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下套管作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完成井场通径工序。应由接箍端放入内径规,注意 保护好螺纹,绝不要反方向通径而造成母螺纹的损坏。 用压缩空气送吹或小管子推送内径规较适宜。在钻台 斜面投放内径规通试的方法不可取,容易发生内径规 落井事故。某些特殊螺纹,例如VAM扣,在通试内
径时,不能卸掉母护丝,否则内径规将对金属锥面造
成损坏。
1) 使用符合API标准的套管丝扣油,包括API改良丝扣油或
API 硅化螺纹密封脂。它在圆螺纹或梯形螺纹中的作用是, 密封防止漏失,并润滑螺纹防止丝扣擦伤。使用成品丝扣油 不允许稀释后涂用。 2) API高压改良螺纹涂料含有金属与非金属固体,在69MPa、 149ْ c条件下能有效密封丝扣联接处间隙,并有润滑性能,防 止擦伤且防水。API硅化螺纹脂性能更佳,但成本高。 3) 钻杆用的涂料不能用于套管螺纹,涂料内含有物质的摩 阻系统均不相同;套管螺纹涂料也不能用于钻杆接头;也不
(2)用动力大钳上扣。
1)动力大钳必须配置准确可靠的扭矩表,并应在 使用前校准,使用中应注意准确性。套管开始上扣不
应有过紧现象,否则应卸开检查。注意,卸开扭矩常超 出上扣扭矩的25~30%。
2) 继续上扣, 注意扭矩表的规定扭矩及上扣完到达位
置,转速不超过10转/分。
3)应上扣至规定的扭矩值,达到定位位置,管柱
(4) 接箍检查。接箍面不能有严重刻痕,注意吊 卡碰击引起的端面破坏。应注意原装螺纹外露 扣数,超过标准不能使用,一般应小于 2.5 扣。 上扣的过量扭矩是造成接箍破坏的主要原团之 一,对特殊螺纹用手指直观检查是可行的,轻 微刻痕应予修理,纵向刻痕将影响密封性能。 已上至最大扭矩而还有过量余扣时,应检查接 箍椭圆度。用外卡尺分几个方向测量,管体的 椭圆度经内径规通过则认为是合格的。对钢级 判断不清楚时应在接箍上查找钢印标志。
较轻时下边应打上内钳(咬定钳)。实际上扣扭矩值一般 与推荐的最佳扭矩值有一个偏差,因此,规定最小扭矩 值不小于最佳扭矩的75%,最大扭矩不大于最佳扭矩值 的150%。
4 )应保待钳臂与尾绳 成 90 °直角。校正液 压动力钳采用如下计 算公式: 有效扭矩=载荷 钳 臂长 T= 扭矩/r 式中
T——载荷(拉力),kg; r——钳臂长,m。
2. 井场套管的准备
依据入井次序的钢级、壁厚、螺纹排列,后入井的
放下层,先入井的排在井场前面,放上层,接箍朝井架 大门方向。 (1)目视检查接箍和管体表面,凡有凹陷、刻痕(尤其是 横向刻痕),其深度超过壁厚25%者,不能入井。
(2)记录到井场的总计套管根数、需要入井的根数、剩
余的根数。到井场后可卸去接箍母护丝,但公护丝必须 戴齐。
必须焊接时应采取相应预热措施和使用与套管钢级一致的
焊条。
§ 6.6、管串上的附件及扶正器
套管串上常规使用的附件: 与套管相联接的有引鞋(浮鞋)、浮箍、分接箍、循环 接头、注水泥短节和套管外封隔器等。这些附件除本 身的特性外,必须具备相应条件下使用的套管强度性 能,满足尺寸要求及螺纹标准。 不与套管螺纹相联的附件包括有扶正器、刮泥器、 水泥伞等,扶正器的使用影响套管下入及固井质量。
2.上扣
(1)采用旋绳及普通套管钳上扣时,建议采用API 5C1中的推荐方法。
1)在上至手紧位置后 (4 ½″~7″套管),用大钳再紧三圈,7 ⅝ ″以上尺寸套管要紧三圈半。如用旋绳则将要超过手 紧位置,这时看具体情况和扭矩确定大钳再应紧扣圈数。 作为一般经验,上至手紧位置后至少用大钳再旋转套管 三圈。 2)发现任何上不到紧扣位置,均应卸开检查,判断清楚或 修扣,否则不应入井。 3)上扣时发现过大的摆动,应降低上扣转速,如转速降低 后仍然摆动过大,则是因为螺纹轴线与套管轴线不在一 条直线上,说明套管质量有问题,该套管不能入井。摆 动还容易造成粘扣。 4)当紧扣时,如发现原厂方装配端螺纹也紧扣,说明已上 至最大紧扣程度,或已达最大扭矩。
V———套管的下放速度,m/s;
A———套管截面积,cm² 。 吊卡及吊环抗张安全系数至少应在2.5~3.0以上。 (8)井口装置的准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井工作结束后,下套管前按正 常规则应将防喷器芯子换为与套管尺寸一致。如果有 万能防喷器,可省略换芯子的工序。
(9)吊卡的准备:换上能满足套管载荷要求的套管吊卡, 检查是否与吊环配套。对于重载荷情况,尽可能采用套管 卡瓦式吊卡—卡盘。检查内径与套管外径之间隙是否符合 要求。仔细检查支承表面,不应产生单边受力不均匀磨损, 接箍支承面上的裁荷是否分布均匀。
(2)调整钻井液性能至设计规定要求,尤其是应控制粘度、 切刀、失水,以及泥饼摩阻力。对于定向井应取得较 低的泥饼摩阻系数. (3)保证井下泥浆稳定,从通井循环结束后起钻开始至下 套管达设计井深这段时间,要求不产生井涌、井漏, 保持井壁的稳定性。
§6.2、钻机及工具设备的准备
(1)对钻机进行系统的检查,尤其应对绞车刹车系统和钢丝
(3)正常的硬地层、不易漏失的井段,下放速度也应控制, 一般速度为300m/h(米/小时),最多不超过500m/h。当 井身质量欠佳或泥浆性能不好时,其速度将减小至180~
200m/h。
2. 关于浮下及灌浆
(1)带有浮鞋、浮箍时,在下入 3~ 4根套管后,应采用循 环的方式进行检查,同时下入时观察管外溢流情况,如连 续下入5~8根无泥浆返出,则应分析是否浮箍失灵或井漏。 (2)最佳灌浆方式是,每下1个单根灌浆一次,这样尽可能 缩短了管柱在井下的静置时间,避免粘卡。套管进入裸眼 段应采取这种灌浆方式。也有采用下入10~15根灌一次浆 的方式,但要求在灌浆的同时,上下活动套管。大尺寸套 管尤应及时灌浆,否则极易发生套管挤毁事故。灌浆排量 要小,防止压入空气。 (3)某些地区由于泥浆和井下特殊条件要求下套管中途循 环,根据经验,要求每300~500m进行一次,中途循环其 环空流速不能大于钻井时的环空流速。
法是不应当使用柴油及汽油,而采用高效能溶剂,并用擦 布和鬃毛刷清洗螺纹,对护丝的清洗应达到同样标准。
(6)测量套管长度。这是一项细致工作,测量有效长度应
以接箍端面至公接头末扣为准。特殊螺纹应以规定标记符 号间的距离为准。无接箍套管,则为两个台肩间的长度为 准,测量套管基本上每根应重复两次以上,并互为核对。 单根长度数据确定后进行入井次序编号,计算累计长度和
7)有条件时在动力钳或电源上配置断流器,调整至 达,为合格.当上扣已达最大扭矩,而余扣超出三扣以上 者,也不合格。到最佳扭矩时能启动,从而防止产生过大 扭短。现场操作时,常靠液压表指针位置来判断是否上至 最大扭矩。
8)必须使用合乎规定标准的套管丝扣油,其标准
应符合API 5A2规定。应当了解到,各种合乎质量的
绳作仔细检查,必要时倒换钢丝绳、增加游动系统绳数; (2)加固井架及基础,依据套管荷重情况而定; (3)测量井架的垂直度和井架基础的水平度; (4)泵的检查准备,按固井设计要求进行更换缸套; (5)清理循环系统沉砂; (6)按套管总重量,从钻台上拉掉多余钻挺或钻具。
(7)吊环的准备,其载荷能力应适应套管的动载荷要求。 载荷计算公式如下: Fd=415.55VA 式中 Fd———动载荷,kg;
§ 6.3、套管的准备
1.搬运及储存套管注意事项
(1)按API 5C1的推荐作法进行操作。
(2)运输过程中,套管公扣及接箍均必须戴好护丝。
(3)装卸套管,在坡道上、下放套管,严防碰击和套管弯曲。 (4)套管长期储存应防止腐蚀与弯曲。 套管最下一层应距地面不少于0.45m(或18in),堆高不超过 五层,上下层间用垫木隔开。堆集存放应分开钢级、壁厚、 螺纹、尺寸,具有醒目的标志,每年应卸下护丝一次,重 新涂黄油。
2/3长度涂抹,并上至规定扭矩。
§ 6.5、下套管
1. 下放速度的控制
(1)套管下放速度一般不应超过0. 46m/s(1.5ft/s)。在套管通 过有低压渗透地段时及带有浮箍、扶正器、刮泥器时,更 应控制下放速度在0. 23m/s(0.75ft/s)左右。尾管以立柱方式 送下时,速度控制在0.25~0.30 m/s范围内。 (2)卡瓦式吊卡或套管吊卡在接近转盘时应慢慢下放,避免 冲击载荷对螺纹造成损伤或对管体造成损伤。
3.复杂情况处理
(1)下套管过程中需长时间灌浆,必须保持活动,上下活 动不少于3m。
(2)套管遇阻时,决不应使吊卡离开接箍端面,往往0.5m距 离的下落将导致套管断落或压漏地层。 (3)套管被粘卡,上下活动处理时,拉力或压缩力均应控 制在抗拉强度范围内,并保持安全系数不小于1.50。 (4)超过J—56(K—55)以上钢级的套管焊接作业,将极大 降低套管热处理作用,从而造成强度破坏和发生裂纹。
(10)一般选用液压驱动的动力大钳,要求处于良好的工作 状态,下套管应校验扭矩仪,但也应准备好旋绳、猫头绳、 大钳,作应急用。
(11) 配置临时操作台:较先进的有下套管电动操作台。
(12) 准备好下套管灌浆管线,该管线端配接好快关阀。
(13) 准备好套管和钻具联接的循环接头,该循环接头的抗 拉强度应与套管一致。 (14) 其它配套附件工具的准备。例如内径规、快速松开 螺纹护丝、导向喇叭口及导向器。
(5)丝扣检验。在井场使用丝扣规检查螺纹是不适宜的,必 要时可用一只合格的新接箍或公扣合扣,检查上至手紧距 离是否标准。轻微损坏应在入井前加以修理。应当认识到,
一般特殊螺纹截面拉力大于母接头的临界截面或本体截面
拉力强度,而API螺纹则相反。清洗螺纹和修扣不要除掉
磷化层,彻底清洗应在通井、丈量后进行。正确的清洗办
丝扣油均有其不同摩阻力,API标准丝扣油的相对摩擦 系数定为1.0,以此确定套管扭矩数值,凡用不同的丝扣 油后,上扣扭矩应乘上摩擦的校正系数,才能获得正确 的上扣扭矩值。国外常用的套管螺纹涂料及校正系数见
表3—1。螺纹镀层区影响上扣扭矩值,常见的有镀锌、
锡及磷几种情况,其扭矩比较情况见表3—2。
(3)正确使用丝扣油。
能几种涂料混合使用。国外常用涂料对比情况见表3—3。
4)为防止管内钻水泥塞而造成联接松动,尤其是表层
套管和技术套管,需要在套管鞋上4~6根套管螺纹处涂 锁紧丝扣油。使用时应在现场临时配制,因它将在短 时间内固化,其松扣扭矩将是上扣扭的四倍,该涂料 也有较好的耐压密封性能。涂抹时应将厂家原装扣卸
开重新涂锁紧丝扣油,一般涂于公扣前部,占全螺纹
第六章 下套管作业
• 井眼的准备 • 钻机及工具设备的准备
• 套管的准备
• 套管对扣和上扣
• 下套管
• 附件及扶正器的使用 • 套管上扣扭矩
§6.1、井眼的准备
井眼处于良好状态,要求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下套管前通井,首先清除在渗透井段可能形成的过厚 泥饼,防止下套管遇阻或粘附卡套管,以及循环憋泵。 通井钻具最少要保持一柱钻铤,通井用的钻头应去掉 喷嘴,其大水眼容许用较大排量洗井,并要求洗井不 少于两周。
下入深度数据。为了避免下入深度出现严重失误,井场技
术人员必须清楚地掌握送至井场的套管总根数、入井根数、 场地剩余根数。入井套管编好的次序后,不同壁厚、钢级
应有明显标记。对不入井的套管也应作出明确记号。测量
套管单根长度要用钢卷尺,精确到3%米。
§ 6.4、对扣和上扣
1. 套管上钻台及对扣 套管上钻台应在大门方向加挡绳,避免碰撞,公扣应 戴上快速松开型护丝。对扣前可在场地上先给母螺纹均匀 涂上套管密封脂和戴上套管帽,涂丝扣油刷手必须保持清 洁。对扣时应小心地下放套管,从井口及操作台上协同配 合扶正,对扣后开始的阶段应慢慢转动套管,避免错扣, 整个对扣过程要防止灰尘脏物落进螺纹内。有条件时可使 用对扣导向器,对扣和上扣均不要摇晃套管,否则,会对 丝扣造成擦伤。对于特殊改良型螺纹有必要先用链钳引扣。 原则上应是单相套管对扣和上扣,采用双根或立柱的方式 下入套管是错误的。原因是,在对扣时过大重量的压力造 成丝扣面擦伤,其次是地面装配或预先装配联接螺纹质量 不可靠,易发生滑脱事故。
其作用示意图见图3—l。
图 3—1 有效扭矩示意图
5)紧扣后,接箍端面与丝扣最后定位记号平齐。如 超过定位位置 2扣以上,而扭矩值还低于规定的最低限定 扭矩值时,则说明丝扣有问题,应予以处理。如已达最佳 扭矩则不应有余扣。 6)上扣时,接箍一般应均匀地变得温热,如发现局
部过热,应卸开检查,看是否粘扣、丝扣损伤及错扣,正 常情况下温度升高在10~20° 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