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及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醫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認識和治療
熊曼琪
1. 中醫如何認識慢性腎衰?
慢性腎衰是多種腎臟疾病發展到最後的共同結局。

根據它常見的原發病、演變經過、臨床表現和預後情況,一般認為中醫古代文獻中關於本病的記載,散見於「水腫」、「關格」、「癃閉」、「溺毒」、「虛勞」等病証中。

「關格」是指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的危急重症;「癃閉」是指小便少點滴而出,甚則閉塞不通;「溺毒」泛指尿毒素不能從小便排出,因而導致頭痛而暈、視物不清,甚則神昏痙厥、不省人事等;「虛勞」是指因勞致虛,積虛成損的一類病証,表現為虛弱疲乏、動作少力、面白無華、四肢不溫等。

以上這些都和慢性腎衰病程中不同階段所出現症狀相類似。

慢性腎衰的病因,中醫認為一是臟腑虛損,二是外邪侵襲。

即由其他慢性病、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六淫侵襲、七情所傷、勞倦過度、藥物損害、房室不節及腎虛或年老腎氣自衰等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削弱身體正氣,使抵抗力下降,陰陽平衡失調,加之外來風熱、濕熱等乘虛內侵臟腑所致。

2. 慢性腎衰與中醫腎虛有何關係?
腎是中醫五臟之一,爲“先天之本”,具有藏精、生髓、通腦、主骨、主水液等功能。

所謂“腎虛”就是指腎的上述功能虛弱,臨床表現爲腰脊酸痛、腿酸軟或足跟痛;耳鳴或耳聾;發脫齒搖;尿後有餘瀝或失禁;性功能減退;不孕及不育等症。

中醫腎虛不等於慢性腎衰。

中醫和西醫是兩個不同的醫學體系,兩者的理論、名詞術語至今尚不能完全相通。

慢性腎衰患者可以在某一階段出現中醫所稱的“腎虛”證,但“腎虛”不等同於慢性腎衰。

慢性腎衰也並不都適用補腎中藥來治療。

3. 中醫治療慢性腎衰有哪些方法?
慢性腎衰病情較重,表現複雜、變化多端,難以用一張處方、一味藥物、一種方法解決,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治療措施,包括內服藥物、灌腸療法、浴汗療法、針灸療法、飲食療法、中藥外敷等。

這些療法各有針對性,相互協調,標本兼顧,根據病情需要,聯合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治療,往往可達到較好的
治療效果。

4. 慢性腎衰正虛諸証如何辨証論治?
慢性腎衰多表現為正虛邪實。

正虛是指氣血陰陽虧損和臟腑功能障礙,尤以脾腎兩虛為主。

可分為下列四型分別論治。

(1)脾腎氣虛
症狀:怠倦乏力,氣短懶言,納少腹脹,腰酸,腿軟,口淡不渴,大便不實,夜尿清長,甚則畏寒肢冷,腰部發冷,脈象沉弱,舌淡邊有齒痕。

治法:益氣健脾補腎
方藥:香砂六君湯合二仙湯加減
(2)脾腎氣陰兩虛
症狀:面色少華,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皮膚乾燥,飲水不多,或有手足心熱,或手足不溫,大便稀或幹,尿少色黃,夜尿清長,脈象沈細,舌淡齒痕。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參芪地黃湯加味
(3)肝腎陰虛
症狀:頭暈頭痛,口舌咽乾,渴喜冷飲,五心煩熱,全身乏力,腰膝酸軟,大便乾結,尿少色黃,舌淡紅無苔,脈沉細或弦細。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杞菊地黃丸合二至丸加味
(4)陰陽兩虛
症狀:極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熱,口乾欲飲,腰膝酸軟,大便稀溏,小便黃赤,脈象沉細,舌淡白胖有齒痕。

治法:陰陽雙補
方藥:巴鹿丸加減
5. 慢性腎衰邪實諸証如何辨証論治?
在慢性腎衰發展過程中,在正虛的基礎上出現各種病理產物,構成了邪實的一面,又可分為下列四型分別論治。

(1)寒濕阻滯
症狀:畏寒倦臥,噁心嘔吐,口中尿臭,口淡口粘,胸脘痞滿,大便秘結,舌淡體胖苔白膩,脈象沉細。

治法:溫陽降濁
方藥:溫脾湯合二陳湯加減
(2)濕熱中阻
症狀:口中穢臭,口苦口粘,胸脘痞悶,腹脹納呆,或心煩失眠,便秘,或大便穢臭,舌質紅,邊尖有齒痕,苔黃厚膩或乾燥,脈弦數或弦滑。

治法:清熱化濕
方藥:黃連溫膽湯合蘇葉黃連湯加味
(3)水氣不化
症狀:水腫腰以下尤甚,胸腹脹滿,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淡苔膩,脈沉遲或沉細。

治法:溫陽化氣行水
方藥:濟生腎氣湯合實脾飲化裁
(4)瘀血內停
症狀:面色晦黯,唇色發紫,腰痛,肌膚甲錯,女子月經延期或閉經,舌質
紫黯有瘀斑或瘀點,脈沉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6. 灌腸療法
中藥保留灌腸是治療慢性腎衰的一種重要方法,特別適應於早期或中期邪實明顯,正虛較輕,伴有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不能服藥的人。

其作用是促進血液及腸管周圍組織向腸腔中分泌代謝產物,並排出體外,從而減輕了氮質瀦留,減輕了健存腎單位的負擔,緩解了臨床症狀,延緩了腎衰的進行性發展。

主方:大黃、牡蠣、蒲公英、益母草
陽虛甚者加附子
腹脹甚者加大腹皮
兼便血者加地榆,槐花,棕櫚炭
上藥煎成150-200ml,在37℃左右灌腸,保留60-90分鐘。

每日1-2次,連用7-10天。

停3-4天,可再用。

7. 浴汗療法
適用於腎衰水腫、尿少用利尿劑無效,而又不能透析治療者,以及部分透析病人皮膚瘙癢者。

其作用是促使周身出汗,氮質代謝產物隨汗液排出體外,在皮膚表面結晶的尿素霜消失,身痛減輕或消失。

同時隨著汗量增多,尿量也自然增多,浮腫消退。

主方:麻黃、桂枝、羌活、獨活、細辛、蒼朮、白朮
或:橘子葉、生薑、柚子皮
濃煎取汁,加入浴肛溫水 (38-40℃),浸浴30分鐘。

以浴後不感疲勞為佳。

同時須注意不要受涼。

中藥泡足取汗亦可取。

具體方法為川椒、紅花、蒼朮、防風、羌活、獨活、麻黃、桂枝、細辛、艾葉,煮沸後適溫泡足,每次40分鐘,使患者周身出汗,可達消腫、降低BUN.SCR的目的。

8. 中藥外敷療法
用附子、仙靈脾、桃仁、紅花、川芎、沉香、冰片等,研末,用95%酒精
將桂氮酮稀釋成1.9%溶液,與中藥調和,外敷於兩側腎俞及關元穴,以後每日用溶液濕潤藥末,隔3日換藥1次,每4次1療程,共使用2-4療程。

可使肌酐、尿素氮、內生肌酐清除率及臨床症狀得以改善。

其機理可能是經穴位和經皮膚吸收的雙重作用,從而達到溫腎和絡,利尿泄濁的治療效果。

9. 針刺療法
本法對穩定肌酐、尿素氮、血壓以及增加尿量有一定療效。

主要用於改善症狀,調整全身狀態。

消化系統症狀:選中脘、氣海、足三裏、三陰交等穴
尿少或無尿:選關元、中極、陰亷、腎俞、三焦俞等穴
增強腎血流量:選中脘、腎俞、心俞、三焦俞等穴
調整血壓:選中脘、百會、正營、玉枕、肩井等穴
10. 如何運用中醫中藥改善胃腸道症狀?
胃腸道症狀是慢性腎衰早期出現的臨床表現,並且隨著病情的進展日益突出。

往往先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後期則腹瀉不止。

中醫中藥最常用下列二法。

一、和胃降逆法
常用姜半夏、茯苓、黃連、蘇葉、陳皮、甘草水煎服。

有止吐開胃之功效。

方中陳皮含鉀量較高,高血鉀症或無尿病人慎用。

二、澀腸止瀉法
常用肉豆蔻、訶子、罌粟殼、赤石脂、烏梅、禹余烺,水煎服。

有收澀
止瀉之功效。

11. 如何運用中醫藥對穩定期患者進行調治?
穩定期慢性腎衰患者臨床表現以正虛為主,在邪實之中以瘀血為主,故治療以扶正為主,同時輔以活血化瘀,對延緩腎功能進行性衰竭,減輕尿毒症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保持這些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十分有益。

具體調治措施有以下四方面。

一、調理脾胃
慢性腎衰患者病情複雜,中醫主張在眾多的証候面前應突出調理脾胃,
使患者飲食增進,增加營養,提高抗病能力,同時保護胃氣可減輕其他
藥物對腸胃道的負擔,以及防止尿毒症所致的消化性潰瘍。

主要方藥有香砂六君子湯合焦三仙,有腹瀉的用藿香正氣散合參苓白朮散。

二、益氣固表
久病必虛,虛則禦表不固,易感外邪,常出現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往往加重病情,加速腎功能惡化。

因此益氣固表對於慢性腎衰患者併發感染甚為重要,常用玉屏風散。

三、補腎填精
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生髓,骨髓能生血。

因此腎對血液的生成極為重要。

常用的補腎中藥如冬蟲夏草、淫羊藿、何首烏、山茱萸、女貞子等,對腎性貧血效果較好,而且對提高患者的整體狀況亦有一定效果。

四、活血化瘀
慢性腎衰由多種疾病遷延日久而來,按中醫「久病多瘀」的觀點,必有血瘀存在。

尤其是糖尿病腎病,血液高凝狀態十分突出,故採用活血化瘀治療,對穩定病情有一定作用,常用治法當酌情選用益氣活血、行氣活血、溫陽活血、養陰活血、解毒活血等法。

常用活血化瘀藥物有丹參、川芎、澤蘭、當歸、赤芍等。

12. 如何配合使用中藥,防止慢性透析患者的透析反應,提高透析效果?
併發低血壓,用高麗參或紅參燉服。

或用高麗參注射液滴注。

併發營養不良,用八珍湯加減,或冬蟲夏草燉服。

併發高粘血症,口服丹參、田七及其制劑。

或用丹參注射液,川芎嗪、
血栓通滴注。

併發皮膚奇癢、脫屑、魚鱗樣改變,用四物湯加味內服。

併發骨痛,可用左歸丸加味內服。

併發肌痙攣,用芍藥甘草湯或附子理中湯內服。

併發貧血,用黃芪、黨參、丹參、淫羊藿、何首烏、杞子、白朮、大黃,煎水內服。

於透析開始時靜滴黃芪注射液20ml加入5%-10% G.S.250ml。

可降低透析患者的感染率及透析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並使血清白蛋白升高。

13. 哪些食療方適宜於慢性腎衰患者服用?
(1) 鯽魚湯:鮮鯽魚1條,約250 g,去鱗及內雜,將獨頭蒜一頭和松羅茶
30 g,砂仁10 g放入魚腹中,加適量水,不加鹽及調料,煮熟,食魚肉,
吃蒜,喝湯,兩天用完。

本方具有健脾制水利尿之功。

適用於各種腎性水腫。

(松羅茶清熱降火,下氣行水,兼有消食導滯、通便作用)
(2) 蘆根綠豆粥:將蘆根100g、紫蘇葉15g、生薑10g加水先煎,取汁去渣,入綠豆100g,煮熟成粥,即可食用。

適用於濕熱蘊濁之嘔吐。

(3) 扁豆山藥粥:扁豆15g,山藥30g,粳米30g。

洗淨後加水煮粥,分2次服用。

本方有健脾收澀作用,適用於慢性腎衰脾虛濕盛、久瀉食少者。

(4) 參棗湯:人參(或西洋參)6g,紅棗6枚。

共煮內服。

本方對慢性腎衰貧血者,有提高血紅蛋白作用。

(5) 桑椹蜜膏:鮮桑椹1000g(或幹品500g)蜂蜜250g。

鮮桑椹洗淨,加
水適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2次,合併煎液再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稠時,加蜂蜜,至沸停火。

(6) 地膚子湯:地膚子30g,紅棗4枚。

加水煎服,分2次服完。

本方具有清利濕熱止癢作用,適用於慢性腎衰有皮膚瘙癢者。

(7) 冬蟲夏草老鴨湯:老鴨一隻去內臟後,將蟲草5-10克塞入腹腔內,隔
水炖爛後,分次服用。

(要注意計算鴨子中蛋白質含量)
亦可用冬蟲夏草6g,隔水炖30分鐘,連渣一起服下。

本方對腎組織有保護和修復作用。

(8) 淮山粥:選用淮山加梗米或糯米等適量熬粥。

亦可選用杞子、大棗、蓮
子、薏米、龍眼肉等一味或數味煮粥服。

經濟方便,容易接受。

長期服用,可改善貧血、虛腫、失眠等症。

14. 哪些中藥具有損害腎臟作用?
雄黃、朱砂、砒霜、斑蟊、蜂毒、魚膽、蛇毒抗栓酶、海馬、山慈菇、鑽地
風、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牽牛子、野百合、腊梅根、蒼耳子、木通以及三品一條槍,具有腎毒性,不能使用。

安宮牛黃丸等中藥制劑在中毒劑量下可造成腎損害,應慎用。

15. 哪些中藥具有保護腎臟作用?
人參、黃芪、地黃、當歸、黃精、何首烏、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杜仲、三七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黃芪、細辛、海金砂、白芍、降香、南星、法半夏、葛根、野菊花、牛膝、山楂、何首烏等,具有影響血管緊張素Ⅱ形成的作用,從而降低球內壓,延緩慢性腎衰的進展,以上藥物可在辨証的基礎上選用。

16. 冬蟲夏草治療慢性腎衰的機理是什麼?
冬蟲夏草用於慢性腎衰的作用機理主要是補充患者必須氨基酸,促使蛋白質合成;升高血壓,降低血磷,使鈣磷代謝恢復正常;補充鋅、鉻、錳等微量元素;影響蛋白質代謝;以及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患者的抵抗力。

防治繼發感染,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由於冬蟲夏草價格昂貴,現在一般人多用人工培養的菌絲制劑代替,這些菌絲制劑有與冬蟲夏草相類似的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冬蟲夏草。

菌絲制劑常用的有金水寶膠囊2-4粒,每日3次;百齡膠囊6粒,每日3次;至靈
膠囊2-4粒,每日3次。

17. 大黃治療慢性腎衰的機理及其注意事項是什麼?
大黃治療慢性腎衰的機理主要是增加糞氮排出量;緩解腎組織,特別是腎小管細胞的高代謝狀態,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的增殖,從而減慢腎衰的進展;同時還能使脂代謝紊亂得以糾正,有抗凝血、改善血液流變學、消炎、免疫調節等方面的作用,這些都對慢性腎衰的進展有抑制作用。

大黃性味苦寒,生大黃瀉下作用峻猛。

故其治療慢性腎衰的劑量因人而異。

一般人使用後每日解2-3次軟便為佳,入煎劑宜後下,劑量由小量漸增。

老人、小兒、體弱者,應選用制大黃,使作用緩和持久。

大黃在使用過程中,亦可引起腹瀉無度,致脾胃受損,加重病情。

因此,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大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