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分析近期经济危机
商品流通过程中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在空间与时间上出现双重断层,预示着商品流通中可能出现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为经济过剩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可能性。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现实性条件分析散见于其著作中,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有“三个主要事实”:一是“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社会的生产能力”;二是“劳动本身由于协作、分工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而组织成为社会的劳动”;三是“世界市场的形成”。
正是“三个主要事实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发展并不断激化,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二)经济宏观发展与微观运行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社会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但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盲目性决定了微观经济行为选择的自主性与分散化,导致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行的冲突与矛盾。
通过本次次贷危机,外个国家的银行被国有化,预示着“国家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基本动因。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资本家唯一的目标把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导致资本积累呈现出脱离社会需要而无限扩张的态势。
另一方面以广大雇佣工人为主体的社会需求和消费却相对萎缩,因为“每一个资本家都知道,他同他的工人的关系不是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并且希望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消费,即限制工人的交换能力,限制工人的工资”以最大限度地推动资本价值增殖。
这种现象使生产扩大和工人消费水平降低并存。
(四)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商业过度投机是促成经济危机的重要推动力。
如果只有资本积累的内在驱动力还不足以引发持续的生产过剩。
马克思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生产规模的扩大引起信用规模的扩大,而信用的膨胀又反过来促进生产规模的膨胀。
在这种相互作用下,二者的规模同时扩大。
造成了一种虚假的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的过剩。
(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
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渡过经济危机。
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这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这场大风暴中,我们看到我们中国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好比风雨飘摇中的一支坚强的箭竹。
这引发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的、以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具有公平性、可控性和政府主导性等优越性。
这种特点和优点集中到一点就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无内在危机的经济。
它既具有抗风险的内在能力,又具有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
中国经济能够在当今世界金融风暴袭击下平稳较快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出现下滑、也有工人下岗等,但这是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结果,而不是中国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