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物探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物探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工程地质物探实习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地质物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解决实际工程中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XX月XX日至2021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为我国某工程地质物探研究所。

三、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1. 学习地质物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等,了解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 学习地质物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掌握了地震数据、电法数据、磁法数据、重力数据的采集方法,了解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学会了数据解释的方法和技巧。

3. 实地考察地质物探现场:参观了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的现场,了解了各种勘探设备的构造和作用,观察了实际操作过程。

4. 参与实际项目: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我们参与了地质物探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成果分析等工作,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收获通过实习,我对地质物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物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同时,我也明白了地质物探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价值,看到了地质物探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处理数据和编写报告等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感地质物探在工程地质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联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工程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这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物探_实习报告

物探_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各种物理场和方法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其他地下物质的技术。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与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等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物探工作的基础。

我们使用了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震仪、电磁法设备、重力仪等设备,并了解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物探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使用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电磁法数据处理软件等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解释等工作,并了解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3.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物探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们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了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等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绘制地质图、建立地质模型等技能,并了解了物探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物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物探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各项任务,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次实习让我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对我今后从事物探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物探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物探知识,为将来从事物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探报告样本

物探报告样本

地球物理勘探报告受甲方委托,我单位承担了工程建设场地地球物理勘探的任务,旨在确定该扩建工程场地内是否存在断裂。

拟建场地位于张庄的东侧,西侧为张家港,南与李村相临,北有顾店村,地理坐标北纬XX,东经XX。

野外工作于XXXX年10月26日~10月31日,历时4天,共完成电阻率层析成像勘探剖面2条。

一、场地工程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一)地层岩性场地位于北部山区山前冲洪积扇的前缘,上覆地层主要为一套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下伏基岩为花岗闪长岩,地层总体有向南倾斜之势。

地层分布自上而下:1、第四系冲洪积地层:粉土、粉质粘土、砂组成的冲洪积地层。

2、花岗闪长岩:灰色、浅粉红色。

主要矿物成分长石、石英及少量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强风化,呈碎石状。

埋藏深度为50多米。

(二)地球物理条件场地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与下伏基岩(花岗闪长岩)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及电阻率差异,具备了电阻率层析成像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

三、工作方法与技术1、工作方法本次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共布设电阻率层析成像剖面2条,剖面Ⅰ—Ⅰ'位于场地的东部,为南北向,剖面长700m;剖面Ⅱ—Ⅱ'位于场地的中部,为西东向,剖面长570m。

(见图1地球物理勘探剖面位置图)图1 地球物理勘探剖面位置图(1)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技术电阻率层析成像(简称电成像)利用丰富的信息量和非线性反演,所得结果的分辨率远远高于常规电法勘探。

所反演的二维真电阻率的分布图像十分便于地质工作的分析与解释。

真电阻率值与地层的岩性、裂隙密集、孔隙液体的性质与分布有着密切关系,电成像技术在识别断层、破碎带、油气层及其污染等方面非常有效。

电成像中出现的低阻区(带)或者强梯度带会主要反映着断裂带、破碎区和富集水的分布位置。

这是对CT图像进行地质推断的基本依据。

本次工作采用电法CT地表测量方法,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DUK—2电阻率层析成像测量系统,在地表分别布设88、72根电极进行探测,剖面Ⅰ—Ⅰ'电极距8m,单次测量的最大展布为700m;剖面Ⅱ—Ⅱ'电极距8m,单次测量的最大展布为570m;采用温纳和偶极观测装置。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通用18篇)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通用18篇)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通用18篇)物探生产篇1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

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钢结构工艺知识、钢结构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

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任务:1、较全面、综合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较深入、详细地了解企业生产的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

2、在专业比较对口的实习岗位上,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并能灵活应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均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

3、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逐步掌握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实习基本要求:1、学生在实习企业必须遵守企业的各种和相应的劳动纪律,不能无故请假和擅离岗位。

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或改变实习企业的必须征得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的同意。

2、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严防工作责任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必须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公民的社会公德,不得从事法律法规、厂纪厂规、校纪校规所不允许的各项活动。

4、努力工作,积极完成实习单位指定的工作任务,虚心学习,主动、诚恳地向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求教,刻苦钻研。

登封物探实习报告

登封物探实习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于2023年9月4日至9月10日在河南省登封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物探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通过实地操作、数据采集、成果分析等环节,对物探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实地操作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在登封市的太室山、少室山、少林水库等地进行了实地操作。

主要操作内容包括:(1)地震勘探:使用地震仪进行地震波采集,分析地层结构、构造和岩性特征。

(2)电磁勘探:利用电磁仪进行电磁波探测,获取地下介质信息。

(3)重力勘探:使用重力仪测量重力异常,分析地质构造和岩性。

2. 数据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主要采集内容包括:(1)地震勘探:记录地震波传播时间、振幅等信息。

(2)电磁勘探:记录电磁场强度、相位等信息。

(3)重力勘探:记录重力加速度、梯度等信息。

3. 成果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后,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1)地震勘探:根据地震波传播时间、振幅等信息,绘制地震剖面图,分析地层结构、构造和岩性特征。

(2)电磁勘探:根据电磁场强度、相位等信息,绘制电磁剖面图,分析地下介质信息。

(3)重力勘探:根据重力加速度、梯度等信息,绘制重力剖面图,分析地质构造和岩性。

1.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操作,我们掌握了物探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了物探技术的基本流程。

2.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深化了对物探技术的认识:通过实习,我们对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4.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

四、实习总结本次登封物探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物探技术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物探,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篇一:物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 (2)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要求 (2)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方法 (4)一工作内容 (4)二工作方法 (4)第三章收获及体会 (8)第四章问题和不足 (9)第五章致谢 (10)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在校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更应该积极参加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而这次顶岗实习不仅是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而且,通过这次顶岗实习,有利于巩固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二实习要求这次顶岗实习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及工作方法。

学习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大概工作流程。

初步掌握地质野外勘察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能熟练的操作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专业勘察仪器,切实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积极向老员工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方法及技术。

有问题,及时向老员工请教。

实习工作过程中,要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去,养成严谨认真、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争取早日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方法一工作内容此次我们的实习单位是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电法队,实习地点是新疆伊宁市霍城县,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包括(1)查明测区范围内小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2)尽量查明测区内大的断裂构造的位置、产状和煤层的埋藏深度、起伏状态(3)查明测区内火烧区的分布范围。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工作的地质任务,我们的主要工作方法是:首先,利用GPS RTK放样进行野外地质测量放样;再在勘察范围内利用瞬变电磁法(PROTEM 67)进行野外地下数据采集;最后,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推导和反演,从而得到勘察结果。

物探_实习报告

物探_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石油物探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入了解石油物探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物探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解释分析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物探野外采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仪器操作,了解地震数据采集原理。

(2)跟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野外实地作业,掌握地震数据采集流程。

(3)熟悉地震数据处理设备,了解地震数据采集质量评价标准。

2. 数据处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数据处理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数据处理软件,了解数据处理流程。

(2)参与地震数据预处理,包括去噪、增益、滤波等。

(3)进行地震数据反演,提取地质信息。

3. 解释分析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解释分析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解释分析方法,了解地质构造、储层等地质信息。

(2)参与地震剖面解释,绘制地质构造图、断层图等。

(3)对地震解释结果进行验证,提高解释准确性。

四、实习收获1. 提升了专业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物探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解释分析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深入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 拓宽了视野:实习让我对石油物探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 培养了敬业精神: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石油物探行业的工作严谨性和责任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石油物探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石油物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探单位实习报告

物探单位实习报告

物探单位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野外实践经验的积累同等重要。

实习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桥梁,它不仅能够巩固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

通过这次在物探单位的顶岗实习,我们有望培养出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单位是我国某知名物探公司,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参与了野外物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

实习内容涵盖了地震勘探、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多个方面,使我们全面了解了物探工作的整个流程。

三、实习过程与收获1.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师,参与了野外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等工作。

我们学会了使用各种物探仪器,掌握了数据采集的基本技巧,了解了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和流程,并学会了如何根据资料解释地质情况。

2. 实习收获(1)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各种物探仪器,掌握了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2)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使我们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

(4)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面对未知的地质情况,学会了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我国物探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们的关心与帮助,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物探工作的基本技能。

也感谢学校的组织与安排,让我们有机会参加这次实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概况。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家专业的物探公司,主要从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调查和地下水勘探等工作。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
和先进的勘探设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勘探服务。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地质勘探项目。

我负责协助
工程师进行地质勘探设备的搭建和调试工作,同时还参与了一些实
地勘探工作。

在实地勘探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勘探仪器进行
数据采集和分析,了解了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物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
了如何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掌握了一些勘探设备的使用技巧,也了
解了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

同时,我还学到了团队协作和
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与工程师和同事的合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
专业能力,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习总结。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良多,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我会把这段实习经历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不断努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物探的实习报告

物探的实习报告

物探的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介绍物探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通过使用各种物理探测方法,探测地球内部的物质性质和结构特征,对地质资源勘探、地下水资源评价、地震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是我作为一名地学专业的学生,在公司X参与的物探实习项目。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和掌握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地勘探、数据处理和分析,了解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合理的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承担了以下任务:1.参与实地勘探工作,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岩芯采集与分析等。

2.学习和掌握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电磁测深仪等。

3.参与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包括地震波形解译、测深数据处理等。

4.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三、实习过程与心得体会1. 实地勘探在实习的初期,我与同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实地勘探工作。

我们首先对勘探区域进行了地质地貌的调查,了解了区域的地形、岩性分布等信息。

随后,我们进行了岩芯的采集与分析工作,通过对采集到的岩芯样品进行观察与测试,了解了地下岩石的构造和特征。

2. 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并掌握了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

其中,地震仪是我们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仪器。

我们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记录地震波形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解译。

电磁测深仪是另一种常用的仪器,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含水层的情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

通过使用专业软件,对采集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解译与解析,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测深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地下水位的位置与深度,为后续工程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4. 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最后阶段,我们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了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

根据前期的勘探与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地下构造预测,解释了地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为后续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5篇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5篇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5篇第一篇: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及要求二、各种方法目的方法及内容…………………………1.磁法勘探…………………………………………2.电法勘探…………………………………………3.地震勘探…………………………………………第二章磁法勘探……………………………………第三章电法勘探……………………………………第四章地震勘探…………………………………………第五章实习总结…………………………………………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安排专业教学实习,将磁法、电法、地震各方法与野外地质条件和工程任务相结合,进行专业教学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3、巩固校内理论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卫进一步学习各种物探方法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5、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实习要求1、初步掌握重、磁、电、震等各种物探方法在野外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能熟练地操作各类专业仪器,切实掌握仪器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3、掌握各方法的工作设计、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推断解释和报告编写,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各方法实习报告。

三、实习方式1、室内教学与野外施工相结合;2、仪器操作、物探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资料解释相结合;3、教学实习的全过程与报告编写相结合。

四、个方法实习简介Ⅰ、磁法勘探实习1、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每个同学都掌握磁法勘探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工作设计、仪器操作、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地质解释及报告编写。

因此要求每个同学端正实习态度,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各项规定,确保人员及仪器设备安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报告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报告

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实验报告一个反射地震纪录道的形成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学号: ********XXXX姓名: XXXXXXX1.解决的问题假设在地面以下半空间内有n+1层弹性介质, 则有n个波阻抗界面, 在第I 层的p波速度为v[i], 密度为p[i], 第i层反射界面上反射系数用R[i]表示, 进行实验一个反射地震纪录道的形成。

已知模型如图所示,p1=2000kg/m3 v1=800m/s p2=1600kg/m3 v1=1000m/sp3=2600kg/m3 v1=2000m/s p4=1800kg/m3 v1=900m/sp5=3200kg/m3 v1=2300m/s h1=h2=h3=h3=50m2. 计算要求1.求每个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波阻抗: Z[i]=D[i]*v[i] — D[i]为第i层密度, v[i]为第i层速度反射系数:R[i]=(z[i+1]-z[i]/(z[i+1]+z[i]整理后反射系数表达式如下:R[i]=(V[i+1]*D[i+1]-V[i]*D[i])/(V[i+1]*D[i+1]+V[i]*D[i]) 实验选取选取Ricker (雷克)子波:z[i]=(1-π*f*i*π*f*i)*exp(-(π*f*i)*(π*f*i ));2.思路方法主导思想: 地震记录道由振幅反射系数序列与子波的褶积构成多层反射界面, 在地面接收的反射波总和的一个地震到记录X (t )可表示为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i]和地震子波z[i]的褶积(卷积)的结果, 公式表示如下:X(t)=∑R [i ]∗z [i ]=R[itao]N n=1∗b[itao]4.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ring.h># define pi 3.1416int Wave(float,float ); //定义子波int Reflect(float,float); //定义反射系数int Convolution(float,float,float ); //定义合成记录int main(){float d=0.004,f=30.,h=50; / /设定采样间隔 频率 厚度if(Wave(f,d)!=1) printf("error");if(Reflect(h,d)!=1) printf("error");if(Convolution(f,d,h)!=1) printf("error");return 1;}/***********子波的求取***********/ int Wave(float f,float d){FILE *fpw;if((fpw=fopen("Wave.text","w"))==NULL)printf("error");int i;float Wa[100],t;for(i=0;i<50;i++){t=(50-i)*d;Wa[i]=(float)(1-(pi*pi*f*f*t*t))*(float)exp(-2*pi*pi*f*f*t*t);}for(i=50;i<100;i++){t=(i-50)*d;Wa[i]=(float)(1-(pi*pi*f*f*t*t))*(float)exp(-2*pi*pi*f*f*t*t);}for(i=0;i<100;i++){fprintf(fpw,"%f\n",Wa[i]);}fclose(fpw);return 1;}/*******反射序列的求取*******/ int Reflect(float h,float d){FILE *fpr;fpr=fopen("Rflct.text","w");int i,c=0;float v[5]={800,1000,2000,900,2300};float p[5]={2000,1600,2600,1800,3200};float Re[50];for(i=0;i<50;i++)Re[i]=0;for(i=0;i<4;i++){c+=(int)(h/(v[i]*d));Re[c]=(float)(v[i+1]*p[i+1]-v[i]*p[i])/(v[i+1]*p[i+1]+v[i]*p[i]);}for(i=0;i<50;i++){fprintf(fpr,"%f\n",Re[i]);}fclose(fpr);return 1;}/**********褶积的计算*********/ int Convolution(float f,float d,float h){FILE *fpr,*fpw,*fpc;int i,iao;float w[100],w1[100],r[200],r1[50],Con[150];if((fpw=fopen("Wave.text","r"))==NULL) printf("error");if((fpr=fopen("Rflct.text","r"))==NULL) printf("error");if((fpc=fopen("Convolution.text","w"))==NULL) printf("error");for(i=0;i<100;i++){fscanf(fpw,"%f",&w1[i]);//printf("%f\n",w1[i]);w[100-1-i]=w1[i];//printf("%f\n",w[100-1-i]);}for(i=0;i<50;i++){fscanf(fpr,"%f",&r1[i]);}for(i=0;i<200;i++)r[i]=0;for(i=0;i<50;i++){r[100+i]=r1[i];}for(i=0;i<200;i++)printf("%f\n",r[i]);for(i=0;i<150;i++){Con[i]=0.;for(iao=0;iao<100;iao++)Con[i]=Con[i]+w[iao]*r[i+iao];}for(i=0;i<150;i++){//printf("%lf\n",Con[i]);fprintf(fpc,"%lf\n",Con[i]);}fclose(fpw);fclose(fpr);fclose(fpc);return 1;}5.数据及解释f=40Hz地震记录f=25Hz地震记录f=20Hz地震记录由图可知, 当频率f逐渐变小时, 子波开始产生干涉现象, 导致分辨率降低。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1日。

实习地点,某地质勘探公司。

实习内容:
在本次实习中,我主要负责参与物探勘探项目的实地调研和数
据采集工作。

在实地调研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仪器进行地质
勘探,掌握了地质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还参与了地质
勘探现场的勘探工作,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勘探的现场操作,包括
地质样品的采集、标注和保存等工作。

在数据采集方面,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勘探软件进行数据采
集和处理,掌握了地质勘探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勘探数据的重要性和用途,对地质勘探工作有了
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公司举办的地质勘探技术培训,学习
了地质勘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地质勘探行业
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勘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
地质勘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
理能力。

同时,我还学到了与同事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结:
本次实习让我对地质勘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
规划。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
能力,为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某物探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生产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物探的基本原理、野外施工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并亲身体验了物探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现将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物探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学习,我了解了不同勘探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野外施工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物探队进行了野外施工。

具体流程如下:(1)选址:根据勘探目的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勘探地点。

(2)布设测线:按照设计要求,在选定的地点布设测线,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根据勘探深度和精度要求确定。

(3)采集数据:使用相应物探仪器,对测线上的测点进行数据采集。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数据预处理、滤波、反演等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地球物理信息。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1)数据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平滑等,提高数据质量。

(2)反演:根据地球物理原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反演为地球物理信息。

(3)解释:对反演结果进行地质解释,为勘探目的服务。

三、实习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物探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勘探任务。

3. 增强动手能力实习期间,我亲自动手操作物探仪器,学会了野外施工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感受物探工作的艰辛物探工作需要在野外环境下进行,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

物探实验报告

物探实验报告

此次实习是工程物理勘探实习,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很好的完成了这次试验。

此次实习内容是电法勘探实验,主要有折射波法、电阻率成像、对称四极剖面等。

本次实习地点在本校校门西侧树林,通过实习我们大致了解该地区的地下地质情况。

1.电法勘探实验(对称四极剖面)1.1实验目的: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原理;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了解对称四级装置在高阻体和低阻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1.2实验原理: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

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在各个测点观测电位差和电流强度,计算视电阻率值,这样便可得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

电剖面法的装置形式一般有: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偶极装置、中间梯度装置等。

电剖面法常用剖面图和平面剖面图对所测断面进行定性解释。

a m o n b如上图为对称四极装置:am=nb,取mn的中点o为测量记录点,装置视电阻率为: ?sab?kab?umni其中,装置系数kab为:kab??am?anmn如果am=mn=nb,则装置称为wenner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布极特点:对称四极剖面法的供电电极距,主要是根据工作地区基岩顶板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覆盖层的平均厚度来确定。

为了在同一条剖面上研究两种不同深度上的电性特征,通常采用两种供电电极距(a1b1和a2b2 )。

a2a1mnb1b2(所谓“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的电极距与覆盖层的平均厚度(h)关系如下:a1b1?(2~4)ha2b2?(6~10)h而测量电极距mn应满足mn?13ab本次实验仅使用对称四极装置,不涉及复合对称四极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通常用于了解基岩起伏,不同岩性接触面和古河道等。

基特点是曲线形态简单、易识别、异常幅度小,受表土不均匀和地形影响小、效率高。

1.3实验仪器: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

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由dzd-6主机、供电电极、测量电极、直流电源、传导导线和导线线架等组成。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1. 引言本篇报告旨在总结和记录本人在物探认识实习过程中的学习和经验。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对物探的基本原理、设备使用和数据处理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2. 实习内容2.1 实习目标•了解物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学习物探常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掌握物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熟悉物探勘探过程中的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2.2 实习安排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安排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第一周:理论培训,学习物探的基本原理和领域应用;•第二周:实地考察,实践探测设备的使用;•第三周: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第四周:实习总结和报告撰写。

3. 实习过程3.1 理论培训在第一周的理论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物探的基本原理,包括地质勘探概述、物探方法分类、勘探仪器及其原理等内容。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我们深入理解了不同物探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3.2 实地考察在第二周的实地考察中,我们亲身参与了一次地质勘探项目。

我们学习了常用物探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地电阻率仪、地磁仪和重力仪等。

通过操作设备,我们了解了实地环境对勘探结果的影响,也体会到了物探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三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环节是我们熟悉物探数据处理流程的重要一步。

我们使用了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将野外勘探场地的数据记录下来。

然后,我们学习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解释。

3.4 实习总结和报告撰写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并撰写了本篇实习报告。

通过总结整个实习过程,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物探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物探实习,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对物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常用物探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学会了物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技巧;•提高了对勘探过程中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认识。

工程物探实验报告

工程物探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工程物探实验学院名称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地质工程岩土钻掘学生姓名王英杰学生学号 2 0 1 4 0 3 1 0 0 5 1 1指导教师张玮实验地点XH308实验成绩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填写说明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3、格式要求: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题目(二号黑体居中);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ABMN排列跑极方式:测量时,A、B 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 A、B、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B 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

适用地质情况: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A-MN矩形跑极方式:测量时,M、N不动,A 逐点向左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 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逐点向左同时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形。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报告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报告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报告(电法实验)班级: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二班一,采集系统:1,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多路电极转换器、干电池、Res2dinv数据处理软件、BTRC2004接收与格式转换软件2,采用三电位电极系测量装置。

二,处理过程:I,数据采集:1,安装装置:将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多路电极转换仪连起来,然后连上干电池,选择36V电压。

然后连接的60个电极如下图然后检查装置是否安装妥当。

2,参数设置:以及设置测量的排列类型,分别为α,β,γ排列;3,仪器进入测量状态,在测量过程中仪器自动存储视电阻率值,测量完毕后显示数据总数。

4,然后复位,继续重新设置参数及测量的类型,到测完γ为止。

5,导出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II,数据处理1,准备相应软件:在电脑上安装好BTRC2004接收与格式转换软件和Res2dinv软件。

2,使用BTRC2004转换数据格式,打开软件导入要处理的数据,然后将负值改为正值然后选择转换格式再保存,则数据转换完成。

重复上述操作,分别将相应实验α,β,γ的值做相应处理。

3,将转换后的数据再用Res2dinv做进一步处理。

打开软件后,选择要处理的数据,再进行反演操作,如下所示,选择最小二乘反演4,接着就会出现相应的反演成果根据使用要求更改数据,以调整误差到要求的范围内,操作如下点击要删除的点,然后保存,。

再重复上述反演操作,直到误差符合规定为止。

5,重复第3步,将每个实验所转换的数据的α,β,γ都做反演变换,保存全部图片,用以后续分析。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1:(高阻大球)α排列结果图像分析:在三电位电极系测量装置42cm到 66cm处下方有一高阻带,电阻率约为53.6~ 67.9Ω·m,高阻体顶部深埋3.75cm处,底部深埋11.5cm处。

在α排列方式下,对于高低阻体分界面,视电阻率形成向低阻方向倾斜的分界面,而反演得到的电阻率断面中,由高阻向低阻的方向向两侧逐渐过渡。

物探的实习报告

物探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石油、天然气、矿产、水文地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我于2023年在XX地质勘探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2.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勘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震勘探: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地震仪器的操作方法,参与了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2. 重力勘探:了解了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重力仪器的操作方法,参与了重力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3. 地磁勘探:学习了地磁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地磁仪器的操作方法,参与了地磁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4. 电磁勘探:了解了电磁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电磁仪器的操作方法,参与了电磁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5. 实验室工作:参与了勘探数据的预处理、处理和分析工作,学习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共同完成勘探任务。

3. 拓宽了知识面:实习使我了解了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4. 提高了综合素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在勘探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完成各项任务。

3. 严谨的工作态度: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要求严谨细致,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持续学习: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物探的实习报告

物探的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物探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工作,现就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收获作如下报告。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我实习的单位是XXX物探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的公司。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地震勘探、测井、钻井等,服务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2. 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参与地震野外数据采集,了解地震仪器的使用和摆放要求;(2)学习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去噪、速度分析、震源定位等;(3)进行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地震反射界面,推断地下构造;(4)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收获。

三、实习过程1. 地震数据采集在地震数据采集阶段,我了解了地震仪器的组成、使用方法和摆放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测线的设计、地震仪器的布置、激发和接收等环节。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优化测线布局,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2. 地震数据处理在地震数据处理阶段,我学习了去噪、速度分析、震源定位等处理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这些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评估处理结果的质量,以便为后续的解释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 地震资料解释在地震资料解释阶段,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地震反射界面,推断地下构造。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剖面图的阅读方法,能够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判断地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规律。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断裂发育程度、油气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掌握了物探基本原理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等关键技术;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物探工作打下了基础;最后,我加深了对物探行业的认识,了解了物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工程物探实验
学院名称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地质工程岩土钻掘
学生姓名王英杰
学生学号 2 0 1 4 0 3 1 0 0 5 1 1
指导教师张玮
实验地点XH308
实验成绩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
ABMN排列
跑极方式:测量时,A、B 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 A、B、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B 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

适用地质情况: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
A-MN矩形
跑极方式:测量时,M、N不动,A 逐点向左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 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逐点向左同时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形。

适用地质情况: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

测点分布范围:矩形二维电性分布剖面。

MN-B排列
跑极方式:测量时,M、N 不动,B 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 M、N、B 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M、N 不动,B 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形断面。

适用地质情况: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
四极测深排列

跑极方式:测量时MN固定,AM=NB,A、B沿剖面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MN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个电极距并固定不动,A、B同样沿剖面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下去得到矩形断面
适用地质情况: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
AM排列
跑极方式:测量时,A不动,M逐渐向右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点向右移动一个电极,M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

适用地质情况: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

ABM滚动
跑极方式:测量时,A、B 不动,M 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 A、B、M 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B 不动,M 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
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

适用范围: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
δB排列
测量时,MN=NB 为一个电极间距,M、N、B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MN、NB 增大一个电极间距,M、N、B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适用范围: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
δA排列
测量时,AM=MN 为一个电极间距,A、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 AM、MN 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适用范围: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
β排列
测量时,AB=BM=MN=α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 AB、BM、MN 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B、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适用范围: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
勘探特点:偶极装置对电阻率异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对横向等轴状电阻率异常体的分辨率较高,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异常体的中心位置、范围和形状等。

这种装置常用于地下管道、溶洞、空洞和隧道探测等。

γ排列
测量时,AM=MB=BN=α为一个电极间距,A、M、B、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 AM、MB、BN 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M、B、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适用范围: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
勘探特点:当地形起伏不大时,微分装置能较完整地显示出各地层;当地形起伏时,微分装置能够大致反映地层但不完全。

α排列
测量时,AM=MN=NB=α为一个电极间距,A、M、N、B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 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M、N 、B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适用范围: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
勘探特点:温纳装置对垂向视电阻率异常的分辨率较高,抗干扰能力强。

常用于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和探测水平地质体,如划分层位、确定覆盖层厚度和基岩面。

与微分装置和偶极装置相比,反演的结果更完整。

当地形起伏较大时,温纳装置能完整的显示各地层。

微分装置和偶极装置次之。

对覆盖层厚度探测,温纳装置最准确,微分装置和偶极装置次之。

温纳装置对于电性的水平方向变化比垂向变化反映灵敏些 ,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结合当地的地电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先做实验,选取最适合当地地电条件的装置及方法, 从而取得最佳的物探效果。

AMN排列
测量时,A 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 A、M、N 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 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

适用范围: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
实验二
等值线图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姓名
学号
王英杰201403100511
影像图
数据分析:四周红色区域是地下某一深度呈现高阻部分可能是坚硬的围岩,中间的蓝色地阻区域可能含有大量金属的黄铜矿或铁矿,地面水平:根据电阻率判断地表沉积物多为沙土,卵石等;中部高阻范围较地表塌陷区大,而且深部地层构
造的地表投影基本与ρ高阻等值线形状一致。

实验3
直达波:时距曲线为经过原点的直线斜率,斜率的导数为速度,也就是视速度;
折射波:时距曲线为直线与坐标轴相交的时间为交叉时,与反射波相切,切点以前为盲区,没有折射波,并且远处无限接近直达波;
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是直达波时距曲线渐近线,与折射波相切。

实验4 计算步骤:
①θ
(Χ)=t
1
+[T-t
2(Χ)
] (差数时距曲线)
②t
0(Χ)=t
1(x)
-[T-t
2(x0)
]
③v
1=v
*
=850(m/s)
④v
2
=2cosψ△x/△θ=2ψ△x/△θ=2700(m/s0
⑤常数K=V
1*V
2
/2√(V
2
2-V
1
2)=447.8
⑥界面法线深度h=K*t
=25.07m
4、首先假设V1=850m/s,则可画出左侧t1的直达波线,右侧t2的直达波斜率
和左侧相同,但是截距不同。

每个直达波设定一个截距,列出折射波的数据。

并保证两边的折射波最后到达的时间相同,即互换时T相同。

然后根据差数时距曲线公式算出θ(x),t0(x)。

然后根据θ(x)的斜率算出V2即可。

便可由V1,V2算出K的值,然后由K和t0(x)算出深度h即可。

再以各个深度点所对应的X为圆心,h为半径,作出一系列的圆,在作出这些圆的包络线,就可以表示实际的地下深度变化情况。

法的优点:
分析T
法通常具有
①在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埋深大得多的情况下,t
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具有简洁快速的优点。

法步骤相对繁琐,且数
②对较浅的地层进行物探分析的时候,t
据较大,不宜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