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行为习题
法律硕士刑法基础练习习题及答案19
【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甲为了牟取私利,故意将一包面粉说成是毒品“白粉”,将其卖给了乙,从中牟利3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2.甲误将一包面粉当作毒品“白粉”卖给了吸毒者乙,从中牟利2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3.对于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行为人,又实施爆炸犯罪的,应当()。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B.以爆炸罪处罚C.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爆炸罪数罪并罚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4.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
A.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医疗的医护人员B.任何人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D.没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人5.招摇撞骗罪的假冒对象是()。
A.军人B.人民警察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王某因走私毒品罪被判过刑,后又犯运输毒品罪,对王某应当()。
A.从重处罚B.加重处罚C.按照法律规定的刑罚处罚D.按吸收犯处罚7.甲在盗窃之前,请乙代为销赃。
甲盗得财物后,乙如约销赃,获赃款2000元。
甲、乙二人平分了赃款。
乙()。
A.构成盗窃罪B.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二罪D.不构成犯罪8.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伪证罪?()A.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伪造证据的C.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的D.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9.孙某制作、复制大量的淫秽光盘,除出卖外,还多次将淫秽光盘借给许多人观看。
对其行为应如何处理?()A.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B.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C.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D.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犯罪中,哪几种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A.逃税罪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C.污染环境罪D.行贿罪2.下列哪些人可以成为脱逃罪的主体?()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依法被关押的罪犯C.依法被关押的被告人D.依法被关押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有罪的犯罪嫌疑人3.下列行为中,构成包庇罪的有()。
2015健康教育复习题
健康教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A、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B、预防疾病、促进健康C、提高生活质量D、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E、转变观念2、以下关于健康促进的定义,错误的是:()A、健康促进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健康潜能B、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包含个人行为改变和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C、健康促进强调“发展――环境――健康”三者整合D、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仅限卫生部门3、下列关于行为的定义,正确的是:()A、行为是机体在外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反应B、行为是机体在外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的反应C、同一个体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行为表现相同D、人的行为都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即都是外显的4、关于传播的概念,错误的是:()A、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B、人的一切产生和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传播C、传播是一种单向行为D、传播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5、社会传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是:()A.自我传播B.组织传播C.人际传播D.网络传播6、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称:()A、组织传播B、群众传播C、大众传播D、人行传播7、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行为的是:A.C型行为 B. 预警行为 C. 戒除不良嗜好D. 离开污染环境E. 戒烟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家庭教育应非常重视生活方式的教育B、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健康的要求,心理卫生教育家庭化是必然趋势C、家庭健康教育不包括生殖和性教育D、疾病防治知识是家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9、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B、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先导C、健康教育向健康促进发展D、健康教育对行为的改变作用比较持久且带有约束性10、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A、疾病易感人群B、青少年C、社会人群D、医务工作者11、和吸烟者讨论吸烟的利弊,启发"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吸烟者做出抉择。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与职业病防治-习题武
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控制与职业病防治练习题一、判断题1、企业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毒物、物理因素,均来源于生产过程,产生于设备,扩散于环境,作用于人群。
(√)2、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从组织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个人卫生防护、保健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
(√)3、工厂防尘有两套措施办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办法和在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办法。
(√)4、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
(√)5、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不必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6、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7、事故通风装置用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设置在室内便于操作的地点。
(×)8、当作业地点日最高气温≥40℃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高温作业时间。
(×)9、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和职工按比例承担。
(×)10、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
(√)11、照明设计宜避免眩光,充分利用自然光,选择适合目视工作的背景,光源位置选择宜避免产生阴影。
(√)12、在含有可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工作场所,应采用防爆灯具和防爆开关。
(√)二、单项选择题1、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
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 B小于45°)。
2、下列控制措施中不属于从源头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是( A佩戴防尘护具)。
3、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 D呼吸道)途径进入人体的。
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练习题
练习题1向他人提供国家重要机密的行为,因提供的对象不同可以构成哪些罪? ( )A.泄露国家机密罪B.特务罪C.间谍罪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练习题2某国间谍戴某,结识了我某国家机关机要员黄某。
戴某谎称来华投资建厂需了解政策动向,让黄某借工作之便为其搞到密级为“机密”的《内参报告》四份。
戴某拿到文件后送给黄某一部手机,并为其子前往某国留学提供了六万元资金。
对黄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A.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数罪并罚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受贿罪,数罪并罚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受贿罪,数罪并罚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受贿罪,从一重罪处断练习题3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B.成立贩**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C.成立嫖宿**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的是**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练习题4甲系某公司经理,乙是其司机。
某日,乙开车送甲去洽谈商务,途中因违章超速行驶当场将行人丙撞死,并致行人丁重伤。
乙欲送丁去医院救治,被甲阻止。
甲催乙送其前去洽谈商务,并称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于是,乙打电话给120急救站后离开肇事现场。
但因时间延误,丁不治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交通肇事罪B.甲、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C.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D.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练习题5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练习题6某日,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急忙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
刑法考试(习题卷17)
刑法考试(习题卷17)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甲在抢夺香烟时,因卖烟者反抗,当场使用暴力将卖烟者打成轻伤后将香烟夺走。
甲的行为构成()。
A)抢夺罪B)抢劫罪C)故意伤害罪D)哄抢罪2.[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
A)甲在抢劫时被当场抓获,在公安人员讯问时,又主动交代了其他3件抢劫的事实B)甲因为与乙有仇,与儿子丙一起残忍地杀害了乙。
甲见罪责难逃,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交代杀人是自己一人所为,与别人无关C)甲在实施强奸行为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但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直到一审庭审期间才恢复原先的如实供述D)甲在诈骗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后又逃跑,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3.[单选题]张三欲偷渡至美国打工,因担心独自赴美比较孤单,遂拉拢其表弟李四共同通过“蛇头”安排偷渡美国。
张三的行为()。
A)应按照偷越国(边)境罪定罪处罚B)应按照偷越国(边)境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C)应按照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定罪处罚D)应按照协助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构成必要要素的是( )。
A)犯罪对象B)危害行为C)危害结果D)犯罪目的5.[单选题]甲为了逞威风,与乙的车在高速路上超车,造成乙的车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
甲驾车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6.[单选题]刘某携带10余万元到外地进货,到目的地后,刘觉携带现金不安全,于是将钱交给当地一朋友,待刘联系好货后取钱时,该朋友否认此事,刘无奈起诉到法院,要求归还。
该朋友的行为属于( )。
A)诈骗罪B)侵占罪C)盗窃罪7.[单选题]下列案件中不符合拘留后提请批准逮捕的时间延长至30日的是( )。
A)犯罪嫌疑人甲将邻居王某杀死,之前甲因抢劫被判刑10年,1年前刑满释放B)犯罪嫌疑人乙从其居住地M县盗窃1辆摩托车后,逃至N市抢劫作案1起C)犯罪嫌疑人丙两年间实施盗窃2起,敲诈勒索1起,诈骗2起,均构成犯罪D)犯罪嫌疑人张某、赵某、吴某共同对一过路妇女实施强奸8.[单选题]以下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防控试题(554道)
A. 以前相似工作不需再进行分析
B. 工作环境、空间、照明、通风、出口和入口等
C. 作业人员是否有足够的知识、技能
D. 现场是否存在影响安全的交叉作业
5.下列不属于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步骤的是( D )。
A. 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业务活动表,内容应覆盖所有部门、区域,包括正常、非正常和紧急状况
的一切活动
一、单选题
第二章 风险防控方法与工作程序
5 / 52
1.以下( B )不属于 HSE“两书一表”。
A. HSE 作业指导书
B. HSE 操作规程书
C. HSE 作业计划书 D. 安全检查表
2.以下( C )不是操作岗位 HSE 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
A. 岗位职责
B. 岗位操作规程
C. 岗位体系文件 D. 应急处置程序
4 / 52
的义务。 5.( √ )从业人员有关的生产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有重大责任事故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 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 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6.( √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 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 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7.( √ )在承包商管理上,明确将承包商 HSE 管理纳入企业 HSE 管理体系,统一管理,提出了把好 “五关”的基本要求(单位资质关、HSE 业绩关、队伍素质关、施工监督关和现场管理关)。 8.( √ )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其指定机 构发给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不合格的,允许补考一次,经补考仍不及格的,重新参加相应 的安全技术培训。 9.( √ )“严禁脱岗、睡岗及酒后上岗”是“六大禁令”中唯一的一条有关违反劳动纪律的反违章条 款,其危害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危及本人及其他人员的生命或健康、造 成经济损失;二是违反劳动纪律,磨灭员工的战斗力,导致人心涣散,企业凝聚力和执行力下降。 10.( × )所有员工都应主动接受 HSE 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可先上岗实习,边学习边工作。 11.( √ )HSE 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指导企业通过识别并有效控制、消减风险,实现企业设定的健 康、安全、环境目标,并不断地改进健康、安全、环境行为,提高健康、安全、环境业绩水平。 12.( √ )事故和事件也是一种资源,每一起事故和事件都给管理改进提供了重要机会,对安全状 况分析及问题查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要完善机制、鼓励员工和基层单位报告事故,挖掘事故资 源。
犯罪主体习题
1. (多选题)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B.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C.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D. 是无刑事责任时期的自然人【答案】ABC【解析】【答案】ABC。
解析: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以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故本题答案选ABC。
2. (多选题)行为人即使实施了危害行为,也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
A. 行为人系聋哑人B. 行为人只有13周岁C. 行为人在精神病发作时实施了犯罪行为D. 行为人喝醉了酒【答案】BC【解析】【答案】BC。
解析:《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项错误。
根据第17条,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B项正确。
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项正确。
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C。
3. (多选题)下列自然人中可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A. 具有行动能力的残疾人B. 年龄已满16周岁的人C.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 尚未完全丧失辨别能力的精神病人【答案】ABD【解析】【答案】ABD。
解析: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项当选。
该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C项不应选。
该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总论习题集与答案(1)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1985 年5 月生,1998 年6 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 余元;1999 年8 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 余元;2001 年10 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
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7、( A )不满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 年,执行 4 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 5 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新罪:先减后并) A 、10 年以上15 年以下B、5 年以上15 年以下C、5 年以上11 年以下D、6 年以上11 年以下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 D )。
A、累犯B、未成年人犯罪C、立功D、犯罪动机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 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危害国家安全罪练习题及答案
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C)。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2.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B)。
A.只能是直接故意B.只能是故意C.既有故意也有过失D.只能是过失3.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B)。
A.外国人B.中国公民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背叛国家罪与投敌叛变罪区别的关键是(D)。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5.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关键区别在于(A)。
A.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C.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D.犯罪客体不同6.我国公民甲得知乙正在为境外某公司收集我国的经济情报,遂向乙提供了一先进的微型摄象机,供乙刺探我国情报使用。
后两人均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B)。
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资敌罪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本题之所以选B,原因在于乙是在为境外非间谍机构收集我国情报,其行为不构成间谍罪,而属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甲在明知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帮助理当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共犯。
资敌罪限于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限于对几种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资助,故都不能选。
)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C)。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D.投敌叛变罪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B)。
A.判处死刑B.并处没收财产C.并处罚金D.并处驱逐出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BCD)。
A.间谍罪B.叛逃罪C.投敌叛变罪D.背叛国家罪2.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不能叛处死刑的罪是(AB)。
A.叛逃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D.资敌罪3.间谍罪的行为包括(ABCD)。
危害国家安全罪练习题
危害国家安全罪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国家机关的机要人员林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其所知悉、掌握的大量国家机密、绝密提供给境外组织,对该行为如何认定?(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答案:B2.以下犯罪行为的主体哪一种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A.玩忽职守罪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C.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答案:D3.下列犯罪中,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是哪一罪名?(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D.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答案:D4.某甲为我国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其因公出国考察期间,无故擅离岗位,滞留国外不归。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某甲构成间谍罪B.某甲构成投敌叛变罪C.某甲构成叛逃罪D.某甲构成叛逃罪和投敌叛变罪答案:C5.关于背叛国家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罪主体是一般主体B.该罪法定最高刑为死刑C.该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D.犯该罪的,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蔡某系检察院清洁工,一次在打扫卫生时偷出了一封印有"绝密级"的举报信。
蔡某打开举报信阅读,发现该信内容是一受贿分子甲受贿的主要线索。
蔡某与甲联系,称如果甲给他50万元现金,他就销毁该信。
甲给了蔡某50万元。
蔡某获得钱以后怕把事情闹大,就把信放回了原处。
蔡某的行为构成:( )A.敲诈勒索罪B.诈骗罪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盗窃罪答案:AC解题思路:蔡某盗窃绝密级信件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蔡某获得国家秘密以后,对甲进行敲诈,构成敲诈勒索罪蔡某的两个行为均触犯了《刑法》相关规定,应数罪并罚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叛逃罪是身份犯B.间谍罪是身份犯C.颠覆国家政权罪是身份犯D.资敌罪不是身份犯答案:BC解题思路:叛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了国家秘密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其他几个罪名都是一般主体8.关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罪主体为一般主体B.该罪主体为特殊主体C.该罪资助的对象为境内组织或个人D.该罪资助的方式仅限于资金资助答案:BCD解题思路:《刑法修正案(八)》将我国《刑法》第107条修改为:"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修改后资助的1对象不限于境内的组织或个人,且资助的方式包括提供资金、场所及其他物资等9.下列有关叛逃罪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叛逃行为必须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C.客观方面表现为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D.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而又加入境外的敌方营垒的,可以考虑按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以投敌叛变罪定罪处罚答案:ABCD10.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所资助的具体犯罪是以下几种:( )A.背叛国家罪B.投敌叛变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D.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答案:ACD三、不定项选择题:11.甲某是我国某通讯社的高级编辑,应香港某报社记者之请,设法为其搞一份有关对台政策的机密文件。
最新整理危害行为部分.ppt
B.集资诈骗案中,如出资人有明显的贪利动机,就不能认定非 法集资行为与资金被骗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C.甲驾车将乙撞死后逃逸,第三人丙拿走乙包中贵重财物。甲 的肇事行为与乙的财产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D.司法解释规定,虽交通肇事重伤3人以上但负事故次要责任的 ,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这说明即使有条件关系,也不一定能将结果 归责于行为。
8.下列选项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是( )
A.过路人甲看见某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导致公寓全部被烧 毁。
B.成年人乙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乙发现后能够救 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
C.丙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将年仅1岁的女儿抱到 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将其 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
B.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 意不救。甲不救助伤者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跌入粪塘,甲嫌脏不愿施救, 就大声呼救,待乙闻声赶来救出小孩时,小孩死亡。甲不及时救助 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 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甲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 罪。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正确的是( )
A.甲驾车经过十字路口右拐时,被行人乙扔出的烟头击中面部 ,导致车辆失控撞死丙。只要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 关系,甲就应当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B.甲强奸乙后,威胁不得报警,否则杀害乙。乙报警后担心被 甲杀害,便自杀身亡。如无甲的威胁乙就不会自杀,故甲的威胁行 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2022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练习题3
2022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练习题3司法考试备考的路上,哭过、累过、笑过,但只要坚持向前走,终将会拿到属于我们的证书。
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答案】【考点】危害行为、因果关系的认定【解析】选项错误。
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实行行为必须具有法益侵犯的紧迫、现实危险性,而且还必须是社会生活不允许的行为。
甲女赠送男友旱冰鞋的行为属于社会生活中的正常行为,不可能成为法律上被禁止的行为,因此,甲的行为不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选项错误。
既然甲女的行为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那么甲的行为与乙重伤之间也就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实际上,乙重伤的结果是乙自己在运动时不小心导致的,该结果应该由乙自己承担,即乙自我答责。
选项正确。
尽管甲女在赠送乙旱冰鞋时企盼乙运动时摔伤,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是甲女并没有实施伤害乙的危害行为,因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选项错误。
无论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要求行为人实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行为。
本案中,甲女没有实施法律禁止的危害行为,因此,甲既不成立故意犯罪,也不成立过失犯罪。
2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开发一种浓缩茶汁的技术秘密成果,未约定成果使用权、转让权以及利益分配办法。
甲公司按约定支付了研究开发费用。
乙公司按约定时间开发出该技术秘密成果后,在没有向甲公司交付之前,将其转让给丙公司。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该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只能属于甲公司该技术秘密成果的转让权只能属于乙公司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有该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和转让权乙公司与丙公司的转让合同无效【答案】【解析】选项,根据《合同法》第341条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以及利益的分配办法,由当事人约定。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但委托开发的研究开发人不得在向委托人交付研究开发成果之前,将研究开发成果转让给第三人。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王某为某大型水库管理员,某日天降大雨,王某擅离职守,出去打牌。
结果水位上涨,水库某处堤坝被冲出一个缺口,导致决堤,致使在附近玩耍的两名邻村的儿童死亡,并使人民群众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A.决水罪B.过失决水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玩忽职守罪答案:B2.王某在和朋友聚会并饮酒后,不顾朋友劝阻,独自驾车回家。
在回家的途中,将正常行走的路人甲撞成重伤,为逃避法律追究,王某看四周无人遂驾车逃逸,致甲死亡。
对王某的行为如何评价?( )A.交通肇事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D.故意杀人罪答案:A3.张某系中医医师,合法开设门诊,为牙痛患者袁某诊断后便开了中药清胃散二副。
因在此之前被告人张某错将有毒的草乌装入放玄参的药斗内,在配药时将草乌当作玄参配给了袁某。
袁喝了一副中药后,即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5时40分死亡。
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构成医疗事故罪C.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D.构成销售劣药罪答案:B4.运输队司机李某在厂内驾车从甲车间往乙车间运送原料。
由于中午饮酒加上没有休息,李某非常困倦,结果在乙车间内倒车准备卸货时,操纵不慎,撞倒在车间内的一排原料箱,将两名女工当场砸倒在地,一名重伤,另一名经抢救无效死亡。
李某的行为构成:( )A.重大责任事故罪B.交通肇事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重伤罪D.玩忽职守罪答案:A5.甲某见村外新驾设的电力线路不带电,认为不会有危险,就爬上电线杆,割下100余米,价值3000余元。
经查,该部分线路已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算下个月通电。
在审查中,甲某还交代,曾经在2002年5月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
2002年8月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甲某的行为构成:( )A.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通信设备罪B.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C.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军事通信罪D.盗窃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甲某系一盗窃罪的刑满释放人员,某日其因手头紧张欲重操旧业,遂潜入一居民家中,窃得保险箱一个,打开后发现内有现金五万元,并有五四式手枪一支,子弹数十发,甲某将钱挥霍,并将手枪及子弹藏于自己家中。
犯罪构成练习
第三章犯罪构成练习题一、填空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1)或者(2)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3)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4)而没有预见,或者(5)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6)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7)或者(8)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已满(9)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10)或者(11)、强奸、抢劫、(12)、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13)或者(14)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15)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16)。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17)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判断题( )1、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
( )2、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 )4、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 )5、《刑法》第344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这里《森林法》的规定就是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侵犯的客体。
( )6、结果犯的犯罪客体是可能客体。
( )7、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 )8、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 )9、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习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习题一、选择题1.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类型,以下哪项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A. 破坏交通设施B. 强行冲千峡C. 抢夺汽车D. 破坏天然气管道2. 以下情形中,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A. 故意引发火灾B. 非法拆除附着在高楼外墙的广告牌C. 在商业街区纵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D. 非法拦截火车导致脱轨事故3. 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以下哪种犯罪形式需要具备“违反国家关于保护公共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A. 公共场所放火罪B. 破坏交通设施罪C. 指使罪D. 故意伤害罪4.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以下哪种组织不能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A. 恐怖组织B. 犯罪集团C. 企事业单位D. 社会团体5.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危害对象是公共安全,具体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人身安全B. 环境安全C. 财产安全D. 以上答案都是二、判断题1.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故意犯罪,无论是直接犯还是旁参犯,都必须有故意行为。
正确 / 错误2.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不需要发生危害结果,只要有危害的行为就可以认定犯罪。
正确 / 错误3.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处罚力度与危害后果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危害后果越严重,处罚越轻。
正确 / 错误4. 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侦查和处罚,只有公安机关才有权限进行。
正确 / 错误5.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追诉时效是3年,从危害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正确 / 错误三、简答题1. 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三条。
2. 危害公共安全罪与其他犯罪类型有何区别?3. 被告人在庭审过程中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罪态度有何影响?四、案例分析请针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案例:张某持刀闯入地铁站内,威胁乘客并抢劫财物。
当地警方接警后,及时赶到现场将其控制。
问题:1. 张某的行为是否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原因是什么?2. 张某受到的处罚可能有哪些?3. 对于张某的刑事责任能力是否有影响?五、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要论述危害公共安全罪在社会中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危害国家安全罪 练习题
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其中的“外国”是指(C )。
A.外国政府B.某国政府或某几国政府C.外国政府、外国政党、外国政治集团D.某个外国人或某几个外国人2、张某多次召集他人秘密商量,意图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统一的的多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团结。
但由于其中一人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张某等人未及实施具体的行为,即被抓获。
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A )。
A.分裂国家罪既遂B.分裂国家罪未遂C.背叛国家罪D.煽动分裂国家罪3、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密谋推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某日,四人策划成立“自由民主党”反动组织,共同起草了“宣言书”,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号召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宣言书”制作完毕以后,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在公共场合进行散发。
四人的行为构成(D )。
A.背叛国家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4、胡某系我国公民,他在得知李某正在为境外的某个机构窃取我国的某项国防机密时,为李某提供了一笔资金予以帮助。
后李某和胡某均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抓获。
胡某的行为属于( D )。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共犯D.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共犯5、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B )。
A.资敌罪B.间谍罪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投敌叛变罪6、李某系国家机关保密室工作人员,为达到出国目的,李某主动将其所保管的国家事务中重大决策的秘密文件提供给境外某机构。
李某构成:CA.间谍罪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C.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二、多项选择题1、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从重处罚的犯罪是(AC)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B.资助危害国家分裂犯罪活动罪C.武装叛乱罪D.间谍罪2、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中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的犯罪有(ADC)A.背叛国家罪B.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D.叛逃罪E.间谍罪3、投敌叛变罪的行为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AB)A.投奔敌营,为敌方效力B.带领人民警察投敌叛变C.勾结外国背叛国家D.资助武装叛乱、暴乱分子4、间谍罪的犯罪主体是(ABD)A.无国籍人B.中国公民C.境外机构、组织D.外国人5、分裂国家罪的犯罪首要分子可处(ABDE)A.无期徒刑B.死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E.没收财产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ACD)A.造谣B.组织、策划C.诽谤D.发表、散布侮辱性言论或文字7、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BCD)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分配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分配的任务8、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手段是(ACD)A.窃取B.策划、组织C.收买D.刺探、非法提供三、名词解释1.分裂国家罪 :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罪形态练习题
犯罪形态练习题犯罪是指个人或团体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故意采取某种行为或不作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行为。
犯罪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盗窃、抢劫、贩毒、诈骗等。
了解犯罪形态对于预防犯罪,保障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接下来,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犯罪形态。
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犯罪形态属于财产犯罪?A. 杀人B. 超速驾驶C. 抢劫D. 偷窃2. 以下哪种犯罪形态属于暴力犯罪?A. 贩毒B. 电信诈骗C. 殴打他人D. 贪污受贿3. 以下哪种犯罪形态属于网络犯罪?A. 干扰公共秩序B. 走私C. 电信诈骗D. 抢劫4. 打击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下哪种措施属于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A. 建立监狱B. 加强安全检查C. 加大媒体曝光力度D. 警察定期走访居民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盗窃犯罪的形态特点及危害。
盗窃犯罪表现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盗窃犯罪通常是以个体为主体,采取隐秘、暗地的方式进行,对被盗财物造成财产损失。
盗窃犯罪不仅直接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还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全感。
2. 什么是诈骗犯罪?请简要举例说明。
诈骗犯罪是指通过欺骗、谎言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例如,电信诈骗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诈骗犯罪形式,骗子冒充公安、银行等机构,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受害人声称涉及案件,诱导其提供银行卡信息或转账汇款,从而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3. 请简要阐述贩毒犯罪的危害及打击手段。
贩毒犯罪以非法买卖毒品为主要特征,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贩毒犯罪不仅给吸毒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和身体伤害,还破坏社会安宁,甚至引发其他犯罪行为。
打击贩毒犯罪的手段主要包括加强对毒品的禁运、禁售力度,打击贩毒集团,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等。
4. 请简述网络犯罪的危害及防范手段。
网络犯罪是指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犯罪活动,形式多样,如网络诈骗、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
网络犯罪不仅给个人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危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危害公共安全罪习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习题ID(4292): 未婚男子吴某因一次输血不幸感染上艾滋病。
在绝望之余,他来到北京。
他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针筒,先抽取自己的血液,然后再随意地用针筒向行人和游客针刺和注B. 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构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D.构成寻衅滋事罪[单项选择]正确答案:B评析:答案:B【考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解析】吴某将针筒向行人和游客注射和针刺的行为足以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ID(4296): 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
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
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
”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B.交通肇事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单项选择]:正确答案:B评析:答案及解析:B.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题中,甲并无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的故意,也无破坏交通工具的故意。
ID(4298): 某市黄某开办的个体小煤窑只开了采煤通道即开始采煤,主管部门检查后发现该煤窑只有送风口,没有排风口,即书面通知其停业整顿,黄某拖延不改继续采矿,终于因瓦斯浓度太高,发生爆炸致9名矿工死亡。
黄某的行为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D.过失爆炸罪[单项选择]:正确答案:C评析:【答案】C【考点】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认定【解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ID(4300): 甲乙两个青年在铁路上游玩,打赌说火车能否将一块混凝土石头撞飞,而将混凝土石头放到铁轨上,当火车开来时,扳道员由于混凝土石头卡住了岔道轨,而不能扳动岔道,致使火车误入轨道与另一火车相撞,造成严重后果,B.破坏交通设施罪C.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单项选择]:正确答案:B评析:【答案】B【考点】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认定【解析】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在侵犯的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及犯罪主体上基本相同,其区别就在于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交通工具;后者的对象是交通设施,如桥梁、轨道、隧道、公路、灯塔、标志、机场、航道等。
行为与健康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健康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E.遵医行为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手段D.行为结果E.行为环境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A.R—S—OB.S—O—RC.O—S—RD.R—O—SE. S-R-O15.讳疾忌医属于( D )A.不良生活方式B.A型行为模式C.致病行为模式D.不良疾病行为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B.知识和行为没有关系,如医生有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医生吸烟率并不低C.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后果18. 不属于知信行模式的是(B )A.获取知识B.需求需要C.相关行为 D.态度 E.信念19. 在疾病治疗中,患者由于药物副作用感到不适而停药,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应解释为(D)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低的自我效能20.不属于“健康信念理论模式”内容的因素为( A )A.内部、外部回报 B. 对疾病易感性与严重性的认知 C. 社会人口学因素 D. 提示因素21. “认为戒烟会影响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 B )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高的自我效能22. 人们患了某种疾病后,由于怕浪费金钱和时间而不愿意就诊,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可解释为( D )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低的自我效能23.和吸烟者讨论吸烟的利弊,启发"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吸烟者做出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行为习题
ID(1832): 下列甲、乙、丙、丁的行为,属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A.甲与王某素有仇隙。
一日,甲对王某的朋友江某说:“终有一天,我非杀死王某不可!”
B.乙女下夜班时,路遇歹徒薛某持刀抢劫。
搏斗过程中,乙女取出口袋中的水果刀将薛某刺死。
原来,乙女为防止坏人袭击,口袋中一直放有一把水果刀
C.丙受雇为臧某照顾小孩。
一次带小孩出去游玩时,丙不负责任,见危不救,致使小孩身受重伤
D.博物馆保安丁在与入室抢劫的两
歹徒搏斗时,被歹徒按倒在某贵重文物上,将该文物压碎
正确答案:C
评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危害行为的理解。
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有其独立的内涵,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危害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危害行为在客观上是人的身体动静。
现代各国刑法坚决反对“思想犯罪”,只以行为作为惩罚的对象。
甲仅仅是真实犯罪意思的单纯流露,属犯意表示,不是危害行为。
(2)危害行为在主观上是由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静。
丁虽然将贵重文物压碎,但这是在其身体受强制的情况下实施的,是违背其主观意志的,因此不是危害行为。
(3)危害行为在法律上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身体动静。
乙女面临现实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对不法侵害者薛某本人进行损害,致其死亡,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属特殊正当防卫,不是危害行为。
此外,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了作为与不作为。
丙受雇为他人照看小孩,却不负责任,见危不救,属刑法上的不作为
ID(1830): 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
正确答案:C
评析:答案及解析:C 刑法理论一般将不作为犯罪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纯正不作为犯或真正不作为犯,即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二是不纯正不作为犯或不真正不作为犯,即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
其罪过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如故意杀人罪不作为犯的罪过为故意,过失致人死亡罪不作为犯的罪过为过失。
ID(9967): 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
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
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
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
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
乙躺在血泊中。
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
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
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
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
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
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正确答案:C
评析:不作为犯罪要求行为人有作为的义务,而这一义务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二是职务的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三是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本题A项中甲警察的义务来自于上述第二个方面,构成不作为犯罪,而卫生局局长则没有这一义务,不构成犯罪。
B项中甲将乙带出,在乙受伤后当然有求助的义务,这一义务来自于上述第三个方面,所以,构成不作为犯罪。
C项中甲在发现其拾到的是海洛因时,立即倒入马桶,不存在明知是海洛因而持有的故意,所以,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项中,虽然消防法规定了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但这一规定并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强制性,因而也不能以此作为不作为犯罪的定罪规定。
因此,C项入选
ID(1876): 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正确答案:B
评析:【答案】B【考点】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解析】选项A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B只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选项C属于为了盗窃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D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也构成犯罪预备。
ID(1862): 张三与李四有宿仇,因此,一直希望杀害李四,某日得知李四要出差,于是,劝李四乘坐飞机前往目的地,其真实想法是希望李四乘坐的飞机发生空难,李四乘坐的飞机在起飞半小时后果然发生空难,李四因此丧命。
问:张三的行为性质是(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由于李四死亡的结果与张三的劝说行为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无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C
评析:【答案】C【解析】认定犯罪应当坚持从客观到主观的方向,对于故意杀人罪而言,首先应当确认是否存在杀人行为,本案中,劝说他人乘坐飞机的行为不是杀人行为,因此,无罪
作为与不作为习题
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
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
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
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A.构成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均不构成犯罪
D.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正确答案:B
评析:本题涉及不作为。
有作为义务的人不作为才构成不作为犯罪,如本案甲因先前行为而有了作为义务;丙无作为义务,而又不与甲有共同犯罪意图,丙不构成犯罪。
下列哪些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
A.放火罪
B.故意杀人罪
C.遗弃罪
D.抢劫罪
不作为犯罪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下列哪些情况
A.社会义务
B.由行为人先前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C.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D.职业上或职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正确答案:B,C,D
评析:不作为犯罪要求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
这种义务一方面要求是法律性质的义务,另一方面要求的内容是实施特定的积极行为。
这种义务的来源主要有:(1)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
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因此,拒不抚养、赡养的行为,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
(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
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履行相应职责的义务,值勤的消防人员有消除火灾的义务等等。
(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如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等可能导致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义务。
(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某种行为使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的排除危险或者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积极义务:如成年人带着儿童游泳时,就负有保护儿童生命安全的义务。
所以本题选择BCD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A.甲对身患重病的父亲长期不送医院就医,结果其父因延误治疗而死亡。
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形式的犯罪B.甲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应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C.甲系盲人,对于甲的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
不作为犯罪中行为人的罪过形式
A.可能是故意
B.可能是过失
C.只能是故意
D.不可能是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