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六年级上)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https://img.taocdn.com/s3/m/03095d1959eef8c75fbfb375.png)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初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了解海洋生物的多姿多彩。
3.通过案例分析、画食物链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活动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初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相关视频、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以一段“案例传真”导入,引出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发问,学生思考,教师及时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
)二、海洋中的食物链1.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生物的营养关系,教师及时评价,并板书。
2.学生探究“食物链”,教师引导学生从板书中体会“食物链”。
3.学生默读“一滴奇妙的海水”资料。
(教师指导阅读方法。
)4.学生独自画出第三页生物之间的关系。
5.教师小结:“食物链”(设计意图:利用板书,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很容易看出来。
学生对于“食物链”的了解也变得形象。
本课知识,与六年级的科学知识有相通之处,理解的格外深刻。
)三、海底生物大写真1.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师及时评价)2.运用实物投影仪,结合第四页图片资料,教师补充学生所不熟悉的知识。
3.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4.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请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关注海洋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这种形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其他学生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
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17bac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65.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熟悉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取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量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份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类刺激作出必然的反映。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衍(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生物分类的方式(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依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二、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份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进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式进行统计3、观察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搜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散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二、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讨探讨的一般进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讨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取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讨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散布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https://img.taocdn.com/s3/m/aaba10c1ce2f0066f53322d4.png)
五、海洋保护
• 1、保护海洋环境 • 2、休渔季 • 3、禁止大量捕杀鲸鱼、鲨鱼
• 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二、其妙的海水
这是一滴海水被放大25倍的画面,地球公海是无 数小动、植物,统称浮游生物的家园。“浮游生 物”这个词不是描述一种特殊的有机体,是以其 大小和生命体太小无法游过大洋流的事实而定义 的。浮游生物包括水体 病毒、只有在显微镜下 才能看得到的海藻和水中细菌、小虫子、甲壳纲 动物,还有鱼卵、大动物的幼体和植物(如海草), 以及螃蟹、龙虾、鱼和海胆。因随波逐流,大水 母也被归类为浮游生物。 虽然浮游生物的重要性不可能被夸大其辞, 但是,浮游植物却为世界上高级生命形式提供了 必不可少的重要氧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支持 着整个水生食物链。
• 螃蟹幼体:长不到四分之一英寸,这些脆弱透 明的节肢动物离“成熟”还很远,但是它的各 部分节肢已经依稀可辨。尖利的小爪子以及一 对生动的大眼睛已经清晰可见,多面复合晶体 也能看得到。
• 蓝藻:这些线圈状物生物体是地球上最原始生命 体的代表,是最早进化的有机体之一,蓝藻进化 要借助阳光的力量,可生成糖,这个过程也叫做 光合作用,会向大气释放氧气。至今,海洋中的 大量蓝藻仍是氧气的主要来源。
三、海洋生物的家
四、我们的研究
海洋深度 环境特点 海洋生物 生物特征
200米以上 200-1000米
阳光充足, 水温较高 水温随深度 增加而急剧 降低 水温一般变 化很小,常 在2~6℃间
丰富多样的 鱼类 带鱼、蛇鱼
体面光滑, 流线型 长体
1000米以下
包括微生物、 软体 无脊椎动物 和鱼类等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葵鱼
暗蓝色水体
海龟
鲨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上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上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ceb6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b.png)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初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 草←兔←狐狸B. 草→兔→狐狸C. 阳光←草→兔→狐狸D. 阳光→草→兔→狐狸【答案】B【解析】A.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链状结构箭头指向错误 A错误B.该链状结构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和消费者兔、狐狸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 B正确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链状结构中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且箭头指向错误不能构成食物链 C错误D.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 D错误故选B.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B. 图中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C.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蛇D. 蛙与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草【答案】B【解析】解 A.食物链的起点是由生产者开始的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草→昆虫→蛙→蛇、草→昆虫→食虫鸟→蛇共3条 A正确B.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所有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无法构成生态系统 B错误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该食物网中蛇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C正确D.从图中可以看出蛙和蛇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除此以外蛙和蛇还都吃食虫鸟因此还存在竞争关系 D正确故选 B3.食物链中处于第一环节的生物通常是()A. 绿色植物B. 食草动物C. 食肉动物D. 杂食动物【答案】A【解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参与形成食物链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故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生产者)开始的位于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因此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通常是动物(消费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绿色植物(起点)\rightarrow 食草动物\rightarrow 肉食动物\rightarrow …4.草履虫从含盐的水滴中游向清水滴的现象叫()A. 呼吸B. 生长现象C. 应激性D. 繁殖【答案】C【解析】解草履虫从含盐的水滴中游向清水滴的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故选 C5.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与岩洞里的钟乳石相比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生石花是生物的是()A. 生石花能进行呼吸B. 生石花能生长C. 生石花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 生石花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B【解析】ACD、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都能说明生石花是生物不合题意B、能生长不能说明生石花是生物如钟乳石也能长大但是钟乳石不是生物符合题意6.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A.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答案】B【解析】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 B7.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是()A. 水在全球范围内流动B. 鲨鱼生活在海洋中C. 鸟类的迁徙跨越多个生态系统D. 河流的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答案】B【解析】ACD、水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鸟类的迁徙跨越多个生态系统、河流的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都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ACD不符合题意B、鲨鱼生活在海洋中无法证明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B符合题意8.下列各选项中均是生物的一组是()①会清洁的智能机器人②憨态可掬的熊猫③杀伤力十足的电脑病毒④分布广泛的细菌⑤树荫处的青苔⑥耸入云端的杉树⑦橘子上长出的青霉.A. ②④⑤⑥⑦B. 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③⑦D. ①②④⑤⑥⑦【答案】A【解析】解题干中的②憨态可掬的熊猫④分布广泛的细菌⑤树荫处的青苔⑥耸入云端的杉树⑦橘子上长出的青霉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①会清洁的智能机器人③杀伤力十足的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故选 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9.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________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________和食物网流动【答案】生态系统, 生物圈, 食物链【解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任何生物群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都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森林、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等都是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10.在一定的区域内 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叫做________ 它包括________的下层几乎整个________和________上层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地球之肺”是________【答案】生物, 环境,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水圈的全部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_______ (用字母表示)11.(2)图中生物C和生物E的关系是________11.(3)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11.(4)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11.(5)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生物________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答案】(1)A【解析】解(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植物因此在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生产者是A表示的绿色植物 BCDE是动物表示消费者【答案】(2)捕食和竞争【解析】(2)在此食物网中 E以C食存在捕食关系同时C和E又同时B 又存在竞争关系【答案】(3)4, A→B→C→E【解析】(3)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A→B→E A→B→C→E A→C→E A→D→E 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A→B→C→E【答案】(4)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解析】(4)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A生产者A、BCDE是消费者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答案】(5)E【解析】(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 E处于食物链最高级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12.(1)请写出图一中具有四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 图二中的1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12.(2)由于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严格的处理就排放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水质发生了恶化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有一定限度12.(3)图三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则D和E分别代表_________ ②③分别表示_________【答案】(1)甲→乙→丙→戊甲→丁→丙→戊甲→丙→己→戊(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丙或己(填一个即可)【解析】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图一中具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有甲→乙→丙→戊甲→丁→丙→戊甲→丙→己→戊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沿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图二中 1的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对应图一中生物为丙或己【答案】(2)自动调节能力【解析】(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的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并且很难恢复【答案】(3)分解者、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解析】(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A是生产者 B、C是消费者 D是分解者 E是二氧化碳过程②吸收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13.(1)小猫长成大猫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13.(2)猫生小猫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13.(3)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刺激________13.(4)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________【答案】生长【解析】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的生长【答案】繁殖【解析】猫生小猫属于繁殖【答案】作出反应【解析】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营养【解析】鼠被猫捕获猫美餐一顿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4.(1)图中的________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分解者14.(2)图中的草原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那条食物链________14.(3)图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当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狐大量减少那么在短时间内鹰的数量会________【答案】(1)微生物【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其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答案】(2)4, 草→鼠→蛇→鹰【解析】(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每条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可以吃它为止图中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蛇→鹰共4条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答案】(3)鹰, 增加【解析】(3)有毒物质会在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富集所以生物的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高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当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狐大量减少兔和鼠会因缺少天敌数量增多鹰因为食物的增多短时间内数量会增加。
科学六上第21课《蔚蓝色的宝库》课件(3)
![科学六上第21课《蔚蓝色的宝库》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5cf357504b73f242326c5f03.png)
用鳃呼吸 吃鱼食和面包屑 会繁殖后代
会繁殖后代
魅力海底
南极企鹅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餐桌上的海虾
海洋为我们提供的含碘食物海带
围海造田工程图1
围海造田工程图2
海水淡化设备图1
海水淡化设备图2
金鱼
鱼类已经出现了4.5亿年,是脊椎动 物的鼻祖,目前有鱼类2.4万种。
生物-爬蟲類
鱼的种类很多 鱼、带鱼、鲨鱼、石斑鱼等
眼
鳃
鳍
头
躯干
尾
我观察到的金鱼的特点: 有头部、胸腹部、尾部
• 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 身体有有鳞片 • 用鳍划水
这些形态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 关系呢?金鱼是怎么呼吸、怎么进 食的呢?
观察与实验
观察金鱼的活动,数一数鱼鳃一分 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涨 破肚子吗?
往鱼缸里滴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我 们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 么?
蔚蓝色的宝库
奇特的海底生物
海底旅游
海 底 旅 游
美丽的海底世界
大海龟
美丽的海滨风景
壮观的海上日出
美 丽 的 海 上 日 出
海上钻井平台1
海上钻井平台2
烟台海边海市蜃楼
大连海上海市蜃楼
聪明的海洋动物海豚
巨大海洋哺乳动物鲸鱼1
巨大海洋哺乳动物鲸鱼2
美丽珊瑚1
美丽珊瑚2
巨大海洋鱼类
• 3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观察金鱼的捕食
准备一些鱼食或面包屑,轻轻地放几粒在 鱼缸里,观察金鱼是怎样把食物吃下去的?
思考:鱼的鳃和鳍有什么功能? 鳞片有什
么作用?
•鱼的鳃是用来呼吸的器官 •鱼的鳍是运动器官。 •鳞片是保护鱼体的,保持鱼体表湿润。
六上综实、海洋备课模板
![六上综实、海洋备课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e06154b9d528ea80c77979.png)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教学过程(微课堂部分请用下划线标注)设计意图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教学过程(微课堂部分请用下划线标注)设计意图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教学过程(微课堂部分请用下划线标注)设计意图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教学过程(微课堂部分请用下划线标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微课堂部分请用下划线标注)设计意图
三、制定活动方案
1立子课题后,我们就可以制定各组的探究方案了。
制定方案之前,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要求。
(课件)
2、小组制定探究方案
3、指定某几个小组进行展示、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已经对你们的计划提出了建议,下面请各小
组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进行修改和补充。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美丽的海滩
1海滩的旅游资源
2、海滩诗卷
3、海滩的养殖资源
方法的渗透。
五年学生制定方案较轻
松,可以适当调整课
时。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教师活动(微课堂部分请用下划线标注)设计意图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教师活动(微课堂部分请用下划线标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微课堂部分请用下划线标注)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https://img.taocdn.com/s3/m/57914d48cf84b9d528ea7a88.png)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教材分析】教材以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为重点。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习了前三课及三年级上学期“探访生物王国”的基础上,学习更广一些的生物知识,知道生物分类的一些简单方法,本课将动植物合在一起,从一个群落的角度认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
由于海洋离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很多学生对海底都不大了解,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
因此,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设计有关海洋生物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让他们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海洋生物的特征,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节课采用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查找资料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从而获得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前应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师生、生生之间自主互动地学习。
海带实物便于观察实验。
2、学生准备:了解和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信息。
2、能通过交流与观察、分析、探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适应性。
(二)科学知识1、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2、了解更多的海洋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3、了解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各种美丽的海洋生物,感受海洋世界的多样性。
2、通过交流分析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体验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合作与交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美丽的海底世界》多媒体课件。
海洋教育教案精编版
![海洋教育教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0dd65d647d27284b7351f9.png)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1.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海洋生物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声音来自于哪里?小结:是的,大海的神秘和宽广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都喜欢大海,大海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而海底的世界却更加奇妙。
大家想去一睹它的风采吗?现在就让我们去神奇的海底游览一番吧!(设计意图: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生物。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名字、特征、习性)(播放课件)。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霸王”。
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这是残忍好斗的章鱼,它虽然叫鱼,但并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它有八条长的腕足,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
它力大无比、足智多谋,不少海洋动物都怕它。
✍瞧,这是艳丽无比的珊瑚,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2.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
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播放课件【知识窗】)●在远古时期,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
后来陆地逐渐扩大。
现在,海洋面积仍占地球面积的71%,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
●海洋最深处可达11公里,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因海洋不同深度的光照不同,生物种群也不一样,所以海洋生物千奇百怪。
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六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
![六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476d1b55270722192ef74a.png)
1.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教学目标:1.认识珊瑚与珊瑚礁,及珊瑚礁的形成;2.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珊瑚礁的形成,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多样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开启珊瑚礁之旅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海豚博士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课件展示:播放潜水艇下潜画面接着出示一段呈现海底珊瑚礁奇异景象及各种生物生活的音像资料。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如:海底景色奇异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海底生活着各种鱼类、藻类种类繁多;我还看到了美丽的珊瑚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到珊瑚礁,你了解它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探究学习的主题。
(板: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海底之旅”这一情境设置,迅速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珊瑚礁的兴趣,并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初识珊瑚礁1、资料交流。
师:课前,我们查阅、收集了关于珊瑚礁的资料。
考考大家: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资料进行交流。
)2、小海豚博士介绍珊瑚礁的形成。
(课件展示:结合图片进行说明:海洋中的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
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3、你还了解到关于珊瑚礁的哪些信息呢?让我们继续来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小结。
如:珊瑚礁的分布概况、所处的地理位置、生长条件形态、种类、著名的珊瑚礁……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一些典型的资料内容。
鲁科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生物上册:1.2.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案设计
![鲁科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生物上册:1.2.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1fd87a866fb84ae45c8ddd.png)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3.举例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尝试收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难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观,引起学生注意和欣赏,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生物圈的概念吗?学生欣赏地球景观,回忆生物圈的概念。
通过视觉的冲击,让学生认识到美丽的生物圈,并回忆前面所学的生物圈的概念。
板书强化生物圈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应该从生物和环境两个方面去学习生物圈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过渡: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那么生物圈的具体范围有多大呢?为什么我们不说地球就叫生物圈呢?(二)阅读讨论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讨论交流,分析生物圈的范围。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问并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界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也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
通过比较地球与生物圈范围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地球之大、生物圈之小。
地球的半径是6371千米,生物圈总共也就20千米的厚度,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足球,那么生物圈的范围就比覆在上面的一张的纸还要薄!地球是唯一的,而生物圈相对地球的体重又是那么小,如果随意破坏生物圈,我们应该怎样生存呢?所以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要怎样来记住生物圈的范围呢?我们把生物圈分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三个圈层的各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要用底部、大部、表面来进行后缀限定?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问并归纳出答案:大气圈上层由于缺乏空气不适合生物生存的。
六年级生物上册《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导学案
![六年级生物上册《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209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8.png)
六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习目标】1.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阐明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学习建议】对于生物圈范围的学习,可先设置一道讨论题:地球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结合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分析生物集中分布的区域和生物圈的范围。
【预习新知】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的深度。
这个厚度为左右的圈层,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的表面。
2.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探究新知】任务一:生物圈的范围(阅读课本“生物圈的范围”,回答以下问题:)(1)说出生物圈的范围:任务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阅读教材37页资料分析完成填空:(1)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这种关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受到阳光、水、空气等的影响。
②从地域关系看,河流生态系统和许多生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③花粉随风飘移,鱼洄游,鸟迁移,人类活动等,以上因素可以把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总之,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的,而是不断交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
2.看书38页“资料分析”,讨论有毒化学物质在海洋中沿什么样的食物链流动?(小组交流结果。
)【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2.施用某种农药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该农药的成分,这种现象说明()A.该农药挥发性极强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D.考察队把该农药带到南极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五·四学制)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精品
![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五·四学制)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58c260f9e314332386893f3.png)
3)通过控制终端,展示学生连线答案,师生合作进行讲评(资源和环境:自制flash小程序,控制终端)
2、生物圈
1)教师提出问题: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否有联系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认识几种跨生态系统栖息的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自主选择观看微课,认识涉及的动物(资源和环境:微课视频)
教学反思:
1、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借用微课、电子课本等资源开展教学还充分利用了多种资源,包括自制的flash小程序,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生物圈”的生成。
2、借用一对一终端实现教学个性化:通过采用先学后教、微课突破难点的方式,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学设计
课 题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授课教师
陈淑瑜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生物
授课时间
2017年9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 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处理和归纳资料,并以适当形式表达,发展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目标:1.初步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初步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三、心理特征: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对于宏观的知识较难理解。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教学难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对于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征,学生并不难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了学生对视频、图片比对文字感兴趣,因此知识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前置,引导学生带着思考阅读和自学。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https://img.taocdn.com/s3/m/b2671a4376c66137ee0619e5.png)
三次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次教学反思:
二次教学反思:
三次教学反思:
4.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海豚博士关于海洋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讲解,边听便想,从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5.学生交流汇报。
6.谈话:其实,在不同的海洋生态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动物家庭成员,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选择不同的生态环境资料卡,根据要求粘贴出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并进行分析说明。)
海洋中的食物链:教材呈现了海洋中的一个食物链的示意图,以简洁的形式展示“生物链”这个复杂的概念。又通过“资料卡”的形式,将“食物链”的概念加以说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课前搜集的海洋生物进行分类,并尝试画出之间的食物链,并能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资料卡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生物是靠食物链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依赖。
二、海洋中的食物链
1.谈话: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互动小游戏,这有一些海洋生物头饰,请几位同学来进行角色的扮演,表示出这些海洋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课前准备第六页案例中各种海洋生物的头饰,引导学生按照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利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排序,即:表示出链接的过程。)
3.教师适时出示:“食物链”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引出食物链的定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产生对“食物链”的学习探究欲望。“分组合作、发资料包粘贴不同生态环境的食物链”这一活动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行了课内知识的延伸,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态系统下存在着不同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充分体现出海洋课程的基本理念,活动形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六年级上)活动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初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了解海洋生物的多姿多彩。
3.通过案例分析、画食物链等方式自主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活动重难点1. 初步探索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种类,了解海洋生物群落是如何组成食物链的,以及多样的海洋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
2.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做好海洋保护工作。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海蜇泛滥、渔业减产的相关新闻报道;收集腐蜇、金枪鱼、海龟、电子显微镜下浮游生物的图片(有条件的使用电子显微镜现场观看)。
2.学生准备收集海洋生物的图片,并简单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生活区域、生活习性、天敌等(可有目的的提前分组)。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了解由书中“案例传真”内容,引出海蜇泛滥的严重后果。
1.课件出示多篇关于海蜇泛滥,渔业减产的新闻报道稿件、图片。
引发学生思考:腐蛰的泛滥与海洋渔业减产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2.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并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并整理。
⑴海龟、金枪鱼等海蜇的天敌减少,海蜇数量增加;⑵海蜇以浮游生物和小型海洋生物(包括鱼类的卵和幼体),为食,导致鱼类的卵和幼体大量死亡,海洋渔业遭到破坏。
3.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启发学生思考:你还知道那些食物链?进一步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材料,并从中提炼出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从而分析出腐蛰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明确生物链的概念。
)二、海洋生物与海洋食物链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海洋生物的活动区域、食物、天敌等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整理出复杂多样的海洋食物链,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师小结,并整理出海洋食物链⑴浮游生物和底栖植物⑵植食性动物⑶肉食性动物⑷大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⑸凶猛海洋动物、哺乳动物4.学生整理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并将自己研究的海洋生物放在整理出的食物链中。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找到海洋生物的生活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与海洋生物圈的神奇。
再通过对海洋生物的分类,找到海洋生物所处的食物链位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三、探究天地出示2011年日本大地震关于核电站核泄漏的新闻,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推测这一事故对我们会产生哪些影响?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教室里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发言:从长期来看,核污水一定会危害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最快遭受损伤的是水母、海葵、海蠕虫等软体动物和浮游动植物,它们吸收放射性物质的速度超过有壳动物。
接下来是鱼类,鱼类的食物主要是浮游动植物。
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放射性污染对当地海洋动物的生存已造成伤害,海洋动物的卵和幼体对辐射较为敏感,因而首先在玉筋鱼幼鱼中检测到了放射性铯。
大型海洋动物摄入受到辐射的植物和小型猎物,海洋食物链就将受到污染。
整个食物链环环相扣,而人类则在食物链的最高端。
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提高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思考的能力。
)四、活动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小结。
海洋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食物链,海洋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破坏了任何一环,都会对整个海洋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海洋的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期的拥有大海给我们带来的丰富资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食物链的重要作用。
)青岛开发区珠江路小学冯左辉附件:阅读材料:(/Efs/20110817/36788_2.html)海龟减少水母海蜇成灾污染是罪魁祸首来源/半岛都市报日期/2011-08-17关键词: 水母海蜇海洋污染生态近年来,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相继出现了大型水母暴发的现象,水母数量激增,不但导致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也致使海水中的毒素泛滥,最终将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去恢复力,给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灾难。
据海洋专家分析,水母的暴发,与其天敌减少有直接联系。
海龟是水母最大的天敌,一只海龟一天可以吃掉50只水母,不过,近些年海龟对水母的食欲已经大不如前海龟视力比较差,它们把漂在海里的塑料袋当成水母吃掉,误食不能消化的塑料袋后果很严重,海龟会窒息而亡。
吃多了塑料袋,海龟家族反而对水母害怕三分,进一步导致水母泛滥。
水母暴发本来是自然现象,原来大约40年暴发一次,但近年来暴发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每年暴发,特别是在世界20个著名渔场较为严重,它们对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冲击。
海洋科学届称,水母已成为继有害藻华之后最大的海洋生态灾害。
今年初,针对全球性水母暴发对人类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在青岛启动了“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效应”计划(俗称“973”计划),意在抑制水母过度繁殖,挽救沿海生态和渔业、旅游业。
“海蜇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了海洋灾害,俄罗斯、英国、日本等,都在为海蜇发愁。
”李乃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蜇在过去不被大家当一回事儿,但是从前年开始,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成为特别的生物灾害。
李乃胜曾注意到,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的渔网调查发现,拖网捕上来的95%以上是海蜇。
“有的渔船出海一天,能捞上来上千斤海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海上执行考察任务时发现,青岛近海出现大量大型水母,沙海蜇、海月水母和白色霞水母均数量猛增。
至今年7月中下旬,沙海蛰伞径已达到1.2米,每个水母重达100公斤以上。
“这样的情况已经连续多年出现,水母呈现暴发态势,一年比一年多。
”李乃胜表示。
海蜇的过度繁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让各国沿岸渔业和旅游项目遭受了巨大损失。
这些海蜇以鱼卵和幼鱼为食物,并和成年鱼类竞争各类海洋浮游生物,因此,海蜇数量激增造成其他渔业资源严重减少。
今年1月15日,针对全球性水母暴发对渔业和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在青岛启动了“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计划(俗称“973”计划)。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所长孙松表示,近年来、全球海洋中水母的数量均呈增加趋势,许多海域出现水母大规模暴发现象,并且频率和范围逐年扩大。
我国所在的东亚海域是世界上大型水母暴发的“重灾区”,很多海域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
按照孙松的说法,水母暴发本来是自然现象,原来大约40年暴发一次,但近年来暴发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每年暴发,特别是在世界20个著名渔场较为严重,对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冲击。
“水母已成为继有害藻华之后最大的海洋生态灾害。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也表示,水母旺发表明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正呈现出恶化趋势。
李乃胜告诉记者,水母和赤潮、浒苔、海星一起已经构成青岛近海生态环境的四大危害。
“水母和鱼一样都以浮游动物为食,当水母大规模暴发时,它与鱼争夺饵料,而且水母会蜇鱼,留给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各大鱼场的渔获量下降。
”孙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多位海洋专家表示,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东海、黄海夏秋汛的海洋渔业生产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水母暴发规模和频率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使得原本就已匮乏的渔业资源雪上加霜。
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经济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董罗海告诉记者,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的调查,因为过度捕捞以及海水污染等原因,山东近海47个主要捕捞品种,已有27种过度利用,6种严重衰退。
而在青岛,胶州湾的鱼的种类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0余种降到了目前不足30种,而这一趋势还在加剧。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荣告诉记者,水母是一类肉食性低等动物,海里的水母多了,会影响鱼虾蟹的生长,也会打破相对平衡的海洋生态,“简单说,就是让海水变"毒"了,海洋的环境朝着更有利于海蜇生长的方向发展,其他生物就活不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光涛也曾向记者介绍,水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盲端”地位,很少有生物能够以水母为食,但水母却能够摄食大量的浮游动物,此外水母还能够通过身体的刺细胞系统,杀死大部分它所碰触到的小型生物,包括鱼类的卵和幼体,导致海水中其它生物的大量死亡。
2010年初第36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海蜇成灾曾被作为影响中国近海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而纳入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院士、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唐启升院士等科学家发表的主题评述报告中,均对水母暴发表达了深忧。
该科学会议形成的总结报告中显示,我国近海水母数量的增多,对海洋生态系统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由于水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一旦水母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将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海洋生态系统会从以“硅藻甲壳类浮游动物鱼类”为主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甲藻原生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水母”为主的生态系统,并会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与产出功能也会随之改变,其他海洋生物资源亦会受到重创,海水中的毒素、有毒生物和低氧区等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去恢复力,给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灾难。
“海洋生态系统从以“硅藻甲壳类浮游动物鱼类”为主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甲藻原生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水母”为主的生态系统,就意味着海洋中占主体的部分不再是鱼类,而是水母,鱼是比水母高级的动物,这就意味着海洋在退化,成为只长水母的荒海。
”一位海洋学者分析说。
轻盈剔透、宛如薄纱的水母,缘何成了灾难?据介绍,海洋科学界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海蜇的增多,直接的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海蜇最大的天敌是海龟。
“海蜇幼体很小的时候,海龟吃海蜇,但海上塑料袋漂浮的越来越多,海龟把塑料袋当成海蜇误食,塑料袋不好吃,海龟吃了消化不了还会死掉,时间长了,海龟对塑料袋和海蜇都不感兴趣了。
”李乃胜说。
他的这一说法得到了沿海渔民的认同。
“我不止一次看到过死掉的海龟,这些海龟的肚子里塞满了塑料袋,塑料袋它们消化不了,撑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渔民杜先生说,前两年在青岛主要海水浴场、小港码头等,都能看到漂在海面上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有的是被故意扔到海里,有的是从陆地上刮到海里的。
家住小港码头附近的孔先生也表示,小港码头岸边总是漂满了垃圾,塑料袋一层一层的,驾船跑出去很远了,还能看到漂在海面上的白塑料袋。
8月12日、13日,记者分别来到一浴、六浴和石老人海水浴场,在海面上并没有见到漂浮着的塑料袋。
但沙滩上,随手被丢弃的塑料袋并不少见。
这些浴场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每天在这里打扫卫生,清理最多的垃圾就包括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