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族认同感
民族认同感的概念
![民族认同感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6add1f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6.png)
民族认同感的概念
民族认同感也是民族认同意识,即民族认同性。
它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
也有学者认为:“民族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不但包括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而且还包括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积极评价,以及个体对群体活动的卷入情况等。
”
当然,他们所提出的民族认同只是一种狭义的民族认同。
其实,广义的民族认同不仅包括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卷入,而且还包括个体对他民族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卷入情况。
在单一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往往与国家认同是重叠的,但是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是较民族认同更高层次的认同。
民族认同感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民族自我认同、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和民族社会参与和文化实践等。
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共同的民族渊源,二是共同的民族文化,三是共同的国家——中国,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查情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查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fdcc9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9.png)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查情况一、概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需要对自身情况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二、民族认同感1. 国家认同感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我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国家、民族面临挑战的时候,能够积极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2. 地域认同感对所在地区的认同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 民族认同感在民族意识上,绝大多数我国人认同自己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着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归属感1. 社会归属感对社会的认同和归属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部分人看到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会感到不满,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能够更加公平和公正。
2. 经济归属感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对国家的经济成就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愿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 文化归属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部分人也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四、责任感1. 社会责任感大部分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2. 环境责任感在环境保护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责任,希望能够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量。
3. 文化责任感绝大多数人意识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愿意为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结语目前,我国政府也在加大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培育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社会观念和民族观念。
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自查,及时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增强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尽一份力量。
民族认同的概念
![民族认同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b7b473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4.png)
民族认同的概念民族认同是一种深远的情感,它深深地扎根于人们对自身民族和历史的认同感,并且可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
认同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当今的社会,每个民族都应该关注如何培养和强化民族认同感。
民族认同的概念源于历史和文化,历史上的战争、政治、社会和文化大事对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发展的历史,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使得民族认同成为一种共同的情感,以此来认识和表达自身的认同感。
同时,这种认同感也可以扩充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使其文化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一个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取决于它的历史文化意识。
历史文化意识能够让一个民族保持自身特色,并且能够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以此来促进民族认同感的发展。
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文化认知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从而培养和强化了中国民众对自身民族和历史的认同感。
民族认同感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历史文化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政策的影响。
政策是一个国家机构的制订和实施,帮助一个民族实现自身梦想,促进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提高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乃至带动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
因此,政策对于促进民族认同感的发展至关重要。
比如,中国政府在不断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中国的文化价值观的传承,从而使全国人民真正感到自己属于中国,这样,就能够提高中国民众对自身民族和历史的认同感,并且也能够激发民族认同感的发展。
民族认同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对一个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各个民族都应该加强培养民族认同感。
每个民族都应该重视历史文化的影响,使自身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要注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用政策的力量来促进民族的自我认同感的发展。
只有使每个民族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才能使民族更加团结,使每个民族都能发展得更好。
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理解与认识
![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理解与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aac7ba2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d.png)
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理解与认识一、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理解咱都是大学生了哈,说起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那可太有感触了。
咱中华民族,那可是有着超级悠久的历史和超级丰富的文化呢。
就像那春节,全世界都知道这是咱中国特有的大节日。
一到春节,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这种传统习俗一代一代传下来,让咱不管走到哪儿,一到春节就想家,就想和家人团聚,这就是一种对民族的认同呀。
咱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古代的时候有那些厉害的朝代,像唐朝,那时候的中国在世界上可威风了,周边国家都来学习咱的文化。
再看近代,虽然遭受了列强的侵略,但是咱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大家团结起来抵抗外敌。
从那些革命先辈的身上,咱能看到那种对民族深深的热爱和认同。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让咱中华民族站起来。
而且咱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但是大家都生活在中华大地上,都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就好比那少数民族的歌舞,特别有特色,当我们看到他们欢快地跳舞、唱歌的时候,我们心里会觉得这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啊。
咱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到这种认同感。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可能说着不同的方言,但是都在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
当我们一起朗诵那些古代诗词的时候,就像是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这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加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二、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认识这种认同感可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不断地影响而形成的。
家庭里长辈们讲的那些家族故事、传统习俗,都是在传递民族文化的基因。
学校里的历史课、语文课等,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
在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也在传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中,常常会出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的内容。
像那些讲述古代英雄的电视剧,让我们对民族英雄充满崇敬,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608aeb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0.png)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化认同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不同
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保持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传媒和社区活动等方面探讨增强民族文化
认同感的方法。
首先,教育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在培养学生
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民族文化的历史、
传统、艺术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同时,学
校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和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
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社区活动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组织
民族文化节日庆祝、文化交流和展览等活动,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展示和
分享本民族文化的平台。
居民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交流和学习本民族
文化的知识,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社区活动还可以搭建起不同
年龄、职业和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除了上述方法,个人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探索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个人可以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学习民族文化的语言、
艺术和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博物馆、考察
民族风情等途径来亲身感受和体验本民族文化。
总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
教育、传媒、
社区活动以及个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共同产生积极作用,塑造和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只有保持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的时代中立足和发展。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c2d014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d.png)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接纳,能够给予个
人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个人认同感有助于增强个体身份认
同和自尊心,使个人更加自觉地维护和传承自己所属的文化传统。
2. 社会凝聚力: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合作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
凝聚力的形成。
当个人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时,会更有认同感地支持和参与到民
族共同的事务中,增强社会团结和和谐。
3. 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当个体具有强
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才会积极参与和传承民族文化,从而保护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这对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多元社会的和谐共存: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多元社会内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存。
当每个民族都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并尊重并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才
能构建一个多元而和谐的社会。
总之,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自我认同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关乎社
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和谐,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元又统一的社会。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0ac3563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e.png)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爱国主义,简单来说,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
这种情感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忠诚和愿意为其奉献。
而民族认同感,则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判断,是对民族文化、传统、历史等方面的认同和归属感。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首先在情感层面上相互交融。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时,往往会自然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因为祖国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祖国的土地上得以传承和发扬。
比如,中国人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感自豪,这种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转化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愿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反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会增强个体对本民族的认同感。
当一个人怀着爱国之心为国家的发展努力奋斗时,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民族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增强对民族的认同。
在认知层面上,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也相辅相成。
对祖国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只有清楚地知道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地热爱祖国。
而这种对祖国的认知,往往也包含了对本民族的认识。
比如,了解中国的历史,就必然会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对本民族的深刻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祖国的内涵。
比如,认识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行为层面来看,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都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行动。
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的人,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尊严、利益和荣誉而努力拼搏。
在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在现代社会,也有众多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作文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31fe8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6.png)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作文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就像一群超级幸运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有着超级酷炫文化的民族里?民族文化认同感这玩意儿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咱们心灵深处宝藏的大门。
咱先来说说吃的吧。
你看那饺子,普普通通的面粉和馅料,在咱中国人手里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那场面可热闹了。
小孩们可能包得歪歪扭扭,大人就在旁边笑着指点。
这小小的饺子啊,可不仅仅是食物,它包着的是团圆、是对新年的期盼。
再看看国外,披萨、汉堡啥的也不错,但咱对饺子的那种感情,那是打心底里的热爱,因为这是咱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吃着饺子就感觉自己和千百年的传统紧紧相连,就像有一条无形的线,牵着咱和老祖宗呢。
还有那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时候,到处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
赛龙舟那场面,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虽然现在不让放鞭炮了,但那热闹劲儿一点没减)。
选手们在河里奋力划桨,岸边的人喊着加油,大家都在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
这时候啊,咱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个文化传承中的一员,咱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咱为自己民族有这样的爱国诗人而骄傲。
可不像有些外国人,可能只知道端午节有个龙舟比赛,却不明白背后的深刻含义。
咱对自己民族节日的认同感,就像一种特殊的胶水,把咱和民族文化牢牢地粘在一起。
咱再聊聊传统服饰。
汉服现在可流行了,走在大街上,时不时就能看到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就像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样。
汉服那精致的剪裁、漂亮的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古人的智慧。
穿上汉服,就感觉自己像是背负着一种使命,要把咱们汉族的服饰文化展示给大家看。
这可不是简单的模仿古装剧里的打扮,而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热爱和尊重。
当你穿着汉服走在路上,别人投来好奇或者欣赏的目光时,你就可以自豪地说:“看,这就是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美吧!”这种民族文化认同感就像一阵春风,吹得咱们心里暖洋洋的,想要把这种文化传播得更远。
可是啊,现在也有一些不太好的现象。
有些年轻人啊,对国外的文化过度追捧,觉得啥都是外国的好。
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
![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d9d9a5f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2.png)
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
一、民族认同是什么
民族认同是指每个人认同自己属于哪个民族、受哪种文化影响的一种
认同感,是一种政治正义和社会正义的概念,以及一种归属感。
它表
示一个人在族群中的立场,对自身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以及对本
民族价值观的认同,表达了他们积极的思想和尊重。
二、民族认同的层次
1、家庭层次:家庭民族认同是一种具有家庭文化传统和传承的认同感。
这个层次涉及到家庭教育、婚姻仪式和民族传统,对儿童及其民族文
化认同发挥着一定的影响。
2、个人层次:个人民族认同是一种社会正义的认同感。
个人民族认同
意识可以源于社会经验、家庭传统也可以源于学校、文化或新闻等。
3、集体层次:集体民族认同感是以政治认同感为基础的,它包括社会
制度、文化价值观以及集体回忆的面向,集体民族认同感可以通过公
共参与来确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意识也是关键。
三、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民族认同可以保障民族团结,联系民族个体,向未来延伸连接力和民族意识,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命力,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性,增强民族精神的立足感,并推动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促进全民团结,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6cd4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9.png)
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既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从教育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第一,加强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是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将民族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地理、文学等课程时能够了解民族的起源、发展和贡献。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提供多元文化体验多元文化体验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参观他们的生活环境、习俗风情,通过亲身接触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举办多元文化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
第三,营造宽容包容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需要在宽容包容的教育环境中进行。
学校应鼓励学生交流不同民族的看法和观点,倡导尊重和理解,消除歧视和偏见。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避免以主观偏见看待某个民族,宣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念,倡导学术讨论和文化交流的平等和多样性,营造民族融合的教育氛围。
第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活动,提供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加深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第五,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贡献和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主题活动、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归属感,并激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作文
![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9060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e.png)
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作文咱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那可得有深深的认同感!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这就好比是我们骨子里自带的“基因密码”。
你想想,逢年过节的时候,那热热闹闹的气氛。
春节一到,全家老小齐上阵,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场面多温馨!这时候,你心里是不是满满的温暖和喜悦?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作祟”。
还有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
一闻到那粽叶的清香,就仿佛能感觉到老祖宗在跟咱打招呼。
大家齐心协力划龙舟的劲头,不正是对团结协作这种传统精神的传承和认同吗?
再说中秋节,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
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头就盼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
这可不就是对家庭和睦、团圆美满的向往和认同嘛!
咱平时喜欢穿个汉服唐装啥的,觉得特美特有范儿,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那精致的图案、优雅的款式,展现的是咱们老祖宗的审美和智慧。
就连咱们平时说话的方式,那老祖宗留下来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用起来顺口又贴切。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竹篮打水一场空”,多形象!这都是传统文化融入咱生活的点点滴滴。
为啥要有这种认同感呢?很简单,就像一棵大树得有根才能枝繁叶茂一样,咱们民族得有传统文化这个根,才能稳稳地立足在世界的舞台上。
而且,传统
文化让咱们有了归属感和自豪感,走到哪儿都能挺直腰板说:“咱是中国人,
咱有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所以啊,咱们得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揣在心里,好好传承和发扬下去。
让咱们的传统文化像星星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44062a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d.png)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是两个紧密相连却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它们如同两棵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壤的大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支撑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
首先,我们来谈谈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这种情感体现在对国家的热爱、关心和愿意为其奉献牺牲。
当我们看到国家在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取得成就时,内心涌起的自豪之情;当国家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挺身而出、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爱国主义并非是一种抽象的、空洞的情感,它往往通过具体的行动得以体现。
比如,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勇敢地参军保家卫国等等。
那么,民族认同感又是什么呢?民族认同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知、情感和归属感。
它包括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语言、风俗等方面的认同和尊重。
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人,会为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感到骄傲,会努力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民族认同感让我们在多元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和定位。
它使我们在与其他民族交流和互动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自信心。
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民族认同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民族有着深刻的认同和热爱,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尊重时,他自然而然会产生对这个民族所组成的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因为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是民族利益的集中代表。
比如,一个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深感自豪的人,会更容易产生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深厚感情,愿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付出努力。
他会从民族的辉煌成就中汲取力量,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
另一方面,爱国主义又能够进一步强化民族认同感。
当一个人以爱国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做出贡献,见证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时,他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民族的价值和力量,从而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cc7c1b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9.png)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一、民族性诉求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国民呼吁逐渐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导地位。
随着苏联及其卫星国的解体,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减弱,于是民族认同和民族自决问题凸显。
这个国家信奉自由市场还是计划经济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是国界划在哪里,谁被包容谁被排斥,用什么语言,认可什么宗教,提倡什么文化。
几个世纪前的战争突然具有了新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日益成为各群体之间种族冲突的象征,而这些群体在最近的历史中一直相互支持,尽管这只是表面上的和谐。
在本文撰写期间,许多观察家认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间的残酷内战预示了许多曾经形成苏联帝国的地区的命运。
与此同时,西方那些历史悠久的民族国家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很多群体声称现有的国家政治已经侵犯了他们的身份,忽视了他们的合法诉求。
处于自由地位的人不确定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他们可能同情不同民族应该以他们喜欢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想法,但他们对民族主义在实践中采取的尖锐、有时几乎是种族主义的形式感到不满。
所以,当人们问如何解决人口混居或者两个民族都主张同一地区为自己领土(比如以色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时出现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说什么也做不了。
有些问题可能证明是无法解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认真思考国籍的性质及其要求的合法性可能有助于我们得出有效的结论。
我们遇到的问题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首先是关于边界的问题,即如果有边界的话,一个国家或一个较小的政治单位的边界应该定在多远才符合民族区分。
每个民族都有权拥有自己的国家吗?一个现在隶属于一个多民族大国或帝国的小民族,什么时候才能合法分离,建立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可以在某一部分共享国籍的基础上合法合并邻国吗?当我们想到国籍和民族主义的时候,这些问题可能会首先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种问题在实践中往往会导致最悲惨的冲突,但国籍也导致其他重大问题。
第二是关于国家主权。
如果我们重视民族自决,主张每个民族都应该享有政治自治,那就意味着必须有自己的统治集团。
大学生如何通过爱国主题教育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大学生如何通过爱国主题教育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9a89f3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6.png)
大学生如何通过爱国主题教育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通过爱国主题教育来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大学生需要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本文将从学习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关注国家发展等角度分析,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学习历史文化了解历史、学习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深入了解抗战、解放战争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祖国的痛苦历史和奋斗历程,进而激发起对祖国的深深敬意和无尽的热爱。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通过相关的文学作品、音乐和电影等渠道,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弘扬优秀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诚信、孝敬和团结等。
在校园中,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以讲座、展览、演出等形式传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
同时,大学生还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自身言行示范,引导他人正确对待民族文化。
三、提高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投身于祖国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
这种参与和付出的过程中,大学生将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责任和担当,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并且在实践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国家发展是大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应始终关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和思考。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议、阅读相关书籍和媒体报道等方式,了解国家的前进步伐和繁荣成就。
同时,大学生还应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与民族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与民族认同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e1cf1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7.png)
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与民族认同感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民族,其语言文化对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入手,探讨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一、语言文化对民族认同感的作用语言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丰富的语言文化,其中汉语更是全球第一大语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承载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品味、文化自信和情感寄托。
说起来,中国拥有的语言数量多达80种以上,但显然汉语在其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主要的日常交流语言,在历史的演变中,不仅体现出了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更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二、汉语传承中华文化汉语除了作为中华民族的日常交流工具,还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汉字文化,百世之师。
”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始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刻等,发展至今成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语言文化之一。
汉字的演变历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其探究和悟解的深度也不断加深。
除了汉字文化的传承,汉语更是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大量神话、传说、诗歌、戏曲等等,更是成千上万历史典籍、文化经典的表达方式和传承形式,它们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民俗、宗教,影响并塑造着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与思维方式。
所以说,汉语作为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代表,无形中拉近了中国人之间的距离,让所有中国人在汉语中产生听到共同的文化味道,沟通的过程中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三、文化自信的内涵和价值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中国不断追究自身内在的文化价值,寻找更广阔的未来。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自信与期待。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26373e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f.png)
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如何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是两个紧密相连又相互影响的概念。
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它们如同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共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这种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热爱、关心和愿意为其奉献。
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会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骄傲,会在祖国面临困难时挺身而出,会为了祖国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而民族认同感,则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知、接纳和归属感。
它是基于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传统等因素而形成的。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民族有强烈的认同感时,会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的文化,维护民族的尊严和荣誉。
那么,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其一,民族认同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所属的民族有清晰的认知和强烈的认同,才有可能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因为祖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民族组成的,如果对自己的民族都缺乏了解和认同,那么所谓的爱国也就失去了根基。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当我们了解到古代的四大发明、诗词歌赋、传统艺术等,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成就时,内心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进而会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
其二,爱国主义是民族认同感的升华。
当民族认同感不断深化和发展,就会逐渐上升为爱国主义。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民族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自己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强大时,就会将对民族的关心和热爱扩展到对整个祖国的关心和热爱。
在面对外部的挑战和压力时,爱国主义会促使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捍卫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其三,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相互促进。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会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去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同时,深厚的民族认同感也会激发人们更加坚定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国家举办重大活动如奥运会时,运动员们为祖国争光,全国人民为之欢呼加油,这不仅体现了爱国主义,也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当代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案例
![当代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06754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6.png)
当代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案例
一个案例是中国崛起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种崛起引发了广泛的认同感,让许多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奥运会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事之一,是国家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渠道。
中国于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是一
个历史性的时刻,也是中国重新确立全球地位的标志。
中国队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发了国内外的瞩目。
很多中国人通过观看并支持中国队,表达了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和骄傲之情。
此外,中国电影的崛起也为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电影作品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电影《战狼2》为例,该片不仅在中国取
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些优秀的中国电影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本土文化,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拼搏精神和国家的崛起。
观众通过欣赏这些电影,增强了对中国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中国的崛起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以及中国电影的崛起等因素,都为当代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自豪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崛起大国的全球地位。
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作文
![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c37d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1.png)
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作文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新奇的事物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
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民族传统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追寻、去认同。
我想起了去年春节期间的一次经历,那真的让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愈发深刻。
春节,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那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
在外奔波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要想尽办法回家团聚。
我家也不例外,早早地就开始为这个盛大的节日做准备。
腊月二十三,小年。
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要祭灶王爷。
妈妈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在厨房的灶台上摆上了糖果、糕点等供品,嘴里还念念有词,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我在一旁看着,觉得既有趣又神秘。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更是热闹非凡。
爸爸和爷爷忙着打扫房屋,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说是要扫去一年的晦气。
我也没闲着,跟着他们帮忙搬搬东西,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心里却充满了期待。
到了腊月二十八,该贴春联了。
这可是一项技术活,爸爸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贴着春联,我在下面给他递胶水、递春联,还时不时地指挥一下:“左边高一点,右边再低一点。
”终于,春联贴好了,红红的春联映着雪白的墙壁,顿时让家里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
奶奶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一道道美味佳肴陆续上桌。
有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饺子,象征着团圆;还有年糕,代表着“年年高升”。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我看着满桌的美食,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人们互相敬酒,说着祝福的话,我也端起饮料,向长辈们送上我的新年祝福。
吃完年夜饭,就该守岁了。
我们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起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外面顿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绚丽多彩。
我兴奋地跑到院子里,看着那璀璨的烟花,心中充满了喜悦。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被妈妈叫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们拜年。
个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情况
![个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e43eb4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8.png)
个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个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个体都应当具备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
然而,当前社会上个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况如何呢?一、缺乏民族认同感在当下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个人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和文化碰撞,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个人可能出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认同感的淡化和丧失。
他们追求的是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缺乏关注和参与。
二、疏远民族责任感个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需要民族认同感,还需要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
然而,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在面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时缺乏积极的态度,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没有实际行动和贡献。
三、缺乏民族自豪感在当今社会,一些个人可能缺乏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
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和文化传统了解不多,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和精神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这种缺乏民族自豪感的心态使得个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缺乏动力和动力。
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参与不足个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他们的参与和贡献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个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参与不足,缺乏主动奉献的精神和意识。
他们可能更关心个人利益和小我私欲,而忽视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贡献和奉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个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情况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
只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持久繁荣。
五、加强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和强化个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点讲授法,学生课堂讨论法,例证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课堂阅读:中国结的系列知识
地位——产生——特点——意义
意义: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含义
1、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
(最主要的一点)
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
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
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2、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划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
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3、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
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4、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
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福娃的意义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
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
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1、认识中国结——结、印、福娃都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
2、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主流精神,我们也不例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首先,要来了解什么是文化认同。
请大家阅读书本,搞清楚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含义。
学生一起朗读。
“认同”是指工友的信仰与情感,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叫色与身份。
“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间的文化相互理解和沟通,彼此相互依赖与尊重。
那么对我们来说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是什么呢?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一要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础;二要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这是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刚才我们说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两幅图片。
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回答!
中国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
对此你又会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回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时时刻刻都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情感。
这正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
二、情为祖国动
1、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有什么意义呢?
2、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1)热爱祖国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一个不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没有文化认同感的人是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的。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他们为了一点私利,出卖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是得不到本民族人民也得不到其他民族人民的爱戴的,只能为所有人所抛弃!
(2)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只有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统一。
现在对于台湾问题就是如此呀,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要团结奋斗,与分裂分子作最坚决的斗争,坚决捍卫祖国的统一。
3、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见证,是一种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每个民族的文化遗产都包括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遗产两大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有的受到了损害,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打击,也是在摧毁我们本民族的根基,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进一步发生,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怎么保护呢?
国家应该——
地方政府应该——
公民应该——
课堂活动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
那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呢?
三、直面外来文化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
一方面,中华文化正阔步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2)外来文化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
外来也是其他民族在发展过程逐步形成,是其他民族精神的结晶,是其他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反映,这对于我们的发展多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科技正是文化的内容,所以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性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作业布置:
1、完成试卷(一课三练第2课时练习题)
2、列举你所在城市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和建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