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运用PAC
PAC理论在人际冲突处理中的运用探讨
PAC理论在人际冲突处理中的运用探讨PAC理论主要分析人们在交往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态对实际交往效果的影响。
了解PAC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交往中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作出适宜的反应,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
标签:PAC理论;人际冲突;人际沟通;启示1 PAC理论概述PAC理论是加拿大的伯恩博士在1964年《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P)、成人自我状态(A)、儿童自我状态(C)(见图1)。
PAC理论认为,人际沟通基本上有两种类型:(1)平行性沟通。
这种沟通是互补的,是人们预期的反应,可以使双方沟通顺畅,关系良好。
这样的交往有六种具体形式:P-P型、A-A型、C-C型、P-C型、P-A型、C-A 型。
(2)交叉性沟通。
这种沟通是交叉的,双方不能获得适当的反应或预期的反应,沟通信息会受到阻碍,故沟通会中断。
这样的交往有四种具体形式:AA-PC型、AA-CP型、PC-PC型、CP-CP型。
2 人际冲突的PAC归因人际冲突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沟通不足或不当,在人际沟通中,个体的三种不同心态所发出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与信息情感两个方面[见图2]。
P心态A心态C心态由图2可以看出,三种心态的信息内容都具有合理性,但三者的信息情感却各不相同,难免会产生人际冲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沟通过程中信息内容和信息情感出现偏差。
沟通过程中,传信者在发出信息时,不仅表达了相关内容,同时也包含了信息情感;对于接受者也是一样,不仅接受的是具体内容,而且也在接受信息时产生一种情感。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中的“内容”和“情感”哪部分比较重要,对于沟通双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二者之间易出现偏差,故而使沟通得以持续进行。
(2)“P三P-C三C不良交往心态”的出现。
即在人际沟通中,交往双方中有一方以不良P心态发出信息,另一方出现对应的不良P心态,从而形成一个或几个回合的P-P交往;之后,有一方中止P 心态,转到不良C心态,另一方也随之出现对应的不良C心态,从而形成一个或几个回合的C-C交往。
运用pac人际交往心态理论[最新]
运用PAC(人际交往心态理论)第一节:PAC人际交往心态理论人际交往的信息分为两大部分:信息内容、传递人的情感P: parent P心态以P和优越感为标志A: adult A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C: child C心态以无知和冲动为标志,也称任意心态人的三种心态以三种类型组合:1)三种心态分别独立存在,互不干扰。
2)两种心态重叠,第三种心态独立存在,如PA型表现为成见,AC型表现为妄想。
3)两种心态部分重叠,缺乏第三种心态。
如PA型表现为固执偏见,AC型表现为专横无度当两个人交流信息时会出现复杂多变的沟通心态。
PAC理论的优点:肯定了人际交往中心态起到重要作用。
缺点:太复杂、太理论化而缺乏操作性。
如“部分重叠”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
在实际中,不能据此判断,也难分析出重叠程度。
1995年发展成《PAC人际交往心态理论》内容:1、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受交往环境、氛围影响,都会产生一种情景心态,即没有预先约定的、受情景的特定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将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引导人们产生满足情景需要的动机,从而产生满足情景需要的行为。
这种情景心态的特点是引导性、调控性。
2、人际交往中,个体只具有三种交往心态,即P心态、A心态和C心态。
这三种不同心态发出的交往信息具有不同物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与信息情感两方面。
P心态发出的交往信息,其内容是具有合理性,即符合交往实际情况,但其情感却是命令式的,即给人以强烈的严格的要求,要求对方无条件地按自己所发出的信息内容去做。
A心态发出的交往信息,其内容是具有合理性,即符合交往实际情况,但其情感是协商式的,即以征求意见的情感提出信息的内容,给人以一种较为民主的要求,要求对方考虑自己所发出的信息内容,希望对方履行之。
3、C心态发出的信息,其内容具有任意性,即不是从交往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测、随间想象作为信息内容,其情感也是任意发挥的。
pac 沟通技巧
pac 沟通技巧
PAC(Pac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是一个针对沟通技巧
的四步法,它旨在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PAC的四个步骤:
1. Perceive(感知):感知对方的情绪和非言语信号。
要注意
对方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语气等线索。
通过观察这些信号,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感受,并更准确地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2. Acknowledge(认可):承认对方的感受和意见。
不管你是
否同意对方的观点,都要表达出你理解他们的感受,并表示尊重。
通过认可对方的感受,你可以建立更好的沟通基础,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和共鸣。
3. Clarify(澄清):澄清你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确保你的表达
清晰明了,不容易引起误解。
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细节、解释自己的立场或是重申自己的意见来澄清。
4. Summarize(总结):总结对话内容,确保彼此都理解了对
方的意思。
通过总结对话内容,可以确保没有误解或遗漏,并为下一步的沟通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通过使用PAC方法,你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减少误解和
冲突,并促进更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
《人际沟通PAC》课件
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01
02
03
建立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沟通有助于建 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人际关系的稳定性 和持久性。
信息传递
人际沟通是信息传递的重 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工作 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表达
人际沟通是情感表达的重 要手段,有助于增进彼此 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缓解 矛盾和冲突。
人际沟通的障碍与解决策略
PAC分析
教师处在A(父母)位置,期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而学生处在C(儿童)位置,缺乏主动性和自信 心。
情境描述
某班级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讨论,导致课堂 氛围沉闷。
改善建议
教师和学生都应采取B(父母)位置,教师需鼓励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学 生应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06 总结与展望
人际沟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2 3
人工智能与人际沟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人际沟通 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例如利用AI进行情感分析、 智能客服等。
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凸 显,未来将有更多研究关注如何克服文化差异, 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积极倾听
在沟通中保持专注,理解 对方的观点和情感,避免 打断或提前做出判断。
反馈和澄清
通过反馈和提问,确保理 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需求 ,避免误解。
情感感知
注意对方的情感变化,理 解其背后的需求和动机, 以建立更好的情感共鸣。
表达技巧
清晰明确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 模糊或复杂的措辞,确保信息传
亲子关系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可以通过PAC理论来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孩子。 例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扮演照顾者(A)的角色,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当 孩子犯错时,家长可以扮演权威(P)的角色,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人际交往的PAC分析理论
三、人际交往的PAC分析理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固然是人际交往的驱动力,但人们的心理状态对交往的进程和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加拿大精神科医生柏恩博士在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从心理上分析人际交往这一复杂现象,提出了PAC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
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
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
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剌激--成人反应。
根据PAC分析理论,人际交往存在着以下十种类型:(一)PP对PP型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方都表现出一种颐指气使的武断,如甲方说:“你把这任务完成一下。
”乙方却说:“你不见我正忙着吗?找别人干去吧!(二)AA对AA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双方都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对方,如甲问“你能把这项任务完成吗?”乙说:“如果没有什么干扰,我想是能够的。
人际交往PAC
爸爸:“这么大的人了,
还看动画片!它对你有什
么教育意义?!对你的学
习有什么帮助啊?!” P P
小琳:“不要烦我, 正在紧要关头,案 子马上就要破了!”
AA CC 爸爸 小琳
爸爸:“看什么看!不
6、成人—父母(A—P) —“在锻炼身体方面,我觉得跳舞比
打球更符合我的兴趣。”(A) —“那么,以后我不让你陪我打球,
你去练习舞蹈吧。”(p)
7、父母—成人(P—A) —“别打扰我!我一定要在今晚看完这部 录象片。”(P) —“好的。”(A)
沟通改善策略二:以自身 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 态,形成AA交往。
人际交往“黄金定律”—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 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沟通改善策略三: 先采用互应平行型 交往缓和矛盾,再 以自身的A状态激 发对方的A状态。
1、父母—父母(P—P) —“她的职责就是跟弟妹们在一起
呆在家里。”(P) —“显然她没有责任感。”(P) 2、成人—成人(A—A) —“几点了?”(A) —“我的表8点。”(A)
P父母(PARENT) A成人(ADULT) C孩童(CHILD)
场景1 老师:离开时记得关窗啊! T:知道了。
场景2 同学M:“下周期末考试, 我一定要考砸了。”
T:“现在着急了吧,谁叫你 平时不用功!”
场景3 母亲:“我遇到一件事,挺 麻烦的。”
T:“不关我的事啊,别指望 我帮你。”
状态一(P) 性格特征:凭主观印象办事、独 断专行、滥用权威
了:“这么大的人了,还看动画 片!它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 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啊?!”
人际关系;PAC理论
PAC理论内容—C
儿童自我状态(C) —— 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可爱,一会儿发脾气,使人讨厌。 1.行为表现:无主见,遇事畏缩,感情用事,激动愤怒。
雀跃欢呼、拍手叫好或逃避困难是儿童式自我的行为 举止。
2. 语言表达:总是“我猜想……”、“我不知
道……”语调比较急促,语气冲动,间或装腔撒娇, 或带有恳求与无助的味道。
成人自我状态(A)
A
(成人的自我)
理智的思考,多角度收集资料作为参考, 冷静的处理和决断。
2.
PAC理论内容—A
成人自我状态(A) 1.行为表现:待人接物较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2. 语言表达: 我个人的想法是 ……” 。音容语调不
急不慢,适当、温和。集中注意,紧闭嘴唇强 忍痛苦是成人式自我的行为举止。
—— 从父母或父母形象方面吸收与内化的态度、思想 与情感。
成人自我状态(A)
——整合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C)
——儿童中典型的以及在成人中偶尔自发的幼稚而缺 乏理性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父母自我状态(P)
2.
PAC理论内容—P
父母自我状态(P)
独断专行。
1.作风表现:统治人的、训斥人的以及其他权威式的作风。凭主观印象办事,
C P
4
5 6
值
7
8 9
即便是很小的一次坏行动,对于模棱两可的事情,你讨厌吗?
经常用“这哪行啊,必须要……做”,这样的话吗? 你是一位好还是不好,不弄清楚的话就不甘心的人吗?
10 你认为偶尔有必要对孩子要采用斯巴达教育方式吗?
以下问题的回答,是用〇,不是用×,均不符用/。请尽量用〇或×来回答 1 2 3
迫害者 Persecutor 拯救者 Rescuer
pac沟通技巧的总结
pac沟通技巧的总结一、PAC沟通技巧的概念和意义PAC是指“Positive, Assertive, and Constructive”的缩写,即积极、自信和建设性。
PAC沟通技巧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积极、自信和建设性的态度来改善沟通效果,增强沟通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PAC沟通技巧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避免冲突和误解,提高沟通的效果和效率。
二、PAC沟通技巧的要点1. 积极态度(Positive)在沟通中保持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
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在解决问题时更具有创造性。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和支持他人来传递积极的能量,从而促进有效的沟通。
2. 自信表达(Assertive)自信的表达是PAC沟通技巧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自信的表达意味着我们能够清晰、明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观点。
在沟通中,我们可以使用明确的语言、肯定的姿态和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有效地传递信息。
3. 建设性反馈(Constructive)建设性反馈是PAC沟通技巧的核心之一。
通过给予建设性的反馈,我们可以帮助他人改进和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和理解。
建设性的反馈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具体、明确、客观、具有可行性和积极的。
三、PAC沟通技巧的应用场景1. 在工作中的应用PAC沟通技巧在工作中非常重要。
通过积极、自信和建设性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同事、领导和客户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在面对挑战和问题时,我们可以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团队的进步。
2. 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PAC沟通技巧也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积极、自信和建设性的沟通,我们可以增强与家人、朋友和伴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例如,在与家人沟通时,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同时也可以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建议,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如何运用PAC心态进行人际交往
如何运用PAC心态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运用PAC心态进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社交行为,而PAC(Parent-Adult-Child)心态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运用PAC心态进行人际交往,以促进更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首先,了解PAC心态理论的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PAC心态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可以来源于三个内部状态:父亲(Parent)、成年人(Adult)和孩子(Child)。
父亲状态即个体对他人的规范和指导,成年人状态是理智和客观的思维方式,孩子状态则是个体的情绪和本能的表达。
通过理解这三种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并适当地应对。
其次,当我们遇到他人的情绪和行为时,可以运用PAC心态来分析和应对。
首先,在面对他人的情绪时,我们可以先判断他人所处的PAC状态。
如果他人的情绪表达中带有教训或责备的成分,那么他可能处于父亲状态。
我们可以理解他的角度,但同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避免与他进一步进入争吵或冲突。
如果他人的情绪表达理性和客观,那么他可能处于成年人状态。
我们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回应,进行理性和客观的讨论,以寻求解决方案。
如果他人的情绪表达充满了情感和需求,那么他可能处于孩子状态。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但同时要避免过度帮助,以免陷入亲子关系的困境。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PAC心态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表达一种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状态时,我们可以通过内省和自我调整来改变这种状态。
例如,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过于强调规范和指导他人,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和冷静思考来控制我们的情绪,并找到一种更平和和理性的方式来表达。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过于理性和客观导向,可能忽视了他人的情感和需求,我们可以尝试表达一些理解和支持,以营造更好的互动环境。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过于情绪化和需求驱动,我们可以尝试更加理性和客观地思考问题,并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完整版)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运用PAC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和对策一、PAC人际交往理论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Eric 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
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
第三章运用PAC心态
第三章运用PAC心态第一节:PAC人际交往心态理论人际交往的信息分为两大部分:信息内容、传递人的情感P: parent P心态以P和优越感为标志A: adult A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C: child C心态以无知和冲动为标志,也称任意心态人的三种心态以三种类型组合:1)三种心态分别独立存在,互不干扰。
2)两种心态重叠,第三种心态独立存在,如PA型表现为成见,AC型表现为妄想。
3)两种心态部分重叠,缺乏第三种心态。
如PA型表现为固执偏见,AC型表现为专横无度当两个人交流信息时会出现复杂多变的沟通心态。
PAC理论的优点:肯定了人际交往中心态起到重要作用。
缺点:太复杂、太理论化而缺乏操作性。
如“部分重叠”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
在实际中,不能据此判断,也难分析出重叠程度。
1995年发展成《PAC人际交往心态理论》内容:1、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受交往环境、氛围影响,都会产生一种情景心态,即没有预先约定的、受情景的特定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将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引导人们产生满足情景需要的动机,从而产生满足情景需要的行为。
这种情景心态的特点是引导性、调控性。
2、人际交往中,个体只具有三种交往心态,即P心态、A心态和C心态。
这三种不同心态发出的交往信息具有不同物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与信息情感两方面。
P心态发出的交往信息,其内容是具有合理性,即符合交往实际情况,但其情感却是命令式的,即给人以强烈的严格的要求,要求对方无条件地按自己所发出的信息内容去做。
A心态发出的交往信息,其内容是具有合理性,即符合交往实际情况,但其情感是协商式的,即以征求意见的情感提出信息的内容,给人以一种较为民主的要求,要求对方考虑自己所发出的信息内容,希望对方履行之。
3、C心态发出的信息,其内容具有任意性,即不是从交往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测、随间想象作为信息内容,其情感也是任意发挥的。
2 人际沟通之PAC
人际沟通理论(TA)
人际沟通之TA理论
• 交互作用(transaction):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
用就是沟通。
• 包括:刺激与反应。
• 人际沟通分析学(Transactional Analysis,也译作
交互作用分析学等,简称TA)就是通过分析人 们相互间刺激与反应的表现去观察并了解人们, 以发现不同的人格状态所导致的不同交往规律, 并从中提取健康的自我成长与交互作用模式。
Hale Waihona Puke 儿童自我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他的行为、思
想和情感都是其童年经历的重演。每个人在自 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小小的儿童,当一个人 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表现就像个 孩子一样,其反应多少情绪性的。具有儿童自 我状态者倾向于感情用事,希望得到他人的赞 同和批准,喜欢即时的满足,同时又非常具有 创造力。
成人自我状态
• 当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
和情感都是针对此时此地的事情的反应,并能 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去思考、评估、选择和做决 定。成人自我状态有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层次 的人身上,比如说“少年老成”就是指成人自我 状态比例较大的孩子。当前大学生自我成长的 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 降低对父母和他人的依赖,学习独立思考和自 立。
“自我状态(ego states)”
• 自我状态是指在某一时期,一个人的思想、感
沟通的四大原则及PAC
边做边说:90%
沟通策略的分析运用
PAC理论---
• 当下自我的心态(分三种)
• P(parent)---教导概念(父母) • A(adult)---思考概念(成人) • C(Children)---求知概念(儿童)
P---教导概念的说话特征:
• • • • • • • • • P---教导概念(父母) 我告诉你….. 我敢肯定,你不能成功…(价值判断) 你真笨…(评价) 你有何了不起(藐视) 我奉劝你… 我爸都这么说,…(教诲) 我命令你… 我警告你…
沟通基本原理概述
沟通的四大原则
准确性原则:
——表达的意思要
及时性原则:
——沟通要及时、迅速、快捷
策略性原则:
——要注意表达的态度、技巧和效果
沟通基本原理概述
沟通的四大原则
四大原则的 背后是四大问题: A、对不对? B、全不全? C、快不快? D、好不好?
沟通的理念
不在于我们说了多少, 而在于对方明白、理解了多少
真实
言辞恰当
适当
清晰
完整
接收信息的比较:
83%的人:通过视觉
11%的人:通过听觉 3.5%的人:通过嗅觉
1.5%的人:通过触觉 1%的人:通过味觉
保存信息的比较;
阅 听 视 视 谈 读:1% 觉:20% 觉:30% 听:50% 话:70%
A---思考概念的说话特征
• A---思考概念(成人) • 我觉得… • 我建议… • 这样会更加不利… • 客观地说… • 我们想办法… • 我认为…
C---求知概念的说话特征
• • • • • • • C---求知概念(儿童) 真漂亮… 好好玩…. 真烦人… 为什么她工资高,而我就这么点. 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可管不着…
沟通语言PAC技术ppt课件
• 依从儿童〔compliant child〕—— 遵守规范,谨守大人教训的乖宝宝 式行为。儿童特征是服从、沮丧、 焦虑、依赖、害怕、仇恨、害羞等
•叛逆儿童〔rebellious child〕——攻击他人、仇恨、 不协作、故意为难他人、否 认他人之价值。
• 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父母 心态、成人心态、儿童心 态。如我们有困扰时立刻 回到儿童心态可以促使我 们轻松面对问题。
• 心有多宽 路有多宽 心有多窄 路有多窄
• 为人心态正,任何地方都Ok • A永远主导P、C
• 通常每个人除了睡觉以外,必需破费 70%的时间,在人际沟通的事务上;普 通的沟通时间中,9%以书写方式进展, 16%采取阅读方式,30%以口头沟通完成, 其他45%必需破费在倾听他人的意见反 映上。所以,假设管理人员是个绌劣的
• 救世父母〔rescuring parent〕——动机好、结果不 好、过分协助他人、特别维 护他人
• 爱心父母〔nurturing parent〕— —喜欢照顾、鼓励、教育及支持 他人,充溢母性光辉的父母式行
为。父母之特性有:高度判别力
和品德感。简单说,父母就像他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样,经常照顾
他,也叮咛一些他经常忘记的事 情。
• 成人喜欢搜集资料、发问、 做决议、处理问题、听
C〔儿童〕
• 知道如何利用他 人的心思,以到 达本人目的之小 聪明、小捣蛋式 行为。智慧儿童 之特征是:发明 在儿童〔free child〕——猎奇、 敢冒险、天真、活泼的高兴儿童式 行为。整天笑嘻嘻,有时很自然的 发脾气。儿童的特性就像我们小时 候的样子非常任性。
• 沟通分析之主要目的就是,使成 人之自我形状高于父母及儿童的 自我形状之上。换句话说,“成 人〞是以“成熟之心情〞、“安 康的自我笼统〞来推进“性格〞 的运作,同时指点父母及儿童的 自我形状!
人际关系PAC理论
孩子角色:PC理论在家庭关系中的应用孩子作为被管理者需要接受 父母的指导和教育。
家庭关系:PC理论在家庭关系中的应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
家庭氛围:PC理论在家庭关系中的应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和发 展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理论基础: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发展:20世纪70年代PC理论逐渐被广 泛接受和应用
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咨询、组织管理 等
影响:对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 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状:PC理论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人际关系研究中。PC理论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自我认知与PC理论
YOUR LOGO
型
冲突解决: 在冲突中不 同PC类型的 人采取不同 的应对策略
父母型:倾 向于控制和 指导希望解
决问题
成人型:倾 向于理性和 客观寻求共
识
儿童型:倾 向于依赖和 逃避希望避
免冲突
应用:了解 对方的PC类 型有助于更 好地解决冲
突
团队建设与PC理论
PC理论:将人 的行为分为父 母、成人、儿
童三种类型
PC理论的三个要素:父母(Prent)、成人(dult)、儿童(Child)
父母:代表权威、控制、保护等行为模式
成人:代表理性、逻辑、客观等行为模式
儿童:代表依赖、冲动、情绪化等行为模式
PC理论的应用: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提高人际交 往能力
PC理论的发展历程
起源: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 lbert Bndur提出
浅析PAC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
浅析PAC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刘建宇TA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简称C、父母自我状态,简称P、成人自我状态,简称A。
即PAC理论。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是社会人,无法避免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所涉及的沟通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对PAC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列举几种重要关系运用PAC理论进行解析;最后,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正确使用PAC理论。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是一个有关如何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理论,也被译为交互作用分析学1 PAC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伯恩认为人格由自我状态构成。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处于某种自我状态时,他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
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每一种变化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自我状态。
伯恩将其划分为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
而各种自我状态之间还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1.1 PAC理论的基本内容1.1.1 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的一般表现是:当一个人处于自我状态时,其行为、思想和情感都复制了其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
而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营养性父母自我状态和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
营养性父母自我状态表现为像妈妈一样的温暖、关心、爱护、照顾别人,给人无条件的关爱,但别人遇到困难就会站出来保护别人,给别人安抚,有深刻的同情心和包容精神。
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表现为总是试图要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喜欢教育、批评、教训和控制别人,喜欢替别人做主,强调责任感、良心,有严格的价值观和道德感。
1.1.2 成人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是自我状态中的第二种自我状态,其特点是:关心事实和数据,理性,注重选择,做决定时较为理性。
当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是针对此时此地的事情的反应,并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去思考、评估、选择和做决定,总之,人在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是会表现出理性、精于算计、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总是试图客观搜集并存储各种资料,通过寻找事实、处理数据、估计可能性和展开针对事实的讨论,然后按照逻辑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类,并最终作出决策。
PAC沟通分析理论【范本模板】
PAC沟通分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以此为基础,艾律克·伯恩(EricBerne)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沟通分析。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有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Adult、Child。
P是父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是成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儿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因此简称PAC理论。
人的人格特征是由“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类个体上都交互存在着,就像个体内部有不同的成员在人际对话中出现,这三种状态构成了人类个体的多重人格结构特征.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不同状态,只不过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所占比例不同,这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格特性。
三种状态相比较,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
每当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分别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出现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和言语行为方式。
当P(父母)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甚至滥用权威,通常表现出统治、训斥、支配、教训、责骂等家长作风或其他权势作风.在人际对话中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之类的言语行为方式.当A(成人)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注重事实根据,分析问题客观理智,善于从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决策,待人接物客观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言语谦逊。
这种人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客观地讲”“理性地看”“科学的方法是”等言语行为方式。
当C(儿童)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服从,冲动,任性,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又突发脾气;无主见,遇事退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易激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和对策一、PAC人际交往理论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Eric 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
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
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
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
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剌激--成人反应。
当我们的人际出现问题时,不防以这个理论为思想的指导,帮助理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
二、PAC分析理论的十种类型根据PAC分析理论,人际交往存在着以下十种类型:PP对PP型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方都表现出一种颐指气使的武断,如甲方说:“你把这任务完成一下。
”乙方却说:“你不见我正忙着吗?找别人干去吧!”AA对AA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双方都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对方,如甲问“你能把这项任务完成吗?”乙说:“如果没有什么干扰,我想是能够的。
CC对CC型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方都易诉之于感情。
比如甲说:“过不到一起干脆离婚。
”乙答:“离就离,谁离不开谁呢!”PC对CP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乙双方表现出权威和服从的行为,即甲方以长者自居对待乙方,乙方亦能服服贴贴不以为然。
如甲作为上级对乙说:“这件事完不成要受批评。
”乙作为下级回答:“真完不成,我甘愿接受批评。
”CA对AC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一方表现为小孩子脾气,而另一方则表现为有理智的行为,这在同事之间、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
PA对AP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表现为有理智,但又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为此,甲方经常要求乙方担作P的角色,起到对甲方的监督和防范作用。
这在上下级、同事、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和利用这种类型的相互作用。
PC对AA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要求乙方以理智对待他,但乙方则以高压方式对待甲方,这在上下级、同事之间经常发生。
CP对AA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讲理智,而乙方却易感情用事,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在不同人之间的交流中。
PC对PC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一方采取命令式而另一方不服,也采取同样方式回敬。
这种交流方式必然会引起矛盾冲突。
这经常表现在上下级、家长和子女之间。
三、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作为大学生,在校园里,我们的人际交往无论在愿望、内容方面,还是在方式上都具有与我们的社会知识经验相对应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第一,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随着年龄增长、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提高、生活空间扩展,大学生交往愿望迫切。
同高中阶段相比,我们对人际交往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那种希望被人理解、接受的心情尤为迫切。
第二,交往范围的广泛性。
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不仅限于同班同学,而且涉及到班级之间、系级之间、师生之问、校内外等等人员。
第三,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相近的年龄和社会认知水平使我们具有广泛的兴趣、活跃的思想,我们对各种自然、社会现象都会注意,交往内容丰富。
除专业知识外,广泛涉及到文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日常生活等方面。
第四,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大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易接触新事物,加上来自各地,家庭状况、生活各异,决定了交往是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系统。
另外还有,交往心理的复杂性,我们正处在个性发展期,性格尚不稳定,不仅有幼稚和浪漫的心理,也有孤独和自闭的心理,交往中易产生很多不健康心理。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个性因素和其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导致了我们有些同学在交往中出现一些问题,给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障碍。
现在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二是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A.人际交往技巧方面常见问题主要有: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缺少知心朋友,与他人交往平淡,与他人交往不良等。
有些人主要表现在不会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不善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交往技巧与原则。
另外,有的有自闭倾向,不易被交往,有的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做人的原则而随波逐流等,易导致心理问题,有的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
这些障碍有属于认知方面,有属于情感方面,还有人格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人际交往和心理踺康。
B.在交往中存在种种不健康心理,如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报复心理、面子心理、冲动心理、封闭心理、异性交往困惑等。
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1、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
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
像有的学生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差等等。
2、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
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
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
3、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
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
4、报复心理。
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
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
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
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
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
5、异性交往困惑。
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
一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
另外,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
另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
(三)、解决对策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
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
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
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
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
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PAC理论在个人人际交往中的运用通过对PAC理论的学习,我个人认为PAC理论中:P代表权威、优越感、命令、指责、呵护;A代表客观、理智、成熟、稳重;C代表情绪化、任性、撒娇、服从。
在人际交往中要有一个好的“成人”心理状态,就是A客观、理智、成熟、稳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因为在大学生活的丰富性和交往系统的开放性,能在生活上接触到学校里面来自各个院系的人,他们是来自不用的地区,我着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文化,更有着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
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
另外如何跟他们友好的相处,给予大家一个融洽的团队温馨至关重要。
我在大二期间在公关部当过副部长对此深有体会,知道做好一个副部长,要做许许多多琐事,因为部长是一个大三的学长,人家基本不管事情,就跟你打个电话说一说,剩下你自己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