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训练综合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训练(八)
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年腊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
袁世凯通电全国:“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
……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
”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咨文参议院:“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
大局幸甚。
”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总统选举会,以十七票(全票)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在通告袁世凯的电文中称他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材料二袁世凯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推动了很多新的现代化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这些新鲜事物有深刻的信念。
也就是说,他能创办很多具有现代色彩的新生事物,并不是因为他内心产生了与这些新事物匹配的理念,而是这些新生事物可以化解所遇到的危机。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他始终是现代化的追求者,而不是引领者。
袁世凯最大的政治错误是恢复帝制,这个错误如此巨大,几乎抵消了他所有的功绩和美德。
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呢?一是对于现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缺乏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信念,二是他自身传统的文化基因顽强地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袁世凯与中国现代化的“假晶”现象》(1)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结合材料一所述,你怎样看待这
一说法?(6分)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袁世凯复辟的“传统的文化基因”有哪些。
(5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你如何看待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6分)
2.(24分)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现代化历程是始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观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1)你认为中国现代化开始于哪一时期?你的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约法规定: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它还规定国务员③“辅佐临时大总统,自其责任”,即④实行责任内阁制。
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根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进步性。
(4分)史料研习是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技能,分清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等三类内容在历史研究中很有必要,请按这三类标准对材料中数字序号标示的内容进行分类。
(3分)
材料三1933年7月《申报月刊》在创刊周年纪念之际发行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
针时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
当时各种现代化思想相互碰撞,其中以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原因以及表达对其向往的较为醒目。
------《申报月刊》第2卷第7号
(3)材料表明,1933年对现代化的讨论出现新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倾向的
世界原因。
(4分)
材料四对于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问题,毛泽东很早就有思考,在1937年6月24目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谈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
(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
(4分)
材料五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冲击----回应”论,该观点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5)依据所学知识,就你对“冲击----回应”论的认识写一篇小论文。
(7分)
要求:以对“冲击----回应”论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字数150字左右。
3.(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材料二:万民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
——美国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材料四:“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都不能被剥夺。
”
——法国1789年制定的《人权宣言》请回答:
(1)材料一《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
(4分)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二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上述材料都强调运用何种手段管理社会?(2分)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进步发展趋势?(2分)
(3)贯穿上述法律的基本精神、观念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欧美各国的立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12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
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
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请回答: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2分)“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线有哪些合理因素?(2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2分)
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训练(八)答案
1.(1)袁世凯是合法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理由: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孙中山的推荐;南京参议院的全票推举。
(6分)
(2)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权思想根深蒂固;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5分)
(3)袁世凯有进步的一面,他当政期间,实行了很多现代化改革,改革是为了化解危机,他是现代化的追求者,不是引领者;袁世凯也有落后的一面,他复辟帝制是其最大的政治错误,因为其缺乏明确而坚定的政治信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6分)
2.(24分) (1)任选其一说明依据。
(2分)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世界,向西方学习一。
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近代工业起步。
维新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民主、科学观念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说明:只提出观点,没说明依据的不得分。
)
(2) 进步性:以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
(4分) 原始史料:②③,史料解释:①④,历史评价:⑤。
(3分)
(3)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4分)
(4) 政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把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收归国有,之后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4分)
(5) 答案一:同意这种观点:近代中国确实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开始进行被动的回应。
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方的思想文化、物质生活等逐步浸入中国。
(2分)中国人开始强国御侮的探索,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兴办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中国为救亡图存,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
(4分)冲击——回应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1分)
答案二:不同意这种观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是中国自身进步的结果。
(1分)从思想上,明末清初就已提出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经济上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西方的侵略中止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3分)鸦片战争后,虽然部分阶层的人士,运用西方政治、思想等进行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但均以失败告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2分)这种观点实质是两方中心论,过分夸大了西方在近代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分)
3.(14分)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
(也可以举其它例证) (4分)
(2)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手段:法律手段。
趋势: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治到法治) (6分)
(3)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2分)
(4)罗马法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为立法提
供了依据),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
(2分)
4.(12分)
(1)差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2分)
因素: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等西方近代思想;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等(任答2点得2分)
(2)差别: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2分)意义:政治上: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或:提供了前提条件或政治保障);经济上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分)
(3)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2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1分)
第二层次:能对历史分期背后的信息进行分析(1分)
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2分)
两个观点都有一定合理性。
前者是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划分依据,后者是从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进行划分的。
前者突出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地胜利。
后者突出的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不管中间过程,不能反映科学指导思想与其他方法的不同,更不能反映中共的英明和伟大。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按前者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