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术教育备受推崇,其中蕴含的内涵和特质为幼儿园美术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如何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呢?我们以陈鹤琴先生“绘画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发展儿童的思想,增进儿童的知识”的美育教育价值观为指导,把适宜儿童学习的内容完整且系统地传授给他们。我们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让幼儿体验传统美术的表现方法,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阅读活动与美术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同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美丽的图景。
一、选用绘本故事,整合美术资源
选用绘本故事的难点在于所选中华传统文化绘本中是否含有美术元素,画面能否突出民俗特征,美术表现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绘本阅读和美术表现能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翻阅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绘本后发
现,绘本中有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色彩、唯美的画风、巧妙的构图和多样的表现方法等。正是这些有趣的画面,激发了幼儿的阅读乐趣。
中华传统文化绘本在造型、色彩和构图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化特质和各种传统美术元素。例如,绘本《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风借鉴了国画的意境,运用独特的层染技法,渲染出东方的艺术特
色;绘本《桃花鱼婆婆》的画面则模仿湘西苗族的蜡染和苗绣的形式,浓厚的苗族元素不仅带给孩子们新鲜感,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绘本《尾生与金鱼》的画面以中国传统水墨画风与现代技法交织而成,能够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绘本的寓意较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较远,但我们可以从中选取适宜幼儿的内容加以分析和解读,将其作为美术活动的导入和串联。例如,《
滴墨成苍》《女娲造人》《吴道子画驴》等传统文化绘本故事都蕴含着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
二、借用绘本故事,强化美术表现
在收集一些传统文化绘本时,我们发现,绘本中的中国元素通常以剪纸、拓印、水墨和泥塑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绘有回纹、如意纹和龙纹等纹样;在用色上以对比和协调为主要特色。例如,绘本《小雨后》就运用墨的浓淡来表现画面的神韵,“不施丹青,光彩照人”。此外,运用中国传统颜色表现中华传统元素的
原创绘本也有许多,例如,在绘本《欢乐中国年》中,红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颜色标志,它的含义远远超出色彩本身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吉祥、喜庆和热闹等象征意义。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和工具,给儿童以绘画的机会,可以直接刺激儿童的操作欲望,促进其产生创作的动机。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我们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例如:
《女娲造人》让幼儿知道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幼儿动手尝试制作小泥人;《小蝌蚪找妈妈》表现了中国水墨的意境美,幼儿了解传统水墨绘画的表现形式后,体验用手指、棉签等工具构建自己的绘画;《年》在用色方面运用了强烈的红黑对比,让幼儿感受到中国民俗色彩的鲜艳及寓意;《漏》以浓淡相宜的水墨变化以及夸张的表现形式,激发幼儿不断地猜想“漏”是什么。我们也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
漏”。于是,画“漏”成为幼儿的随性涂鸦,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和表现。
陈鹤琴先生认为,图画、剪纸和涂
色等可以激发幼儿对生活点滴的兴趣,可以稳定幼儿躁闹的心境,也可以帮助幼儿练习手筋。传统文化绘本中的多元艺术风格,如水彩、剪贴、拓印、抽象和写实等,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我们从绘本多元的艺术风格入手,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不同的艺术之美,体验不同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使得幼儿更加喜欢美术活动。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
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文|上海市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
陆文
Heqin Chen
鹤琴之声
Column of
24
幼教365·管理2019年3月
三、巧用绘本故事,设计教学环节
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初步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绘本中的人物、事物和情节的变化,会让幼儿产生阅读和表现的兴趣。于是,我们巧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设计教学环节,把美术知识融入绘本故事。
例如,在绘本《滴墨成苍》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借助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设计活动,围绕听故事、看绘本、分析情节进行添画、解决问题和延伸展开活动。第一环节,老师讲述故事:“曹操得到一把名扇,请画家在上面作画,可是画家们都不敢画。后来,杨修毛遂自荐,但他在作画过程中突然发生了意外,误把一滴墨滴到扇面上。这时,大家都非常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老师借助绘本中人物的“害怕”表情,营造出紧张的氛围,使幼儿不由得为杨修捏一把汗。第二环节,老师和幼儿一起为杨修想办法,让幼儿尝试用添画的方式作画。第三环节,老师展示了杨修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鼓励幼儿继续进行想象。活动中,幼儿一边听故事观察画面,一边用画笔自主表现,活动环节的设计与绘本情节紧密结合。幼儿既学习和运用了美术知识技能,也感受到了墨滴变化和美术表现的乐趣。
四、依托绘本角色,激发想象力
陈鹤琴先生指出,绘画主要依靠视觉,以动手操作为特征,可以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其表现力。美术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张扬,达到创新的目的。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在于绘本中的图画。因为,图画能够将文字形象化。幼儿如果仅看到文字是无法进行想象的,但他们可以在欣赏画面时大胆想象,将画面与现实结合起来。
在绘本中,人物形象和拟人化的动
物形象充满了活力,能让幼儿以全新的
视角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教师在教孩子
添画时,中华传统故事《滴墨成苍》是很
好的媒介。画面中,曹操的威严、杨修的
睿智、其他画家的胆小等人物形象被表
现得淋漓尽致,给予幼儿很大的视觉冲
击。故事内容诙谐幽默,情节跌宕起伏,
贴近幼儿的视角。我们依托绘本,活跃教
学活动氛围,让幼儿通过画面了解不同人
物的情感,猜测故事的情节发展,并根据
故事内容和开放性问题,不断激发幼儿的
联想和创造能力,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
答案。例如,教师提问:“杨修看到‘墨滴’会
怎么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可以用绘画材
料在扇子造型的底板上把一个个圆圆的
墨滴变成小花、太阳和小人等。从美术活
动的角度来说,借形想象的添画活动深受
幼儿欢迎,它取材于幼儿的生活,既能满
足他们乐于想象的需要,又有利于他们的
直观理解和表现。
五、感受绘本情感,丰富幼儿体验
陈鹤琴先生认为,阅读图画可以依
据幼儿的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
用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幼儿能在绘
画中反映他所看见的,并用语言说出其
名字,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据此,阅读
绘本对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
幼儿而言,既是吸取信息的过程,又是将
已有经验再现的过程。在阅读绘本时,故
事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联系,则会启
发幼儿再现经验。绘本中的道理、颜色、
数目等,幼儿都可以从图画中习得。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选择绘本中
有价值的画面进行联想迁移,为美术活
动增添色彩,渗透爱的教育。例如,绘本
《女娲造人》是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上
古神话故事,充满了人们对生命起源的
探索和认知。故事从文化角度呈现了女
娲造物和造人的过程,也和传统春节初
一到初六的六畜节日相关。故事呼应了
每个幼儿都好奇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第一个人是怎么诞生的?”教师选用了
女娲造人的画面,让幼儿们回忆、讨论自
己成长的点滴过程,感受生命的启蒙。中
华传统文化绘本带给幼儿的不仅是知
识,还有对自我的初步认知和对万物起
源的思考。
再如:《重阳节的故事》主要讲述了
重阳节的由来,不仅让幼儿了解重阳节,
还让幼儿感受到主人公桓景不惧困难、
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在重阳节到来之
际,带幼儿体验插茱萸和登高望远等活
动,还组织他们画菊花、做重阳糕和折高
塔等。对此,幼儿倍感新奇,在看一看、听
一听、说一说和做一做中,深切感受中国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种动静结合、情
景交融的活动形式不仅能使幼儿直接感
受到绘本中的语言美,同时也使幼儿身
临其境地体验到绘本所表达的意境,激
发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情感,萌
发其民族自豪感。
艺术活动是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健康活动、
社会活动、自然活动、文学活动相辅相
成,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手
掌”,成为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内容。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并传承陈鹤琴
先生的教育思想,认真挖掘、筛选和整
理中国传统绘本中的美术元素,结合幼
儿园教学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幼儿美
术教育活动。
P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