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的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 08文传<1>班

学号: 08040103 学生姓名:陈雨晴

指导老师:林敏花

二○一二年五月

摘要

叶圣陶先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他的语文教育书简内容涉及面非常宽广,主要阐述了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达到不需要教;教学方法上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研究探讨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对推进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现代意义

Abstract

Mr.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is organizing a generation of master, his language education content affected area is broad letters, mainly expounds how to do a good Chinese teacher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be to not need to teach; The teaching method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About reading teaching and the thesis teaching;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s on organizing to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guide.

Key words

Ye Shengtao; Chinese education thought; Modern significance

目录

绪论 (1)

一、叶圣陶语文教学方法 (1)

(一)语文教学四个阶段 (1)

(二)教学原则和方法 (1)

(三)关于阅读教学 (2)

(四)写作教育思想 (2)

二、叶圣陶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3)

三、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5)

(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形成问题意识 (5)

(二)指导学生做好自学讨论,努力寻求对问题的共识 (5)

(三)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力争引起学生的共鸣 (6)

(四)在复习时学生自己看书温习,归纳整理,寻疑解惑 (6)

(五)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7)

结语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有七十六年,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叶圣陶从1912年走上小学教师岗位之后,一生都在关注着教育,除了参加语文教学的实践,他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教育论著。此外,他长期以来与全国许多学校的师生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解放后叶圣陶究竟给多少师生写过信,写了多少信,恐怕难以作出精确的统计,如江苏省常州市一位农村业余教育干部,至今还保存着叶圣陶的信札250余封[1]。叶圣陶的书信内容涉及面相当宽广,差不多涵盖了他语文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研究探讨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对推进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叶圣陶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论述

叶圣陶说教就是引导学生学,最终达到学生人人不需要教,而能够自学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的四个阶段

他认为语文教学应包括四个阶段:预习讨论练习考查。教师根据这一程序合理安排教学就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叶圣陶明确指出整个教学过程中预习是训练阅读最主要阶段,在预习阶段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他们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在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立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对于鼓励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可以说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得以成功开展的保证。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内容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项交流和合作研讨,使学习得到深化的阶段。叶圣陶强调,预习之后,“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应当讨论的都讨论到,须待解决的都得到解决,就没有别的事了”。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的状态,相互碰撞,容易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形成独到的见解。同时,他们的主体性在互助和研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练习可以说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这个阶段教师不能对学生撒手不管,任其率性而为,还需要提醒、督促和个别辅导,但只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考查是教与学的双向反馈和调整阶段,考查前,叶圣陶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匀出一段时间来温习以前读过的,这是个很好的办法。”在这个环节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考查后的归纳、总结,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试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二)教学原则和方法

叶圣陶强调,在进行“引导自学”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叶圣陶认为,首先要激发兴趣,必须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自学需要,要“善于利

用科学本身固有的趣味”,要“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其次是启发诱导。叶圣陶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无论教什么,都要让“学生先思考一番”,未必一味的讲解,主要是“领导他们共同讨论”,开动脑筋;第三要因材导学。学习的主体不同、材料不同,学法自然也就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学法指点。要从总体入手,“鸟瞰的讨究”,要随机点拨使学生在指点中得到领悟,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学会遇到任何书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义而得其要”;第四要学以致用,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这样学生才真正具备自学的能力,而“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必须学会知识的迁移;最后老师要正确评价。“引导自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必须实施正确的评价,才能促成目标的实现。

(三)关于阅读教学

叶老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他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样的双向交流过程,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自生的,它是读者与文本碰撞,发生交流和进行对话的结果。这和新课标中所说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新课标的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1]因而可以说,叶老的阅读观闪烁着现代对话理论的光辉。

(四)写作教育思想

写作教育思想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关写作习惯的。另一方面是最主要有关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叶老在《作文论》中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作文内容的充实与生活的充实是一致的,生活充实了,作文内容才充实。叶圣陶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中说:“要养成写作的能力,第一宜着眼于生活和发表的一致,说明白点,就是发表的必须是自己的意思或情感。花言巧语能写几篇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呢?”[2]他强调写作与生活一致,写作中所写必须是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意思与真实情感。关于写作与阅读的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