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2024更新整篇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2024更新整篇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97fd2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c.png)
2024更新整篇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网络系统的组成结构;(2)理解OSI参考模型、以太网标准和TCP/IP协议;(3)熟悉常见的局域网组网技术,掌握二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4)熟悉IP地址的相关知识,掌握规划和分配IP地址的方法;(5)理解IP路由的概念,掌握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6)了解常用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和设备,熟悉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法;(7)了解运营商网络和接入网的相关知识;(8)了解服务器端网络基本部署方法,了解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相关知识;(9)熟悉文件、DHCP、DNS、Web、FTP等应用服务器的功能和基本部署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相关软件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能够利用网络模拟和建模工具建立网络运行模型;(2)熟悉计算机连入网络所需的基本软硬件配置,能够独立完成双机互联网络的连接和连通性测试;(3)能够利用交换机组建和管理小型局域网;(4)能够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IP地址;(5)能够利用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实现网络互联;(6)能够利用相关设备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7)能够利用光纤接入网实现个人计算机或小型局域网与Internet的连接;(8)能够完成服务器的基本部署和性能监控,能够利用相关工具部署虚拟机;(9)能够完成文件、DHCP、DNS、Web、FTP等应用服务器的部署。
3. 素质目标(1)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自学能力;(2)具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3)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与他人协同工作能力;(5)具有在压力环境下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7)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具备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和能力。
(8)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遵章守纪、爱岗敬业。
2024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2024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90dcc7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5.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031220建议课时数:34学分:2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先修课程:《VB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后续课程:《网络组建与应用》、《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其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局域网的组成与组建方法,培养网络管理的安全意识并掌握简单的安全管理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JSP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
序号项目建议课时1计算机网络组成考察42网络体系结构43Windows常用网络命令44构建双机互连的网络45构造办公网络46搭建家庭无线网络47INTERNET的接入方式28使用INTERNET浏览器29INTERNET的应用210网络安全技术211网络管理技术2合计34二、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6814d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d.png)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建设、维护与管理的能力,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网络设备配置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论学习:学习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协议,了解网络层次结构和互联网的基本架构。
2. 配置与管理: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技巧,能够独立搭建和管理小型网络。
3. 故障处理:学会识别和解决网络故障,提升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拓扑结构- OSI模型与TCP/IP协议族- 网络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3. 网络安全与故障处理- 网络安全概念与技术-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 网络监控与维护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故障处理,提升实践能力。
3. 项目实践:学生分组完成网络建设和管理项目,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五、考核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等。
2. 期中考试:对上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察。
3.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4. 实验报告与项目成果:根据实验结果和项目实践情况进行评分。
2024年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大纲
![2024年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e9945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e.png)
2024年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2024年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全面了解。
本课程将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体系结构、网络硬件与软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与软件技术,包括网络设备、网络编程等;4. 理解和应用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方式1.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2. 计算机网络协议2.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2.2 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和特点(如TCP、IP、HTTP、DNS 等)3. 计算机网络硬件与软件技术3.1 网络设备和硬件组成(如路由器、交换机等)3.2 网络编程基础(如Socket编程)3.3 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工具4. 网络安全4.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2 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范技术4.3 网络安全实践和策略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网络编程的技巧。
3. 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实际应用项目,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辅助教材:《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王建中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参考资料:-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五版),Douglas E. Comer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2532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4.png)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还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原理和应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八章,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 计算机网络概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
2. 数据通信基础:讲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和编码技术。
3. 网络体系结构:分析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阐述各层功能及协议。
4. 局域网技术:介绍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协议。
5. 广域网技术:讲解广域网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常见的广域网技术。
6. 互联网技术:探讨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应用和关键技术。
7. 网络安全:分析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防范措施和安全协议。
8. 网络管理:阐述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目标和网络管理协议。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
3. 熟悉网络体系结构、传输介质和协议。
4. 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提高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主动获取网络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配置网络设备。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事业,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3. 提高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我国计算机网络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c3ec3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a.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标准、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技术和标准,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具备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标准,了解网络分层模型、协议、地址和路由等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接口,了解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和应用。
4、具备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安全防范。
三、课程内容1、网络概述: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2、网络协议层次结构:介绍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层次结构,以及各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3、网络设备: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4、网络接口:介绍网络接口的类型和标准,如Ethernet、Token Ring、FDDI等。
5、网络协议: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如TCP、UDP、HTTP、FTP、SMTP等。
6、网络应用:介绍常见的网络应用和相关技术,如多媒体通信、电子商务、远程访问等。
7、网络管理和安全:介绍网络管理和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网络管理协议、防火墙等。
四、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标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网络设备和网络接口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网络故障排除和安全防范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标准、技术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af04a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3.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应用的课程。
本课程通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协议与技术,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平台,具体学习目标包括: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3.了解各层协议的功能、数据格式和交互过程;4.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组成、特征与应用;5.熟悉常用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6.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1.信号的基本概念2.传输媒介3.信道带宽4.调制与解调5.误码率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2.基本概念3.差错控制4.数据链路层的协议5.以太网6.ARP7.RARP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2.IP协议3.路由选择协议4.ICMP协议第五章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2.TCP协议3.UDP协议4.数据分段与组装第六章应用层1.应用层的功能2.DNS协议3.FTP协议4.SMTP协议5.HTTP协议第七章网络安全1.安全的基本概念2.密码学基础3.防火墙4.VPN5.病毒和恶意软件6.安全认证和安全协议第八章网络管理1.管理的基本概念2.SNMP协议3.网管功能和结构4.SMI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和综合实践等。
其中,课堂讲授以讲解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讨论则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实验和综合实践则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问题来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
评分方法本课程评分一般采用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6ff60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1.png)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架构以及网络管理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进行基本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
一、课程背景与重要性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与服务。
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则是保障网络安全和运行稳定的关键。
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等知识,提高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能力,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的网络管理服务。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的区别,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并预测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
2. 网络协议与技术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基础,本节将深入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如TCP/IP协议、DNS、HTTP、FTP等。
学生将学习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配置方法,培养熟练使用网络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能力。
3. 网络拓扑与布线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而网络布线则是指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线路。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以及网络布线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会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和布线方式,设计和建立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
4. 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本节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护策略。
学生将学习网络安全的技术原理,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并能够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221f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4.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课程将涵盖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到高级网络技术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网络协议、路由算法和数据传输技术等核心知识。
3. 熟悉网络安全、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等相关技术。
4. 能够进行网络设计、实施和管理,并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 网络体系结构和层次模型1.3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1.4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与协议1.5 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与协议2. 网络传输技术2.1 数据编码和解码技术2.2 数字调制与调制解调技术2.3 路由算法和路由器配置2.4 IP地址分配和子网划分2.5 网络地址转换和NAT技术3. 网络安全与管理3.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3.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3 虚拟专用网络和加密技术3.4 网络性能优化和QoS技术3.5 网络故障排除和监控技术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和演示,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实践:设计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3. 讨论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交流。
4. 课程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课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和问题解答等。
2. 实验报告:完成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
3. 课程作业:完成课程作业,包括理论题和上机实验题。
4.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参考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7版)西蒙·谭恩鲍姆等著,王佳伟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42ab8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6.png)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是一门关于计算机网络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的课程。
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和系统。
网络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它涉及到网络拓扑设计、协议配置、安全管理、故障排除、性能监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技术;3.熟悉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4.掌握网络性能监控和故障排除的技术;5.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网络协议:IP、ARP、ICMP、FTP、HTTP等;•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关等。
2. 网络配置和管理•网络拓扑设计:星型、总线型、环型等;•网络设备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VLAN配置和管理;•路由配置和管理。
3. 网络安全管理•防火墙配置和管理;•访问控制列表(ACL);•虚拟专用网络(VPN);•入侵检测和防御。
4. 网络性能监控和故障排除•性能监控工具:Ping、Traceroute、SNMP等;•网络故障排除方法;•带宽管理;•QoS配置。
5. 局域网和广域网设计•局域网设计原则;•广域网接入技术:ADSL、光纤接入等;•VPN设计和配置;•网络设备选购和布线。
学习方法和资源学习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需要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1.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并做好课堂笔记;2.实践操作: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实验;3.项目实践:参与网络管理相关的项目,锻炼实践能力;4.在线资源:如网络技术论坛、博客、学术期刊等;5.自主学习: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教材。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fa4e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f.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简介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手段,是教育技术领域最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理论体系,以TCP/IP体系为应用体系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内的TCP/IP体系结构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原理、协议和设备。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主要的网络协议、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的网络服务配置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他们应用局域网、Internet网络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初步掌握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方法;能独立组建较为简单的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服务的构建与配置;具备初步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二)规范课程实验、实训,完善课程实验及实训的考核体系,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评价中比重,突出网络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OSI和TCP/IP体系结构;(四)掌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等主要层次的功能及协议;(五)掌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及特点,初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六)掌握VLAN、TRUNK的原理与配置,熟悉IP子网规划;(七)掌握DNS、WEB、FTP、DHCP等常见网络服务的原理、配置与应用;(八)了解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分析与改革之我见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分析与改革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199716e0e009581b6bd9ebde.png)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大纲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3c78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e.png)
《计算机网络管理》英文课名: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学时:64学时学分:4先修课程:网络原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网络边缘设备配置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一、总论(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学过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目前主流的网络管理标准。
此外,也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网络管理程序的基本技术,能解决一般的网络管理问题,具有初步的系统开发能力。
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二)开课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网络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2)掌握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和网络管理标准;(3)掌握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技能,能解决一般的网络管理问题;(4)通过网管软件的操作和编程,熟悉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等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分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四个层次来把握,了解就是让学生知道有这个概念,理解就是正确认识概念,掌握就是学会所给的知识,熟练掌握就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层次要求学生达到五方面能力,即识记、掌握、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各章的重点和难点将在每章中进行说明。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每一讲都有若干个实际的案例来配合讲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
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网络管理概论(8学时)教学内容: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OSI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几个著名的网络管理系统简介。
2.管理信息库MIB-2(12学时)教学内容:SNMP的基本概念,ASN.1,管理信息结构,MIB-2的功能组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vl)(10学时)教学内容:SNMPvl协议数据单元,SNMPvl的安全机制,SNMPvl的操作,SNMP功能组,实现问题。
《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77985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3.png)
《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目标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管理能力和技术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学会理解和应用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监控、故障排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在完成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后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网络设备等相关概念和原理;- 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网络监控、故障排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具备网络故障排除的能力,能够及时定位和修复网络故障;- 理解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基本的网络安全配置和管理;- 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管理工具和软件,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协作完成网络管理任务。
教学内容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网络设备等概念和原理的介绍;2. 网络管理原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论;3. 网络监控与故障排除:网络监控工具和技术、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安全管理工具和技术的介绍;5. 网络管理工具与软件: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6. 实践与项目:通过实践和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课堂参与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所学知识和能力;- 实验报告和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展示对网络管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考核,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资料-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机械工业出版社- 《网络管理技术基础导论》,刘海龙,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监控与故障排除》,李博,电子工业出版社以上是网络管理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希望学生能够在此课程中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网络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2024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完整版)
![2024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836b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4.png)
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
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非归零编码、曼 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幅移键控、 频移键控和相移键控等。
编码与调制的关系
编码和调制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编码后的数字信号需要通过调制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 而接收端则需要通过解调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进行解码。
分段和重组。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 会话,以及同步活动。
表示层
负责数据的表示、转换 和加密等操作。
应用层
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
远程登录等。
TCP/IP协议族及其层次结构
01
02
03
04
网络接口层
对应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 路层,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网络层
实现IP协议,负责路由选择和 分组转发。
防范措施
为了应对网络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如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补丁、 限制不必要的网络访问、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备份重要数据等。
安全意识和培训
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是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的关键,因此需要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用户 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拨号接入
通过拨打电话线的方式, 将计算机连接到广域网 中。这种方式成本较低, 但传输速率较慢且不稳
定。Leabharlann 宽带接入利用宽带技术(如DSL、 Cable Modem等)将 计算机连接到广域网中。 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传 输速率和较好的稳定性, 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接入
方式。
《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453d4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4.png)
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是出版与发行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提升学生面向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的核心水平和职业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实战应用类课程。
本课程是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工作过程为导向,主要提升学生在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所必须的网站建设与管理水平,主要内容包括网站的开发过程、域名的选择与购买、空间的选择、网站的备案、网站开发、网站发布、网站服务器的搭建、网站管理、网站的推广及优化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水平,掌握网站法律法规、网站建设流程和网站经营与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站建设的最新发展,适应行业相应岗位的需求。
(二)课程基本理念将课程目标作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为导向,职业、岗位标准为提升尺度,水平素质提升为主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路径,创新课程模式为载体,按照工作流程分解出工作任务,构建课程的认识实习、模拟实践和企业实践三个环节设计方案,将设计方案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形成体验式、情景式、分组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模式,构建和完善支撑课程的实训和实习条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网站建设与管理就业岗位群为导向,以真实完整的网站建设与管理项目为主要教学载体,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网站建设流程、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水平分析,以实施、维护岗位的“工作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主线,按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活动项目,以真实的网站建设和管理项目案例分析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网站建设流程、网站管理与维护等知识,提升学生具备实施网站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职业水平。
本课各部分具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具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水平,能为中小企业开发或者优化电子商务网站并进行技术管理,从而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训教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训教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17931da300a6c30c229f84.png)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训教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训教程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11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两结合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和常见网络设备的配置。
在学习本教程之前,学生应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和处理各种网络问题,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比如,通过制作双绞线的直通线和交叉线,从而对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物理层中的通讯媒介有着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能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中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实现和设计一个简单虚拟局域网,从而掌握局域网的搭建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虚拟局域网的建设;通过对路由器的配置,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层的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通过对防火墙的配置,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有着新的认识。
总之,通过各个实训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1、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2、了解计算机通信协议,理解IP协议,掌握IP 地址的规划;3、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4、掌握虚拟机软件、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与基本配置;5、掌握在Windows Server 2003上搭建各种常见的网络服务器;6、熟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7、了解并掌握网络设备模拟器的安装与使用;8、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9、学会如何设计和实现小型局域网;10、学会分析与解决网络故障;二、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基本要求实验:这是普通学校在一些专门课程上设定的名词,比如学习化学,除了掌握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具体的化学现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28d29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0.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理论课48 学时,实验课16 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及网络编程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2. 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拓扑结构的选择与设计原则3.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常见网络协议及其作用4.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设备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数据帧格式5. 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协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课,使学生熟悉网络设备的使用、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编程技术。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计算机网络》(第几版),作者:X。
2. 辅助教材:推荐阅读《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几版),作者:X。
3. 网络资源:介绍一些相关网站和在线教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4. 实验设备:网络实验箱、路由器、交换机等。
5. 软件工具:Wireshark、Packet Tracer 等网络分析与模拟软件。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课: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 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学过 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 念,熟悉目前主流的网络管理标准。此外,也要求学 生学习、掌握网络管理程序的基本技术,能解决一般 的网络管理问题,具有初步的系统开发能力。该课程 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SNMP是由IETF提出的面向Internet的网络管理协议,管理对象包 括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联设备 SNMP相关标准的从1987年11月发布的简单网关监视协议(SGMP) 发展而来,到80年代中期IETF制定了SNMP的第一个版本。 SNMPv1是一个简单的协议,可用于大规模网络。考虑到SNMPv1 在安全性和数据组织上的一些弱点,IETF定义了SNMPv2、 SNMPv3来弥补SNMPv1的缺陷。 SNMP采用轮询监控的方式,管理站每隔一个周期向代理请求管 理信息,管理站根据返回的管理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事件发生。 轮询的主要优点是对代理资源的要求不高,缺点是管理通信的开 销大。SNMP由于其简单性得到了业界广泛的支持,成为目前最 流行的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管理的目标
通过合理的网络配置及安全策略保证大 型互连网络安全、可靠、连续正常地运 行,当网络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并排 除故 通过对网络状态的监控、资源使用参数 统计及性能分析,对网络做及时的调整 和扩充,优化网络性能
主要的网络管理标准
OSI网络管理标准
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SNMP的远程网络监视—RMON
利用MIB II,网络管理员可以获得对单个设备的本地 信息,如可以获取出入每个设备的信息流量,但不容 易获知LAN上的整体流量 远程网络监视(RMON)在互联网中的每个子网设置一 个网络监视器(Probe),以在该子网中捕获并分析流 量 网络管理进程与远程网络监视器通信,以获取个子网 中的流量信息 RMON可以在降低其他代理和管理工作站负载的情况下 监视子网的行为
CMOT
CMOT在TCP/IP协议簇之上实现CMIS服务。这 是一种过渡性的解决方案,直到OSI协议栈被 广泛采用。RFC1189定义了CMOT协议 存在的问题:使用CMOT的一个潜在的问题是 许多网络管理生产商并不想花费时间实现一个 过渡性方案。相反,许多生产上已经加入了 SNMP的潮流并在其上花费了相当多的资源。 事实上虽然存在着CMOT的定义,但是目前看 来该协议没有任何新的发展
SMI
定义了存储于MIB中的管理信息的语法和 语义 以ASN.1形式化描述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正式的语言 (这里是指抽象语法) 用于创建MIB
MIB
用于存储和交换管理信息 1. 代理进程–Agent MIB with local information 2. 管理站进程–Manager MIB with overall information
上机或实验条件
提供一个LAN环境 主机之间能够使用TCP/IP协议互联 主机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安装程序开发软件环境
网络管理的必要性
网络规模扩大,网络结构复杂化,潜在问 题的数量与严重程度随之增加 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提高, 也使得计算机网络本身运行的可靠性变得 至关重要 结论:我们需要有效的网络管理
RMON MIB
RMON MIB:定义了标准网络监视功能,以及 网络管理 进程与远程网络监视器之间的通信接口 RMON1:For Ethernet LAN RFC 1271, 1991 RFC 1757, 1995 RMON1 Extension:For Token Ring RFC 1513, 1993 RMON2:For OSI layers 3-7 RFC 2021, 1997
CMIS/CMIP
CMIS/CMIP是ISO定义的网络管理协议。它的制定得到了政府和 工业界的支持。CMIP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功能强大,CMIP协议 不仅可用于传输管理数据,而且可以执行一定的任务。但由于 CMIP对系统的处理能力要求过高,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CMIS/CMIP建立在七层模型基础之上。ISO 9595定义了公共管理 信息服务CMIS,它提供了7种管理操作服务元素;ISO 9596定义 了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CMIP采用管理站/代理模型,当对网 络实体进行监控时,管理站只需向代理发出一个监控请求,代理 会自动监视指定的管理对象,并在异常事件(如线路故障)发生 时向管理者发出指示。CMIP的这种管理监控方式称为委托监控, 委托监控的主要优点是开销小、反应及时,缺点是对代理的资源 要求高。CMIP协议功能强大,但是操作复杂,覆盖范围广,难于 实现
IETF网络管理标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ITU网络管理标准
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IEEE网络管理标准
IEEE Management Standards for LAN and MAN
SNMP
SNMP协议
抽象语法与传送语法的关系
SNMPv1网络管理体系结构SNMPv1管理信息结构源自SMI管理信息库—MIB-II
系统组(system 1) 接口组(interface 2) IP组(ip4) ICMP组(icmp5) TCP组(tcp6) UDP组(udp7) EGP组(egp8) SNMP组(snmp11)
RMON1 MIB
Statistics:统计组 History:历史组 Alarm:警报组 Host:主机组 hostTopN:最高N主机组 Matrix:矩阵组 Filter:过滤组 Capture:捕获组 Event:事件组
RMON II MIB
Protocol directory Protocol distribution Address map Network layer host Network layer matrix Application layer host Application layer matrix User history collection Probe configuration RMON conformance
课程目的
(1)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网络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和网络 管理标准; (3)掌握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技能,能 解决一般的网络管理问题; (4)通过网管软件的操作和编程,熟悉 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
参考教材
1.《SNMP网络管理》 William Stallings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网络管理协议及其应用开发》 芩贤 道 安常青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3.《网络管理》Mani Subramanian编著 王 松 周靖 孟纯城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