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合集下载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马嘉蓉沈阳师范大学摘要:本文我们将讨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我们在中国现实中实际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通过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是一场不小的挑战,我们要利用以往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推动已有经典理论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力使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基本价值观相互融合,并更接地气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基本国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是以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发展和扎根的契机,作为基本原则与行动指南,并形成了适应于中国社会的一些系统的理论。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层面他们不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在这些矛盾的解决过程中。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基础,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的作用,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们的行动的纲领。

使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基本价值观相互融合,并更接地气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先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开始解决与调和,以期完成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改造和提升。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是终极的力量,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

在1999年,为了庆祝新千年,英国的一家广播电台BBC 在全球范围内做了一个广泛的民意调查,这项通过互联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万名位为人类文化与思想做过贡献的,以及对人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中,哲学家马克思在最后的选择中排名第一。

在选择马克思的网民中,很大比例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网民,但是他们却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启蒙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哪种思想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在促进人类精神文化不断地进步与探索。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在当前形势下,要坚决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保障人民生活基本要求。

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直是目前理论研究的重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比过去有利更开阔的视野。

随着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以及三个代表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成果,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中国的理论界掀起了高潮。

并引导我们走出理论的误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模式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需要变革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而在变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让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模式就是指按照中国的特点去适应它,也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这方面产生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理论和建设的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的第一个质地飞跃就是毛泽东思想地诞生。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走了弯路,遭受过挫折。

而毛泽东则领导大家走上依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盲目地依照马克思主义,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

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指导武装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依靠毛泽东思想,中国开始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国,为日后的改革开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4页,7-8页)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13页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19页)(论述)毛泽东思想概念有三层: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主要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本身的建设)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原因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原因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原因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关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世界性;中国革命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术界的不同学者都有着自己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 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这当然是对的,但还应进一步具体化。

多数学者则更为“全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 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和丰富, 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除了上述“一般涵义”之外,还包含有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的“特殊涵义”。

所谓具体化, 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哲学概括, 把马思主义哲学具体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化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所谓民族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遗产, 总结现代中国人民奋斗的经验, 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所谓通俗化, 就是用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等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

首先,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其次,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在太平天国后期,不仅主张办工业、开矿藏、兴银行,而主张“请富者准予雇工”对穷人“以令作功以受值”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

再次,维新派的革命领袖康有为将经济领域的学习转向政治领域,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有,伟大的领袖孙中山直接参照欧美的经验,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

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原因何在?仅仅是因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没有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的先进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由于当时主要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没有与中国实际进行很好的结合,因而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

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是怎样一步步地结合的?它具有哪些深刻的内涵呢?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又有何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党的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2)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3)1938年,《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源于“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正面:党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击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18世纪3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由工场‎工业到大工业‎的过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引发、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最近‎本的两个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到了19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开始变成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

马克思指出,从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第‎二次起义;1836年在‎英国爆发了连‎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起义总‎以失败告终。

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求‎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皇甫世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传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开始运用创新马克思主义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

其间,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挫折失误,一路坎坷,但最终还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认真总结、分析、研究、探讨这段历史,汲取经验教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

我下面讲的四个问题,主要是给大家增加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当前的研究动态,提高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同时,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一些看法。

不正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只有毛泽东一人有这个思想,党的其他领导人就没有此类思想。

李大钊同志早在1919年8月写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了把主义适用到实际中去,“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同上,第4页)的思想。

此后还多次提到此类思想。

除李大钊外,恽代英、张太雷、陈独秀、周恩来、李达、蔡和森、瞿秋白等同志都先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讲过此类的话和思想。

还应该承认,共产国际在此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4年七八月份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作出决定,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地不要直接干预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上的事务”,应该由各国党的领导者“独立地来正确解决共产国际运动的政治任务和策略任务”。

各国党要“善于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问题的武器”,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应用到各国的“具体环境中去,应用到具体条件中去”,“避免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笼统公式去代替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900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900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900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

之所以现在来翻看这本书,源于每周五下午的例行学习,上周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的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和第三讲雄关漫道以及第四讲风雨前行,王向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实例,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找到这本书加以拜读。

下面,我仅对书中的部分章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不能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盲目发展。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蕴含”在党的“结合”思想之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三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对缺乏,革命走过弯路,是遵义会议之后才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为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思想和第二次飞跃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这三点内涵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不管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是对中国的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

坚持马克国主义,就要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落实,并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只有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创造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作为当代发展中的个体,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认识自已,认清自已的工作、生活,其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国内国际形势,能够客观的分析,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联系,进行第一次结合,实现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相联系,进行第二次结合,实现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组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原创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其中邓小平理论是基础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是最新表现和境界。

这就是我们党建党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两次结合”、“两次飞跃”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捉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但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更要重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个领域都要充分展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中国化创新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但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更要重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个领域都要充分展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而中国人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1899 年通过《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的。

作为19 世纪西欧文化伟大成果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当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社会主义者实践行动的伟大思想体系,是德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并用德、英、法等文字写成著作。

马克思主义学说自19 世纪40 年代诞生后,不仅有众多追随者,还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者。

加之属于印欧语系的德、英、法等语言文字与汉藏语系的汉语文字又完全不同,各自的语言符号和表达形式不同,而且各自语言文字中所包涵的语义要表达到相互交流和贯通,必须经过精心的翻译和传教。

从19世纪上叶开始,欧洲一些国家随着机器生产的应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社会经济发展及贸易的扩大,世界开始全球化进程,逐步对全球各大洲民族国家间的距离开始缩短。

同时又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各国间的信息流通步伐加快,作为东方的中国也被动地溶入全球化。

而此时的中国是以小农为主体的国家,其传统的小农业生产经济结构和皇权家庭专制统治的政治结构开始遭到破坏。

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当西方资本主义用低廉价格的商品来开辟中国的市场,摧毁中国的万里长城时,中华民族所能经历的便是一个以仇视到屈服,以抗争到从属,尤其是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朝野震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得到伸张。

结合实践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结合实践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联系实践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因地制宜具体到我国的国情而实行。

目的是为了理论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有实际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所处的环境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相同。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经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所证明。

新中国成立以后,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

邓小平理论关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必须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关于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等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创新,为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全党结合新的实践,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自然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使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是指不断总结、概括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新鲜经验、教训,从哲学的高度予以升华,并用哲学范畴的形式进行表达,据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用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还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适应。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篇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别专业姓名学号………………………………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考查试卷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
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
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因而有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
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的题为<<论新阶段>>中提出开始,已经走.过了72个春夏秋冬,共有两个理
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中国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从这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当的丰富
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中国人民开始实践马克思主义。

在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时代
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大众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和创造性地分析了中国各个阶级情况和社会
形态,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
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同时共产党人在不断实践不
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创造性的得到了毛泽东思想这一
重要理论成果,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
论成果。

这一理论成果引导我们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义改造及建设。

当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和平和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我国要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对中国的城市农村等不断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进行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解放,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最终形成一个一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接着以江泽民为中心的共产党人在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意识到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等这种新形势下看到党的建设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的推进了理论成果;由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体制等方面没能够发展好,这一切造成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出现,我们的党通过对过去发展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反思,想到了我们应该怎样更良性地发展,创造性的回答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应运而生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以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综合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通过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运用过程,其精髓是实事求是。

而当我们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以
解放思想为精髓的邓小平理论,还是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思想,还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难发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形成都是基于对于中国现实情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这些都可以在毛泽东思想中找到它们的应有之义,即实事求是。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在新时期的今天我们仍有需要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我党理论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科学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题中要义。

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要和突出问题。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处理了认识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与中国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辩证关系,使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所以新时期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当今时代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际需要。

我们要不断客观的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并且能够适时的对自己的理论做出新的改进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才能尽快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的建设好我们的国家,真正的让我们的广大人民过上有质量、有尊严、充满幸福感的新生活。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知道其精髓是实事求是,对于
一个国家是如此的重要,同样对我们当代的个人也是一样,同样我们要想发展自己就必须首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随后才能在制作出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的计划。

如果能很好的执行的话,我想才能取得较好的进步,取得能够令人较满意的成绩。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精髓在个人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