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摘要]笔者通过英语教学实践,摸索到了五种常见的英语课堂提问技巧,这几种技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总结出提问时注意速度,密度,角度,难度和梯度。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那么将不仅会培训学生的良好思维,而且会起到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及问题难度大小有关外,笔者认为与教师的提问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一、几种有效的提问技巧

1.针对性——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预设不同的思维训练,注意对象的选择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必须充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深入、巧妙地挖掘教材,内容要有梯度和层次,提问的对象要有所选择,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提问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或学生抢答;教师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

学生来回答,如对“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中等生”的提问可以逐步升级、层层推进,对于“后进生”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

2.灵活性——提问时要有灵活性,掌握提问时机,及时调整对象

在课堂上如果不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往往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者破坏一课堂的整体性和流畅性。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能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也不宜只是为了简单的活跃气氛或是教训不专心的学生等。一般来说,课前应该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或有助于导入新课内容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则宜问一些有关文章细节、有关局部理解方面的问题,课后则一般从整体上问一些关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或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当然,对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做到“见机行事”。

3.过渡性——过渡性的引导提问,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感悟

如果要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whatisthewriter’sname?whenandwherewasthewriterborn?等问题,可以先提问:what’

syourname?whenandwherewereyouborn?使学生有熟知的感兴趣

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进而消除由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有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某一内容或知识点加以提升,提出的问题适度向外延扩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但此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过渡引导,谨防学生又会因发散思维而导致回答不着边际,恐怕学生笑话,过于紧张,从而失去回答问题的热情,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通过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诱导。

4.激发性——激发性的提示,消除学生等待心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是很强的,有时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以引起他们足够的好奇心来关注所学内容。

5.鼓励性——鼓励性的提示,消除学生自卑心理,鼓励学生深入问题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并作评论,这样会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并相互合作。而这一切又为反思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好的问题会激发更进一步的问题,这种思维鼓励学生评论,教师把问题和对其他学生回答的评论再反馈给学生,会

引起学生再次讨论。当问题是学生向教师提的时候更是如此。

6.奖励性——奖励性的提示,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无所谓心理,形成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此外,为了使提问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的其它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收获,还要注意提问的速度、密度、角度、难度和梯度。

二、注意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五度”

1.速度

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就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教师可采取onebyone或groupbygroup的操作方式训练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难度不大的问题一人答不出,不需等待,应立即叫另一个学生。待第二个学生答后,再让第一个学生重复一遍。要抓紧每分每秒,让学生反复多练。较难的问题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速度不宜过快。提问后留出的思考时间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可以采用pairwork或groupwork的形式。期间教师可巡视全班,鼓励学生,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

2.密度

这里的“密度”是指问题的分布。进行课堂提问练习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大多数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一般的问题应先请程度较低的学生回答,再请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如果还答得

不完全,教师可以请程度较好的学生纠正补充。对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不能为了提问快速进行,把提问都集中在少数优秀的学生身上,而把中、低生变成“遗忘的角落”。教师一定要随时注意提问的“密度”,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还能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级分化。

3.角度

本文中的“角度”是指问题的发问者。传统课堂提问都是老师问,学生答。但如果师生间过多地进行一问一答,不仅使教师过于劳累,而且减少了学生练习的机会,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如果教师能经常转换问答的角度,即由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生生网状联系),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不良现象,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消除了被动心理。

4.难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用现有的知识即时回答问题,思维就不发生。提出需要借助尚未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思维过程也不发生。也就是说,提出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产生思维过程,都毫无价值。因此,所提问题既不要太浅显,又不要过于深奥。问题深浅,是相对而言的。同一个问题,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问题,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浅易问题。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