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的体内转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 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结构、分子量的大小、脂/水分配
系数的大小、带电性、与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等。 影响简单扩散的主要因素:
生物膜的浓度梯度、厚度、面积、脂/水分配系数、 解离度等。 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小肠壁结构图
第二节 吸 收
二、经呼吸道吸收: 吸收部位: 气态物质的水溶性 影响因素: 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
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差。 三、经皮肤吸收:
不同部位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腹部> 额部>手掌>足底 四、其它:注射
第三节 分 布
分布(distribution)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流或淋巴 液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
磷脂
磷脂性质:在水环境中形成的双分子层(Bilayer)是
水溶性分子难以通过的天然屏障。
双分子层
脂质体
例证:水溶液中:超声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脂质体
水
水
膜脂主要有:
卵磷脂 脑磷脂 鞘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膜蛋白
(2)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结合, 执行各种功能:
• 运输载体:各种分子泵,离子泵; • 酶:催化剂、膜反应; • 受体:接收和传导 化学信号; • 连接:连接细胞骨架与胞外基质的分子结构。
流 动 镶 嵌 模 型
生物膜系统
•质膜(plasma membrane)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高尔基体(Golgi body) •溶酶体(lysosome) •线粒体(mitochondria) •叶绿体(chloroplast)
细胞超微结构
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视频)
生
离子通道等
物 膜 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隔离功能
功能
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膜结构示意图
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质膜的分子结构
(1)类脂(Lipid):质膜结构的分子骨架,主要是磷脂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生 物 被动转运 转 运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膜孔扩散——滤过(filtration)
膜动转运(cytosis)
胞吞(endocytosis),胞饮(pinocytosis) 胞吐(exocytosis)
化学物在含有脂和水的体系中,在分配达到平衡时 脂相和水相的溶解度比值。
第二节 吸 收
吸收(abosorption):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 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 液循环的过程。
一、经胃肠道吸收:
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小肠的结构特点
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胃肠液的pH值、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肠内菌 丛的影响
泄 机
肾小管的重吸收(reabsorption)
理 主动转运(排泌) (tubular secretion)
(二)经肝脏排出
毒物肝实质细胞胆汁肠道粪便排出或 进入肝肠循环
1、肝细胞胆汁:主要为主动转运 2、胆汁小肠 :
a、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 脂溶性毒物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
脂肪 158
-
第三节 分 布
第四节 排 泄
排泄(excretion)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 机体外转运的过程,是生物转运的最后一个环节。
肾脏排泄: 肾小球过滤 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分泌
粪便排泄:与未吸收的食物混合 胆汁排泄 肠肝循环 (毒理学意义)
肺排泄 其他:乳汁排泄
(一)肾脏排泄:
排 肾小球的被动滤过(renal filtration)
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不均匀。
影响因素:
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外Fra Baidu bibliotek化学物的亲合力。 如:铅
第三节 分 布
一、毒物在组织中的贮存:毒理学意义(双重) 血浆蛋白质作为贮存库:清蛋白 肝脏和肾脏作为贮存库 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
二、特殊的屏障: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其他屏障
靶器官 (损害)
器官组织 (贮存)
[排泄]
粪
胆汁
肾
[排泄]
尿
肺 分泌腺 呼气 乳汁、汗
图3-1 毒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一、毒物的体内过程归纳为:
Absorption
吸收
↓
↓
Distribution
分布
↓
↓
Metabolism
代谢
↓ Excretion
↓ 排泄
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脂质
组成 糖
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
第三节 分 布
第三节 分 布
一些化学物在体内的相对累积
血液 肝
脑
肌肉
骨
狄氏剂
1 26.3 3.32
-
-
Pb
1 1.7 1.1
-
77
Hg(NO3)2
1 2850 6.7
37
-
Hg(CH3)+
1 1.5 0.8
0.7
-
Hg(C6H5)
1 3600 4.7
83
-
肾 6.6 3960 1.7 2400
再次随胆汁分泌,形成循环。 延长毒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毒性增加
b、直接排出体外 高度极性的化合物,随粪便排出。
(三)经呼吸道排出 一些气体和挥发性物质:主要通过简单扩散
由肺排出。
非可溶性颗粒物: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 咽部随痰咳出或进入消化道。 (四)其它途径排出
乳汁:有机碱、亲脂性有毒物
唾液、汗液、头发、指甲等
第五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和毒物代谢酶 二、Ⅰ相反应 三、Ⅱ相反应
第五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
毒物进行生物转化的部位:
第五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的结果:
➢代谢解毒:外源性化学物经生物转化, 使其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 ➢代谢活化:外源性化学物经生物转化, 使其毒性增强,甚至可以产生致畸、致癌 效应的过程
第二章 毒物的体内过程
内容概要
第一节 生物膜和毒物转运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 第三节 毒物的分布 第四节 毒物的排泄 第五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 第六节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第一节 生物膜与毒物转运
一、毒物在体内动态过程
毒物 [接触]
皮肤 肺
[吸收]
[接触]
消化道
[代谢]
肝
血液循环 白蛋白结合型
游离型
[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