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造成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和对策近阶段,几则医患纠纷的新闻让人们再次聚焦医患关系,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进人卫生类院校读书的学生我们来说,我们大都是未来的医生学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当下,如何正确看待医患纠纷,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出白己的努力,是我们应该深思的课题。医患纠纷自古有之,中医史上最典型的医患纠纷莫过于“华佗之死”了,华佗是历史上有名的医生,发明了“五禽戏”、“麻沸散”,人们至今仍用“华佗再世”形容名医。他本是一位走四方郎中。因替曹操医治头风病,才与曹操之间形成了医患关系,而恰是因治病华佗才被曹操抓至狱中致死,华佗死后其医术未能得以流传,这是中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曹操为何致华佗于死地?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结合《三国志》、《后汉书》两本史书就“华佗之死”提出两点观点:其一华佗触怒了曹操,其二曹操把华佗当成了鼠辈,在笔者看来接近历史真相。由于华佗不愿专视于曹操,寻了理山回家.并多次拒绝曹操宜召,因此触怒曹操.再加上古代医生的地位不高.曹操只是爱才而非惜才之人,认识不到人才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的,对华佗不够尊重盛怒之下将华佗投进监狱,致其死亡。一代名厌就这样离开人世,用王立群教授的话来说即是巨星陨落,神医枉死。

那现在造成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制度原因造成“看病贵、看病难”

①政府投入不足: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标准是衡量一国卫生投入的重要指标。世卫组织认为此数据的最低标准是5%。我国卫生总支出比例偏低,甚至低于非洲一些国家.政府的投入不足是长期的投入不足,个人付费比例偏高

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入口涌入城镇,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比较滞后。以北京市为例,城6区集中了北京市三级医院数量的91.04%,入口占了北京市的59.74%。大兴、顺义、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等6个区县的381.6万人在家门口没有三级医院可去

③就诊机制不合理:英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患者就诊采用分级的预约方式,患者首先预约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接诊,社区医院如果无法治疗,则由接诊医生联系转诊到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图1)。转诊机制可以减少患者排队挂号以及候诊的时间。而反观我国的患者就诊流程:患者听说某专家好,直接到医院排队挂专家号。更有甚者不管什么头疼脑热都往大医院跑。这样的情况当然会让看病变得很难。

④医疗商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下达承包任务时,强化经济目标,弱化质量目标,导致了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使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反映在医务人员身上,少数人产生了拜金主义思想,导致工作中不负责任,对病人冷漠,以职谋私,诱使病人送“红包”,甚至勒索病人钱财。这些情况将最终

导致医患关系的严重恶化,从而产生医患矛盾与冲突。

二.患者对医院、医生的期望值过高

部分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一些营销手段的夸大宣传缺乏鉴别,忽视了医疗的高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

三.医患沟通不足

缺乏沟通是引起医患关系的重要原因。据统计,80%的医患冲突直接双方沟通不畅所致,即使其余20%与医疗技术有关的医患冲突,也都与医患沟通不到位密切相关。在医患沟通中,医护方起主要作用,他们不仅处于主导、强势地位,习惯给患者家属劝告与指令,不习惯让患者家属作为合作者参与诊治过程,而且掌握着更多的信息,拥有更多的话语。患者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与正常人一样需要被尊重、被理解,需要关心和帮助。患者家属也是如此,当患者到医院看病,患者家属就希望获得尊重,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平等的交流,隶望获很更多的信息,以减轻心理应激紧张状态。例如患者花十几小时排队挂号,两三句话就被大夫“打发”掉,心里难免不高兴。四.负面报道效应

网络、媒体大肆报道的“八毛门”、“缝肛门”、砍死砍伤医务人员的事件,往往在前期轰轰烈烈的声讨以后,后期的报道就销声匿迹了。“八毛门”患儿最后被诊断确实患有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家长给医院写道歉信;“缝肛门”也经法院认定,缝肛被证实并不存在;砍死砍伤医务人员的凶手处罚情况如何?这些事的最终结果却鲜有媒体

追踪。负面信息造成医患关系裂痕增大。

对于上述构成紧张医患关系的因素,我觉得有一下几点对策一.建立良好制度

加大卫生投入要实现医改目标,需要政府对医疗行业有一个整体的统筹规划。做好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布局,并且根据入口增长情况、分布状况进行动态的调整。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特别是公共卫生、预防方面的投入。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要建立实现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及金额,逐步过渡到实现医保的异地结算。同时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

二.健全医疗服务组织体系

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制度,使患者流动起来,健全社区医院,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急重症医院的良性循环网络。引导群众小病在社区、首诊在社区,由社区医院向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或急重症医院转诊,到康复阶段后再转回社区医院。既可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又可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吃不饱”的现象。

三.医学教育过程中加入人文关怀教育、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在现阶段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不仅要求医生关注患者的治疗,还要求医生必须要通过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途径去关心、帮助和治疗患者bJ。因此从医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设立人文课程,并使其融入整个基础、临床的教学过程当中,并且贯穿医学生的整个

医学教育过程,包括进入临床以后的毕业后教育。在“强基层”,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背景下,要将全科医师的训练纳入医学生教育当中,同时对于现在的基层医生加强全科知识培训,严格规范培训考核体系。

四.医患之间加强沟通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这句铭言很准确的描述了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更是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面对日均30人次以上的门诊量,部分专家甚至要达到40—50人次以上,医生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何谈沟通?但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引导、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让医生的日门诊量控制在10—15人次,这样的沟通医生和患者都会满意。

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红包”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患者给出“红包”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状况:表达感谢;从众心理;打通关节。对于这几种情况,应该区别来对待。患者表达感谢的“红包”——此时的“红包”并非狭义的现金——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医生可以有所选择的接受;对于后两种情况,医院应从制度上坚决制止;特别对于主动索要“红包”的行为必须进行严惩。

六.加强医学常识宣传

根据中国科协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仅相当于日本、加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