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教学质量界说

目录

一、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含义

(一)质量的含义

物理、哲学、辞海、国外、GB、ISO等怎么定义的

(二)教学质量的含义

含义是什么?哪三种观点?怎么正确认识?

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十个因素?

(一)教师结构与素质

(二)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与教材

(三)课程教学档案

(四)实践教学条件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教学经费

(七)教学设施

(八)教学改革

(九)教风与学风

(十)教学效果

三、教学三维目标与教学质量

(一)三维目标的含义

(二)三维目标的核心

(三)三维目标的关系

(四)实施三维目标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质量的含义

质量是事物、产品或工作的内在客观特性和主体价值需要的统一体,是事物、产品或工作满足某种明确或隐含需要的特性。

二、教学质量的含义

含义是什么?

教学质量简言之就是教学的优劣程度,即教学活动本身和满足主体明确或隐含需要两方面特性的统一。教学活动本身特性是指教学所提供的人与物的资源质量,包括教学设备、设施、环境和师资素质等;

明确或隐含需要是指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发展。

哪三种观点?

一是教学质量就是教学结果质量瑞典教育家胡森

“质量是教育的产品,而不是指生产出这些产品的资源和过程。如果我们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的话,那我们就过于简单化了。人们期望学校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在认知领域。人们期望学校有助于学生形成某些行为和态度,使学生能恰当地欣赏民族文化,行为受道德的和审美的价值指导,从而成为负责的、合作的、参与的和独立的公民。”

二是教学质量包括教学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

三是为教学所提供的人与物的资源质量(投入)、教学实践的质量(过程)、成果的质量(产出或结果)怎么正确认识?

一是树立教学质量的整体观,科学地认识教学质量的结构组成:条件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

二是实现对教学质量认识上的重心转移,从过去以结果质量为核心到如今以过程质量为核心。

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从以上教学质量的内涵与结构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与教学条件、过程和结果紧密相关。

宏观层面看,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条件的投入、教学过程的优化成正相关。

教学条件的投入,如:教学梯队和师德建设、教学基本文件、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

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教师的配备、备课质量、授课质量、教学改革、教风学风等。

有了好的教学条件和优化的教学过程的并驾齐驱、共同作用,必然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微观层面看,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

一是教学梯队和师德建设,即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学术水平、师德状况等;

二是教学基本文件,即教学大纲、教材、教参、课程教学档案等;

三是教学设施及经费投入,即实践教学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经费等;

四是教学实施,即主讲教师配备、备课质量、授课质量、其他教学环节质量、考试与管理等;

五是教学改革,即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

六是教风学风和学生学习质量,即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意识等。

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教学质量的?本书从以下十个方面来说明,请记忆并理解:

(一)教师结构与素质

(二)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与教材

(三)课程教学档案

(四)实践教学条件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教学经费

(七)教学设施

(八)教学改革

(九)教风与学风

(十)教学效果

四、三维目标的含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一般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学习水平

技能一般分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个学习水平

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可分为陈述性水平、程序性水平、迁移性(元认知)水平

五、三维目标的核心:要使学生全面发展

1、关注每一个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六、三维目标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精神财富,从而影响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时,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要素。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每门课程的三维目标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1、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从学科的角度来讲,某门学科的过程体现了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结论则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而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思想。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尤其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重结论也即重学会,重过程也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要防止过程的泛化,即过程、方法的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书中例,“菜”。

2、要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师要有育人意识,充分挖掘所教学科内在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同时注重自身示范作用。俄教育家加里宁: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师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导向,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书中例,狐狸与乌鸦。

(2)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因此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与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应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发生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七、实施三维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形式,可有可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常忽略。需要

强调,教师教学要有目标意识,要弄清楚自己这节课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

2、教学目标的制定流于形式,照搬照抄。

3、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

4、制定目标时虽关注学生素养和一般发展,但教学目标制定过于笼统和空泛,以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

把握和落实,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教学目标,最终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教材资源,活用教材内容,努力寻求学生素养的生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