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庄子·内篇》中“道”文本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庄子·内篇》中“道”的文本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中“道”的释义,理清“道”的意涵,从而达到对庄子思想的较好把握。

关键词:道体用

本文着眼于《庄子·内篇》的文本,先对文本中“道”进行分析释义,进行系统归纳,抒发己见。

在《庄子》的《内篇》中,“道”字出现了46次,有30处,其中《齐物论》出现了11处17次,《养生主》出现了1处1次,《人间世》出现了7处9次,《德充符》出现了2处2次,《大宗师》出现了7处13次,《应帝王》出现了2处4次。

其中《齐物论》2次,《大宗师》1次,《人间世》6次,《应帝王》1次出现的“道”的意思是间/处或道路或方式或治理或称说的意思或非中心语,与庄子思想内涵无关,故下文将对36次出现的“道”进行考察。

上文36次出现的“道”,可从“道”之体与“道”之用两方面进行把握。

“道”之体即“道”的本质,我认为只有两个意涵,那就是:道即整体性和自然性。整体性意指道是一整体,不可分割,弥漫时空;自然性意指道符合万事万物的本性;“道”——“整体性”和

“自然性”。具体分析如下:

1.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2.道恶乎往而不存?

3.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4.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5.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其中“道”为道路的意思。)

6.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7.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8.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之成。。

9.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10.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芩,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其中“不道之道”的第一个“道”是称说的意思。

11.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1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13.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14.唯道集虚。

15.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人道的“道”为方式的意思。)

16.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道”为方式的意思。

17.夫柤梨橘柚果苽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道”为间/处的意思。

18.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已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道”为间/处的意思。

19.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道”为治理的意思。

20.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21.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22.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这里“道”是间/处的意思。

23.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24.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25.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26.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27.“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

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28.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29.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道”非中心语。

30.“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四

30处道中,第1,2,3,4,5,6,8,9,10,25,26,30处说明了道是具有“整体性”的。第7,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处说明了“道”具有“自然性”。

道之“用”是指道的功能和作用。道之“用”和道之“体”一体两面。有什么样的道之“体”就有什么样的道之“用”。我们可以从知和意两方面去理解道之“用”。知,即“道”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因为道是整体性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齐物”的看待世界,不能将世界割裂开来看,各种学说都只是在某个层面去理解世界,我们的思想不能被它们所束缚。意,即道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世界。因为道是自然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依照万事万物的

本性去对待世界。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2009年版,中华书局。

[2]《庄子》,胡仲平编,2005年版,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简介:黄兴华(1991-),男,武汉大学文学院大三学生。王杏字(1992-),女,武汉大学文学院大三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