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化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作用看作是辐射场(振荡电场)与电子(振荡偶极子)会聚
时的一种能量交换。这种相互作用应满足能量守衡: E=h

有机分子吸收紫外和可见光后,一个电子就从原来较低
能量的轨道被激发到原来空着的反键轨道上,被吸收的光
子能量用于增加一个电子的能量,通常称为电子跃迁。

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的方式(见图1.4): π →π *、 n →π *、n →σ *、σ →σ *
红外光作用于分子,只能引起分子转动能级
与振动能级的改变,从而发生光的吸收,产生红
外吸收光谱。 紫外和可见光作用于分子,可使分子的电子 能级(包括转动能级和振动能级)发生改变,产生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
光对分子的作用
2、分子对光的吸收

分子吸收光的本质:
是在光辐射的作用下,物质分子的能态发生了
改变,即分子的转动、振动或电子能级发生变化,
wk.baidu.com
光对分子的作用
图1.1 分子的能级图
光对分子的作用
分子能级的差别: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最小,一般小于0.05eV;
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在0.05~1.00eV之间;
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最大,一般在1~20eV之间。
光对分子的作用
紫外和可见光的能量大于1eV,而红外光的
能量小于或等于1eV。
由低能态被激发至高能态,这种变化是量子化的。

能态之间的能量差必须等于光子的能量:
E2-E1=E=E=h
光对分子的作用
电子要产生跃迁,应遵循一定的规律(选律),即:在两
个能级之间的跃迁,电偶极的改变必须不等于零方能发生。
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它以不断作周期变化的电、磁场 在空间传播,它可以对带电的粒子 (如电子、核)和磁场偶 极子(如电子自旋、核自旋)施加电力和磁力(图1.2)。
向的变化,这时仍然是M=1,分子处于激发的单重态.
多重态
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伴随着自旋方向的变化,这时分子
中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 即S=1,M=3,分子处于激 发的三重态,用符号T表示。
光物理与光化学过程
1、态能级图 态能级图是表示在一个给定的核几何构型中,分子的基态、
激发单重态和三重态的相对能态图(见图1.6)。
H
磁 矢 量
F=
evH C
(可 略 忽 )
分 内 电 。 子 的 子 vsec
F=e
电 量 矢 传 矢 播 量 C=3 1018 A/sec

图1.2 光对分子作用示意图
作用在分子电子上的总作用力(F)可表示为:
F=电力 + 磁力= e + evH/c
式中:e为电子的电荷,v为电子的速度(3×108

由于分子平动时电偶极不发生变化,因而不吸收光,不产生 吸收光谱。

与分子吸收光谱有关的只有分子的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和电 子能级。


每个分子只能存在一定数目的转动、振动和电子能级。
和原子一样,分子也有其特征能级。在同一电子能级内,分 子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分为若干“支级”,当分子处于同一 振动能级时还因其转动能量不同而分为若干“支级” (图 1.1) 。
单重态和多重态
单重态
单重态(或叫单重线),用符号S表示:根据Pauli不相 容原理,分子中同一轨道所占据的两个电子必须具有 相反的自旋方向,即自旋配对。若分子中所有电子都
是自旋配对的,则S=0,M=1, 该分子便处于单重态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基态都处于单重态。基态分
子吸收能量后,若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不发生自旋方
*
8 6 ET 9 T1
S1
ES
*
*
1 3 5
2 4 7
1: 单重态-单重态吸收, 2: 单重态-三重态吸收, 3: 荧光, 4: 磷光, 5: 系内窜跃 6: 系间窜跃, 7: 系间窜跃, 8: 单重态反应, 9: 三重态反应。
图1.6态能级图
2、光物理过程 光物理过程可定义为各激发态间或各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 生相互转化的跃迁。 1)光物理辐射过程 a) S0 + h S1 单重态-单重态吸收 b) S0 + h T1 单重态-三重态吸收 c) S1 S0 + h 单 重 态 - 单 重 态 发 射 , 发 射 的 光 称为荧光。电子组态未改变。 d) T1 S0 + h 三 重 态 - 单 重 态 发 射 , 发 射 的 光 称为磷光。电子组态发生改变。


光对分子的作用
1、分子的能量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的运动有平动、转动、振 动和分子的电子运动,分子的每一种运动状态都具有 一定 的能量。如果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 一 级 近 似 , 分 子 的 能 量 ( E ) 可 表 示 为 :
E=E平 + E转 + E振 + E电
光对分子的作用
第一章 光催化与光电催化概述
• 光催化与光电催化研究的内容及范畴
• 光催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光催化与光电催化研究的内容及范畴
光催化反应是利用光能进行物质转化的一种方式,是光和物质之
间相互作用的多种方式之一,是物质在光和催化剂同时作用下所进行的
化学反应。光催化是催化化学、光电化学、半导体物理、材料化学和环 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 光电化学反应是指光辐照与电解液接触的半导体表面所产生的光生 电子-空穴对被半导体/电解液结的电场所分离后与溶液中离子进行的 氧化还原反应。光电催化是一种特殊的多相催化。光电催化反应可以有 效地抑制光催化反应中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提高电子——空穴参与 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O C C C H CH3
H
(d)光二聚合。某些有机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能够发生聚合 反应,生成二聚体。例如:
+
h
(e)氢的提取。羰基化合物吸收光能发生n*跃迁所形成的激
可 见 光
红 外


无 线 电 108
106
1022 1020 1018 1016 1014
1012 1010
104
频率/Hz
光的能量和波长
光化学中适用的光
光化学反应中,分子吸收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 与化学反应中分子的能量变化相匹配才能引起化学
变化。光化学中适用的光,其具有的能量应足以使
化学键断裂,此能量对应相应波长范围。 一般来说,光化学有效的光的波长范围为 1001000nm,但由于受光窗材料和化学键能的限制,光化
光催化反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1972 年Fujishima 和 Honda 报道采用TiO2 光电极与铂电 极组成光电化学体系来使水分解为氢和氧,这一发现对光 化学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 1977 年, Frank 和Bard首先验证了用TiO2分解水中氰化物 的可能性,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的 热点。

有机化合物中能够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基团称为生色团。
n n E
图1.4 分子轨道能量和电子跃迁的可能方式示意图

反 键 成 键

光物理与光化学过程
每个分子中都具有一系列严格分立相隔的能 级,称为电子能极,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有一 系列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分子中电子的运动状 态除了电子所处的能级外,还包含有电子的多重 态,用M=2S+1表示,S为各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 数和,其数值为0或1 。
Hoffmann等又详尽地阐述了半导体光催化在整个环境保护
领域的应用情况。 最近, 光催化技术又转移至一新的领域,即由光引起的 高亲水性, 它在环境方面的应用不仅涉及到自洁表面, 还 涉及到防雾表面。
光化学基础

光的能量和波长
热化学和光化学 光对分子的作用 光物理过程与光化学过程



光化学(photochemistry)属于化学领域,它的任 务是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 1983 年, David Ollis 等提出采用半导体光催化降解有
机物作为水处理方法。
• 1991 年, 蔡乃才与董庆华介绍了悬浮体系中半导体光催 化的应用, 几乎与此同时 Ollis 等具体介绍了TiO2 光催 化对氯代芳烃、表面活性剂、除草剂与杀虫剂的降解结果 从污水处理这一侧面对光催化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此后
2) 光物理无辐射过程
e) S1 S0 + 热量

发生热失活,称为内转换或系内“窜
跃”。受激发的分子与其它分子碰撞,激发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
f) S1 T1 + 热量
系间“窜跃”。 g) T1 S0 + 热量
不同电子激发态组态之间的跃迁,称为
激发三重态与基态之间的跃迁,也称为
系间“窜跃”。
O CH3CH2CH2C H + h n m ) C H7 + CHO 3 C3H8 + CO C2H4 + CH3CHO
(b)分子内重排。例如:
O C NO2 + h H O C NO OH
(c)光异构化。例如:
O H3C C C C H CH3 H + h H3C
3、光化学过程 光化学过程是指分子吸收光能后成变成激发态 而发生各种反应。
1)光化学定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Grothus-Draper定律):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 才能有效地引起分子的化学反应。

光化学第二定律(Stark-Einstein定律):发生光化学变化是由于 分子吸收一个光量子的结果。或者说,在光化学反应的初级 过程,被吸收的一个光子,只能激活一个分子。

光化学反应的活化主要是通过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来实
现的,而热化学反应的活化主要是分子从环境中吸收热能
而实现的。光化学反应受温度的影响小,有些反应可在接 近0K时发生。 光活化分子与热活化分子的电子分布及构型有很大不同, 光激发态的分子实际上是基态分子的电子异构体。 被光激发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以得到高内能的产物, 如自由基、双自由基等。



当人类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大量进入环境后, 则有可能对环境 中本身发生的光化学过程产生干扰或破坏, 从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 严重影响和危害。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10-14 10-12 10-10 10-8 10-6 γ 射 线
10-4 10-2
100
102
104 波长/m
宇 宙 线
X 紫 射 线 外
cms-1),为电场强度,H为磁场强度,c为光速
(3.0×1010cms-1)。 由于c>v,所以e>evH,施加在电子上的作 用力近似为:F = e。即光波通过时,作用在电 子上的力主要来源于光波的电场 。
由于电场的周期变化(振荡电场)使得分子电子云的任一 点也产生周期变化(振荡偶极子),即一个体系(光)的振动, 通过电场力的作用与第二个体系(分子中的电子)发生偶合, 从而引起后者的振动(即共振)。因此可以把光与分子的相
属于光化学研究的范畴。

地球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过程几乎都依赖太阳辐 射能来维持。太阳光能使全球各圈层中的化学物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光 化学反应,由阳光引发的光化学过程是环境中所发生的重要的化学过程 之一。 在阳光的作用下,化合物在各环境圈层中进行着各种光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影响化合物的迁移、转化、归宿及效应,一般情况下对人类及 生态系统没有不良的影响。
化,涉及由可见光和紫外光所引起的所有化学反应。
目前光化学所涉及光的波长范围为100~1000nm 即紫外至近红外波段。比紫外波长更短的电磁辐射(X射 线和射线),所引起的光电离和化学变化属于辐射化学 (radiochemistry)的范畴。而远红外波段的或波长更
长的电磁波,其光子能量不足以引起化学变化,因此不

量子产率:光化学反应的效率通常用量子产率()来表示,其 定义为:

分解或生成的分子数 吸收的光量子数
2)初级光化学过程与次级光化学过程
3)初级光化学过程的主要类型
在对流层中发生不同类型的初级光化学过程,但是对于气相 主要类型有:
(a)光解。一个分子吸收一个光量子的辐射能时,如果所吸收 的能量等于或多于键的离解能,则发生键的断裂,产生原子或 自由基。例如: NO2 + h (290 < < 430 nm) NO + O
学 中 通 常 适 用 的 光 的 波 长 范 围 为 200-700nm , 其 中
200nm是石英光窗材料的透射限。
光化学第一定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指出,只有被分子(原子、离
子)吸收的光才能诱发体系发生化学变化。当分子
吸收光子被激发到具有足以破坏最弱化学键的高能
激发态时,才能引起化学反应。
光化学与热化学反应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