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函数的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接收函数研究概况:
转换波的地壳测深方法自7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并曾经成为除人工地展测深以外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重要方法(邵学钟和张家茹,1978;刘启元和邵学钟,1985;张家茹和邵学钟,1994)。它利用远震P波入射到台站下方时在介质间断面上产生的PS转换震相与透射P波的相对到时差研究地下介质间断面的深度分布。
转换波测深的一些主要思想在进一步的接收函数研究中得到了极大发展。
Langston (1979)利用远震P波波形的这个特点提出了等效震源假定,并提出了从长周期远震体波波形数据中分离接收台站下地球介质对入射P波的脉冲响应(即接收函数)的方法。
Owens et al. (1984) 将接收函数的方法进一步扩展到宽频带记录的情况,并发展了相应的远震体波接收函数的线性波形反演方法。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方法,人们可以根据宽
频带远震P波的波形数据获得台站下方岩石圈的S波速度结构。
其理论和方法也获得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其中,Randall(1989)提出了计算微分地震图的高效率方法,Ammon et al. (1990) 针对接收函数反演的非唯一性提出了保留接收函数径向分量绝对振幅的接收函数分离方法。刘启元等(1996)提出了从宽频带地震台阵资料获取三分量接收函数的方法并实现了基于Tarantola矢量反演理论的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方法,接收函数的反演方法在国内外己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实际应用。
在研究基于一维介质假设的接收函数及其反演方法的同时,针对接收函数切向分量上地震波能量的研究也在同时进行。主要是研究介质的非均匀性,各向异性。
Zandt & Ammon (1995)以及Zhu & Kanamori(2000) 利用接收函数Ps转换震相和多次震相研究了地壳厚度和地壳平均Poisson比结构。由于地壳Poisson比结构包含着比地壳P波和S 波速度结构更多的地壳介质成分和动力学演化信息,这个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近年来,接收函数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将地震勘探中广为应用的地震偏移技术移植到天然地震台阵观测数据的解释,用以研究地壳和上地慢速度间断面的横向变化。
在单纯考虑P-SV转换波接收函数时,由于Moho面多次震相的干扰,目前上述方法均难以用于对上地慢顶部间断面的研究。Farra & Vinnik(2000)利用类似P波接收函数的方法获得了针对S波到P波的转换的S波接收函数。由于S波接收函数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非常关心的岩石圈底部深度处不存在地壳多次波的干扰,因而在岩石圈-软流圈边界研究中显示了较大的优势,并在很多应用当中取得了成功(例如Oreshin et al.,2002; Li et al.,2004; Kumar et al., 2005; Soudoudi et al.,2006)。
2 接收函数的提取方法:
所谓远震体波接收函数即地震台站下方(接收区)介质对以近垂直角度入射到接收区的地震体波的脉冲响应。
传统的接收函数,也可以称为P波接收函数,主要利用坐标旋转和反卷积的方法从远震P波中分离Ps震相,并且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数据分析工具来研究区域性的壳幔结构。
首先,可以利用后方位角把原始的ZNE三分量地震记录旋转到ZRT(垂向,径向和切向)坐标系,后方位角根据震中和台站的位置由理论计算得到。
Langston(1979)提出用震源等效化方法来消除有效震源时间函数对远震P波波形的影响,得到了所谓的接收函数。他认为从一系列水平分层或倾斜分层介质底部入射的平面P波产生的地表位移响应在时间域可表示为:
⎪⎩⎪⎨⎧===)(*)(*)()()(*)(*)()()(*)(*)()(t E t S t I t D t E t S t I t D t E t S t I t D T T
R R V V (7)
其中,)(t S 代表入射平面波的有效震源时间函数,)(t I 代表仪器的脉冲响应,)(t E V 、)(t E R 、)(t E T 分别代表接收区介质结构脉冲响应的垂直分量、径向分量和切向分量。
频率域表示为: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T T
R R V V E S I D E S I D E S I D
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表明,近垂直入射的远震P 波波形的垂直分量主要由近似脉冲的直达波构成,尾随波列能量较弱,可忽略不计,于是可做如下近似:
.1)(),()(≈≈ωδV V E t t E
于是,地震P 波记录的垂直分量可以近似为:
)(*)()(t S t I t D V ≈
将频率域稍作变换,径向和切向的介质结构相应可表示为:
)1......(..........)()()()()()()()()()()()(ωωωωωωωωωωωωV T T T V R R R D D S I D E D D S I D E ≈=≈=
再将)(ωR E 和)(ωT E 分别反变换到时间域,即可得到介质结构的径向接收函数)(t E R 和切向接收函数)(t E T 。
由此可看到,接收函数的提取实际是一个反褶积运算的问题,按照计算域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种:频率域反褶积和时间域反褶积。各种反褶积方法各有优点,没有一种方法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数据质量较好时,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小。
2.1 频率域接收函数提取
目前最常用的是频率域的水准量反褶积方法。在处理实际资料时,(1)式中垂直分量的频谱有时会有零点或者很小的值出现,从而导致运算的不稳定。通常引入“水准量”来压制靠近零点值的频谱(Clayton & Wiggins, 1976):
)()()()()()()()()
()()()()()(**ωωψωωωωωωωψωωωωωG D D D D E G D D D D E V T V T T V R V R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