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萘法苯酐工艺进展及质量提高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料工业萘的影响 如果工业萘原料的杂质较多,如硫茚、焦油酸等物质会发生反应产生 各种副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本有色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 所以选

用纯度较高的工业萘非常关键,建议采用98%以上或者更高纯度的工
业萘,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达到要求,例如采用重结晶法处理原料工 业萘。

2、加强氧化工艺过程的控制
酐主要用于生产 PVC 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
涂料、农药、医药和仪器添加剂、食用糖精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 工原料。在 PVC 生产中,增塑剂最大用量已超过 50%,随着 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苯酐的需求随之增长,推动了国内外苯酐生 产的快速发展。
一、苯酐的性质

主要用于增塑剂DBP(邻苯二甲酸丁酯)。
氧化反应必须按催化剂的负荷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各项参数的调整,

以使工业萘和空气预热温度升高, 严格控制催化 剂的床层内温度。
热点温 度必须控制在催化剂要求的范围之内, 温度过高会 发生过 氧化反应; 而热点下移会造成亚氧化反应, 两者都会出现副产物增 多, 产品质量下降的情况。

3、选择性好、活性高、寿命长的催化剂。苯酐反应过程中,同时伴
爱润森德(天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萘法苯酐工艺进展及质量 提高的探讨
2015年6月25日
一、苯酐的性质

苯酐:

全称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 工业苯
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
性气味。苯酐能引起人们呼吸器官的过敏性症状,苯酐的粉尘或蒸气
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特别对潮湿的组织刺激更大。苯
电加热器 , 罐内温度控制在 260 ℃~ 285 ℃ , 预处理过程中添加少量
碳酸钠溶液 (加入量约为粗苯酐量的 3‰) ,在加热过程中杂质缩合 为易于精馏分离的不挥发的高聚物。在预处理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 ,
极易发生闪爆 ,所以系统安装有氮气保护装置 ,在消除真空时必须补
充氮气避免发生危险。
(2)苯酐精馏

优点:通过以上一些措施 ,可以保证萘系统进料的稳定运行 ,保证反 应器安稳运行。

3、反应系统 净化空气和萘蒸汽在进料混合器内充分混合 , 混合器为文丘里式结
构 ,混合后的反应气体进入固定床反应器顶部 ,经过反应器三段床层
(从上到下依次标记为 C、B、A )反应后自反应器底部排出 ,进入凝 华系统。

经过鼓风机压缩后的空气先经过除油器 ,将空气中的油、水除去 ,避
免油、水进入反应器 ,造成催化剂污染 ,影响反应器长周期运行。
2、供萘系统

液体工业萘进入萘汽化釜经过加热汽化 ,与净化空气在反应器进料混合
器中充分混合 ,进入反应器。

萘汽化釜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方式 ,将其温度加热至 200℃~240℃左右 ,
四、萘法苯酐技术及工艺革新

固定床萘法苯酐工艺描述:
固定床萘法苯酐生产工艺主要包括: 供风系统、萘汽化系统、反应系 统、凝华系统和精馏系统等。液体工业萘经过泵送至萘汽化器 ,加热 使之汽化 ,萘蒸汽和空气混合进入反应器顶部。反应产物气体自反应 器底部排出 ,经过两段式气体冷却器、预冷凝器和切换冷凝器冷却后
萘汽化进入反应器。萘蒸汽可能会夹带少量液体萘 ,这样会造成反应器 局部反应过于剧烈而烧坏催化剂 ,甚至引起爆炸等事故发生;另外萘蒸汽
在输送管道内凝结 ,导致管道内结焦 ,在一定温度下 ,可能会导致爆炸
事故发生。

萘汽化釜要做好汽液夹带的防范措施 ,主要采用下列方法 :一是增加
萘汽化釜的容积 ,保证有足够的蒸发空间; 二是在萘汽化釜顶部出口 适当增加液体滤网 ,有效阻止液体带入反应器 ;三是在萘蒸汽管线上 增加高压蒸汽夹套伴热 ,保证萘蒸汽不在管道内凝结积聚。

反应空气初始流量一般为 3Nm3 / h ,然后风量可以每 小时提高 0.
1~0. 15Nm3 / h的速度逐步提高。如果热点温度接近 440℃,则应降
低盐浴温度 1℃(每次 0. 5℃) 。如果热点温度急剧下降 ,则暂停提
高风量。

随着热点曲线的发展 ,热点一般出现在 C层 ,随着催化剂使用时间延 长 ,热点可能会逐步移至 B 层。
有多种副反应,有些反应过程是可逆反应,关键在于催化剂的活性和 选择性是否有利于主反应的进行。同时为了保证苯酐的品质,还应该 选择性能优良、稳定性好、杂质生成量小的催化剂。
还要依据热点曲线发展、苯酐收率以及副产品组成情况来决定。
4 、凝华系统
反应产物气体以 360℃~400℃离开反应器 ,在两段式气体冷却器中被冷 却到 170℃~ 180℃左右。两段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保持在 165℃以 上 ,将无固体和液体的苯酐从反应产物气体中析出 ,冷却后的反应产物 气体进入冷凝部分。

尽管国内工厂开工整体低位,但库存量亦有所积压。此外苯酐的其他
下游如树脂、涂料行业面临终需萎靡,对苯酐采购积极性亦较低。苯 酐供需两淡,利好与利空拉锯,行情涨跌两难。
三、工艺原理介绍

萘的氧化反应非常复杂,包括了一系列行和串联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以下为主反应及主要副反应的方程式。

主反应:

熔点 131-134 ° C ,沸点 284 ° C ,密度 1,53 g/cm3 ,蒸气压

<0.01 mm Hg ( 20 °C),闪点 152 °C,水溶解性 6 g/L (20 ºC)
溶解性: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一、苯酐的性质
二. 萘法苯酐与邻法苯酐的发展历程

工业萘成本的降低,导致萘法制苯酐工艺开始活跃。 国内工业萘市场整理为主,下游终端接货积极性不高,工业萘目前参 考重心在3400-3700元/吨,高位难以跟进,短线工业萘市场续涨受阻。

三、苯酐市场分析

目前,工业生产中萘法苯酐与邻法苯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色度差于 邻法苯酐,所以价格相对要低300元左右。目前市场苯酐价格6700元/ 吨左右。

在保证热点温度小于等于 440 ℃的情况下 , 每天可以小幅提高萘负
荷 ,每天准确数量需要根据实际的热点温度来决定。一旦热点温度大 于等于 437℃,就必须暂停增加负荷。

盐浴温度以每天 0. 5℃~2℃(最大 2℃)的速度逐渐降低至365℃,此 后每天最多下降 1℃直至最终控制温度: 345℃~358℃。该温度最终
已不足10%,后来,萘法在我国已逐渐被淘汰掉。

近几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全球邻二甲苯供应紧张,邻 二甲苯价格与苯酐价格基本持平甚至倒挂,因此用邻苯二甲酸法工艺
制备苯酐在成本上已无明显优势。与此同时,因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
的调控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使得环保型减水剂替代了萘系减水剂 ( 70%左右的工业萘用于生产减水剂 ) ,造成工业萘价格大幅度下跌, 从历史价格最高近9000-10000 元/t的高位降至目前最低仅有3000多 元/t。
苯酐精馏设置两个塔 ,预处理好的粗苯酐先经过轻组分塔脱出其中的轻 组分 ,然后自压进入纯苯酐塔 ,产出合格苯酐产品。纯苯酐塔塔顶得到
的纯苯酐合格后进入纯苯酐中间罐 ,再由泵送入结片包装单元 ;塔釜的
残渣连续送入残渣浓缩单元。
五、质量控制关键因素
在工业萘氧化生产苯酐的反应过程中, 同时伴有多种副反应, 有些 是可逆反应, 关键在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是否有利于主反应的 进行。 另外, 原料质量和系统操作条件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后 ,尾气从尾气烟囱中放空。从切换冷凝器捕集到的粗苯酐排至粗苯
酐中间罐。

5、精馏

(1)预处理
粗苯酐中间罐的粗苯酐由粗苯酐泵送入预处理罐中 ,进行预处理。预

处理在真空、260℃~285℃下 ,使邻苯二甲酸脱水成酐、萘醌分解。
粗苯酐由液下泵送入粗苯酐加热器用超高压蒸汽加热 ,将粗苯酐加热 到 200℃~240℃左右后送入苯酐预处理罐 ,处理罐设置电搅拌器和

切换冷凝器在自动的电子时钟顺控系统的操作下,其中始终有一台处
于卸载 (熔化 )状态 ,其余为负载 (凝华 )状态。切换冷凝器的苯酐
的损失小于 0. 5% 。负载时反应产物气体热量的移出和卸载时热量 的移进是由低黏度的导热油通过切换冷凝器的翅片管实现的。负载 时 ,离开切换冷凝器的冷油由冷油泵送至由循环水冷却的油冷却器进 行冷却 ,再返回切换冷凝器 ;卸载时 ,使用同类型的导热油 ,从卸载 的切换冷凝器出来的导热油在油加热器中用中压蒸汽加热 ,并用热油 泵使其在热油系统循环。经过冷凝后含有一定量产物和部分副产物组 成的尾气被送到尾气洗涤塔 ,在这里将有机物从尾气中洗涤分离出来
在冷凝部分 ,反应产物气体经过切换冷凝器凝华 ,切换冷凝器是按设定
的周期顺序进行负荷和卸载 ,使苯酐从反应产物气体中分离出来 ,进入
粗苯酐中间罐。
反应产物气体在 160℃~180℃离开两段式气体冷却器 ,反应产物气体混
合物在 U 型翅片管切换冷凝器中进一步冷却到凝华温度 ,几乎所有的苯 酐均凝华为固体 ,而主要的副产物仍为气体 ,气体离开切换冷凝器的最 佳温度约 60℃~65℃。温度太高,仍有部分苯酐未凝华而造成苯酐损失; 温度太低将有太多的副产物被捕集下来而影响精制质量。另外在温度低 于 60℃以下时 ,会发生露点腐蚀现象 ,而且还会生成亚铁盐物质 ,给安 全生产带来隐患。
床法生产苯酐,当时萘法产量高达总产量的90%。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以及邻法技术的开发,萘法的劣势显露出来: 原料焦油萘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断上扬,单台反应器生产能力较低,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萘法的高能耗。
由于萘法生产在降低能耗上没有再出现大的进展,在大量低价位邻法苯 酐的冲击下,使萘法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众多的萘法厂家开始进行工艺改造,转向邻法生产,到1999 年萘法产量

萘法作为最早生产苯酐的方法,也是最早形成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我
国在1953 年开始萘法生产苯酐,当时是以萘为原料,固定床气相氧 化法生产苯酐。1958 年我国又开发了流化床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建 设了多套工业生产装置。在生产中工艺不断被改进,如投料方式发展 为雾化进萘、气固分离采用国产高效耐磨旋风分离器等,这些改进不 仅使产品的产量、质量大为提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萘法的能耗。由 于我国萘流化床法发展较快,到1988 年大部分工厂仍在采用萘流化

从供需面来看,短期内苯酐供需两淡势态将延续,一方面是因为终需 疲态难改,下游工厂生产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苯酐工厂将维持低负 荷开工来支撑盈利。

成本面来看,原油价格能否出现大幅反弹是后市关注的焦点,苯酐原 料邻苯供应偏紧利好退散,加之需求不畅,仅凭供需面影响行情上行
不易,难对苯酐形成拉升作用。

目前原油价格仍处低位,国内化工品市场反弹愿望普遍强烈。

进入粗苯酐罐。

粗苯酐罐内液体苯酐经过泵输送至预处理反应釜 ,加热处理后的粗苯
酐进入轻组分分馏塔和纯苯酐精馏塔精馏处理 ,得到合格苯酐产品。

1、供风系统:
苯酐氧化反应需要大量空气 ,由于苯酐生产装置副产大量蒸汽 ,所以 采用汽轮机带动鼓风机的方式为氧化反应供空气。


优点:一是可以避免杂质进入空气预热器而影响空气预热器工作 ;二 是可以避免杂质进入反应器造成催化剂结焦等 ,影响反应系统正常工 作;三是可以减少杂质进入产品系统 ,减少精馏系统的负荷。
副反应:

萘氧化的进行是从供 [O ]开始的 ,然后脱氢、键裂等步骤都较容易
进行。苯酐和萘醌基本是平行生成的 。萘醌最不稳定 ,其氧化速率 是萘的 4倍 ,是苯酐的 133 倍 ,是顺酐的 6 倍 ,反应中生成的萘醌
有 50%~75%转化为苯酐 , 25% ~50%转化为顺酐。苯酐进一步反应
的速度最低 ,特别是当气相中还有萘和萘醌存在时 ,苯酐很难进一步 氧化分解的可能性很小。反应机理见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