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复习策略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复习策略与方法

初三复习难,老师觉得难,因为总复习时间短且知识点多,学生觉得难,因为要复习的琐碎且多。复习中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在总复习中要善于查漏补缺,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将其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基本技能;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总复习中常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做到高效复习呢

一、总复习中常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每位学生手中的复习资料多,特别是本地区的中考零距离及中考模拟试题。学生课下要做老师布置的试卷,课堂上老师要讲解完手中的资料。几乎是满堂讲解。这样大运动量的复习给学生带来的是生理上的疲惫、心理上的厌烦和思维上的混乱,学生一直处于应付状态。

2.重视过程积累,忽视合理分类。有些教师在复习课上只是讲题,对学生做过的卷子一题不落地讲。因为时间有限卷中内容又多,所以教师讲得很快这样学生对每部分内容就不会有太深的印象。在这时候的课堂上教师也不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总认为该讲的讲到了自己就可以放心了。从学生角度讲,许多学生在考前复习时习惯多做模拟题,而不是对考试的内容做全面的梳理,对知识点的归纳。例题讲解和方法指导基本不看,丢掉了教师讲解的宝贵经验,只做

习题。认为做的题越多越好。其实当大量的信息杂乱无序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时,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在运用时就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种只重过程的积累而忽视合理分类的做法要不得。

3.过于机械模仿,忽视独立思考。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讲解的例题,课后做题时,一旦题目有变或进行了综合,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在复习中倾向于大量模仿各种类型的题目,并寄希望于在中考中出现类似的题目。长期下来学生就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这种现象还可概括为“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跟着题目走,题目跟着感觉走”。

4.过于拔高能力,忽视基础知识。通过解题方法训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突击几个月就可以达到的。在数学总复习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丢分较多的是中等以上难度的题目。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而一味地让学生做一些高难度的题目;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明显的盲目拔高现象。在课堂上讲解大量的竞赛题和一些高难度的题目,这种讲解方法只对个别尖子生有好处,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会欲速则不达,甚至还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不良作用。二、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复习计划

(一)三轮复习的内容安排

第一轮复习是把初中数学分成“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

(组)”、“函数及其图象”、“三角形与四边形”、“圆”“图形与变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板块进行复习。在这轮复习中要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课堂上老师要做的是:重要知识点的强化、重点题型的点拨、有代表性的习题的讲解、易错题的强调。学生要做的是:梳理,阅读、练习、订正。在这轮里还要过三关:记忆关: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函数求解析式;基本技能关: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第二轮复习以能力立意,以某一重要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为基准点,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的集中训练。从形式上的分类——按题型专题复习;本质上的分类——按数学思想方法分类复习;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指导。

第三轮复习通常是通过中考模拟训练,全面提高;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调节心态轻轻松松迎中考。在这一轮中有四个关注点,关注点1: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考试时间;关注点2:心态决定成败试卷发放前的准备和调整,做题中的节奏调整(先慢再逐步提速),题目难易的心态调整;关注点3:查缺补漏,上好试卷评析课;关注点4:用好中考数学复习备忘录,

(二)三轮复习要时间清,任务明。

1.研习考纲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纲和历年考题应认真研究,确保目标合理,方向正确,深度、难度把握正确,确定复习的重心,从而加强复习的指导性、计划性、针对性

2.认真钻研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中考中考查双基内容的试题通常在90%左右,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形成,掌握常规题型的通性通法在教学时应紧扣基本概念,不要盲目追求难题、怪题,应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能掌握到位;教学时应关心每位同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有效课堂

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抓手:先学后教,摸清学情。策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强矫正”。不能简单地重复、再现知识,要重视学生参与,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过程中展开思维,发展能力,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切不可因时间紧而一蹴而就,起不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练习。课本中重要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活动材料等反映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解决,能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许多中考试题都源于课本,教学和复习时要对课本

重要例题、习题,进行演变(改变题目条件、题目条件和结论互换、改变题目形式、推广结论、类比编题等),将课本内容延伸,提高,重视其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防止只热衷复习资料而轻视课本现象。

4、定期检测反馈,展开针对训练

复习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通过学生练习、作业、测试等及时批改反馈,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抓住考点、重点、难点来组织教学,要加强教师的选题,增强复习的有效性,要加强纠错训练,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共性问题重点讲、个性问题个别辅导,提高复习效率。一轮复习的选题要有代表性,多样性,覆盖面要广,不求新题,二轮复习则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注意查缺补漏,重点突出,教师一定要在选题上下功夫,选题要注重创新性,体现考试中考方向,切实做到“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注重创新”

5、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解题规范

(1)加强审题训练

要教会学生学会读题,善于从题目中分清已知和未知,提取有效信息;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训练学生表达的规范性。

(2)善待错题(中考复习备忘录)

学生:错题批注老师:错题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