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 PPT课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 PPT课件

2020/1/6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实况详录法的优缺点
Tankertanker Design
• 优点
1、随时可记录,只要情境合适 2、使用简单,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 3、观察人数不受限制 4、用于对课程的评价
• 缺点
1、耗费许多时间和经历 2、需要快速记录能力 3、需要优质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处理资料的难度
2020/1/6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 某月某日,小蚕破壳而出。某月某日,第 一次蜕皮。某月某日第二次蜕皮。某月蚕 身由黑变白,某月某日,蚕身由白变亮。 某月某日,开始吐丝织茧,某日茧成。某 日茧破蛾出,某日雌雄蛾子交死,某日产 卵。
二、轶事记录法
Tankertanker Design
1
轶事记录法的涵义
2
轶事记录法的优缺点
3
轶事记录法的运用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轶事记录法的涵义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1 st 轶事:独特的事件,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件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 1、可以记下孩子大致的发展情形
——综合式日记法 • 2、将观察焦点集中在某一或几种发展的层面,例如,语
言、社会、认知、动作技巧的发展 ——主题式日记法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
(2)建议(支持策略) 对你今后要进一步开展的观察活动进 行思考。
• 如:继续为她提供计划自己活动的机会。 • 鼓励她参加有助于增强手指技能(精细操作 技能)的活动。如:指偶,拼装玩具等。
常见观察记录需要完善
1.观察对象:不完整 2.观察时间:不具体,持续时间 3.游戏环境、背景的必要描述 4.描述是否详实 、客观、准确 5.分析是否准确、点到核心 6.理论的使用:评价依据 7.调整(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 8.混淆观察描述、分析与背景
8精细动作练习反复摆弄精细动作探索探索材料物理经验解决问题逻辑经验4合作行为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交往策略社会认知规则遵守游戏规则规则认知遵守日常规则行为习惯创造规则认知和社会语言沟通性语言表达与理解语言水平机智性语言认知水平协商性语言社会水平305运动行为练习重复性动作粗大动作探索尝试新技能粗大动作6情绪表现愉悦程度成就理智感荣誉感协调道德感友谊需要满足感参与热情时间持久性兴趣专注性发动自主性情绪宣泄激动自控忍耐抑制31角
3、操作行为
• 搭建——作品构思(目的性、想象)、作品名称(知识 经验)、结构的复杂性(空间想象、精细动作) • 练习——反复摆弄(精细动作) • 探索——探索材料(物理经验)、解决问题(逻辑经验 )
4、合作行为
• 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 、交往策略(社会认知) • 规则——遵守游戏规则(规则认知)、遵守日常规则( 行为习惯)、创造规则(认知和社会) • 语言——沟通性语言(表达与理解、语言水平)、机智 性语言(认知水平)、协商性语言(社会水平)
学前儿童 行为观察与分析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课程游戏化实施 观察意识:与我的关系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课堂PPT)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课堂PPT)
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而且对观察记录者的观察 能力和文字表达有较高要求;另外,很多教师 不知如何处理收集的资料。
24
例子
对象:玲玲(女孩、4岁5个月);情境:玲玲家,室外; 同伴:强子(玲玲的表弟,18个月);时间:2010年5 月8日 ,下午3:30
记录:玲玲恳求她的妈妈,让她到邻居家去玩,但是玲 玲妈妈不同意,并让她回屋里去玩。当玲玲和妈妈争论 时,强子正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它能对某个特殊事件作迅速、正确和详细描述的记录, 通常被教师用来观察哪些儿童在一起玩等信息;
它虽然简单,但能用最简略的语句将内容描述下来,提 供儿童行为发生的前后关系、背景、情境等;
它记录的资料清晰,可以根据其进行推断和解释,无需 其他客观叙述;
资料可以长期保存,提供给后续需要。
11
缺点
容易受偏见影响而选择性地记录行为,以 记录者的好恶进行偏向性选择。
19
仙蒂很快吃完她的三明治,用手剔除夹在齿缝间的食物,她 对老师说:“我还要花生牛油的三明治。”(对食物的兴 趣——很感兴趣,吃得很快而且还要)当老师做三明治时, 她往后靠在椅背上,把手放在椅背后面、踢着脚、微笑的看 着老师。(对食物的兴趣——满足)
老师将三明治递给她:“拿去吧!”(老师扮演的角色—— 进餐的服务者)“谢谢。”她立刻开始吃第二个三明治,然 后很渴似的喝下她的牛奶,狼吞虎咽地把三明治吃完,再向 老师要牛奶。(对食物的兴趣——喜欢、进食很快)
5
运用时需要注意
家长较多地运用日记发,但在托幼机构运 用较少,不过在个案研究时会用到。
如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如障碍儿童 通常不能很好地沟通,需要日记收集资料, 发现其内心世界。
除了真正记录儿童的行为之外,不能太琐 碎,要将真正对了解儿童有关的行为记录 下来。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

记录二: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的表现
有些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时,可能会出现 误解或沟通不畅的情况。例如,一个幼儿可 能会用哭闹或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或焦虑情绪。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引导幼 儿学会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需求。
例如,当一个幼儿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 具而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老师可以引导他通 过协商、交换或者轮流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 要的东西。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幼 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提高其社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二)
01
行为表现
幼儿尝试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他的需求,但他的表达方式 并不清晰,导致其他幼儿不理解他。
02
情绪状态
幼儿感到困惑和沮丧,因为他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需求。
03
分析
该幼儿已经能够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是一个积极的进步。然而,他还需要学习如何更清晰地 表达自己,以便其他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这将有 助于他更好地与同伴互动和建立关系。
交技能。
记录三: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的表现
有些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可能会存在过度依赖 他人的情况。例如,一个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寻求 成人的帮助,而不是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情况需 要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幼儿学会独立自主地 解决问题。
例如,当一个幼儿在拼图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可 以鼓励他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观察图案 、尝试不同的拼接方式等。如果幼儿仍然无法解决问 题,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他找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观察总结及建议措施
要点一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
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 机会,例如让他们自己选择玩具、分 配角色、解决同伴间的矛盾等。通过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我们可以帮助 幼儿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并增 强自信心。

学前儿童典型问题行为ppt课件

学前儿童典型问题行为ppt课件
– 间接攻击:又称心理攻击或关系攻击,是通过第三方 实施的攻击行为,包括散布坏话造谣、唆使打人、游 戏活动排斥等
18
按照攻击的目的来划分: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 击
– 工具性攻击:以获取某种物品、维护某种权利而伤害 别人。
– 敌意性攻击:以破坏东西、伤害他人为目的,而进行 攻击。
19Biblioteka 、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15第二节 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观察与分 析
16
一、攻击行为的定义
攻击行为的定义:有意伤害他人、损坏或抢夺他 人物品的行为。
17
二、攻击行为的分类及其表现
按照攻击的实施方式: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 接攻击
– 身体攻击:包括打、扭、拧、指戳、砸、抓、抢夺他 人物品、抢占座位空间等
– 言语攻击:包括说脏话、骂人、取消、嘲讽、叫取外 号等
3
二、社会退缩的几种类型及其行为表现
主动退缩型
– 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主动离开同伴选择独处,沉湎于自己的活 动。对物感兴趣,对社会活动不感兴趣,他人的活动与存在并不 能引起这些儿童太多的注意。情绪较好。在社会性游戏的参与中 主要表现为:独自游戏,主要是玩建构游戏或摆弄物体。
焦虑退缩型
– 希望交往,但是又恐惧交往。情绪焦虑。在社会性游戏的参与中 主要表现为:无所事事、旁观。
戏。为期14天。
– 矫正游戏为九组幼儿系列集体游戏,包括角色游戏、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和表演游戏,侧重提高童童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让 统统体验交往的快乐。
A2:同A1,为期7天。 B2:同B1,为期15天。
13
实验效果
童童在A1与人交往的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在B1 的开始几天,与人交往的时间有较大波动,然后 逐渐稳定。矫正游戏停止后,矫正对象在A2与 人交往的时间明显增加,每日波动比B1明显减 少,最后稳定于28-30分钟之间。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八章学前儿童行为的分析ppt课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八章学前儿童行为的分析ppt课件

第一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的要求
➢ 整理和分析资料,是指“根据研讨目的,对所 获得的资料进展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渐 集中和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 的是对资料进展意义解释。〞
➢ 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是一种加工的过程,是经 过一定的分析手段将记录资料“打散〞、“重 组〞、“浓缩〞的过程。
一、整理和分析同步
➢ 察看对象的姓名及根本情况 ➢ 察看的日期、时间、地点和情境 ➢ 察看记录者的身份 ➢ 记录资料的陈列序号 ➢ 其次,在将资料进展编号以后,还应该检查
原始记录资料能否完好。
二、阅读原始记录
➢ 尊重原始记录资料 ➢ 关注客观感悟 ➢ 寻觅记录资料中的意义〔中心义务〕 ➢ 从主题层面寻觅与察看目的相关的、反
及“问题〞能否适宜。 对标签进展整理
二、进展解释
〔一〕决议标签的类目 正类目:吻合预设观念的一类标签 反类目:相反意义的一类标签 其他类目:无法判别归于正的或反的类目
幼儿进食行为的察看
➢ 正类目:〔不参与进食活动〕 ➢ 逃离 ➢ 没理睬、不理睬 ➢ 以哭来回绝 ➢ 抗拒 ➢ 凝视他人 ➢ 发呆 ➢ 以沉默来回答
➢ 扎根实际是1967年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提出的,是一种研 讨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从阅历资料的根底上建立实际。
➢ 察看者在察看之前是没有实际假设的,直接从原始资料 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实际。
➢ 扎根实际是从一个人行为的是实践景象所产生的,只能 用来解释被察看者一个人的行为,而不能随意用来解释 其他个体的行为。
二、及时对资料进展整理和分析
➢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程序:察看记录
整理分
析 再察看记录
整理分析……
➢ 对资料进展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对曾经搜集到 的资料获得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更为重要的 是还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搜集提供方向和聚焦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堂PPT)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堂PPT)
发动(自主性)、
• 情绪宣泄——激动(自控)、忍耐(抑制)
31
角色游戏看什么:
• 替代物的使用电话熨斗 • 游戏情节的变化 • 游戏冲突的解决 社会冲突(纠纷)
认知冲突(困难)
行为诊断、发展可能性、 课程的问题与调整
结构游戏中看什么: • 发现搭建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 看作品的搭建技能 • 看作品搭建中体现的数理逻辑经验 • 作品的表征水平(与原型的一致性、细致性、概括性)
27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以游戏观察为例
1、装扮行为:
• 主题——主题发起(动机)、主题名称(生活经验范 围)
• 情节——情节构思(目的性、想象)、情节内容(知 识经验)
• 角色——角色意识(自我意识)、角色认知(社会认 知)、角色类型(社会认知)
28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以游戏观察为例
2、替代行为
3、操作行为
• 搭建——作品构思(目的性、想象)、作品名称(知识 经验)、结构的复杂性(空间想象、精细动作)
• 练习——反复摆弄(精细动作) • 探索——探索材料(物理经验)、解决问题(逻辑经验

4、合作行为
• 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 、交往策略(社会认知)
• 规则——遵守游戏规则(规则认知)、遵守日常规则( 行为习惯)、创造规则(认知和社会)
(一)基本概念解读
1.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
2.学前儿童的行为
学前儿童的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 生的外部(外显)活动。
这里的主客观因素,各位老师如何理解,具体又可 以指什么?
依据直接的观察,可以把学前儿童的行为简要概括为动作、 语言、表情、神态等,以及由此倒推而出其心理活动。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一章观察概述26页PPT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一章观察概述26页PPT

二、个人与环境的互动
(一)“刺激—反应” 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例: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马路对面有人在大声说话,她驻 足倾听。
(二)“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
例:快吃午饭了,厨房阿姨把馒头放在桌上,小许肚子 很饿,他看到,立即伸手去拿馒头,但是又把手放下了。
(三)“内在动机—行为反应”
第一章 观察概述
第一节 观察的涵义 第二节 行为的涵义 第三节 观察的类型 第四节 观察的特性
第一节 观察的涵义
一、什么是观察 二、一般观察 三、专业观察
一、什么是观察
(一)观察 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
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观察不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这 么一个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 过程。
思考:日常观察和专业观察的区别
日常观察 : “事实获取—主观判断” 专业观察 : “事实获取—主观判断” 和“主观判断—
事实获取” 的重复过程 所以,专业观察必须针对观察对象的行为 提出可靠的解释。
第二节 行为的涵义
一、什么是行为 狭义的解释:个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
动,是表现在外的而且能被直接观察、 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的解释:人的行为不只限于直接观 察到的、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 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断内在的心理活 动和心理过程。
谢谢
优缺点:
二、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一)直接观察
对那些正在发生的行为和现象进行的观察,观 察者身临其境,亲眼看到或听到所发生的事情, 凭借观察者的感觉器官,在现场直接进行观察, 从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优缺点:
(二)间接观察
通过对间接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测,从而获取 资料的观察。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107页PPT资料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107页PPT资料
• 从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来探讨被观察者行为 的产生,显得十分的有必要。
• 由于外在行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才使得我们推测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或 行为原因成为可能
• 连续性
• 整体性
• 程序性
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仪 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 发生的学前儿童的行为及现象进行考 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 的方法。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观 察?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第十 条:
•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 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 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 和偶然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 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 分析
季云飞
导论: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 观看下列片段 • 问题: • 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请在
纸上写下) •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见”和“想法”
呢?
• 我们的这些所思所想“接近事实真相” 吗?
• 为了接近事实真相,你觉得还有哪些 问题没有解决?
• 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可以分为自然 观察和实验观察
• 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 • 学前儿童使用工具(材料)的行为 • 学前儿童与同伴的互动行为、与成人的互
动行为 • 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 学前儿童的语言和阅读发展的情况 •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 • 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的行为
• ……
在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中, 行为观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行为观察?
• 行为: • 个体表现在外而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
记录或测量的活动。(狭义) • 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ppt课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ppt课件

15
环境: 目的:五大领域 目标:具体能力和表现 观察记录: 结论:总结行为表现 评价:比较 建议:
ppt课件
16
观察记录的五个步骤
一、选择目标儿童作为观察对象(你准备观察谁?你为什么 要观察这个幼儿?你想发现什么?)
(一)从重要的偶发时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选取 (打人,说脏话,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一次分享)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
ppt课件
1
观察也是一项专业技能
运用哪些方法才能正确观察儿童的行为? 儿童的行为代表什么含义,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
化?(玩积木的孩子) 儿童为什么表现出这些行为,儿童有什么需求?(撕书) 当看懂儿童的行为意图后,教师该如何满足幼儿的需求? 如何预防或制止某些行为的发生?等等。
ppt课件
35
第三节 非正式的观察方法
一、非正式的观察方法
1.非结构化的叙事观察
在观察前没有特定的某一个或一群观察对象,没有观察目 的目标。
虽然叫做无结构的,实际上它还是要有结构,应该包括儿 童的详细信息,这样才能写结论、评价和建议。
ppt课件
36
ppt课件
37
2.日记记录
以日记方式记录描述成长、行为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 件或里程碑的事件。
ppt课件
43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2.事件抽样:以时间发生始末为观察范围,从事件一开始 就进行记录,直至结束。如,吃饭,上厕所,争吵,看电 视。只观察事先选择好的特定事件。
ppt课件
31
幼儿
时间
教师与
幼儿互
动前的 表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PPT课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PPT课件
24
陈勇是个内向而清秀的男生,可他却立志做一篇研究乞丐生存
状态的社会学论文。为了与前人的研究有别,他与导师反复商量, 决定当一回乞丐。陈勇说:“市民对乞丐存在矛盾心理:不给钱 不忍心,给钱又怕上当。因此,用深入的量化研究来解决市民这 一矛盾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我和每个乞丐接触时,都要变着戏法问他们几十个问题。”
31
在中国,陈鹤琴是最早将观察实验方法运用于研究儿童身心发
展规律之中的教育家。他所做文字、摄影记录并阐明幼儿的动 作、好奇心、模仿力、游戏、言语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知 识、能力、思维发展的特征及其意义,作为第一手资料,成为 他日后对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游戏和玩具、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等方面研究、论述的重要佐证。他的朋友、教育家陶 行知评价:陶行知评价说:“陈先生得了这个实验中心,于是 可以把别人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归 纳。”
戴维•哈雅洛(David Hayano)曾作为加州纸牌赌场常客对居
民进行观察。
在一项关于“中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中,研究者可能以指
导教师,甚至是中学生的身份进入社团从事研究工作。
安徽大学社会学硕士生陈勇为了写出一篇研究乞讨群体的社
会学论文,竟在合肥“行乞”三个月,并已写下四万余字的 《乞讨日记》。
14
一、什么是行为
• 狭义:个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表现在外的而且能被直接观察、
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 广义:人的行为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到的、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
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断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15
二 、个人与环境的互动
手舞足蹈 喜形于色
外显行为
敢怒不敢言
默默的
内隐行为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PPT高职学前教育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PPT高职学前教育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第一节 观察概述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不仅仅是人类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 程,同时又是人类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观察的种类
1.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4.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 5.自我观察与客观对象观察
第二节 幼儿行为观察
一、什么是幼儿行为 1.行为的内涵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
“观察、观察、再观察” ——[前苏联]巴甫洛夫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 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 的需要。” ——[意]蒙台梭利
全书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实践练习】
❖ 观察练习一:日记描述 要求:观察者任意选择一名婴儿,在一
周内观察并做日记描述。观察时可将注意力 放在该婴儿的动作发展上。可给婴儿一个玩 具,观察婴儿是如何抓握这个玩具的,及时 做好规范记录。 ❖ 观察练习二:事件描述
要求:用事件描述法观察记录幼儿游戏。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
“观察、观察、再观察” ——[前苏联]巴甫洛夫
一、日记描述法的要点
1.确认并记载观察对象的年龄、观察时间、地点、环境 等。
2.观察记录该婴幼儿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行为。观察者 可以参与婴幼儿的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观察记录孩 子的反应;也可以不参与孩子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 份来观察记录所见所闻。
3.在观察记录幼儿的行动时,应该抓住细节甚至连表情。 4.记录幼儿的行动和相应的表情。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
“观察、观察、再观察” ——[前苏联]巴甫洛夫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 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 的需要。” ——[意]蒙台梭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清远市清城区第一幼儿园园长邹燕清
1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观察?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第十条: •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
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然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
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
2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
• 学前儿童的经验获得水平 •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 学前儿童的心理需要 • 学前儿童个体的学习方式
•从而发展和计划自己的课程,更有效的支
持、促进儿童的发展
3
4
第一章 观察概述
• 第一节 观察的涵义 • 第二节 行为的涵义 • 第三节 观察的类型 • 第四节 观察的特性
手舞足蹈 喜形于色
外显行为
敢怒不敢言
默默的
内隐行为
16
环境的刺激与一个人的外显行为的关系:
17
三、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 连续性、整合性、程序性
18
第三节 观察的类型
19
一、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
• 思考:两者的区别?
20
二、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是否借助仪器和技术手段为观察? •是否直接面对被观察者?
9
观察的对象:
10
11
三、专业观察
• 专业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是研究者有目的、有
计划的一种活动。观察者运用感觉器官能动的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 知和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资料”。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专业观察和一般观察的区别?
• 一般观察:事实获取——主观判断 • 专业观察:事实获取——主观判断和“主观判断——事实获取”重复来回
询问,然而,在调查中,他只能凭记忆提问,所以80个问题往往
只能问到六七十个。陈勇说,他已写下四万多字的《乞讨日记》,
而这些都是日后论文的雏形。
25
非参与观察的例子
观察者最好不出现在活动现场,可以用摄像机代替人的眼睛进
行观察,或在安装单向玻璃的观察室中进行观察。
班杜拉攻击实验(摄像机)
26
•叙述观察:指在观察中过程中,观察者详细观察记录学
前儿童连续的、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
方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等都是叙述观 察。
•取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
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对其进行观察记录,或者选择在特定时
间内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涉及的范围小,事先
做好准备,观察容易细致,操作比较容易。对观察者的要求 体现在取样上。包括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两种。
29
1920年12月26日凌晨,29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他的
儿子出生后2秒就开始大哭,延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接地哭, 45分钟后哭声停止,儿子连续打了6次呵欠,渐渐睡着了。10个 小时后,这个新生的男孩流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泡尿……。
望着自己的“杰作”,初为人父的陈鹤琴来不及兴奋,他拿着
民进行观察。
在一项关于“中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中,研究者可能以
指导教师,甚至是中学生的身份进入社团从事研究工作。
安徽大学社会学硕士生陈勇为了写出一篇研究乞讨群体的
社会学论文,竟在合肥“行乞”三个月,并已写下四万余字 的《乞讨日记》。
24
陈勇是个内向而清秀的男生,可他却立志做一篇研究乞丐生存
状态的社会学论文。为了与前人的研究有别,他与导师反复商量,
22
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按照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进行分类。 参与型观察是观察者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在
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了解他们的言行,以获得第一手 研究资料。
非参与观察的观察者仅仅是作为旁观者进行客观地观察,以
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日常生活为原则。
23
参与观察的例子
戴维•哈雅洛(David Hayano)曾作为加州纸牌赌场常客对居
的历程
13
第二节 行为的涵义
• 观察活动中被观察者的表现出来的行为
14
一、什么是行为
• 狭义:个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表现在外的而且能被直接观察、
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 广义:人的行为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到的、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
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断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15
二 、个人与环境的互动
•评定观察:观察者对学前儿童观察的多次基础上,对其
行为或事件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27
•长期观察:连续不断的,在较长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行为
进行的观察。例如日记式记录法。 例如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对其儿子一鸣进
行的长达808天的深入观察,其传世名作有《家庭教育》、 《儿童心理学研究》。
•短期观察: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的
21
直接型观察是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及其行为。(例如观察者直接观察教
师的课外阅读状态。)
间接型观察是指通过对与观察对象有关的物化了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并通过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信息。(例如通过分析观察教师的某 几本书的磨损程度,大致可以推论哪些书是该教师经常阅读的,哪些是偶 尔翻阅的。如果教师的书架上灰尘厚重,则可以推论教师可能很少阅读。)
照相机,镜头对着襁褓中已经熟睡的婴儿连连拍照,然后用钢笔
观察。
•定期观察:在某个指定的时段内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
反复的观察。
28
陈鹤琴:儿子就是儿童教育的“试验 品”
他把自己的儿子当做
“实验对象”,记录了 其成长过程的每个变化。 他自办幼稚园,开展儿 童教育实验。他为中国 的幼稚园发展及儿童研 究提供了大量实验结果 和科学材料。他就是中 国儿童教育之父——陈 鹤琴。
5
一、什么是观察
• “观察”与“看”的区别?
观察比看要更仔细些,,观察中的“观”就是“看”,“察” 除了看的意思外,还有调查的意思。联在一起,观察就是 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各种现象。
6
7
8
二、一般观察
• 所谓的一般观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所
以一般观察也可以称之为日常观察,它是相对于作为 科学研究手段的专业观察而言的。
决定当一回乞丐。陈勇说:“市民对乞丐存在矛盾心理:不给钱
不忍心,给钱又怕上当。因此,用深入的量化研究来解决市民这 一矛盾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我和每个乞丐接触时,都要变着戏法问他们几十个问题。”
陈勇说,为了使自己的研究系统化,他精心制作《合肥市乞丐生
存状况调查提纲》,上面有80个调查“指标”,需要向乞丐一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