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都市,慢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都市,慢生活

弘一法师曾说人生可分为三个楼层。住在第一层的人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探索如何达到丰衣足食、孝子慈孙,这种人占多数。第二层即学术文艺层面,超越第一层的人会把精力献给文艺、献给思想。人生的第三层是灵魂生活,达到这一层的人认为仅满足物质欲与精神欲是远不够的,他们有更浩远的目标——探求人生的究竟。

“快生活”的人通常可以登上人生的第一层,“慢生活”的人却能更接近于第二层、第三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慢生活”心向往之。

“慢生活”的理念自提出后,一直为全球广泛推崇,并细化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比如,慢写、慢爱、慢阅读、慢运动、慢呼吸……

“慢生活”不是刻意放慢生活节奏,不是抛弃物质满足精神自恋。“慢”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调节自我的能力。

慢下来,并不是傻坐太阳下,空晒发呆。慢下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才能完成的绝美状态。

慢下来,要靠心智和阅历的修炼,慢下来,是都市快节奏下的另一种韬光养晦。

“慢”的记忆

——散漫而有质量的生活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把物欲稀释些就可以了

很多年以前一个闷热的上午,刚放完暑假,回学校上课遇到眯眯眼板刷头,一脸满足又带点骄傲的神气对我说:

“葛君,我暑假去了中国哦。”

“啊,去哪里啦,去了多久?”我有些眼热地问,这个暑假我一直在打工,哪里都没去。

“云南,西双版纳,一个月。”板刷头留恋万分地回答。

“还去了其他地方吗?”

“没有,一个月都在版纳,其他哪里都没去。”

“一个月就呆在一个地方?都玩些什么了?”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出门旅行大家都希望去的地方多多益善。

“什么都没玩,每天早上起来去看瀑布,在那里发呆一天,晚上回酒店睡觉。”

“有没有吃什么好吃的东西?”这么无聊的旅行,我还是生平第一次听到,于是切到另一个有趣点的话题。

“每天吃炒饭呢,炒饭好吃得很,和日本的一样好吃。”板刷头舔舔嘴一脸憨笑。

“一个月都吃炒饭?!……”我望着他的眯眯眼,一下子找不到话头。

在那个闷热的上午之后,又过了无数个同样闷热的上午,我的人生轨迹从东京划到神户,又从神户划到洛杉矶,旧金山,纽约,一路景色斑斓,异彩纷呈,板刷头的名字已经忘记了,但那双眯眯眼总是忘不了,更忘不了他那一个月无所事事的旅行。每当穿行于纽约上州的山间公路,或裹身曼哈顿的滚滚车流,板刷头的眯眯眼时不时在脑海一闪而过,他那乏善可陈的旅行,却于我越来越有吸引力。

当下的社会运作机制,就是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巨大复杂机器的一个个齿轮,在身不由己,周而复始,无一刻停顿的飞速运转中,消磨青春,消磨激情,消磨灵性,消磨自我,

直到有一天齿牙磨掉被新的齿轮代替。

对这样的生活越来越厌倦,身心一天比一天疲乏,蓦然回首,竟然里里外外伤痕累累,几番挣扎,决心不再作齿轮,过自主自在的朴素生活,虽然不作齿轮要付出代价,冒不可预知的风险,但无论代价还是风险都比作一个齿轮更让我快乐。我重新构建了自己的生活,不再被繁忙的工作追赶得喘不过气,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旅行,学古琴,睡懒觉,写大字,或什么都不做听管平湖的流水发呆。

这样散漫而有质量的生活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把物欲稀释些就可,古人说无欲则刚,人一刚浩然之气生,浩然之气生生命即丰满,生命丰满生活自然自在惬意。

很多时候,在很长的时间里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就像当初听闻板刷头的版纳之旅时,心底泛起的那些不屑和不解,但生命对真正需要的东西一旦遭遇就不会遗忘,今天板刷头的名字已经彻底忘记了,但那个闷热的上午,乏善可陈的旅行,吃了一个月的炒饭始终忘不了。

你敢慢下来吗?

——只有懂得慢下来的人,才会快得彻底

一本名为《慢生活》的养生书去年年末登上了各大书榜。在书中每个章节后,都有段“洪昭光‘慢’谈”。我粗略地翻过一遍,里面所描述的慢生活确有极强的说服力。而读后真正“敢于”付诸于实践的,除了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就剩不谙世事的孩童了。而又有多少人敢真正地并主动地慢下来呢?

你敢慢下来吗?我相信,当问出这个问题时,被问者十之八九会摇头说不。而在这百分之八九十的人群里又有为之众多的人是被动变快,被动地“不敢慢”。

在当下,慢下来,就等于是与不勤奋、不作为、不上进以及懈怠等等消极状态划上等号。而在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环境下,谁也不敢轻易地背负这样一个骂名。只能似陀螺般,不停地旋转,生怕没了加速度,人生前途也就停止。

那么,什么是“慢”?“慢”下来的后果如何?

翻开字典可以清楚看到,“慢”在字典中的解释,最上限也只能够算中性定义,自始至终与褒义擦边而过。

单纯把“慢”平摆浮搁地谈论起来,总似感有那么点“玄”。相对应的“快”,倒是不尽然。“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轻而易举脱口而出。可是放在“慢”这个相对概念中,就不是那么的稳妥,“没有最慢,只有更慢”,说起来总还是拗口的,只因为不被接受。

难道慢就是如此之不堪?相对的快就如此之好吗?

刚上初一的时候,当大街上都在单曲重放着《心太软》,我却无意间听到一曲《心太急》。后来得知是林秋离的词。整首曲子节奏舒缓,加之蔡琴深沉女中音的完美演绎,娓娓道来,让我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里感动缠绵了良久,一遍遍在本子上划拉着歌词:“啊,心太急,急着缱绻在一起,彼此却不留空隙;心太急,急着证明难分离,才在无法重来后,让爱都融成雨。”实则那个时候的自己,连爱的基本定义也还是懵懂的,更何况是男女之情间的快慢节奏。

轰轰烈烈的爱情被瞬间点燃,还未等知己知彼,爱也爱了,恨也恨了。岂知这之间耗尽的燃料又是何其多?人在经历如此大的内耗后,想来相对无言是必然过程,爱到荼蘼,分手是最终结局。最后道别只得一句“我已无法再继续爱你了……”爱情就此破产。

感情被快速消耗,人是必然被瞬时完全掏空了的。百转千回之后,才恍如隔世地说,当细水长流,一切要慢慢来。毕竟,高汤需文火慢炖,而急火烧出的饭也只能是夹生的。

北京奥运会余温仍在,有一个名字永远被人们记住——牙买加的博尔特。百米飞人大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