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史名词解释2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尼斯(Menes)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
他统一了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建立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长期而辉煌影响的王国,约在公元前3100年,他征服下埃及,使整个埃及初步统一成一个国家,开创了古埃及的第一王朝。
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南端(今开罗附近)修建了新都白城,即后来的孟斐斯城,作为埃及的首都。
美尼斯在统一上、下埃及后,曾向外发动征服战争。
据历史学家推断,埃及著名的“纳尔迈石板”中刻画的征服者可能是美尼斯。
据说美尼斯在位时间达62年,他是在一次打猎中被一头河马袭击不幸身亡的。
荷鲁斯(Horus)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是王权的象征。
他的形象是一位鹰(隼)头人身的神祇。
法老(Pharaoh)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它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其象形文字写作,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
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
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30)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
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
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赖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喜克索斯人(Hyksos)是古代亚洲西部的一个混合民族,可能由塞姆族的部落以及部分胡里特人和其他印欧族的人混合而成。
于前17世纪从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进入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
赫梯人(Hittites)居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既是现在的土耳其北部从考古遗迹和文献知道,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由北面移居至安纳托利亚。
赫梯人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赫梯历代国王保持有一支人数多达30万的军队,他们的武器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和弓箭。
赫梯人用象形文字记下公众事务,以楔形文字记载其他事迹。
埃及人也以文字和图画记下赫梯人的事迹。
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公元前1504年—公元前1492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
是埃及历史上最辉煌的第十八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图坦卡蒙(Tut-ankh-Amun)(前1341-前1323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
他原来的名字叫“图坦卡吞”,意思是“阿吞”的形象,后改为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
说明他的信仰从崇拜阿吞神向崇拜阿蒙神转变,图坦卡蒙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死因为一种家族遗传病。
图坦卡蒙并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他墓葬的发现则代表了埃及考古工作的顶峰,他也因此,成为最著名的法老之一。
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克里特文明。
多认为是由古印
度的白种雅利安人入侵之前达罗毗荼人(即矮黑人)所缔造的都市文明。
哈拉巴文明(Harappa flourish)_印度是地球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印度,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文明。
大约距今4千多年之前,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大量用火砖盖起的房屋,规划严整的城市建设,先进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2500多枚刻有文字图形和其他图形的印章……一切都在向后人昭示,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世界发展最高水平的文明。
这就是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的哈拉巴文化。
种姓制度(Caste System)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
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婆罗门(Brahmins)源于“波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祷”或“增大的东西”。
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
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宣扬,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经地义的。
刹帝利(“kshatriya)是古印度四种姓之一。
略称刹利。
意译土田主。
即国王、大臣等统御民众、从事兵役的种族,所以也称“王种”。
其权势颇大,阶级仅次于婆罗门。
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
释尊即出身此阶级。
在现代印度,刹帝利表示职业、统治和军事阶层。
吠舍(vaishya),又作吠奢、毗舍、毗奢等,意译作居士、田家、商贾。
是印度四姓之第三阶级,指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之一般平民阶级。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此时印度的社会财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掌握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吠舍”阶层手中。
首陀罗(shudra),又译为旃荼罗,是印度种姓之一,颜色是蓝色,地位最低。
这个种姓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
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佛教的创始者。
被后世尊称为释迦牟尼佛。
八正道(EIightfold Path)
佛教教义。
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
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
①正见。
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
②正思维。
又称正志,即根据四谛的真理进行思维、分别;③正语。
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
③正语。
正确的话语,说话应该诚实可靠,不说谎;
④正业。
正确的行为。
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
⑤正命。
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
⑥正方便。
又称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达到涅槃的理想境地;
⑦正念。
念念不忘四谛真理;
⑧正定。
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教禅定,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净无漏的境界。
小乘佛教(Theravada)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称“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缘觉乘”的统称。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像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
阿育王( Asoka),(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佛教护法名王。
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除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印度,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
又被称为“无忧王”。
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civilization)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
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立王国。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呈现衰败之势,后多利亚人南侵,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荷马史诗》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米诺斯文明(Miooan civilization)也译作弥诺斯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出现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
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
黑暗时代(荷马时代Homeric Age)Greek Dark Ages, c.1100 B.C.E–c.800 B.C.E 希腊黑暗时代(约前1100年至前800年)指的是希腊历史中从假设中的多立斯人入侵及迈锡尼文明灭亡的公元前十一世纪直到公元前九世纪最早的希腊城邦之崛起;以及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等最早的希腊文写作的出现。
希腊文明(Hellenic civilization)是指约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300年发生在希腊半岛上的文明。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到拜占庭和中世纪时期,希腊又是东方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汇点。
悠久的文明给后代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
希腊文明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域。
与起源于大河流域尽享水土之利的民族相比,这里的自然条件可谓恶劣.
古典时代(Classical Age)c.500-c.325B.C.E.前期是城邦的繁荣昌盛时代,后期则盛极而衰。
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起点是希腊与波斯的战争。
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civilization)从公元前32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这一时期的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历史。
19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史学界开始称这一时期为希腊化时代。
多利亚人(Dorians)是古希腊人的一支。
在古典时代,多利亚人的国家斯巴达、克里特诸邦曾显赫一时。
多利亚人不喜欢舞文弄墨或建城设防,却以全民为战,战斗中义无反顾著称。
这似乎成了他们是入侵者的佐证。
无论是古典作家还是现代作家,几乎都没有怀疑多利亚人的移民,或曰入侵,或曰赫拉克勒斯子孙的返回。
荷马史诗中也提到“赫拉克勒斯子孙和许多人是从伊庇鲁斯出发南下的”。
修昔的底斯甚至明确说,多利亚人同赫拉克勒斯的子孙占据伯罗奔尼撒是在特洛耶战争以后80年发生的事。
1.寡头政治(社会少数阶层控制着国家所有权力的政府形式,如古希腊城邦)
2.贵族政治(社会地位最显要的群体来掌握权力的政府形式)
3.君主政治(权力归于个人的政府形式,君主政体类似于专制政体,但是其中有个重大区别:君主政体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而专制政体则可以远超过法律。
君主立宪制就是君主政治的畸变。
)
4.君主专制(权力归于君主个人,且君主的意志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无法制约)
5.代议制度(就是议会制度,英国的首相就是又议会选出,而美国的总统则是全民选出)
6.共和制度(共和政体是一种赋予人民或其代表,而不是一个君主或独裁者最高权力的制度)
7.总统制(国家领袖为总统,又全民选举产生)
8.军国专政(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由军队所拥有)
梭伦(Solon, 前638年- 前559年),生于雅典,出身于没落的贵族。
他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
梭伦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诗人,是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史称“梭伦改革”。
他在诗歌方面也有成就,诗作主要是赞颂雅典城邦及法律的。
他是古希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约前570~前508)是古代雅典政治家,属于被诅咒的阿尔刻迈翁家族。
他因为前508年对雅典的政治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其建立在民主的基石上而为人所知。
斯巴达(Spartan)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Laconian)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
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塞,三面环山,扼守着泰格特斯山脉(Taygetus)。
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
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
但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后,斯巴达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
伯里克利(Pericles,约公元前495—公元前429)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希波战争(Persian Wars)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49年&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
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
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
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
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柏拉图(Plato 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3月7日.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
他根据他的理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处在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
和埃斯库罗斯不同,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
作品描述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
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雅典卫城神庙前477至前432年)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
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帕特农神庙也译为“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
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
采用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Alexander III of Macedon,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
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征服者。
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托勒密王国(Ptolemaic kingdom of Egypt)(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年),是在亚历山大大帝逝世之后,统治埃及和周围地区的一个希腊化王国。
王国建立者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托勒密一世,他在前305年自立为国王并宣称自己是埃及法老。
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直到前30年埃及艳后克丽奥佩脱拉七世逝世为止,历经275年。
王国疆域最鼎盛时包含埃及、昔兰尼、安那托利亚南部、叙利亚南部和一些爱琴海岛屿,领土最南时可达努比亚。
亚历山大港是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是希腊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贸易枢纽。
塞琉西王朝(Seleucid kingdom of Persia)(公元前 312年—前64年),又译塞琉古王朝、希律西底王朝,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亚美尼亚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王朝。
塞琉西王朝是希腊化时期最主要的国家之一,有时也被叫做塞琉西王国或塞琉西帝国。
塞琉古王国在公元前3世纪前期曾一度强盛,公元前280年前后,版图面积达到约35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030万。
但随后其版图不断缩小,很快就掉出了强国的行列。
安提柯王朝(Antigenic kingdom)(公元前306年~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94年~公元前288年、公元前283年~公元前274年、公元前272年~公元前168年),马其顿王国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还统治过昔兰尼王国(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49年),因为建立者的名字而得名,一共传7个国王,统治124年。
神秘宗教(Mystery Religion),一译“秘传宗教”。
系希腊-罗马时期普遍流行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各种秘密传授的宗教的统称。
参加者需经严密的挑选、考验,被接纳后还须接受秘密的入会礼,然后才得聆听秘传的教义、教规和参加秘
密举行的仪式,但皆不得外泄。
教义和仪式一般甚为神秘,有的还夹杂有残忍的或疯狂的举动。
各种神秘宗教往往对性生活和膳食问题抱极端的看法,并有严峻的规定。
有的必须参加纵欲狂欢,有的坚守禁欲和不准食用某些食物。
较有代表性的如“俄尔甫斯教”、“毕达哥拉斯教”、“诺斯底派”、“巴坎纳利亚”、“大母神崇拜”等。
犬儒主义(Cynicism)学派是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犬儒主义学派,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新柏拉图学派)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
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
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
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戴奥真尼斯(Diogenes)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
约公元前404年--公元前323年.
伊比鸠鲁学派(Epicureanism)是以伊比鸠鲁的学说为基础,创建于西元前307年的一个哲学思想体系。
伊壁鸠鲁(Epicurus)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公元前342-公元前270年) 斯多葛哲学学派(Stoicism),(或称斯多亚学派,也被译为斯多阿学派)是塞浦路斯岛人芝诺(Zeno)(约公元前336~约前264年)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的学派;因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英文stoic,来自希腊文stoa,stoa 原指门廊,后专指斯多葛学派)聚众讲学而得名。
是希腊化时代一个影响极大的思想派别。
芝诺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书上是c.276-c.194B.C.E)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今利比亚)。
他在昔勒尼和雅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位博学的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
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不过他的成就则主要表现在地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据现有仅存的资料显示,迦太基(Carthage)的建城时间比罗马要早,但确切时间无从考据。
而较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前38年(即公元前814年),腓尼基(Phoenicia)一城邦推罗的移民横渡地中海来到北非,向当地人买下一块土地,在当地土著人的同意下,建立了迦太基,籍以作为大量贩卖奴隶及海上贸易的中转站。
执政官(Consul,缩写为cos.)是罗马共和国通过选举产生的最高的职务,而在罗马帝国是委任的职务。
在拉丁文中,consules的意思是“那些走在一起的人”。
执政官(Archon)也是是古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制的组成一部分,是克利斯提尼改革前雅典国政的担当者。
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仍在雅典的政制中存在某种重要性。
直至公元前四八七年后,厄菲阿尔特对雅典政制的改革,执政官才在雅典政治中失去其重要的角色。
检察官(censor)是罗马共和时期的政府官职,是罗马文职官员体系中仅次于独裁官的职位。
其职权包括人口普查,公共道德,以及对政府财政的监督。
十二铜表法(Law of the Twelve Tables)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
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
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
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
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
保民官(tribunes)亦译“保民平民官”。
古罗马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一种特殊官职。
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初平民第一次分离运动获胜之后。
保民官从平民会议中选出,最初为2人,后来增加到10人。
保民官人身不受侵犯,享有一种特殊权利---否决权。
保民官其权力之大甚至可以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
除独裁官外,对其他任何高级长官的决定,只要违背平民利益,均有权予以否决。
但其权力只限于罗马的城区和近郊。
保民官在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到帝国时代,它已形同虚设。
布匿战争(Punic Wars,或译布匿克战争)是在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Punici(布匿库斯)。
前3世纪开始,两国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战。
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
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
罗马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军驰援,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这是一场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布匿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被灭,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平地,罗马争得了地中海西部的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