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摸鱼儿赏析(综合)
《摸鱼儿》辛弃疾宋词赏析
![《摸鱼儿》辛弃疾宋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cbfc99700abb68a882fb2a.png)
《摸鱼儿》辛弃疾宋词赏析【原文】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
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
摸鱼儿赏析,盛唐边塞诗歌包括反映各族人民渴望和平的心
![摸鱼儿赏析,盛唐边塞诗歌包括反映各族人民渴望和平的心](https://img.taocdn.com/s3/m/12517c0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4.png)
摸鱼儿赏析,盛唐边塞诗歌包括反映各族人民渴望和
平的心
《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
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
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
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
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ae3d2cf121dd36a22d821b.png)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一】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及赏析[精选五篇]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及赏析[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394e5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5.png)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及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及赏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及赏析原文: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
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
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
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
“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
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
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
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
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
摸鱼儿 辛弃疾赏析
![摸鱼儿 辛弃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e9462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b.png)
摸鱼儿辛弃疾赏析
《摸鱼儿》是宋代文学巨匠辛弃疾所作的一首短篇词。
其内容描述了主人公一个人在江边摸鱼,边吟咏江南美景的情景。
作词人通过这样一种极其简单的生活场景,描绘出了江南的水乡风光和人们的闲适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达了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词中用了不少婉转柔美的意境,形容了江边荷花池塘、彩蝶芳草等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中。
句式简洁明快,却又别具特色,选择了“摸鱼”这样一种富有趣味性、生活化普通动作,来表达作者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辛弃疾所作的这首《摸鱼儿》是一首四平八稳、意境优美的词作,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它诠释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生活、美好的追求和渴望。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701d3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5.png)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经典名言、经典日志、经典美文、经典说说、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古诗大全、成语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lassic famous quotes, classic journ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classic sayings, after reading, experiences, essays, ancient poems, idiom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辛弃疾《摸鱼儿》赏析引言:《摸鱼儿》作于淳熙六年春。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990e0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f.png)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经典名言、经典日志、经典美文、经典说说、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古诗大全、成语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lassic famous quotes, classic journ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classic sayings, after reading, experiences, essays, ancient poems, idiom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及赏析摸鱼儿(并序)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及解析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cce5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f.png)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及解析〔注释〕摸鱼儿[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②,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③。
春且住。
见说道④、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⑤。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⑥。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⑦?君莫舞⑧。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⑨!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⑩,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本篇选自辛弃疾《稼轩词》。
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同僚王正之为其饯行,作者写下此词。
②消,禁受得住,消受。
③落红,落花。
④见说道,听说。
⑤怨春不语,埋怨春天没有答理。
言外指春天自管逝去。
⑥算,料想。
殷勤,其主语是蛛网,不是蜘蛛。
画檐,饰有彩绘的屋檐。
惹,牵,挂。
⑦长门事,托名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序》,说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居长门宫。
她以黄金百斤赠司马相如,托其“为文以悟主上(汉武帝),陈皇后复得幸(得宠)”。
但史书所载,陈皇后并未再得宠幸。
长门,汉代宫名。
准拟,准定,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
佳期,指陈皇后复得汉武帝宠幸而相会的好日子。
蛾眉,原指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这里借指美人,指陈皇后。
脉(mo墨)脉,形容含情深沉未露而又有欲吐之意。
⑧舞,双关语,既指舞蹈,又指得意的样子。
⑨玉环,杨贵妃小名,唐玄宗的宠妃。
安禄山乱起,唐玄宗逃蜀途经马嵬坡时,因军士逼迫,她被赐死。
赵飞燕,汉成帝宠幸的皇后,后被废为庶人,自杀。
此两人都善舞,又以妒忌著称,暗暗呼应上文的“有人妒”、“君莫舞”。
⑩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解析〕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所作的词。
作者自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渡淮水归南宋,十七年中他抗击金军、恢复中原失地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附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bbb806915f804d2b16c1ad.png)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附赏析)(2)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附赏析)(2)文章来自: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
②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
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
(1)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词中写道“闲愁最苦”,那么作者写出了哪些“闲愁”呢?请结合本词加以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8分)⑴示例:词人主要运用了比兴、用典、层进等表现手法。
比兴之法易于象征表意,如上片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
还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化用典故,借古讽今。
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f4912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c.png)
摸鱼儿雁丘词赏析《摸鱼儿·雁丘词》是明代著名文学巨匠辛弃疾所作,词中采用的“摸鱼儿”这一鲜活的形象,以及“雁丘”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地名,使得这首词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和人文情怀。
下面,本文将从词的结构、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赏析。
一、结构与特点詞体结构:抒情调,平仄平平仄、句式多变。
整首词由四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各有四句,然而不同的段落具备不同的节奏,也有所不同的平仄,相互呼应,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
(1) 第一段:第一句“雁丘词清夜,潮平洲半故人”,借助雁丘脍炙人口的美名,把写信的人神秘化,不点名,让读者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生出更多的意犹未尽之感。
(2) 第二段:第五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富有感染力的诗意语言,自然的表达了人物的自由不羁,以及对人生的热爱,是词文中的一个高潮。
(3) 第三段:第九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揭示了女主角的心思,其中的“愁”则表明了女主角的忧郁情感。
(4) 第四段:第十二句“尽是泪,啼声一片”表现了期盼之中的悲壮,也是撼动人心之处。
二、感情表达与情感特点本词表现了作者对故地的思恋和对生活的深深情感,写主人公思念旧友,听到飞鸟的叹息忍不住泪下,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情感是豪放而深刻的。
(1) 第一句“雁丘词清夜,潮平洲半故人”,表达了作者对旧日情谊和离别的感伤。
(2) 第二句“半故人”的形象使人产生联想,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 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词的中心,把握了诗歌创作的美妙时机,直接引出作者对孤独提高,对长江流水的异乡之感,体现了作者对故土、故友的眷恋。
(4) 第四句“鸭子先知秋,人是比鸭更愁”,通过鸭子叫声,唤起了人们对异乡的情感,是抒写充溢诗意的高潮。
三、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雁丘和摸鱼儿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两种典型形象,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人文情怀,使得词最终达到了极致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b4e49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e.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辛弃疾《摸鱼儿》赏析辛弃疾《摸鱼儿》赏析《摸鱼儿》作于淳熙六年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借这首词抒写了辛弃疾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摸鱼儿》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代·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赏析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d156d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5.png)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
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
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作品原文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品注释⑴摸鱼儿:词牌名。
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淳熙己亥: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己亥是干支之一。
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⑶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⑷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⑸消:经受。
⑹怕:一作“恨”。
⑺落红:落花。
⑻无:一作“迷”。
⑼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⑽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⑾飞絮:飘飞的柳絮。
⑿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辛弃疾诗词《摸鱼儿》的原文及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辛弃疾诗词《摸鱼儿》的原文及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958d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d.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辛弃疾诗词《摸鱼儿》的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诗词《摸鱼儿》的原文及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辛弃疾诗词《摸鱼儿》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①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②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③,
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④事,准拟佳期又误。
娥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⑤此情谁诉?
君⑥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⑦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⑧,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⑴消:经受
⑵落红:落花
⑶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⑷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
⑸脉脉:绵长深厚貌。
⑹君:指善妒之人。
⑺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⑻危楼:高楼上的栏杆。
赏析:
道是休去倚危栏,休倚危栏时闲愁已是教人断肠。
春已逝,美人迟暮,而忧国之心亦是无处可诉,只有自我劝慰将怨意化为凄婉,虽是缠绵婉约曲,亦有郁愤英气含而不露。
《摸鱼儿》赏析
![《摸鱼儿》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6d22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a.png)
《摸鱼儿》赏析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君不见、周郎年少,正雄姿历服,长挥鞭。
君不见、花开陌上桑,雉媒山外,玉树后庭花。
伤春暮。
顿觉良工心苦。
一尊还酹江月。
人闲易失欢游地,多雨仍寒花隔。
千万莫、听取子规声。
不如归去,更往扁舟雾。
在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正要北伐之际,东线出击不利,西线也有停顿。
韩侂胄听了乐观派人士的非专业的意见,仓促决定出兵,并把出师时间正式确定下来。
这样草率从事,实难取胜。
于是辛弃疾前往京师为行前奏对。
他指出:“兵者凶器,战者危事”,“愿勿以岁月的亟更,而轻易用之”。
这时他已55岁,而北伐之举未成,故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句。
他把恢复工作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要使四海骚然一清寰宇,惟宗庙社稷之计。
”这是不能不写的《摸鱼儿》的创作背景。
《摸鱼儿》词中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战士与朋友的基础上,激动师道中所写并非空泛之词,而是作者为国立功的实际行动。
“长门事”,用汉武帝陈皇后因遭谗毁而幽居于长门宫之事,只是辛词中顺手拈来,作为典故使用而已。
辛弃疾在《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的《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词中写道:“君不见、淮阳佳少年,既已提携锦瑟醉瑶尊。
”指的便是陈皇后千万莫伤春,千万莫听子规啼唱《不如归去》,早谋良图以报君恩!这里表面看来好象与上文无关,实际上是欲合故纵之笔法。
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而不收住,后面则用“良工苦心”紧接上文而收住全篇。
全词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艺术上则揉合了辛词的豪放和稼轩词的婉约风格。
在这首词中提到了“廉颇”,运用了两个典故;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作者很有特色把比较抽象的国家大事的感慨用形象的手法表达出来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感受如“君不见”这三句写周瑜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正挥师北伐西征为国立功反观我却是老而又老一无所成可悲可叹啊!“君不见”三句写到“花开陌上桑”、“雉媒山外,玉树后庭花”表面是写人民对南朝陈后主的责问和鞭挞实际上是作者对宋孝宗重蹈陈后主覆辙的讽刺和责问使人闻之发人深省。
辛弃疾《摸鱼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7494abec3a87c24028c4ad.png)
辛弃疾《摸鱼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辛弃疾《摸鱼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侍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
2.词的上阙,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A.设问借代B.设问比拟C.夸张比拟D.夸张借代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
“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答案:1.稼轩2.B3.和派没有好下场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
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赏析】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
然而,事与愿违。
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
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
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
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87cde9ad51f01dc381f117.png)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闲愁折磨人最苦。
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注释】⑴摸鱼儿:词牌名。
⑵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⑶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⑷消:经受。
⑸怕:一作“恨”。
⑹落红:落花。
⑺无:一作“迷”。
⑻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⑼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⑽脉脉:绵长深厚。
⑾君:指善妒之人。
⑿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⒀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辛弃疾《摸鱼儿》诗文赏析要点解读
![辛弃疾《摸鱼儿》诗文赏析要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9b4129da6c30c2258019e43.png)
辛弃疾《摸鱼儿》诗文赏析要点解读一、诗文结构上片:1.概括上片的内容是什么?惜春2.“春”、“衰败景象”、“春光流逝”分别象征”象征什么?抗金时机稍纵即逝南宋政权衰败景象象征风雨飘摇的国势3.上片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借物起兴4.上片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暗喻、象征上片以“春去”为喻,一番春意阑珊的描写,借喻朝政昏暗,国事日非的局面已难挽回。
惜春又怨春的复杂感情,正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理。
词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一再贻误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表示婉惜,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感慨。
1.下片是写古人还是当时的人?古人4.下片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化用典故下片:2.主要用了哪个典故?陈皇后失宠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5.用典的目的是什么?借古讽今下片写自身遭遇。
从古代后妃失宠被废的故事写起,以娥眉遭妒表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权奸当道的痛心。
最后以伤春结束。
二、情感内容这首词,上片写春意阑珊,下片写美人迟暮。
作者以“春”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
上片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则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
而下片的结句以景语作为总结,含有不尽的韵味。
一方面刻画出暮春景色特点;另一方面,从暮色苍茫中的景象,旨在点出南宋朝廷国势衰微、前途黯淡的趋势。
可见这首词流露出的对国事、对朝廷的担忧怨望之情是很强烈的。
三、艺术特色(1)辛弃疾所抒发的感情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作者个人的身世遭际紧密相关,赋予了婉约词以崭新的内涵。
(2)运用比兴、象征等隐晦曲折、委婉含蓄的手法抒情手法上《摸鱼儿》以婉约含蓄见长,通篇采用比兴,不直抒己见,而是因物起兴,借景抒情,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
拟人化的手法和典故运用恰到好处。
风格上缠绵曲折,沉郁顿挫。
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
其手法较近婉约,与其它豪放词篇迥然有别,可谓柔中有刚。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原文翻译以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b580b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9.png)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首《摸鱼儿》的内容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的风格,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而这首词也表达诗人爱国情怀。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作者: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⑴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⑵消:经受⑶落红:落花⑷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⑸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⑹脉脉:绵长深厚貌。
⑺君:指善妒之人。
⑻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⑼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赏析】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
《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
![《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4340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2.png)
《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摸鱼儿,词牌名,又名“摸鱼子”“买陂塘”“双蕖怨”“迈陂塘”“山鬼谣”等。
以北宋晁补之词《摸鱼儿·东皋寓居》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另有双调一百十四字、一百十七字等变体。
代表作有南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相关内容。
摸鱼儿①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③。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摸鱼儿:来自唐教坊曲《摸鱼子》,应是民间捕鱼时所歌。
②长门事:司马相如《长门赋序》中写陈皇后失宠后,用百金为酬让相如作文以悟主上而终得宠。
此事与史实有出入。
③“蛾眉”:喻美好的才情。
[赏析]这首词先写惜春的情绪,后又用美人遭嫉而失意的典故,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受小人阻挠的抑郁。
“更能消”句,为下面“惜春”作好铺垫。
“春且住”喝住,“怨春不语”,将“怨春”意表述得极富层次感。
下阕开头“长门事”承“怨春”而咏宫怨。
“君莫舞”以下用宠姬失幸,死无葬身之地的史实,警告朝廷奸佞。
“闲愁最苦”北上恢复之望遥远。
“斜阳”句则叹惋南宋朝廷国事将危。
通篇采用比兴象征和以古喻今的艺术手法,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昭示出词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回肠荡气、沉郁顿挫。
扩展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3]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
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
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
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
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
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
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他将豪放词推帜至一个顶峰.二、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由于从小受到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他自幼就立下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宏愿。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三、编辑本段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
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
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
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
“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
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
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
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
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
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
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
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
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
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
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
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
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
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
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
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
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
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
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
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北宋柳永《蝶恋花》)……从这些词中,读者可以想见:靠着高楼,会看见一点点下坠的残阳、苍茫迷蒙的江水、轻烟笼罩的垂柳。
这些都会令人伤悲。
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
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
[4]四、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
然而,事与愿违。
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
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
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
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
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
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
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
这是第一层。
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
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
这是第二层。
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
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
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
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
这是第三层。
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
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
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
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
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
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
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
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
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
这是词中的重点。
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
“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
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
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