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镀工艺:
电镀工艺一直采用氰化物电镀液,得到均 匀细密光亮的镀层,为了消除电镀过程中氰的 污染,广泛研究了应用柠檬酸、焦磷酸盐、氨 三乙酸等配体进行无氰电镀。
1928年Pauling的价键理论在配合物结构 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能较好说明 许多配合物的配位数、几何构型、磁性质 和一些反应活性等问题;
1929年bethe的晶体场理论和1935年Van Vleck的分子轨道理论以及后来的配位场 理论,使得配合物化学键理论更加丰富、 全面、完善,解释了许多实验事实;
• 乙烯 氧化制取乙醛
C H 2 = C H 2 +1 /2 O 2
[P d C l4 ]2 C u C l2
• 甲醇羰基法合成醋酸
C H 3 C H O
R h C l(C O )[P (C 6H 5)3]2
C H 3O H + C O
HI
C H 3C O O H
➢配位化学与分析化学密切相关
定性分析中离子的检验、分离和沉淀; 定量分析中以氨羧配位剂为基础的配位滴定; 应用各种螯合剂的比色分析;溶剂萃取以及 离子交换等往往与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有关。
4CoCl2 + 2NH3 + 4NH4Cl + O2 = [Co(NH3)6]Cl3 + 2H2O
这一报道引起了众多无机化学家的 重视和深入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氨不 仅可与钴盐形成多种配合物,还可以与 铬、镍、铜、铂、钯等金属的盐类形成 配合物。
除 了 NH3 外 , 还 发 现 Cl- 、 CN- 、 NCS- 、 H2O、CO、C2H4、NO等离子或分子也 可以与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来自百度文库配合物,于
配位化学
何亚兵 2014-01-024
第一章: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配位化学是配位化合物化学的 简称,曾被称为络合物化学,它是 研究配位化合物的制备、性质、结 构及应用的一门科学,是无机化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
配位化学无论在生产实践还是理论研 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迅 速、应用广泛,已成为无机化学研究 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 结构化学是配位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20世纪30年代的价键理论和50年代的配 位场理论对配位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和实验方法的发展更 为配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反过来,配 合物的研究也促进了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为 结构化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生物无机化学是20世纪70年代配位化学向 生物化学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
普鲁士蓝是狄斯巴赫在意外中被发现, 狄斯巴赫把草木灰和牛血混在一起,制成 亚铁氰化钾,其三水合物俗称黄血盐,后 与三氯化铁或其他能够提供三价铁离子的 物质反应后产生。
3K4Fe(CN)6 + 4FeCl3 → Fe4[Fe(CN)6]3 + 12KCl
化学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有关配合 物 的 研 究 是 1978 年 法 国 化 学 家 塔 萨 厄 尔 (Tassaert)所报道的橙黄色盐CoCl3∙6NH3。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20世纪40至50年代 的元素分离技术,50至60年代的配位催 化,60至70年代的生物配合物等领域实 际需要的推动下,配位化学获得了迅速 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极为活跃的 学科领域之一。
➢ 配位化学向有机化学的渗透:
20世纪50年代新型配合物二茂铁的发 现,促进人们发现了许多过渡金属有机化 合物。一些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 成工业中起重要的催化作用,如过渡金属 配合物可催化氧化、氢化、聚合、羰基化 等基本有机合成反应。
• 前沿 • 配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 配位原子和配体的类型 • 配合物的结构与异构现象 • 配合物的分类 • 配合物的命名
一. 前沿
配位化合物的发现和配位化学的研究至 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记载的 最早发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配合物 是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
普鲁士蓝:
CoCl3∙6NH3
塔 萨 厄 尔 往 CoCl2 溶 液 中 加 入 氨 水 , 先 生 成 Co(OH)2 沉 淀 , 继 续 加 入 氨 水 则 Co(OH)2溶解,放置一天后便析出一种橙 色 晶 体 , 经 过 分 析 得 知 是 CoCl3∙6NH3 , Co(OH)2 在 过 量 氨 的 存 在 下 被 氧 化 成 3 价 。
是便开始了配位化学的早期探索研究。
瑞士苏黎世大学年青学者Alfred Werner 在总结大量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表了“对 无机化合物结构的贡献”、“对于亲和势和 价理论的贡献”等一系列论文,提出了现代 配位键、配位数及配合物的结构等基本概念, 为配位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配位化 学的发展。
此后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起来, 重要的结构理论包括:
静电理论 有效原子序数法则 价键理论 晶体场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配位场理论
1916年Kossel和1922年Magnis的“静电理论”;
① 离子键的形成: • 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 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
②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元素的电负性差要比较大: △X > 1.7,发生 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X < 1.7,不发 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但离子键和共价 键之间,并非严格截然可以区分的。
1923年Sidgwick提出的有效原子序数(EAN) 法则能很好地预测有机金属化合物及π-酸类 配体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组成;
过渡金属价电子层有5个nd、1个(n+1)s和3 个(n+1)p轨道,共可容纳2×9=18个电子; 如果18个电子(非键或成键电子)填满了 其价电子层,使其具有与同周期稀有气体 原子相同的电子结构,则该配合物是稳定 的。该填充过程常由金属原子与配体间共 享电子完成
• 血红素是铁元素与卟吩的衍生物形成的配合物, 它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在血液中起着贮存氧和 输送氧的作用;
• 植物中的叶绿素是卟吩的衍生物与镁形成的配合 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 人体中的许多酶是含有金属元素的配合物,在人 体内起着重要的化学作用,是生物体内合成蛋白 质的催化剂;
➢配位化学在实际生活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镀工艺一直采用氰化物电镀液,得到均 匀细密光亮的镀层,为了消除电镀过程中氰的 污染,广泛研究了应用柠檬酸、焦磷酸盐、氨 三乙酸等配体进行无氰电镀。
1928年Pauling的价键理论在配合物结构 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能较好说明 许多配合物的配位数、几何构型、磁性质 和一些反应活性等问题;
1929年bethe的晶体场理论和1935年Van Vleck的分子轨道理论以及后来的配位场 理论,使得配合物化学键理论更加丰富、 全面、完善,解释了许多实验事实;
• 乙烯 氧化制取乙醛
C H 2 = C H 2 +1 /2 O 2
[P d C l4 ]2 C u C l2
• 甲醇羰基法合成醋酸
C H 3 C H O
R h C l(C O )[P (C 6H 5)3]2
C H 3O H + C O
HI
C H 3C O O H
➢配位化学与分析化学密切相关
定性分析中离子的检验、分离和沉淀; 定量分析中以氨羧配位剂为基础的配位滴定; 应用各种螯合剂的比色分析;溶剂萃取以及 离子交换等往往与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有关。
4CoCl2 + 2NH3 + 4NH4Cl + O2 = [Co(NH3)6]Cl3 + 2H2O
这一报道引起了众多无机化学家的 重视和深入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氨不 仅可与钴盐形成多种配合物,还可以与 铬、镍、铜、铂、钯等金属的盐类形成 配合物。
除 了 NH3 外 , 还 发 现 Cl- 、 CN- 、 NCS- 、 H2O、CO、C2H4、NO等离子或分子也 可以与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来自百度文库配合物,于
配位化学
何亚兵 2014-01-024
第一章: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配位化学是配位化合物化学的 简称,曾被称为络合物化学,它是 研究配位化合物的制备、性质、结 构及应用的一门科学,是无机化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
配位化学无论在生产实践还是理论研 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迅 速、应用广泛,已成为无机化学研究 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 结构化学是配位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20世纪30年代的价键理论和50年代的配 位场理论对配位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和实验方法的发展更 为配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反过来,配 合物的研究也促进了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为 结构化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生物无机化学是20世纪70年代配位化学向 生物化学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
普鲁士蓝是狄斯巴赫在意外中被发现, 狄斯巴赫把草木灰和牛血混在一起,制成 亚铁氰化钾,其三水合物俗称黄血盐,后 与三氯化铁或其他能够提供三价铁离子的 物质反应后产生。
3K4Fe(CN)6 + 4FeCl3 → Fe4[Fe(CN)6]3 + 12KCl
化学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有关配合 物 的 研 究 是 1978 年 法 国 化 学 家 塔 萨 厄 尔 (Tassaert)所报道的橙黄色盐CoCl3∙6NH3。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20世纪40至50年代 的元素分离技术,50至60年代的配位催 化,60至70年代的生物配合物等领域实 际需要的推动下,配位化学获得了迅速 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极为活跃的 学科领域之一。
➢ 配位化学向有机化学的渗透:
20世纪50年代新型配合物二茂铁的发 现,促进人们发现了许多过渡金属有机化 合物。一些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 成工业中起重要的催化作用,如过渡金属 配合物可催化氧化、氢化、聚合、羰基化 等基本有机合成反应。
• 前沿 • 配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 配位原子和配体的类型 • 配合物的结构与异构现象 • 配合物的分类 • 配合物的命名
一. 前沿
配位化合物的发现和配位化学的研究至 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记载的 最早发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配合物 是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
普鲁士蓝:
CoCl3∙6NH3
塔 萨 厄 尔 往 CoCl2 溶 液 中 加 入 氨 水 , 先 生 成 Co(OH)2 沉 淀 , 继 续 加 入 氨 水 则 Co(OH)2溶解,放置一天后便析出一种橙 色 晶 体 , 经 过 分 析 得 知 是 CoCl3∙6NH3 , Co(OH)2 在 过 量 氨 的 存 在 下 被 氧 化 成 3 价 。
是便开始了配位化学的早期探索研究。
瑞士苏黎世大学年青学者Alfred Werner 在总结大量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表了“对 无机化合物结构的贡献”、“对于亲和势和 价理论的贡献”等一系列论文,提出了现代 配位键、配位数及配合物的结构等基本概念, 为配位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配位化 学的发展。
此后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起来, 重要的结构理论包括:
静电理论 有效原子序数法则 价键理论 晶体场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配位场理论
1916年Kossel和1922年Magnis的“静电理论”;
① 离子键的形成: • 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 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
②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元素的电负性差要比较大: △X > 1.7,发生 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X < 1.7,不发 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但离子键和共价 键之间,并非严格截然可以区分的。
1923年Sidgwick提出的有效原子序数(EAN) 法则能很好地预测有机金属化合物及π-酸类 配体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组成;
过渡金属价电子层有5个nd、1个(n+1)s和3 个(n+1)p轨道,共可容纳2×9=18个电子; 如果18个电子(非键或成键电子)填满了 其价电子层,使其具有与同周期稀有气体 原子相同的电子结构,则该配合物是稳定 的。该填充过程常由金属原子与配体间共 享电子完成
• 血红素是铁元素与卟吩的衍生物形成的配合物, 它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在血液中起着贮存氧和 输送氧的作用;
• 植物中的叶绿素是卟吩的衍生物与镁形成的配合 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 人体中的许多酶是含有金属元素的配合物,在人 体内起着重要的化学作用,是生物体内合成蛋白 质的催化剂;
➢配位化学在实际生活也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