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倾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倾听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合作者,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内化所学知识,而不是靠老师的硬性“规定”或一味地灌输。
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过程是沟通,而沟通的前提就是倾听。
教师的倾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
倾听是一种智慧。
老师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为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就是你了解学生思想的最佳时机,就能有效的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勤于倾听,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心语。
标签:有效倾听安全信任精力集中耐心回应
倾听是指“侧耳细听,用心而听”。
教学中的倾听,是指在教学中倾听者对论说者的一种积极呼应。
对于教师而言,倾听是教师对教学思路进行调整与内化的过程,是丰富教学视域的主要手段。
作为教师,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用心倾听,不仅是一项优良的品质和修养,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倾听不仅仅是耳朵能听到相应的声音,也不是机械地听之任之,而且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活动。
它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迎合学生,使他们产生一种“老师很想听我说话”的感觉。
倾听者不要故作姿态,似听非听,听而无效。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倾听呢?笔者略抒拙见。
一、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安全、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教育的民主,关键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感受到自由、宽松、愉快,没有任何心理压抑和外界强制,才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迸发出创新的欲望。
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无拘无束的发表见解,讨论问题,为他们自主学习营造了积极思维的空间。
学生在小组学习时,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使小组学习更有效呢?首先,我们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俯下身子,逐一加入到每个小组之中,不要在一个小组内“蹲点”,让其它小组产生偏见。
其次,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提示或补充,发挥我们的引导作用。
二、倾听时要用心,要真诚,精力集中,给学生以笑容
以关心的态度倾听像是一块共鸣板,让学生能够试探你的意见和情感。
他们会觉得你是以一种非裁决的、非评判的姿态出现的。
不要问许多问题,不停地提问会给学生产生“拷问”的误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现在的课堂上,知识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二是教师自身的知识;三是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是把感观、感情和智力的输出、输入综合起来,寻求其理解的智力和感情的体验过程。
通俗的讲,“听着”的不仅是耳朵,还应有眼睛、脑和心。
在学生朗渎、表达见解时,教师要全神贯注,凝神倾听,带着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正认真地听你回答。
切忌“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为了顺利完成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扶于讲桌看教案,甚至于出现学生已经读完、回答完毕了,教师还不知道,在学生的提醒下才回过神来的尴尬局面。
如果师生换位思考,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在下边各行其是,甚至嬉戏喧哗,教师讲的还有意思么?或者说还有意义么?
三、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不是主要目的,是回收学生反馈信息的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所以,教师在倾听时要边听边思考分析,并做出必要的回应。
比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点头示意、轻拍肩膀或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我明白”、“真有趣”、“是的,是的”。
这些回应要真正发自内心,表明你的确是在认真地听学生的陈述,从而能鼓舞学生继续讲下去,过如果你拿他们作为演戏的道具,那么等于告诉学生你没注意听他的发言,这样,学生就会马上对你失去信任,进而立刻停止回答。
当学生在表达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巧妙的点拨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鼓励。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意在如此。
四、倾听时要有耐心
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其事成功的希望就很大,浅尝辄止是做不成大事的。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殊不知他的每一顾,都体现了他极强的耐心,最终得以诸葛亮相助,成其大业。
在课堂讨论交流中,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哪怕是错误的声音。
当学生的见解、思路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叫停或“炮死”,更不能取笑学生,挫伤他的自尊心,打消发言积极性,而是要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次”,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树立自信,掌握知识,使其逐步由想说、敢说、会说到说好。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位小朋友时,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在上空燃料耗尽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时,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孩子。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于是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激动地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
前仰后合”时,他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这让林克莱特听到了这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我们在倾听学生的表达时是否应该学一学林克莱特呢?
在耐心倾听中,我们可以做这样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专注于学生的非语言表达行为,以求增强对其所表达内容的了解,力求领会学生的所有预想表达的信息。
第二件事情是要克制自己,避免精神涣散。
比如,我们心里有不愉快的事,自己遇到了难办的事等,这些因素都不应成为使你分散倾听的注意力的原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的门外。
”从某种意义上一讲,倾听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行为,它需要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抑制力。
教学实践表明,倾听能够比说学到的东西更多。
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给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你的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多倾听学生的对话,多倾听学生的表白,倾听学生的坦然吐纳,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这样的倾听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政涛的《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2]楼朝辉的《谈倾听教育》.《教育学刊》.2004年5月.浙江教育学院
[3]《语文新课程标准》.2001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