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实验动物学论文-骨质疏松模型
《实验动物学》结课论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加深,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
研究人员应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慎重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消长。
骨质疏松症的表面症状为骨质流失和骨组织破坏,从而导致骨质变得脆弱,大大增加骨折的可能性。
骨质疏松症主要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妇女的骨质疏松症(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
虽然骨质疏松症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机会,从而影响病患者的健康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大大增加社会医疗负担。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出有效的药物,动物模型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 理想动物模型选用原则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动物数量达到最大的实验精确度,最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理想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再现性好,模型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状和组织行为尽可能相似;重复性好,一定的条件下,由不同实验人员或同一实验人员在不同时间进行操作,模型能够很好的被重复出来;动物模型能反映骨质疏松症时骨代谢,微结构的变化;与临床的一致性,模型的处理因素尽可能与临床发病病因相一致;实验动物容易获得,价格低廉,造模周期短,便于操作和取材。
2 常用骨质疏松症模型动物2.1啮齿目动物①大鼠:大鼠是建立OP模型应用最广泛的动物,寿命约2.5~3年,常用于研究的是SD大鼠和Wistar大鼠。
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和骨骼系统疾病患者中。
它主要是由于骨组织的细胞增生不足或吸收增多,导致骨密度减少、骨质变薄和骨质疏松。
大鼠是一种常用的动物模型,可以用来研究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和评价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
因此,建立大鼠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对于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大鼠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介绍骨质疏松疾病的概念和背景,引出本文关注的重点:大鼠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部分:骨质疏松概述、大鼠骨质疏松症状和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其中骨质疏松概述将介绍骨质疏松的定义、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大鼠骨质疏松症状将详细描述大鼠出现骨质疏松时可能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重点讨论目前使用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大鼠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通过系统性地总结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诊断标准,以帮助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大鼠骨质疏松症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骨质疏松这一疾病的深入理解,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2.正文2.1 骨质疏松概述: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质结构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异常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会影响到一些中年人和甚至年轻人。
骨质疏松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髋部、腰椎和桡骺等部位的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
因此,了解骨质疏松的病因、症状和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特点的综述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特点的综述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的防治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模型动物被广泛使用。
正确选择和建立一个理想的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展骨质疏松研究工作的基础。
目前可用于骨质疏松实验研究的动物主要有大鼠、小鼠、兔、羊、犬、猪、灵长类动物(除人类外)等。
它们在实验研究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兹就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特点综述如下。
1 鼠类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实验用大鼠有远交和近交系两种。
远交系包括Wistar Spraque-Dauley,Long-Evans,Holtzman 等品种,近交系包括ACI,Brown-Norway,Fischer 344,Lewis,Wistar-Furth等品种。
常用Wistar,Holtzzman,Fischer344、SD大鼠来作骨质疏松模型。
大鼠是骨质疏松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与大动物相比,大鼠价廉,易于饲养;另外,大鼠能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在骨建造和骨再建周期变化中达到新的平衡。
大鼠的自然寿命为2~3年,成年雄性大鼠在30个月时骨骺端仍有持续生长。
这种骨状态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雄性大鼠不适合做各种成人骨骼研究的模型。
而雌性大鼠在6~9个月时就进入骨生长静止期,骨骺开始封闭,10个月达峰值骨量,出现一个骨代谢相对稳定的阶段,与人类相似;切除卵巢的大鼠经给予合适的雌激素进行替代试验时并不增加骨转换和骨丢失,这与绝经后妇女对雌激素替代法的反应相一致[1]。
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研究上,有双侧卵巢切除法(去势法)、维甲酸法、糖皮质激素诱导法、营养法、人工法等。
其中双侧卵巢切除法最常用。
成年雌性大鼠有一个规则的发情期,发情期动物体内雌二醇水平处于峰值,每4 d有18 h峰值时间,在15个月后骨折发生较多,并且观察到松质骨有一些骨丢失现象,当不出现雌二醇的峰值时标志“绝经”,松质骨骨丢失发生加快。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特点的综述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特点的综述
骨质疏松是一种通常影响老年人的骨密度病,它导致骨骼细胞的
活动和功能障碍,并影响骨骼强度和骨抗压能力。
骨质疏松的动物模
型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模拟人类的病变情况,剖析其发病机制,以及探
究药物治疗效果。
目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主要包括:1)腹腔内注射
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动物模型;2)腹腔内注射可溶性维生素D受体拮
抗剂导致的动物模型;3)熟化维生素D或维生素D受体突变导致的动
物模型;4)加糖血病患者血清导入非人类磷酸酶导致的动物模型;5)补充各种外源因素导致的动物模型;另外还有一些使用大鼠进行造模
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上述模型可以用于研究骨质疏松的基础发病机
制和创新骨质疏松治疗方法。
建立大型犬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曲极 限 载 荷 实 验 组 低 于 对 照 组 ( 0 0 ) 结 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
激 素 注射 联 合 低 钙 饮 食 的方 法 短 期 内 成 功 建 立 了 大 型 犬 骨 质 疏 松 动 物 模 型 ,
该模型具有人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性 , 为进 行 外 科 学 实 验 研 究 提 供 了依 据 。
关 键 词 糖 皮 质 激 素 骨 质 疏 松 低 钙 饮 食 动 物 模 型
Su yo sa lh n f ag a ieO to o oi Mo e. Wa gF n Z o in e, a gR a ,e a.De at n fO to e td nE tbi met reC nn sep rs d1 s oL s n a g, h uJa w iZh n u n t 1 p r me t rhp — o dc ,0 si lo L Peig U i ri B n 0 1 1. hn is3 6Hopt f P A. kn nv st e g 1 0 9 C ia a e y, Ab ta t 0b e tv T s bihlrecnn sep rssmo e uc l sn h to f ohh r n ne t n n o a— sr c jcie oet l ag a ieoto oo i d lq ikyu igtemeh do t omo eijci sa dlw c l a s b o
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特别是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鼠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也经常被用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机制。
建立一套适用于大鼠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1. X光检查:X光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常规手段之一。
通过X光片可以清晰显示骨骼的密度和结构,从而判断骨质是否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会出现明显的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的表现。
在大鼠诊断中,X光检查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但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2.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会显著降低,因此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对骨质疏松进行准确的诊断。
对于大鼠的骨质疏松诊断,同样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来评估其骨骼密度的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
3. 生化指标检测: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通过检测一些血清生化指标来辅助诊断骨质疏松。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大鼠模型中,也可以通过检测相应的生化指标来帮助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4. 骨组织切片检查:骨组织切片检查是一种直观的诊断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骨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变化,可以进一步确认骨质疏松的诊断。
在大鼠模型中,同样可以通过骨组织切片检查来评估其骨骼的状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
5. 模型建立与评估:除了以上几种诊断方法外,建立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适合的实验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在大鼠模型中,也需要建立适合的骨质疏松模型,并通过相应的评估指标来评价模型的成功程度。
建立一套适用于大鼠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对于相关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大鼠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并为后续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小鼠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小鼠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彭冰;胡正国;宋才渊;王刚【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的小鼠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方法]ICR雌性小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
模型组采取切除双侧卵巢4周后膝关节注射碘乙酸制备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碘乙酸注射8周后对小鼠进行X-ray活体成像观察,并测定骨密度;取膝关节及腰椎做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
[结果]模型组小鼠骨密度明显下降,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HE染色见关节面不平整,出现凹陷及软骨缺损,腰椎骨小梁变少变细,结构不完整。
[结论]切除双侧卵巢及膝关节注射碘乙酸的方法能为研究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18)002【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作者】彭冰;胡正国;宋才渊;王刚【作者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68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和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都是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常见骨科疾病。
两者虽然存在各自的不同病理变化,但在骨密度、骨微结构、细胞因子以及遗传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常常一起发病[1]。
目前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OP是导致OA的病因之一,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生导致关节软骨力学失衡,关节磨损加重,进而发生退变增生[2]。
然而,目前的实验研究中尚缺乏良好的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3]。
为了更好地研究OP与OA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这两种疾病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本实验初步探讨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关节腔注射碘乙酸建立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这一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旨在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奠定基础。
1.1 动物与分组选取ICR健康雌性小鼠20只,平均体重为35 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 SCXK(沪)2008-0016。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自 然绝经 , 且哈氏系统重建时间较晚,领 域应用 有待探 索 。 l ,
鸟类 , , 马 牛等动 物 目前 作 为 OP的模 型动 物应
食肉目( a i r)在骨代谢和组织结构方 面 Cr v a : n o 成年狗与人类相似 , 皮质骨有丰富的哈氏系统 , 与松 质骨 比例适 当 , 因而 被 用 于 OP的模 型 研 究 1 , 。 ] J
但 s e J hn 等研 究 表 明 , 巢 切 除 的狗 术后 6个 月 卵 在组织形 态学 、 骨量等方 面无 明显改 变 , 激 素缺 对雌 乏 的反 应差 , 适 于作 研 究松 质 骨 的 OP模 型 。猫 不 在骨 质疏松 模型研究 中尚未被广 泛应用 。 偶蹄 目( ri atl)小型 猪( npg) A tdcya : o Mii s的培育 i 为猪 作为模 型动物开辟 了广阔 的领 域 。猪峰骨 同时 出现在 2 3岁 , - 具有 与人 相当 的皮 质骨及 松质 骨丢 失 与沉 积 的发 生率 , 有板 层 结构 Moeie等研 且 skl d 究表 明 l1卵 巢切 除 的小 型 猪 术后 6个 月 B l, MD 下
、
O P的定义 厦理 论基础
OP是一 种骨代 谢性 疾 病 , 现 为骨 量减 少 , 表 骨 脆性 增加 , 骨折 危 险增 高 。其病 理 改 变 表现 为 骨组 织微 细 结 构 破 坏 , 小 梁 变 细 减 少 , 生微 骨折 。 骨 发
研究中也被广泛应 用。由于其经济 、 有明显 的哈 氏 重建 能 力 、 月左 右骨骼 即发 育成 熟 等优 点 , 而 6个 因 被学者用于卵巢切除后 , 糖皮质激素及肝素等诱 导
维甲酸灌注法对不同月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差异的评价张春光
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2月第21卷第12期(上)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Dec.2012.Vol.21.No.12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对其的防治工作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建立一个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对骨质疏松病因研究和药物治疗的关键[1]。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大鼠的鼠龄尚无统一观点,多数实验选取3月龄的大鼠,也有观点认为6月龄的大鼠达到性成熟,进行造模较为合适[2-3]。
本研究选取不同月龄的雌性SD大鼠,进行维甲酸灌注法造模,在三个时间点上使用反应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骨密度(BMD),对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检测。
1材料和方法1.1主要仪器和材料:全反式维甲酸(RetinoicAcid,重庆华邦生化技术有限公司)。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LunarProdigy,美国GE公司)。
先期购入3月龄、6月龄SD雌性大鼠各16只。
3个月后再次购入3月龄SD雌性大鼠16只。
1.2实验方法: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3月龄、6月龄、9月龄,SD雌性大鼠各16只,各月龄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使用1%纤维素溶液加入维甲酸调配成适当浓度,按照80mg/(kg·d)连续灌胃20天,每天进行一次。
对照组使用1%纤维素溶液等容积灌胃。
1.3检测指标及方法:在实验开始后第30天、第45天和第60天,对所有大鼠进行活体骨密度(BMD)测量:使用乙醚麻醉大鼠后,仰卧固定于测试板上,全身扫描后用分析软件测定大鼠骨密度值。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各月龄组大鼠BMD比较:由表1可见,3月龄和6月龄大鼠在实验第30天和第45天骨密度呈逐渐增大趋势,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第60天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骨质疏松肾阴虚型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mi c e , d e t e c t i n g r e l a t e d i n d e x o f h y p o t h l a a mu s - p i t u i t a r y - t a r g e t g l a n d a x i s( a d r e n a l g l a n d , t h y r o i d g l a n d ) , i r n g a d e n o s i n e m o n o p h o s p h a t e( c A MP )a n d c y c l i c g u a n o s i n e p h o s p h a t e ( c G MP )t o v e i r f y t h e k i d n e y Y i n d e i f c i e n c y s y n d r o me . B y me a s u i r n g o s t e o p r o t e g e r i n ( O P G) a n d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k a p p a B r e c e p t o r s p r e d o mi n a t e a c t i v a t o r s l i g —
P e i  ̄i a n , S U N Y a h , e t a 1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e s e M e d w d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j i a n g , Ha n g z h o u 3 1 0 0 5 3 , C h i n a
丘脑一 垂体一 靶腺轴( 肾上 腺 , 甲状 腺 ) 相关指标及环磷酸腺苷( c A MP ) 与环磷酸鸟苷 ( c G MP ) 等 验证 肾 阴 虚证 ; 通过测定 骨密度 、 骨组织形态学及 护骨素 ( O P G) 和 细 胞 核 因子 K B受 体 激 活 物 配 基 ( R A N K L ) 基 因 表 达 等 评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介绍
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观结构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保健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
骨质疏松起病隐袭,一旦发现,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随年龄增加,骨丢失和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椎骨、腕部和髋部多见。
髋部骨折最为严重,多需手术处理,且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慢性呼吸道阻塞疾病及糖尿病等,导致医疗费用和死亡率增加,一部分患者日常生活不能完全独立,年平均生活质量下降。
女性由于峰骨量较低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病率较男性为高。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寿命的延长,女性绝经后生存年限约占一生的1/3,据估计,从1990-2025,欧洲50岁以上妇女将增加30%-40%。
男性预计增加更快,可达50%。
在同一时期内,北美预期将增加83%。
亚非绝对增加数将为更为明显。
在1990年全世界仅髋部骨折达130-170万,预期到2025年为200万,甚至更多[1]。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当前研究最活跃的课题之一。
建立理想的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是对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新药的体内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和影响药物作用因素的基础。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遗传、营养、生活习惯、激素、运动、机械负荷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
对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提出了严格的(1)方便性(Convenience):要求。
Rodgers等指出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有三个特点:动物购来容易,价格低廉,实验操作易行。
(2)关联性(Relevance):与人体条件比较相似,得到的信息能转化为人体的规律。
(3)适宜性(Appropriateness):为研究某一特定问题,最好用特定的动物模型模拟人体[2]。
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涉及动物的选择和复制的方法等方面,本文就此将国内外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糖皮质激素诱导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诱导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李啸群;钱进;苏佳灿【摘要】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类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的作用.但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量下降,甚至严重的骨质疏松,大大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因此,针对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机制及治疗的探索显得愈发重要.目前,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激素诱导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植入缓释药物法,口服法和注射法三种.由于任何一种模型都只能与人体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部分相似,不能完全模拟人体骨质疏松的病理变化,因此每一种构建模型的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应面.现有研究表明,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促进骨吸收和抑制成骨细胞,减少骨生成实现的.与其他动物相比,小鼠具有基因组与人类高度同源,近交突变系发达,基因修饰技术成熟,经济实惠等优点,因此,激素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在骨质疏松研究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激素诱导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综述.%Glucocorticoid is a kind of steroids hormone secreted by the adrenal cortex zona fasciculate or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 It can mediate the 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lipid and protein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inhibiting immune response and anti-inflammation, anti-toxic and anti-shock effects. However, long-term intake of corticostereoid hormone will result in bone loss, even severe osteoporosis,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fracture.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of osteoporosis become more and more necessary. Now,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establishment methods, there are three approaches, i. e. pellet implantation, drinking water andinjection. As a result of the only partial similarity between different osteoporosis models and humans, there is a special application of each type of animal model of osteoporosis. The osteoporosis in glucocorticoid-induced model is mainly caused by modulating incretion, promoting bone absorption and inhibiting the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In the meanwhil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nimal models, genes in mice are closer to humans, and they have many advantages in cost, gene and cell techniques. Therefore, glucocorticoid-induced mouse models of osteoporosis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osteoporosis research.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establishment methods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mouse models of osteoporosis.【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7)012【总页数】5页(P120-124)【关键词】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作者】李啸群;钱进;苏佳灿【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学员管理大队,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海医四队,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上海 200433;中韩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上海 2018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类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付小卫;宋长恒;刘梅洁;于峥;赵宏艳;张治国;张方珍;李岳泽【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10【总页数】3页(P1338-1340)【关键词】中医药;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动物模型【作者】付小卫;宋长恒;刘梅洁;于峥;赵宏艳;张治国;张方珍;李岳泽【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或(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极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及由其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对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并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近20多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
本文简述中医药科研中各种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评价。
1 去势法去势法分为雌性去卵巢法和雄性去睾丸法。
1.1 去卵巢法此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Saville利用实验大鼠首次建立的[1],目前已成为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经典模型之一。
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的骨丢失,与妇女绝经或卵巢切除后的骨丢失极为相似,都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使其对成骨细胞的促成熟功能和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功能减弱,使骨代谢呈现负平衡,即骨吸收和骨形成都明显增加,但骨吸收功能大于骨形成功能,以骨丢失为主,进而启动了骨的合成,属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第 一军 医 大 学 学报 ( Fr l dU i) J it nv sMiMe
骨质疏松 症 动物模 型研 究现 状
徐洪璋 ・余 斌 :第一军 医大学 ・ , ( 分校 外科教研 室, 广东 广 州 5 0 1 ;珠 江 医院创伤 骨科 , 东 广 州 5 0 8 ) 13 5 广 12 2
骨 质疏松症 是威 胁 中老年人 健康 的一种 常见 病 , 骨量 减少 、 骨组织 显微 结构 改变 和骨折危 险 度增加 为特征 。随着人类 寿命 的延 长和 老龄化社 会 的到来 , 该 病的防治 已成 为一个 迫切 的问题 。 在骨 质 疏松症 的
作骨 代谢 研究 。福 田俊 等口对 雌 、 大 鼠连续 3 雄 O个月
Cur e t t fsud na m a m o l fo t op r ss r ntsa us0 t y o ni l deso se o o i
xu o g z a g , H n - h n YU n Bi
De at n f u gc l a h ga dR s ac , Brn h C mp s f i t itr e i a iest, Gu n z o p rme t ria c i n e e r h oS Te n a c a u Fr la yM dc l o sM i Unv ri y a gh u
50 1. hn;D pr no Or o adc ad ru tlg, hj n Hopt ,it layMe c Unvrt, 13 5C iaZeat tf t peis T ama oyZ ui g sitFr Mitr me h n o a a s i il d a i sy ei
Gu n z o 1 2 2 Ch n a g h u 5 0 8 , ia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的建立沈薇;隋璐;苏禄晖【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8)4【摘要】目的:研究建立骨质疏松症小鼠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去卵巢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去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骨密度;观察不同时期小鼠骨密度改变;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小鼠去卵巢10周可见全身骨密度下降(P<0.05),而12周下降更明显(P<0.01),同时其HE染色组织学改变符合骨质疏松症病理变化.结论:去卵巢12周后的小鼠与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特征相符,说明可以用做小鼠的骨质疏松症模型.【总页数】3页(P245-246,250)【作者】沈薇;隋璐;苏禄晖【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机能实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相关文献】1.不同免疫方案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J], 闫红梅;李覃;周欣;赵季红2.MOG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CD4+CD25+调节性T 细胞检测 [J], 李佳;翁益云;张旭3.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J], 刘岚;许勇峰4.四氧嘧啶诱导的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建立及其稳定性 [J], 陈琳;王宁;张琨;赵小伟;陈卫;何丽;欧阳康乐;司远仁;李超英;乐凯;茹琴;田香;熊琪;马宝苗;刘璐;吴日辉;邢俊俏5.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TNF-α在模型小鼠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J], 宋续军; 张倩; 王少磊; 柏娜; 刘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实验技术原理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实验技术原理
展开全文
骨质疏松模型实验方法:雌性实验大鼠按40mg/k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2%PN麻醉,无菌下腹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腹肌腹膜后进腹,丝线结扎卵巢后并摘除。
缝合切口前腹腔内注入万古霉素10万U。
造模后大鼠常规饲养,自由饮水和进食。
骨质疏松模型(卵巢摘除)特点:大鼠去卵巢后其体内雌**分泌减少,使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减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骼呈高转变状态,骨量不能保持平衡,导致骨丢失增加。
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骨组织切片中骨小梁断裂,排列稀疏,形态结构完整性差。
以往研究表明,3-9月龄区间的大鼠适合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尤其是6月龄大鼠已达峰值骨量。
大鼠年龄过小,机体内因生长期骨量显著增长会掩盖去卵巢的骨量丢失:而12月龄后的大鼠由于开始进入老龄期,机体内会出现老龄型骨量丢失,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观察。
方法比较:到目前为止,卵巢切除复制的骨质疏松模型是WHO 和美国HDA推荐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较佳模型。
此外还有维甲酸骨质疏松模型,维甲酸临床上用于各种皮肤病,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维甲酸能激活机体内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但对成骨细胞活性无抑制作用,对骨形成及骨基质的矿化过程也无明显影响,终使机体内骨重建处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负平衡状态,从而导致动物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小鼠造模方法
骨质疏松小鼠造模方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组织逐渐破坏,骨质变薄,导致骨骼结构、形态发生剧烈的变化,有时会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以吸收骨突出和改变的骨密度,并伴有软骨组织减少,股骨头骨折曲度、增宽、部分骨折等特点。
为了临床快速确定骨质疏松,对骨质疏松病进行调查和分类,现在已有许多研究者通过建立小鼠模型来研究骨质疏松发病的机制和发展趋势。
即通过内侧注入破骨素或是外界暴露于紫外线下,建立小鼠模型,以此研究骨质疏松的形成和发展趋势,从而开展对应的保健和治疗。
通过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可以达到以下几点目的:1、首先,确定骨质疏松病发病机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其次,建立小鼠模型,可以检测骨质疏松中各因素及活性物质的变化,如骨重吸收和密度、含水量及半衰期等;3、此外,还可以通过模型研究新药和营养状态对骨质疏松的缓解作用,调整病变细胞的活性;4、最后,可以研究不同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检测其抑制骨质疏松发病的作用,以便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及早发现并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病。
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途径较多,其中常见的有药物诱导造模和辐射造模两种方式。
药物诱导造模方式,是通过注入破骨素、抗炎类药物及甲状旁腺激素等,使小鼠形成骨质疏松;辐射造模方式,是把小鼠靶向地暴露于高剂量紫外线,照射对的时间与剂量会引起小鼠骨质疏松病。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处理流程都是:首先繁殖已检测无病原体且性状基本一致的小鼠,然后选择合适体积、重量且无过敏反应小鼠集群作为实验组,其中一部分小鼠为药物处理组或辐射照射组,另一部分小鼠为非处理对照组,在多重因素及实验条件下,通过无创性X线摄影、实验动物呼吸机技术、营养乳汁配方以及解剖学等手段,持续5-7周观察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最后作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为确诊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是一种综合的技术,一般要经过繁殖、对照处理实验、行政处理实验、骨特征变化实验、骨密度分析实验及数据分析实验等多个步骤,以及正确分析报告,才能有效地检测骨质疏松病发病机制并辅助诊断、治疗。
大鼠骨质疏松伴颅骨极量缺损模型的建立
大鼠骨质疏松伴颅骨极量缺损模型的建立黄馗;罗道文;王雷;罗世洪;姚志浩;李勇;肖金刚【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7(021)008【摘要】BACKGROUND: Osteoporosis with bone defects is becoming a devastating problem.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is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is disease, but how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 is not yet reported.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prague-Dawley rat model of osteoporosis accompanied with critical-size calvarial defects.METHODS: Twen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llowed by bilateral ovariectomy, and 8 mm critical-size calvarial defects were established 12 weeks later (experimental group) or followed by removal of the same quality of adipose tissues around bilateral ovaries and 8 mm critical-size calvarial defects were established 12 weeks later (control group). Twelve weeks after model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bone mineral content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isolated proximal femur and distal tibial,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were detected;at the same time, the histological morphology of the skull was observed.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skull defects in both two groups were not completely healed and the repair outcome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new bone form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control group, the three-dimensional bone mineral content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proximal femur and distal tibial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level of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5). Furtherm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rabecular bone became smaller and thinner, the bone marrow cavity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cortical bone appearedto be markedly thinner,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bone matrix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conclude, the Sprague-Dawley rat model of osteoporosis with critical-size calvarial defects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背景:骨质疏松伴骨缺损疾病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的基础,且目前还没有关于建立该疾病动物模型的报道.目的:建立骨质疏松伴颅骨极量缺损SD大鼠模型.方法:将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12周后再造8 mm颅骨极量缺损;对照组只摘除双侧卵巢周围同等质量的脂肪组织,12周后再造8 mm颅骨极量缺损.颅骨极量缺损后12周,检测离体股骨近端、胫骨远端三维骨矿含量、骨密度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并进行颅骨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均未完全愈合,并且骨修复效果不明显,对照组形成新生骨量较实验组多;实验组股骨近端、胫骨远端的三维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颅骨骨小梁明显变细变小,骨髓腔明显增大,皮质骨显著变薄,新生骨基质形成明显减少.结果表表明,骨质疏松伴颅骨极量缺损S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总页数】5页(P1236-1240)【作者】黄馗;罗道文;王雷;罗世洪;姚志浩;李勇;肖金刚【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大鼠骨质疏松伴颅骨极量缺损模型的建立 [J], 黄馗;罗道文;王雷;罗世洪;姚志浩;李勇;肖金刚;2.C57小鼠骨质疏松症伴颅骨极量缺损模型的建立 [J], 罗道文;黄馗;王雷;罗世洪;饶鹏程;肖金刚;;;;;;;3.C57小鼠骨质疏松症伴颅骨极量缺损模型的建立 [J], 罗道文;黄馗;王雷;罗世洪;饶鹏程;肖金刚4.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修复骨质疏松症大鼠颅骨极量缺损的实验研究 [J], 彭双麟;姚志浩;罗道文;杨双林;李勇;肖金刚5.大鼠颅骨极量缺损模型的建立 [J], 曹永国;陈傲第;冯晓声;谢光洪;邓旭明;张乃生;王博;许超;吴殿君;周昌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质疏松小鼠造模方法
骨质疏松小鼠造模方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普遍存在的疾病,它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并且不可逆转。
为了理解骨质疏松症,小鼠造模已成为一种实验方法,用于评价病症的数据库,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潜在的治疗手段。
本文概述了骨质疏松小鼠的造模方法,以及小鼠造模所需要的材料和实验步骤,最后介绍了小鼠造模的优势。
一、骨质疏松小鼠造模方法骨质疏松小鼠造模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小鼠造模方法,它通过基因治疗和药物干预,可以用来制备复杂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
与传统的化学或物理方法不同的是,骨质疏松小鼠造模方法可以在体外成功搭建骨质疏松模型。
用于小鼠造模的材料主要是小鼠本身和基因治疗药物。
其中,小鼠本身可以选择离体或死亡,通常在8至10周年龄期间获得较佳的造模效果。
此外,为了制备复杂的模型,模型小鼠应该采用同一种品系,也可以采用有众多品系的杂交小鼠。
除此之外,在小鼠造模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基因治疗药物,包括细胞因子等。
二、小鼠造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鼠的解剖和石蜡包埋;第二个阶段是实验的精细化操作,包括小鼠的感染、治疗和取样等。
(1)解剖和石蜡包埋首先,小鼠的解剖应该根据实验的要求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小鼠解剖的步骤为腹腔内取出肾脏、肝脏、脾脏等器官,然后洗涤,置于石蜡中,用来进行病理学观察。
(2)感染和治疗感染和治疗是小鼠造模的核心步骤,一般情况下,小鼠感染的疾病可以是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也可以是由基因治疗药物引发的疾病。
有了感染前提之后,小鼠可以进行不同的治疗,可以采用细胞因子、抗生素、抗炎素、肿瘤素等治疗方式,以观察其对疾病症状的改善。
(3)取样在小鼠造模实验中,最后一步是取样,取样时,一般应该取小鼠肝脏、肾脏、脾脏等器官,以观察病理改变情况。
三、小鼠造模的优势(1)小鼠造模能够获得更准确的疾病机制:小鼠模型制备的小鼠模型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疾病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病机理,从而促进诊疗技术的发展。
斑马鱼快速骨质疏松模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斑马鱼快速骨质疏松模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毛洪运;刘雨彤;赵心月;姜德利;王晓仪;赵珂璇;华永庆;许惠琴【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24(32)5【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常见斑马鱼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模型不同建立方法,优化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的造模方法。
方法采用铁过载及泼尼松龙(prednisolone,Pred)诱导OP模型,观察骨形成情况及动物死亡率,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包括FAC组和Pred组)、阳性对照组(AC组)。
铁过载诱导法采用枸橼酸铁铵(ammonium ferric citrate,FAC)为造模药物。
Pred诱导法有Pred-3受精后天数(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法,造模时间为3~9 dpf;Pred-5 dpf法,造模时间为5~10 dpf;Pred撤药法,3 dpf开始造模,7~9 dpf每天撤去1/3造模药物。
进而比较常用药物阿尔法骨化醇(alfacalcidol,AC)、骨化三醇(calcitriol,CA)、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抗OP效应,选择稳定、灵敏的阳性药,并进一步对不同染色方法及染色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FAC在500μg/mL剂量下未能观察到对骨形成的显著影响。
骨节数及第一椎骨长度结果显示,与Control 组比较,Pred-3 dpf诱导法Pred组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但斑马鱼死亡率较高;Pred-5 dpf法无显著性差异;Pred撤药法Pred组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死亡。
给予AC、CA、AL后均具有抗OP作用,CA抗OP 作用更为灵敏、稳定。
茜素红(alizarin red,ARS)染色参数优化结果显示,染色浓度为0.02%,染色2 h,0.5%KOH和甘油分别以(3∶1,3 h)和(1∶1,14 h)洗涤条件为最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园地・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赵和平 李 宁 陈 列 宋贵杰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建立 评价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205(2001)03-0055-03 骨质疏松症(O steopo ro sis,简称O P)是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重点防治的病症。
按照最新标准, O P可分为三类,原发性O P、继发性O P和特发性O P。
原发性O 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
从目前国内外报道来看,主要以研究原发性O P为主。
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动物的选取、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观察指标的确定。
现综述如下。
1 模型的建立和观测1.1 大鼠1.1.1 方法 大鼠因其分布广,繁殖快,生命周期短,便于饲养,费用较低,是目前研究O P中使用最多,最成熟的造模动物,且以雌性为主。
造模方法主要有三种,去势法(摘除卵巢或睾丸),维甲酸灌胃法和糖皮质激素肌注法。
此外还有人探讨使用其他方法造模,如用初生大鼠去掉双前肢形成双后肢负重的双后肢造模法2,去势加双后肢造模法2,低钙饲料饲养造模法3,切除甲状旁腺造模法6。
1.1.2 鼠龄 在上述各种造模中,最多使用3至6月龄鼠,也有使用初生鼠2,2月龄鼠19,8月龄鼠19,10月龄鼠29,12月龄鼠7,21,14月龄鼠4,81.1.3 时间 造模时间随造模方法和鼠龄不同而不同。
去势法雌鼠一般3个月,雄鼠3个月29或4个月11。
维甲酸法8天33、14天10、21天9。
糖皮质激素法6周(老龄鼠)5、8周32、18周7。
甲状旁腺摘除法为3个月6。
低钙饲料饲养造模收稿日期:2000-08-28作者简介:赵和平(1965-),男(汉族),甘肃西峰市人,主治医师。
法12周3。
1.1.4 观测指标 大鼠O P造模后,国内学者从各自的研究情况出发,用不同方法对血、尿、骨骼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从生物力学方面研究,着重研究骨骼的最大载荷,破坏载荷和能量吸收12,抗弯强度5,33。
二是骨的干重、灰重13,33,骨基质重、骨直径(5)、骨长(L)测量13。
三是骨的超微结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骨小梁的完整性、空隙大小3,22。
四是骨的整体结构分析,利用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BM D)4,14,33,骨小梁体积(TBV)和平均厚度(M T T)16。
五是骨成份分析研究,包括Ca、P、M g、Zn、Cu,M n含量测定26,33,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a(TN Fa)以及雌二醇(E2)测定16。
六是骨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m RNA表达研究15。
七是血尿生化指标测定,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S2 AL P)、酸性磷酸酶(S2TRA P)2,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0S)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 DA)4、TN F a、E216,血中促甲状腺激素(T SH)、甲状腺激素(T3、T4)17,血清钙(S2 Ca)、磷(S2P)、尿钙 肌肝(U一Ca C r)以及羟脯氨酸 肌酐(U一Hop C r)13。
八是其他方面,包括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和Ca2+2M g2+2 A T P酶活性测定18,大鼠体重19,子宫内膜12和重量变化9,雄鼠前列腺和精囊重量变化及肾上腺和脾脏变化情况101.2 小鼠1.2.1 方法 鼠龄 时间 小鼠是O P实验中使用较少的动物,可能是因其体积小,骨密度测量不方便等原因所致。
从目前所见的资料看,主要有三种方法造模,糖皮质激素法( )34,去势(♀)和维甲酸法23。
鼠龄24月龄34。
造模时间糖皮质激素法12周34去势法4月23维甲酸法255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年6月第9卷第3期周23。
1.2.2 观测指标 包括骨Ca23,34、微量元素(Zn、Cu、Fe、M n)、计量学23和股骨体积34的测定,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心肝肾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脂质过氧化物(L PO)测定23。
1.3 兔1.3.1方法 年龄 时间 使用兔造成O P模型较少,主要用去势法(♀)。
造模时间为5个月31, 6个月30。
兔龄5月,1年31。
1.3.2 观测指示 包括四环素标记观察骨切片计量图象分析30,造模5~8月生存期内测BM D 和体重、毛色、生长状况观察,处死后取骨作生物力学测定,病理组织学检查,骨灰重及灰的Ca、P 含量、子宫重量测量31。
1.4 山羊1.4.1 方法 年龄 时间 山羊在O P实验中尚处于探索阶段。
近年来李良等20选用1.5岁左右山羊(♀),用去势法造模。
1.4.2 观测指标:山羊去势后李氏20从2月起,于不同时间观察髂骨骨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术后3月、6月检测血清骨钙素(B GP)变化,术后6月测长骨生物力学性能。
2 不同模型的特点及评价骨的代谢包括骨的吸收和形成两个方面,若形成大于吸收,则出现骨骼增长、密度升高,反之若吸收大于形成则出现骨密度下降,最终形成O P。
O P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骨吸收过程。
在O P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者选用的动物,造模方法,动物年龄的差异,而出现了各个模型之间的差别。
2.1 去势法虽然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最成熟的造模方法,但因选用的鼠龄不同,造模所需时间也不同,有人通过测骨矿含量(BM C)、BM D认为2月龄雌鼠去势后4个月BM C、BM D内无统计学差异,均呈增长趋势;3月龄鼠去势2个月内BM C、BM D基本稳定,只是测量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而8月龄鼠在去势1周后,模型组与阴性对照组显示出差异19。
对3月龄雌鼠去势1月后骨呈高转化,3个月骨形成参数有下降趋势,骨吸收增加,骨量丢失,造成O P模型34。
而10月龄的雌、雄大鼠去势3个月后即可满意地显示出O P29。
因此,有人主张用去势法造模时,大鼠宜选用6月龄以上,造模时间至少为3个月25。
由于动物体内骨的组成(密质骨与松质骨含量比)不同,骨骼的负重不同。
因此O P造模后,骨的吸收程度、速度也就不尽相同。
去势后大鼠骨丢失速度为腰椎>胫骨>股骨、腰椎体>胫骨上段>股骨上段27。
2.2 灌服维甲酸法,70m g kg,日1次,连续14日造成O P模型,通过观察胫骨组织形态,显示大鼠松质骨和密质骨量明显丢失,骨小梁密度减少,间隙增大,胫骨中段骨皮质变薄,髓腔扩大;但维甲酸对类骨质形成和骨基质钙化无明显影响。
能使破骨细胞活性与功能显著增强,从而促进骨吸收,使骨代谢处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负平衡状态;同时还观察到大鼠体重减轻,前列腺和精囊重量减少,肾上腺和脾脏肥大,而血中性激素和反映骨代谢状况的生化指标Ca、P及AL P无明显改变10。
胡氏等人亦观察到灌服维甲酸21日后,大鼠的卵巢重量显著减轻,子宫萎缩,骨呈高转化型改变,类骨质增多。
9。
2.3 糖皮质激素肌注法,陈氏等人用老年前期雄性大鼠,肌注0.25m g 100g,周2次,连续6周,通过测全身BM D,骨小梁容积及生物力学抗弯强度,认为建立了O P模型5。
而李氏则肌注氢化泼尼松0.45m g 100kg,周2次,共8周,建立了O P 动物模型,且大鼠S2P及S2AL P活性增加,U2Ca 浓度及24h排泄量增加32。
2.4 对去势法、维甲酸法和糖皮质激素三法,刘氏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维甲酸组和去势组鼠骨重(W)减轻,W L,W L5明显降低,形成典型的O P;糖皮质激素组S2AL P、U2Ca C r及U2HO P C r显著升高,但W L,W L5没有明显差异13。
而孙氏研究发现去势小鼠体内的抗氧化物(血中GSH Px和组织中GSH)含量上升,维甲酸小鼠体内的抗氧化物含量下降,两种模型小鼠三种组织中只有肝组织为升高,心肾两种组织L PO含量下降,股骨内微量元素Zn、Cu含量下降,Fe含量上升,M n含量在去势小鼠下降,维甲酸小鼠上升23。
3 小结总之,我国对O P研究虽然比起国外来较晚,但发展较迅速,许多医务工作者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不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临床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探讨的问题。
3.1 O P动物造模方法虽有许多,但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为去势法。
该法是一个比较可靠,符合临床上绝经后妇女O P的病理演变过程但65Ch inese J T rad M ed T raum&O rthop,June2001,V o l9,N o.3用不同月龄大鼠,造模时间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宜使用6月龄以上大鼠,时间至少3个月为宜25。
对于使用不同性别、不同鼠龄造模时间的差异有待深入研究。
3.2 用维甲酸和糖皮质激素造模,存在用药量与造模时间的关系问题,虽然有人做了一定的探讨,还有待深入研究。
3.3 其它几种方法,如低钙饲料饲养法12周3,摘除甲状旁腺3月6,认为即达到了造模目的,但缺乏与其它几种方法的比较,其机理也有待深入研究。
3.4 观察指标上,由于去势法与维甲酸、糖皮质激素法造模动物代谢的不同,出现血、尿生化指标变化上的不同,因此对用不同方法造模适宜检测的生化指标或不适宜检测的生化指标有待深入研究。
3.5 由于骨是一个有机活体,随机体不同部位骨负重不同,构成也不同,在制作O P动物模型中,各骨在各个阶段骨钙的丢失程度不同,固此,测BM D,骨力学性能时对骨骼的取材就比较重要,在判断O P模型制备中,应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参照执行。
3.6 用其它动物如小鼠、兔、羊造成O P模型研究较少。
3.7 在上述所使用的动物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动物与人的负重方式不同,骨骼系统的结构与人类也不尽相同28。
参考文献1 刘忠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2 魏泉洁.骨质疏松症与退行性骨关节病相关性实验研究:模型鼠血清碱性磷酸酶与酸性磷酸酶含量测定.中国骨伤,1999,12(4):14~173 施德源.成骨生长肽促进大鼠骨量增加的作用.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26(3)187~1904 谢林.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M DA、SOD的变化.中医正骨, 2000,12(2):85 陈东煜.糖皮质激素建立老年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1997,10(1):8~96 洪志勇.制作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甲状旁腺切除法.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6,16(2):85~867 沈培芝.比较密骨胶囊与维生素D3对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模型骨量、骨强度影响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3):9~118 谢林.去势老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血清NO、NO S的变化.中国中医骨伤科,1998,(5):4~69 胡彬.维甲酸致雌性大鼠骨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3):12~1410 吴波.维A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与机理研究.药学学报,1996,31(4):241~24511 陈晖.去势老龄雄性大鼠骨骼重建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江苏医药,1999,25(1):18~2012 王健智.中药健骨颗粒对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骨酪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中医正骨,1999,11(7):6~713 刘康.三种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12(5):13~1814 屠冠军.切除卵巢大鼠胫、股骨不同部位骨量的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中华骨科杂志,1998,18(9):559~56015 李卫东.正常及去势大鼠骨组织内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5):312~31416 李伟民.去势大鼠血和骨TN F a、E2含量及骨形态计量.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1):32~3517 林燕萍.卵巢摘除对骨密度和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影响.中国中医骨伤科,1998,6(1):1~418 崔家鹏.补肾中药对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红细胞膜PKC、Ca2+2M g2+2A T P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3):66~6919 秦林林.不同月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7,11(1):6~920 李良.建立骨质疏松山羊模型初探.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8,4(2):12~1621 曹俊卿.补肾健脾药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作用的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1997,17(1):34~3622 谢华.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扫描电镜观察.解剖学杂志, 1999,22(4):323~32523 孙丽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探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3(3):24~2624 黄连芳.短程与长程去卵巢大鼠骨计量学的实验研究.广东解剖学通报,1998,20(2):20~2225 毛碧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及其选择.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238~23926 陈训华.肾虚骨康胶囊对去势大鼠股骨无机元素含量和骨灰重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101~10327 胡侦明.卵巢切除对鼠及异常应力鼠骨密度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8,18(9):555~55828 郝永强.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实验模型的动物选择与评价.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15(3)29 沈霖.肾虚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复制及相关指标测定.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1):1~530 罗为民.健脾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计量学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3(2):1~431 杨霞.去势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初探.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7,14(4):353~35832 李卫平.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5):475~47633 王洪复.补肾与富钙中药对维甲酸诱发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观察.老年医学与保健,1997,3(3):6~834 张建国.老年骨质疏松小鼠钙含量的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9(2):111~11275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年6月第9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