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总论--对比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胶片作为图像载体的缺点:
– 占地 – 无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 传递限制
– QC困难、以及运行成本高昂
GE CONFra Baidu bibliotekIDENTIAL 19
数学化成像的特点
(1)图像分 辨 率:数学化图像是由许许多多 的像素构成,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如传统胶片的模 似图像(3.6lp\mn_10lp\mn),而数学图像的密度分 辨率远高于传统胶片(214-216),通过计算机软件 实现图像优化,可以显示出摸似图像不能显示的 软组织内玻璃和木块 。
容积渲染重建(Volume rendering, VR) 又称容积再现,这种方法采集全部体素,将 特定CT值体素赋予相应的颜色亮度、对比度 和透明度,并把相应结果映射到显示平面上, 人为改变体素的亮度和对比度,在不失真的 情况下,改变组织与周围的对比度,突出目 的的形态。
虚拟内窥镜(Virtual endosoope, VE)技术并不 是一种三维重建方法,而是一种三维显示技术。普 通显示方式是把不同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旋转并投 射到显示平面上观察,而虚拟内窥镜方法是将视点 沿一定线路进入三维模型内部飞行,将内部结构的 投影显示在平面上。它象普通纤维内窥镜一样沿空 腔脏器(肠管、气管)内部飞行,或沿着有固定边 界的非空腔脏器(血管、输尿管)内部飞行,以了 解兴趣区的走行及内部有无狭窄、隆起和凹陷性病 变。
数字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
X线剂量仅为常规摄影的1/10。可进行
多种图象后处理,调节不同的灰阶对比。
数字图像使影像诊断变得直观,诊断
与技术正共同向影像方法学融合和发展,影 像技术工作将转移到图像形成的前期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图像存储与传输、开发影 像学设备。从单纯的技术操作,向发挥设 备,软件功能最优化的能力转移。
扫描架的进步经历四代主要变革,从第 一代2-3个探测器的旋转平移式扫描架到第二 代有几十个探测器的扇形扫描架,再发展为 几百个探测器的旋转方式扫描架,最后发展 到数 十个探测器的旋转固定式扫描架。
扫描方式经历了单层断面扫描到螺旋扫 描的进步;一个扫描序列的完成从几十分钟 缩短到几十秒钟;探测器从单排到多排,以 及现在临床应用的64排;单层螺旋CT扫描速 度从几十秒提高数秒;将单层的时间分辨从1 秒提高到0.33秒;将单层的空间分辨率从几毫 米提高到0.33mm。
C R
• 普通X线机 • 激光读取
• 图像重建
• 影像板(IP)
• 数字化采集
D R
• DDR、IDR、CCD、LDRD • DDR:X线→非晶硒→电子空穴对分离→信息电流 →FFT接收→计算机
• IDR: X线→荧光体→光图像→电子图像→数字图像
→计算机 • CCD:X线→荧光屏→光信号→电信号→数字图像 →计算机 • LDRD:X线→多丝正比室→气体分子电离→数据采
DR的关健部件是电子成像板,由大量微小 的带有薄膜的晶体管(TFT)的探测器排列而 成。可分为间接DR板和直接DR板,前者使用 含碘化铯闪烁体的单片非结晶硅面板,将X线 先转变成可见光,通过光电转化方式被探测器 接收,后者使用非晶硒直接释放电子被探测器 接收。随着成像速度的提高,DR正在由静态 向动态方向发展,使数字化透视成为可能。
电子束CT(EBCT)是CT的一种特殊类型, X线源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使用环形排列 的探测器收集信息。这种技术使扫描时间缩 短到50ms,适应心脏大血管快速扫描检查。 由于成本高、辐射剂量大。加之32排和64排 CT的出现,该CT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影像分析方式的改变是现代CT进步的另 一种表现,主要有多平面重建(MPR)、表 面遮盖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 三维容积渲染(VR)、仿真内窥镜等。
外 延:
医学影像技术学涵盖了医学、工学、理学、 信息学等学科,其技术涉及到电子计算机技术、 电学、电子学、光电子学、微电子学、生物工 程学、材料学等,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特 点:
• 年轻的学科 • 各种先进技术向其渗透 • 新生与消亡并存 • 发展迅速、不断扩展、周期变短
发 展:
• 1895年11月8日发现X线 • 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
• 普通平片的体位及摄影方法 • 胃肠道钡剂检查 • 泌尿系碘剂检查 • 生殖等部位碘剂检查
基本理论
• X线成像的基本理论 • 激光与光电子理论
• 电磁理论
• 核素理论
• 超声波理论
在X线发现的最初70年代时间里,传统X 线成像一直采用模拟影像技术,即X线穿透人 体后照射在荧光屏使之发光进行透视,或作用 于胶片使溴化银离子感光进行照相。其技术的 发展主要集中在X线管、荧光屏、胶片、增感 屏以及影像增强器的制作和性能的提高。
(4)数字图像的质量取决于信噪比,与X线剂 量密切相关。X线量子检测率(DQE)有机结合了 图像对比度、噪声、空间分辨率和X线剂量等因素。 DQE高说明X线转换率高,X线的利用率就高。数 字化成像在对比度和宽容度上有较大的动态范围, 再加上DR探测器的高灵敏度,使数字成像的DQE 从传统胶片的20-30%提高到60-70%,X线剂量却 降低了2/3以上。
近40多年来,随着物理学、电子学、光电 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医学影 像领域的应用,衍生出一系列新的X线成像技 术。如CT、DSA、CR、DR、正电子发射CT等, 这些方法提供的影像不仅反映人体内的解剖结 构,还包括一些生理代谢过程。伴随着电子计 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了数字 成像技术,以及用数字方法处理、存储、传输 图像,用高分辨率显示器显示图像。
(2)图像质量稳定:自动曝光控制技术 (AEC)是通过设定不同的探测区域(电离室), 在曝光前准确测量了打在患者身后X线探测器 的辐射剂量,当达到预定剂量时自动关闭X线 系统。通过AEC技术,配合工作站上的多种处 理模式,无需进行人为的调整和再处理,使成 像质量稳定且操作简单化。
(3)图像后处理;数学化图像能进行多 种后处理,如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 大缩小、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 测量等,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 比、定量分析提供支持,同时可对图像进行 注释、标记、测量大小、多幅显示、多幅打 印、测量多种角度,具有减影处理和加伪影 功能。
我国X线机大约10万台(全球约44万台), 但普通X线检查仍是最主要的方法,约占影像检 查的50%以上。X线机的基本结构由X线发生装 置,X线成像装置和辅助设备三大部分构成。X 线发生装置包括X线管、高压发生器;X线成像 装置包括影像增强器、荧光屏、胶片、电视系 统、影像板、平板采测器等。辅助设备包括检 查床、各种支撑和保持装置等。
影像增强电耦合技术(I、I-CCD)是在X 线影像增强透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将X线信 号通过影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转换成可见光信 号,再通过电荷耦合器(CCD)作为探测器采 集荧光影像并转换成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和计 算机处理得到数字化图像。这种方式常用于数 字胃肠机和DSA系统。
改变了传统的影像保存模式
在以上方法的三维重建技术基本上,又 衍生出许多智能分析软件。最常见的血管分 析软件、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心脏功能分析 软件,肺结节自动检测及分析软件、肺功分 析软件、结肠病变自动检测软件、头部及体 部灌注分析软件等。
CT未来的发展方向,依然面临着提高时 间和空间分辨率,减少辐射剂量,提高辅助 诊断水平的挑战。人们正在探索通过提高探 测器的性能,改善X线管的响应参数来减少 无效的X线辐射,在图像质量允许时尽量选 择低剂量扫描方式。
集→计算机
数字图像共性
• 曝光动态范围大 • 密度分辨率高
• 数字化存储与传输
• 量子检测率高(DQE)
• 图像多种后处理
• 省去胶片、暗室、贮片室
激光打印技术
• 激光胶片:分干式和湿式;干式分含银盐
和不含银盐; • 激光打印机:分干式和湿式;氦氖激光和
半导体激光;
• 干式相机分卤化银激光成像,热敏成像和
在普通X线机的发展道路上,普通数字化成 像技术的发展更为重要,主要包括CR、DR、 CCD。CR装置包括图像采集的影像板,图像扫 描的读取器,图像后处理的计算机,CR用一种 具有特殊辉尽性荧光物质的影像板取代传统的X 线胶片,影像板感光后形成的潜影通过读取器 中的激光束扫描,其信号经光电转换和模数转 换成数字化图像。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利用 原有的X线机,又具有数字化特点。
(5)图像存储与传输;传统模拟图像存储 是通过胶片,需要大量存储空间,人力和管理 成本。数学图像的中短期存储用磁盘或磁盘阵 列,长期存储可用光盘或数字磁带。数字存储 将以往胶片存储的死信息变成了活信息,随时 调出并进行图像后处理。数字图像可通过网络 在院内外传输,提高信息利用率,做到资源共 享。
(6)优化流程、节约资源:传统X线诊断 过程是在完成摄影、胶片冲洗后才开始,而数 字化成像是在摄影完成1-2分钟后就可以通过 网络终端进行无胶片诊断。数字化图像节约资 源包括四方面:①图像质量高,无废片率。 ②节约硬拷贝胶片。③节约胶片存储空间。④ 节约显、定影液消耗,有利于环保。
最大(最小)密度投影重建 (maximum/minimun intersity projection, MIP) 应用广泛,它是在三维的数据库中,根据密度 变化比率,提取与周围密度对比最大(最小) 的部分构建实体的三维模型。这种方法由于使 用了计算机自动提取模型,使用标的形态准确, 失真小,可信度高,目标的三维关系显示清晰。
喷墨成像;
• 干式热敏相机分助烙热敏、升华热敏和直 式热敏;
CT成像
• 20世纪70年代单层CT
• 多层CT和电子束CT
• 三维乃至四维重建图像
• 仿真内镜
• 20世纪90年代低压滑环技术(原理变化)
• 平板容积CT
• 功能CT(动态、灌注、CT-PET)
• CT介入
CT成像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CT应用临床以来,经历 了扫描架结构及扫描方式的多次改进,在扫描 速度、图像质量方面有几次飞跃。CT数据从 单纯断层到断层与三维重建相结合;静态影像 与动态影像相结合;单纯定性诊断到定性、功 能诊断相结合。
•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介入治疗
• 20世纪80年代出现DSA、MR、ECT、CR…
• 20世纪90年代出现DR、激光打印、PACS、功能 图像、图像融合。
基 本 淘 汰 的 技 术:
• 心脏计波摄影 • 心脏造影
• 脑室、膝关节、胆囊、腹膜后等造影
• 体层摄影
• 手工冲洗照片
具 有 生 命 力 的 技 术:
医学影像技术总论-对比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协和医院放射科
余建明
定 义: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研究在某种能量发射物质 的作用下,图像成像链的形成过程、图像后处理、 图像存储、图像显示和图像记录,以及影响图像 成像链各种因素的科学。
内 涵:
• 普通X线成像技术 • CT成像技术 • DSA成像技术 • 核医学成像技术 • 数字X线成像技术 • MR成像技术 • 超声成像技术 • 激光打印技术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formation, MPR) 是将多个连续的平面断面图像组成三维模型, 再将模型沿冠状面、矢状面或任意斜面甚至曲 面断开,形成新的断层图像,从不同角度反映 兴趣区的解剖关系,可进行密度测量。
表面遮盖重建(surface shacling display, SSD)是将连续平面图像形成的三维模型, 以 不同CT值为界线形成多组平面,并以光照和 投影方式,显示不同界面之间的关系。优点 是三维关系清晰,各组织器官边界明确,可 进行三维关系测量。但不能作内部结构的分 析,图像失真。
CT扫描机分为数据采集系统,包括X线 管、高压发生器、准直器、滤过器、探测器、 扫描机架、病床和前置放大器及接口电路等; 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系统和图像显示、记录和 存储系统。
CT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X线断层 摄影技术,成像原理实质是滤波反投影重建 技术。工作过程是首先通过对三维物体的某 一断层进行扫描采集数据,根据一定的数学 原理对数据进行逆运算,最后将这些参数值 转换为灰度图像。简单地概括为图像扫描、 图像重建和图像显示三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