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扶贫济困长效机制 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者:张捷
来源:《北方经济》2020年第05期
摘; 要:2020年3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布所有贫困旗县脱贫摘帽,成为全国第10个实现贫困旗县脱贫摘帽的省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巨大胜利。绝对贫困虽已消除,但扶贫济困长效机制仍不完善,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据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文章,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为内蒙古探索建立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当前,内蒙古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交汇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提升。专家们一致认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一、构建扶贫长效机制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两大国家战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准确理解长效机制和有效衔接的丰富内涵,科学设置接续和衔接过渡期,把有效衔接与平稳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臣华认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内蒙古扎实做好“三农三牧”工作的重中之重。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政策法规处高凤义、李殿龙认为,巩固扩大脱贫成果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其中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脱贫攻坚形成的体制机制是农村现代治理模式的重要抓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内蒙古研究室李健、毕国栋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两者目标相连,依次推进,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具体实践过程,乡村振兴有必要、有可能借鉴和接续脱贫攻坚的政策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向纵深发展,最终朝着农村牧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方向稳步迈进。内蒙古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沙咏梅认为,正确看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探索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途径,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要从时间上的连续性、目标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联动性、减贫战略的重大转型四个方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条件处于劣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口老龄化等劣势天然存在,相对贫困完全消除还面临着较大挑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高志明认为,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不够,社会发育滞后、文明程度较低,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民族宗教、国防安全等因素叠加,稳定脱贫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脱贫攻坚难度加大。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郭爱平等认为,内蒙古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自身地理自然条件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较大阻力。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双宝、武振国认为,内蒙古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存续加深,开始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同时新生代知識技能型人口保持净流出,人口结构变动将约束持续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整体支撑能力欠佳
内蒙古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长期存在,尤其表现在县域经济以及东西部地区发展方面,导致区域经济对整体支撑能力失衡。杨臣华认为,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贫困旗县基本上都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财政收入不多、居民收入不高、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同时内蒙古东部与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发展整体情况仍处在较低水平,区域整体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不平衡不充分。
(三)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融合发展不畅
内蒙古存在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发展缓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畅等问题,阻碍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志明认为,内蒙古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主导产业以煤炭、电力、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富民产业薄弱,特色优势产业对脱贫致富的带动性较差。郭爱平等认为,内蒙古产业融合发展不通畅,产业发展存在“故步自封”现象,龙头企业数量少且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融合技术较为落后,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基层治理能力低下、长效增收机制不完善、人才机制短板、监管执行不到位是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不完善的重要方面。杨臣华认为,内蒙古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谋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深度贫困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缺乏技能、孤寡残病等贫困人口占比较大是普遍现象,产业扶贫短板较多,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完善。高志明认为,内蒙古一些基层组织薄弱、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低下,一些基层干部观念陈旧、作风不实,一部分贫困嘎查村没有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不高,行政执法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郭爱平等认为,内蒙古存在大量过度垦荒、泛滥畜牧、违规占用草原、农牧产品加工的工厂废水处理不当等环境破坏行为。同时内蒙古新型农村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农牧专业人才匮乏、人才保障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落后。李健、毕国栋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不畅主要表现在规划衔接不够、思想衔接不够、政策衔接不够、体制机制衔接不够四个方面。双宝、武振国认为,返贫致贫风险将增加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难度,同时生态与脱贫“双赢”的艰巨性将加剧牧区推进“有效衔接”的困难。
(五)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减贫速度有所放缓
新冠肺炎疫情在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带来影响。双宝、武振国认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出了一道加试题。在疫情影响下,经济增长放缓带动减贫的速度减慢,公共财政支持减贫的能力受到削弱,整体上将减弱经济发展带动减贫致富的效能。
三、构建完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