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pp8(说课) 湘教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说课稿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1、位置作用本节课是高中天文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
区域可继续开展是必修三贯串一直的主题和目的,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维护,是区域开展中的关键效果之一。
本节以洞庭湖的开发与维护为案例,引导先生看法湿地开发的普通方法和进程,不只对我国各大湿地效果的管理有重要的指点意义,也可以协助先生树立迷信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继续开展观。
2、重点难点〔1〕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应用与维护。
〔2〕难点:探求湿地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维护措施。
二、说学情初中先生曾经学习了湿地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先生对区域湿地条件的剖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先生对湿地的开发与维护比拟生疏,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完善。
三、说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散布和重要价值;看法湿地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效果;掌握湿地在管理维护中采取的措施。
2、进程与方法:经过图文资料剖析案例,培育先生在自主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剖析、表达、交流迁移等方面的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湿地内容的学习増强先生忧患看法、环保看法和可继续开展的观念。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新课程理念要求表达先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作用。
主张先生协作、探求、创新学习。
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遵照启示性原那么和实际联络实践的教学原那么,选择了案例教学法、情形式教学法、活动探求法。
2、学法:依据先生状况,我主要采取先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求学习。
五、说教学进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展现广府湿地的图片,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湿地【设计意图】联络本地乡土天文知识引入新课,激起先生对本节课的猎奇心与求知愿望,使先消费生剧烈的参与看法。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2、环节一,博学之----湿地的价值让先生阅读教材41页课文、图片、中国主要湿地散布图,完成以下效果:〔1〕湿地的概念是什么?〔2〕湿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什么特点?〔3〕我国湿地在空间散布上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让先生自主学习完成对湿地概念、类型、散布特征的看法。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一章: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湿地的概念1.2 湿地的类型与特征1.3 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重要性1.4 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2.1 湿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2 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与技术2.3 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4 湿地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第三章: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3.1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3.2 国际湿地保护的现状与趋势3.3 湿地保护的目标与原则3.4 湿地保护的政策与法律体系第四章: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4.1 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技术4.2 湿地恢复与修复的措施与案例4.3 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4.4 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第五章: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5.1 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5.2 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状况5.3 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5.4 我国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与实践案例第六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6.1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6.2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6.3 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与体系6.4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的实践案例第七章: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7.1 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7.2 湿地景观规划的方法与步骤7.3 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案例7.4 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案例第八章: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8.1 湿地保护项目的设计与申报8.2 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流程8.3 湿地保护项目的中期检查与调整8.4 湿地保护项目的成效评估与经验借鉴第九章:湿地保护与人类福祉9.1 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9.2 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9.3 湿地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9.4 湿地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第十章: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10.1 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0.2 湿地保护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0.3 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活动设计与实施10.4 湿地保护教育的实践案例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湿地生态功能与重要性的具体表现重点环节2: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湿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的特点湿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重点环节3: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的阐述湿地保护的目标与原则的解读重点环节4: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技术的操作要点湿地恢复与修复的措施与案例的分析重点环节5: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的描述我国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与实践案例的评价重点环节6: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与体系的构建重点环节7: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的制定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案例的解析重点环节8: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湿地保护项目的设计与申报的流程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流程的掌控重点环节9:湿地保护与人类福祉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重点环节10: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与方法湿地保护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的实施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单位:沁阳市第一中学*名:***时间: 2015.10联系方式:《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三贯穿始终的主体和目标,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区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节以洞庭湖的开发与保护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湿地开发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不仅对我国各大湿地问题的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解读课标:因为各个区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保护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不同,因此,课标要求的重点并不是某区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保护治理的具体措施,而在于研究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湿地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学生对区域湿地条件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比较陌生,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感性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湿地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和重要价值;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湿地在治理保护中采取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分析、表达、交流、迁移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利用与保护难点:探究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四、教法学法教法: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主张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学习。
因而结合本课内容,我遵照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选择了案例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学法:根据学生情况,贯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原则,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既达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又提高学生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和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听录音看视频等手段增强学生对湿地资源重要价值的理解。
3.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积极加入到“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探究中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湿地的重要价值2.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学难点]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教学媒体与教具]1.多媒体课件2.我国湿地等方面的数据、图表[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2..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风景。
师:这么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生:湿地。
师: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类型?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人类在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哪些不合理的行为?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教师板书】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①什么是湿地?②湿地有哪些类型?③不同类型的湿地有什么共同特点?④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何特点?【师生小结】概括地说湿地是水位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滩涂、沼泽、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和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我国湿地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特点。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讲课稿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教学设计许昌市襄城高中陈伟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简析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调用相关地理的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思维方法,提出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措施。
希望学生通过相关区域的学习,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世界其他相似区域的发展提出预见性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就本节内容而言,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三江平原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即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生态环境建设”所设计的研究主题。
绝大部分学生对北大荒的认识是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但教材提出的“停止开发北大荒”可能使学生变得一头雾水。
这也正是问题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提出学生陌生的研究主题。
如此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也给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
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习思路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2. 应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简析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发展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归纳、总结北大荒的自然地理特征2、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公开课)

练习
•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 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①海洋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⑤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课标要求
• 了解湿地的概念、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并能够举例说明。 • 理解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识记湿地在环 保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为什么人们关注 湿地的存在。
• 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资源造 成的危害。 • 认识湿地的正确利用方式及不当的利用
方式。
• 2013年12月3日,原出租养鱼的合同到期, 君山区发展改革局将采桑湖大湖四堤面积 约1万亩的5年经营权挂牌出让。 • 今年1月,一名承包者以370万元/年的价格 承包了采桑湖渔场1.2万亩水面用于种养虾 蟹鱼藕,渔场得到了近200万元的收益,改 善了新农村建设。全村共有168户,平摊下 来每户可得1万多元。他说,补贴是一方面 ,该公司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预计全年总劳务费会为村民带来几百万 的收入。
一.“地球之肾”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 湿地美称 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 “资源的宝库” 水产品等 提供水资源,为各种野生动物 “生命的摇篮” 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思考:
• 洞庭湖湿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这样的变化将对湖区自然环境和经济发 展产生哪些影响?
湘教版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说课稿范例

湘教版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说
课稿范例
高中频道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说课稿范例,相信大家阅读之后一定会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的。
一、说课标
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1、就本节内容而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导学和对迁移案例的自学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推广应用。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体现了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1、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及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
以洞庭湖为例,了解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发展要求:结合实例,理解湿地开发与保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特点难点: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电影《非诚勿扰》拍摄外景地西溪湿地图片。
师:这里环境优美,河流纵横,犹如一幅画卷,令人美不胜收。
(设计目的: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图片,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湿地,了解到湿地的特点是有水覆盖)一、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师:展示“湿地类型图”,结合你对湿地的了解,在这些地理事物中哪些属于湿地?生:那水库、稻田呢?师:其实他们也属于湿地,只是类型不同,水库、稻田属于人工湿地,其他属于自然湿地。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湿地的概念有进一步了解,知道湿地的类型有两种:自然、人工)师:展示图片“海洋”、“被淹没的街道”,反问学生这些属于湿地吗?(设计目的:巩固湿地的概念,强调湿地当中的关键词::“经常”、“浅水”)师:湿地有何特点?——湿地的概念。
承转:湿地广泛分布与我国师:展示图片“中国湿地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说出中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学会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特点,与此同时为引出洞庭湖做铺垫)二、湿地的价值承转: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就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
洞庭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在观看的同时记录下洞庭湖有什么丰富的资源或者价值。
请大家在观看的同时记录下湿地有哪些重要价值?小组1:记录生态价值小组2:记录经济价值(设计目的:学生对湿地的认识较少,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湿地的价值。
而小组竞争的模式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生:汇报湿地的价值(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湿地的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承转:湿地价值很多,也因此获得了许多相应的美称。
【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关键字】教案一、课程标准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以洞庭湖区为例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进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生疏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取图片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争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争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力气。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展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3.通过课堂上对平湖乡土地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宠爱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四、教学难点:1. 培育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力气五、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2.多媒体关心教学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课]以“世界湿地日”为主题导入。
其次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生:……师:这一天是世界湿地日。
那大家又知道什么是湿地吗?其实在我们江南地区有着很多很多的湿地。
〔扫瞄地图册图/其他湿地地图〕今日我们就来了解《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简洁的了解“世界湿地日”的由来和历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一、湿地含义及价值〔呈现各种平湖地区的湿地,以乡土地理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平湖地区的湿地,大家在赏识这些图片的同时能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湿地?2.湿地有哪些种类?3.湿地的特点?〔进展确定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应当可以答复〕1、湿地的定义(1)简明定义:水位常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掩盖的土地(2)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管其为自然或人工、永久或临时,静止或流淌、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以内的海疆。
湘教版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说课稿-最新学习文档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基础上, 通过结合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之间的的关系。
体现了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本节以洞庭湖的开发与保护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湿地开发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不仅对我国各大湿地问题的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目标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湿地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及利用与保护。
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二、说学情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湿地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学生对区域湿地条件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比较陌生,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感性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湿地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净化水质、提供休闲旅游资源等重要功能。
2023
PART 02
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世界湿地日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旨 在提高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国际重要湿地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全球重 要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保
护。
2023
PART 04
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问 题
REPORTING
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
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受到相关法律法规 和政策的制约,对湿地的管理方式和 开发程度产生影响。
2023
PART 03
湿地资源的保护
REPORTING
湿地资源保护的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
案例二
湖南洞庭湖湿地恢复项目
背景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曾经面临严重的生 态问题,如水域污染、湿地萎缩等。
成功案例介绍
成功因素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措施,包 括治理水污染、恢复湿地植被、 加强生态补水等。同时,也得到 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结果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 显改善,水质得到提升,湿地生 态系统逐渐恢复。
REPORTING
THANKS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本节教材是湘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主要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是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湿地的含义及价值,第二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三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三部分内容按照其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逐一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的分布状况。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 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4. 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读取“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片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 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 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3. 通过课堂上对平湖乡土地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高中地理必修III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一、说课标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1、就本节内容而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导学和对迁移案例的自学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推广应用。
二、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体现了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湿地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及利用与保护。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说课稿华容三中卜娟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伙儿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爱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的一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第二章区域可连续进展第二节。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以可连续进展为指导思想,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某区域为例来分析人地关系,实现可连续进展。
湿地爱护是目前国家和国际上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洞庭湖湿地又是我国和国际上重点爱护的湿地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专门重要的爱护环境的意义。
以洞庭湖区为例来学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爱护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这也表达了地理新课改教学中的特点——将地理与生活充分的联系起来。
将生活中的例子带入学习当中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本节课专门重要。
(二)说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依照教学大纲及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②了解湿地的重要作用③初步认识湿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爱护措施2、能力目标:①学生通过对湿地资源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学生通过读“我国湿地分布特点”图,提高学生的以文说图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的地理事物,关心学生形成环境爱护意识②通过图片和视频观赏,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难点: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开发与爱护2、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依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情形和教材的编排上可知,湿地的概念、特点、我国湿地的分布,以及湿地的价值,教材都花了专门大的篇幅,同时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因此学生专门容易明白得和把握。
湿地的价值这一个知识点,在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当中也是重点要求把握的,而且湿地的价值关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具有专门重要的实际意义,我们只有明白了湿地的价值作用才能更好的利用湿地同时爱护好环境,因此我将湿地的价值定位本节课的重点。
湿地开发说课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科书必修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第二节,本节说课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地位与作用根据课标要求在“必修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研究运用收集所在地的有关案例去探究地理问题,学会从学习和实践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
而本节课的内容正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使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来源与学生的生活体验。
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处理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内容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为了开发我市已有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以扎龙湿地为例子,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扎龙湿地资源的各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1.高一二学生对湖泊、河流、沼泽等环境有较全面的的认知,虽然不能把已有的这些知识整合为湿地这一范畴,但他们已经有了较强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初步的社会调查、实践的能力,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湿地的概念和作用等知识存在片面的认识,例如:简单认为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湿地都是天然的;湿地处的水都是淡水;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湿地分布;高原、山地没有湿地分布;航运、旅游观光是湿地的作用。
对于学生存在的这些知识捆扰教师须在教学中进行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教学策略【教学重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效益【教学难点】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保护对策与措施【教学策略】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少而精,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III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一、说课标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1、就本节内容而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导学和对迁移案例的自学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推广应用。
二、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体现了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湿地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及利用与保护。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所以结合这条标准及教学实际,我确定为本节课重点。
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依据:本部分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进行推广应用。
总体上来说,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故确定其为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整理法、、比较法。
四、说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紧紧的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主要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湿地图片教师设问:这些风景秀丽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晓答案。
利用图片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一起进入到这一节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归纳总结课件播放:湿地资料图片让学生们快速阅读教材并结合资料,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分布;总结关键词,教师再展示出关键词与学生的答案做对比,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
然后引导学生整理该部分知识,形成系统。
(板书)一、湿地的概况对于湿地作用的了解我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来帮学生了解;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问题时,先利用学生熟悉的案例设计问题再联系到教材,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湿地的作用。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第三环节】:利用案例层层探究探究一:结合实例探究湿地的作用课件播放:展示第一组活动题1、在生活中你感觉潕水河(流经学校旁边的一条河流)有哪些作用?2、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说一说洞庭湖湿地的作用?3、通过比较、找出潕水河和洞庭湖湿地作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你能列举出湿地的其他作用吗?5、通过探究、尝试归纳湿地的作用。
归纳总结:(板书):二、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资源的利用是这节课的重点,对问题的探究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除了课前要学生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以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切入问题,然后结合教材典型案例分析得出结论。
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湿地利用状况。
探究二:收集整理资料结合教材探究湿地的利用课件播放:展示第二组活动题1、结合实际说说你身边有哪些生产、生活活动与湿地有关?2、人们是如何利用洞庭湖湿地的?在利用中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3、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教材案例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湿地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归纳总结。
4、利用收集的资料结合教材,说说湿地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危害。
归纳总结:(板书):三、湿地的利用关于如何保护湿地资源,这部分知识涵盖面广,开放性强;同时也是本部分的重难点知识。
所以在课前同样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湿地保护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再设计活动题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对如何合理有效的保护湿地进行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从而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探究三:收集整理资料结合教材探究湿地的保护课件播放:展示第三组活动题1、为什么说保护湿地刻不容缓?2、你能说出保护湿地的一些具体措施吗?3、利用湿地一定会导致湿地破坏吗?湿地的利用与保护是否矛盾?4、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结合教材,了解过去人们是怎么样治理洞庭湖的?现在人们治理洞庭湖出现那些新的变化?现在治理的方式与过去相比有哪些好处?5、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湿地?归纳总结:(板书):四、湿地的保护保护湿地的原则:(1)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的利用和保护湿地。
(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第四环节】:课后巩固综合探究提供同类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单独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探究:1、利用周末假期,了解芷江县城及周边湿地的类型。
2、调查分析造成芷江县城湿地减少的原因。
3、针对湿地减少的原因,尝试提出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的对策。
4、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调查成果。
(板书设计)湿地⎪⎧五、说教学特色1、通过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利用教材活动题和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3、通过合作教学和自主探究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反思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地理课标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些理念才能落到实处。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之间的的关系。
体现了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说课标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1、就本节内容而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导学和对迁移案例的自学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推广应用。
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湿地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及利用与保护。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所以结合这条标准及教学实际,我确定为本节课重点。
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依据:本部分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进行推广应用。
总体上来说,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整理法、、比较法。
三、说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紧紧的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主要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湿地图片教师设问:这些风景秀丽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晓答案。
利用图片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一起进入到这一节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归纳总结让学生们快速阅读教材并结合资料,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分布;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
【第三环节】:习题练习,检查落实通过六道选择题的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湿地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分布的落实情况。
【第三环节】:利用案例层层探究探究一:结合实例探究湿地的作用课件播放:展示第一组活动题4、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你能列举出湿地的其他作用吗?5、通过探究、尝试归纳湿地的作用。
归纳总结:(板书):二、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鸟儿的天堂”湿地资源的利用是这节课的重点,对问题的探究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除了课前要学生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以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切入问题,然后结合教材典型案例分析得出结论。
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湿地利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