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定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地区差异

关于生活质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早就有所论述。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加尔布留思早就在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就提出: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的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罗斯托也早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之后的第六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享受。恩格斯也曾精辟的描述过未来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美好前景“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的建设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向更富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

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通常,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我国现阶段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客观方面②,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居民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等。本文以2000年的数据为基础,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对比中全面的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及城乡差异;第二部分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作定量分析。第三部分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及城乡差异

人们生活必须消费。消费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因此,我们着重从收入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生活现状。

1、农村居民的收入

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改革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2页

②详细论述见周长城和饶权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发表的《生活质量测量方法研究》

的133.6元提高到2000年的2253.4元,将近翻了四番,年平均增长13.7%;扣除物价因素,1978年为100,2000年为483.5%,提高了将近4倍,年平均增长7.4%。

与1999年相比,2000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3.4元,比1999年增长1.9%,扣除价格影响,实际增长2.1%,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比1999年增长7.3%,扣除价格影响,增长了6.4%。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连续三年呈递减势态(95-98年的增长速度依次为9.0% 4.6% 4.2% 3.8%),2000年又比1999年减少1.7个百分点而且减幅在逐年扩大,已经降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②农村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继续落后于城镇居民,增幅差在上年扩大的5.5个百分点基础上,又扩大了4.3个百分点。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8倍,两者比例在1999年的2.65∶1扩大到2.79∶1。

图1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比较

数据来源: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304页

⑵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自1978年以来,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按其来源分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两个重要来源。

数据来源:由2001年和198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数据计算得出) 表1清楚的表现了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来源的结构变化。改革初期,农村居民的纯收入重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但是,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经营收入迅速成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1985年家庭经济收入所占份额为74.4%,1990年达到75.6%,约占纯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三。进入90年代,农村居民收入虽然人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生产,但所占份额将已经开始下降。200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为63.3%,比1995年下降了8.1个百分点,比1990年下降了12.3个百分点。同时,农村居民工资性报酬收入占纯收入19.2%,1995年为22.4%,2000年占到31.2%,约占全年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的多元增长格局正在形成。

⑶现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农村居民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扩大非农择业的同时,农村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使得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且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2001年和1986年《中国统计年鉴》

农村居民收入中,现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有1978年的42.1%提高到2000年的79.7%,提高了37.6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现金收入的比

重曾一度有较快的提高。1978年为42.1%,1980年为51.4%,1985年为65.3%,七年间提高了23.2个百分点。1995-2000年最近五年间,现金收入比重又有了新的提高,而且比总收入的增长速度还要快。总收入从1995年的2337.87元提高到2000年的3087.80元,增长了32.1%,现金收入从1995年的1595.56元提高到2000年的2398.28元,增长了50.3%。现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快18.2个百分点。

2、农村居民的消费

⑴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在拉大。

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1978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有116.06元,2000年为1670.13元,年增长速度为12.9%。

图2 城乡生活消费支出对比

数据来源:2001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126页

同时,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拉大的原因,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拉大。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90元,扣除价格影响,实际增长了7.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0元,实际增长5%,增速比1999年加速4.7个百分点,从而扭转了头一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绝对下降的局面,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但这一消费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恢复性和被动性特点,主要是因为社会公共品和服务的价格提高,推动了农村消费支出的增加。2000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实际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消费支出的增加。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实际增长速度比农村快了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由上年的2.93∶1扩大到2.99∶1,消费支出额在绝对差距由上一年的3039元,扩大到3328元,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继续扩大。

⑵消费结构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