进针慢,出针快,少捻转 开阖补泻 出针后疾按针孔 迎随补泻 针尖顺经而刺 呼吸补泻 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 平补平泻 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
泻法 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频率快幅度大,先深后浅 进针快,出针慢,多捻转 出针后摇大针孔而不按揉 针尖逆经而刺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针灸来源
《灵枢-官能》:针所 不为,灸之所宜,针刺 和艾灸均属中医外治法, 常结合应用,故称针灸。
基本进针手法、得气概念、常用 行针方法
PART TWO
毫针的结构
一.针尖:端正不偏,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形如松针,锐利适度 二.针身: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 三.针根:不可有剥蚀伤痕。 四.针柄:缠丝牢固不松脱,便于捏持施术。 五.针尾:有横向突出,略呈 T 字形,有利于捻转;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 度角垂直刺入,适于全身大多数腧穴,尤其 是四肢、腰、腹等肌肉丰厚处。
斜刺:针身与皮肤呈 45 度角倾斜刺入。适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 器的胸、背部腧穴。
横刺:针身与皮肤呈 15-25 度角沿皮刺入。适于皮肉特别浅薄的头及胸骨 部等腧穴。施行透穴时也用这类针刺角度,如地仓透颊车。
使肌纤维脱开;纠正体位。 预防:初诊病人作好解释工作;进针时避开肌腱;不能
连续单向捻转。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断针
现象:出针后发现针 1 身折断,部分针身露 与皮肤之外,针身全 部没于皮肤之内
原因:针具质量差, 2 针身有锈蚀;行针 时用力过猛;体位 移动
处理:断端露在皮
3
外,用镊子取出;
残端完全陷入肌肉
针灸操作手法和注意事项
针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针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1. 简介针灸三九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效果。
本文档将介绍针灸三九灸的操作手法及要求。
2. 操作手法以下是针灸三九灸的操作手法:2.1 选择穴位根据具体病症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穴位,可以参考相应的经络和部位,例如足三里、关元等。
2.2 准备艾绒准备艾绒时需要确保其质量有效、无异味、无杂质,同时艾绒的大小应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
2.3 点燃艾绒将艾绒点燃后,待其燃烧稳定且有一定的燃烧气温后,开始进行灸治。
2.4 温热刺激将点燃的艾绒放置在选择的穴位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使其温热刺激穴位,同时注意避免烫伤患者。
2.5 灸治时间针灸三九灸的灸治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但不宜过长或过短。
3. 要求在进行针灸三九灸时,有以下要求需要注意:3.1 专业认证针灸三九灸是一项涉及医学领域的技术,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针灸专业认证,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
3.2 患者适应性评估在实施针灸三九灸之前,对患者进行适应性评估,排除禁忌症和不适宜的情况,确保患者可以接受这种治疗方式。
3.3 术前准备在进行针灸三九灸前,需清洁穴位和周围皮肤,并告知患者疗程和感受,以及可能的不适反应。
3.4 灸治过程在灸治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保持专注和稳定的操作,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5 储存和处理艾绒的储存和处理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保证其干燥、无虫蛀和无异味,防止交叉感染。
4. 结论针灸三九灸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调理人体健康。
在实施针灸三九灸时,应遵循相应的操作手法和要求,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曲池进针操作手法
曲池进针操作手法
曲池进针是一种常用的针灸操作手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以下是曲池进针的操作步骤:
1. 患者仰卧或侧卧,曲池穴位位于胸部正中线第四肋间隙处,用酒棉球擦拭消毒。
2. 将针头轻轻刺入曲池穴位,与皮肤成30度角。
3. 感到针头进入皮下后,调整针头方向,使其斜向下穿过肋骨间隙,进入胸腔。
4. 感到针头进入胸腔后,缓慢旋转针柄,直至感到针刺到靶区。
5. 在靶区留针15-30分钟,然后缓慢拔针,用棉球按压穴位。
曲池进针要求操作者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否则易造成胸腔损伤和其他不良反应。
患者在接受曲池进针治疗前,应与医生详细沟通,了解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
- 1 -。
针灸中的五种操作方法
针灸中的五种操作方法
针灸中的五种操作方法包括:
1. 刺法:使用针刺入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按法:通过手指、拇指或掌面等部位施加力量,对穴位进行按压,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体功能。
3. 捻法:捻法是通过使针头在穴位内旋转,以增加刺激效果和深度。
4. 手法:利用针刺时的手部动作,如晃动、抖动、震动等,以增强针刺效果,加强刺激。
5. 灸法:灸法是将燃烧的艾条或其他草药置于特定的穴位上,利用草药的热量刺激穴位,起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手法操作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下插用力为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上提用力为主)(2)捻转补泻法: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1、灸法总论: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
这是复习的重点。
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艾灸主要分两大类:艾柱灸和艾条灸。
这两类的划分,是用于灸法的材料的不同。
艾柱灸用的是圆锥形的艾柱(小的如麦粒,大的象半截橄榄,每灸一个,叫做一壮)。
直接把艾柱放在皮肤上灸,就是直接灸;艾柱和皮肤之间放上姜片、蒜片等,就是间接灸。
间接灸的功效,取决于所放的隔热物的药性。
艾条灸用的是长条形的艾卷(也就是现在药店所售的艾条),艾条和皮肤保持距离的灸法,就是悬起灸。
其中,温和灸是保持艾条不动;雀啄灸是艾条和皮肤的垂直距离上忽近忽远;回旋灸是艾条和皮肤的垂直距离不变,而在等距离的水平面上回旋运动。
实按灸主要是指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艾条中添加的药物不同,其操作基本相同,都是点燃后隔布包裹直按腧穴或患处,所以称之为实按灸。
因外形也是长形艾卷,所以也归到艾条灸的类别。
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合用,针刺留针后,在针柄挂一个2厘米左右艾条施灸。
温灸器灸实际就是温和灸,只是用器具代替了手持艾条的作用。
其他灸法,就是指形式还是艾灸的形式,但改用不同药物代替艾柱或艾条刺激腧穴或皮肤,起到相应的药效。
实践技能考试中一般不涉及。
附:灸法分类表:2、艾柱灸(1)隔姜灸:操作: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为—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操作: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施灸腧穴及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3)隔盐灸:操作: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操作: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3、艾条灸(1)温和灸: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3)回旋灸:操作: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作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附:灸法功用汇总表:三、其他针法操作1、三棱针法三棱针刺法是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操作过程的叙述中一定要提及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另外,对点刺放血的叙述,要提及“宜轻、浅、快、出血不宜过多,不要刺伤深部大动脉”。
(1)三棱针点刺出血具体操作:①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②对针刺部位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③针刺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毫米,对准已消毒部位,刺入3-5毫米。
④刺入后,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2)散刺法(又称围刺、豹纹刺)操作:消毒后,根据病变大小的不同,持三棱针由病变边缘呈环行向中心点刺,可刺10-20针或以上。
功用:去瘀生新,活血通络。
多用于局部瘀血、肿痛和顽癣等。
(3)挑刺法①首先消毒,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其皮肤固定;②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肤1-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黏液;③也可再刺入5mm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身轻轻提起,挑断部分皮下纤维组织;④出针,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功用: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失眠、胃脘痛、颈椎病、支气管哮喘等。
2、皮肤针叩刺皮肤针又叫“梅花针”、“七星针”,是用5~7枚钢针集束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用它在皮肤上进行叩打以治疗疾病。
(1)操作方法局部消毒后,手握针柄的后端,针尖对准扣刺部位,食指压在针柄的中端,使用手腕的力量将针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
(按叩打部位可分为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和病变局部叩刺)。
(2)适用范围:皮肤针疗法适用于头痛、胁痛、斑秃、肌肤麻木、牛皮癣、腰背痛等。
(3)注意事项①针具和叩刺部位必须严格消毒,针尖应平齐、无钩。
②叩刺时应使用手腕的力量,针尖必须垂直而下,用力均匀,避免斜刺或钩挑。
③局部有外伤和溃疡者,不宜使用。
二、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1、晕针的处理方法:(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2)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3)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
(4)若仍不醒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2、滞针的处理方法:(1)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2)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
(3)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
(4)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3、弯针的处理方法:(1)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手法。
(2)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
(3)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4)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
(5)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折断,留在体内。
4、断针的处理方法:(1)医者从容镇定,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2)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或镊子将针起出(3)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
(4)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5、血肿的处理方法:(1)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
(2)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6、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2)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3)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
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拔罐过程中,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疱时,小的无需处理,仅敷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三.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