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传播论学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传播论学派
• • • • • • • • • 概览 目标 学习活动 拉策尔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弗罗贝纽斯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英国传播学派 小结 参考书目 思考题
概
览
• 作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对 垒产物,传播论学派登上 学术舞台。 • 传播论学派在当代人类学 研究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但它的某些概念、研究方 法对后世却产生了不小的 影响。
一、拉策尔生平
• 弗里德里希· 拉策尔(Friedrich Ratzel, 1844——1904):慕尼黑大学和莱比锡大 学的教授,主要著作:《人类地理学》 (两卷本,1882年至1891年)、《民族学》 (二卷本.1886年至1888年,英译本为 《人类历史》)等。
二、反对进化论
• 反对巴斯蒂安的“心理一致说”和“独 立发明说”理论。 “我们必须谨防哪怕 很简单的发明必然性的思想”——《人 类历史》拉策尔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 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 5“形式的评判标准” • 认为物品形态或形式的所有特殊相似性 都必定来自同一渊源,都是出自传播才 出现在被发现的地方,尽管这些被发现 的地点分布的地理距离十分遥远。 • 自然条件造成的各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会由于联系而被逐渐消除。
• 四、拉策尔人类学方法
• 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 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案。 • 主要作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 图上,再分析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 范围。 • 文化要素伴随民族迁徒而扩散开去,这 种分割开来的文化要素具有历史的联系。 文化要素的形态本身就对发现各种文化 要素在历史上的联系提供了重要原因。
知识卡:传播论学派
•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巳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出现了反对进化论,另立新论的思 潮.其中,传播论学派成为反进化论的 先锋。 传播学派在德话国家最为盛行。 传播学派—般被称为德奥传播学派,在 德语国家分成三支:—支以弗罗贝纽斯为 首,一文以格累布奈尔为首,一支以施 米特为首。英国也出现了传播论学派。
第二节 弗罗贝纽斯的 文化人类学理论
• 一、弗罗贝纽斯生平 • 二、弗罗贝纽斯的文化神话学理论
一、弗罗贝纽斯生平
• 莱 奥 · 罗 贝 纽 斯 (Frobenius , 1873—1938) 弗 拉策尔的学生、著名的非洲民族学专家,任法 兰克福大学教授和该校民族博物馆馆长,他还 创办了文化形态学会并任主席。1904年至1935 年,他曾先后12次组织考察队赴非洲进行考察; 其主要著作有:《非洲文化的起源》(1898年)、 《原始民族的世界观》(1898年)、《太阳神时 代》(1904年)、《非洲文化史》(1933年)等。
二、弗罗贝纽斯的文化神话学 理论
• 1、首次提出“文化圈”(culture circ1es)概念。 • ▲他首先在非洲范围内划分文化圈, 其特点是:每一个文化圈都只有 一系列的物质文化的特征。
• 超级链接:弗罗贝纽斯特别研究了包括刚果河流 域、几内亚河沿岸在内的“西非文化圈“,指出 该文化图包括以下四个文化层。 • 第一.“马来亚尼格罗文化”,弗氏注意到该文 比圈中的许多特征,同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地 区的文化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他认为这此 文化来源东南亚,并将其称为“马来亚尼格罗文 化”。 • 第二.“印度文化”.这是一种相对较早的、曾 对北非和东非产生过强烈影响的亚细亚文比之一。 • 第三.“闪米特文化”.这是相加较晚的、通过 阿拉伯人散播的另一种亚细亚义化。 • 第四,“尼格罗文化”:非洲最古老的文化。
第三节英国传播论学派
• 史密斯与佩里的“极端传播 论” • 小卡片:“极端传播论”亦 称“泛埃及主义”,即只承 认一个将文化传播给世界的 中心,这就是埃及。
一、史密斯的“埃及中心论”
• 1、史密斯认为世界所有文化的产生起源于埃 及。 • ▲ 史氏相信,公元前6000年左右,埃及居住着 “自然人”;这些人没有驯养动物,没有农业、 房子和衣服,也没有宗教、社会组织、结婚和 葬礼仪式。 •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居民们逐 渐发明制陶术、编篮技术、编织技能、建造住 宅和饲养家畜,并开始将死者埋葬于墓中并建 立了造物主的观念。
• 2、关于文化 • ▲文化是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 “它经历诞生、童年、成年和老年 等各个时期,最后,死亡”。 • ▲文化不是人们创造。它是自身发 展的,与人无关。文化是从自然条 件个诞生的.在地理环境相同的条 件下会产生相同的文化。 • ▲文化也需要营养.食物就是人类 的经济活动。 • ▲文化本身是无法移动。要靠人来 搬运。人只是文化的体现者或搬运 工,而不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具 有性别之分。
三、地理环境学说
• 1、强调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根据古典进化 论者巴斯蒂安的地理环境概念,发展成地理 环境学说,或称人类地理学派。拉策尔认为, 自然对个人以及通过个人对整个民族的体质 和精神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它决定人 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 其发展进程。
2人类不是静止的动物。
• 2、史密斯尤其对埃及的安葬仪 式和木乃伊的制作技术感兴趣,热 衷于寻找古埃及人与其他各族木乃 伊制造技术的共同点。 ▲断定这种技术是古埃及人首先发 明的。船舶也是古埃及人最早发 明的,这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传 播路线是向东,经阿拉伯海、波 斯湾、印度到印度尼两亚,继续 向东到大洋洲.后经太平洋到北 美洲。
• 其理论核心: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 素;认为文化采借多于发明,认为不同文化 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区域)相交的结果, 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愈多,发生过历 史关联的机会就愈多;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 迁徙;传播学派便从传播角度重构了人类文 化史。
第一节拉策尔的人类地理学与 方法
• 一、拉策尔生平 • 二、反对进化论 • 三、地理环境学说 • 四、拉策尔的人类学方法
人类学小知识:文化圈
• ▲弗罗贝纽斯第一个提出“文化圈”的概念. • ▲对”文化圈”作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论述的是格雷
布内尔。 • 每个文化圈内部有一定数量的文化特质(5个至20 个)。在地图上标示出每一种文化要素的地理分布, 发现文化圈在空间上部分是相互重叠的,从而形成 了“文化层”;部分则是分开的。从文化圈在一定 地域内的分布,得出了它们在这里出现的顺序和移 动的路线。在格雷布内尔看来,世界文化的历史, 就是若干文化圈及其组合在世界范围内迁徒的历史。
思考题
• 简要回答传播论学派有关文化圈的 理论——方法研究。 • 比较古典进化论与传播论之间的同 与异
• 二、佩里的“太阳之子论” • 佩里把人类文化分为两个层 次:一是最初的、原始的 “采集与狩猎”的文化;二 是以农业、复杂的石头建筑 技术、金属加工等为基础的 高度文化,称之为“古代文 化”。 在佩里看来,这种 “古代文化”的传播者是那 些到处寻找贵重金属和其他 珍宝、并在寻找中不断发现 新国家的人们。
目
标
学成此课后,你能够: • 了解德奥传播论、英 国传播论学派主要代 表人的学术思想。 • 通过对Biblioteka Baidu播论学派主 要代表人学术思想的 剖析,掌握该学派的 基本理论观点、研究 方法及其局限性。
学习活动(一)
• 1.你能否辨清日常 食谱中的食物来源? • 2.你是否意识到当 今我们的风俗习惯 是各民族交流的结 果? • 3.你认为是否存在 文明的发祥地?
小 结
• 传播论学派是作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第一个反对 者登上学术舞台。 • 传播论学派的主要代表者及其主要学术思想。 • 我们应当恰当地对传播论学派进行评价。 • 关键词:传播论学派、拉策尔、文化圈
参考书目
• 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化》,萧师毅等译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 史密斯:《人类史》,李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2. • 托卡列夫:《外国民族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3年。 •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 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7年. • F.伊根:《民族学与社会人类学的一百年》, 《民族译丛》,1981(2)。
• 4关于物质文化现象 • 将其称为“民族学对象”,认为,物质文化是各 族之间历史联系的证明,同种族特征和语言比较 具有更大的意义。研究“民族学对象”的地理分 布,对于各族的历史县有特殊的价值。人类地理 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民族学对象”是同它 的代表者一同移动,即物质文化只有通过人,同 人并同人的精神文化一起才能传播。
即人类总是尽力向不受自 然约束的一切地方扩散。不考 虑运动性这一本质问题的人类 学研究,都将是建立在错误基 础上的东西。他坚持文比是由 各族人民创造的,它的传播也 同各族人民的历史相联系。
“一切的民族连同自然民族都 有其历史性,必要研究他们 的遭遇,这些遭遇大部分是 迁徒的结果。民族及文化在 迁徒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其相互影响的程度,往往出 乎我们意料之外。”
• 3、 在史密斯看来,埃及古代文化的传播非常类似 于《圣经》中的叙述,世界文化的创造、产生无非 就是“创世纪”的活动。 • ▲他坚信,“历史不会重复”,所以不可能在两地 找到同样的发明。他将埃及文明称作“太阳文明” 或太阳石文化,这由崇拜太阳和建筑史前巨石等文 化特征而得名。古埃及文化向世界传播建立史前巨 石的习俗、尸体木乃伊化、崇拜太阳和蛇、偶像制 作、织布工艺等。
• ▲他们的文化圈理论和方法,
目的都仅仅在于确定各种 文化要素属于这个或那个 文化圈,确定各个文化圈 在某个地区出现的时间顺 序,并不比较各种文化或 文化圈发展的水平问题, 不比较文化要素和文化圈 发展的高低问题。
• ▲ 施密特继承了格雷布内尔的“文化圈”理论,
同时,又吸收瑞典生物学家科尔曼的裨格米人 理论。施密持据此建立他自己的“文化圈”理 论。 • ▲ M.哈里斯指出,这个文化圈理论是传播学 派中最有影响力的模式。该理论将人类社会的 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初级、第二级和 第二级,每一级中包括几个文化圈。如原始阶 段或狩猎与采集阶段:存在 (1)中央或外婚制文 化圈,(2)北极文化圈,(3)南极文化圈。这个 文化图理论模式最令人吃惊的是其进化论的持 点,因为文化圈的顺序反映的是世界历史发展 的依次阶段。
• 3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孤立行动的,每 个民族都是受到他周围邻居民族的种种 影响。因此,认为文化特质只有一个起 源.其他支流都是由传播而来;认为文 化形式的相似,决不是出于相同的心理 为基础而独立发生的,更不是因为利用 资料的方法相同或目的相同所致。
• 各族间的联系,包括诸如战争、贸易、 通婚、迁徒等,都能导致各种文化现象 的转移,而民族迁徒又常常使文化面貌 发生重大变化,如影响到具体文化形态 的形成。因此,拉策尔把文化研究与地 理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他根据历史的和 地理的事实材料,用实证的方法开创了 文化传播的研究。
• • • • • • • • • 概览 目标 学习活动 拉策尔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弗罗贝纽斯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英国传播学派 小结 参考书目 思考题
概
览
• 作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对 垒产物,传播论学派登上 学术舞台。 • 传播论学派在当代人类学 研究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但它的某些概念、研究方 法对后世却产生了不小的 影响。
一、拉策尔生平
• 弗里德里希· 拉策尔(Friedrich Ratzel, 1844——1904):慕尼黑大学和莱比锡大 学的教授,主要著作:《人类地理学》 (两卷本,1882年至1891年)、《民族学》 (二卷本.1886年至1888年,英译本为 《人类历史》)等。
二、反对进化论
• 反对巴斯蒂安的“心理一致说”和“独 立发明说”理论。 “我们必须谨防哪怕 很简单的发明必然性的思想”——《人 类历史》拉策尔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 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 5“形式的评判标准” • 认为物品形态或形式的所有特殊相似性 都必定来自同一渊源,都是出自传播才 出现在被发现的地方,尽管这些被发现 的地点分布的地理距离十分遥远。 • 自然条件造成的各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会由于联系而被逐渐消除。
• 四、拉策尔人类学方法
• 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 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案。 • 主要作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 图上,再分析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 范围。 • 文化要素伴随民族迁徒而扩散开去,这 种分割开来的文化要素具有历史的联系。 文化要素的形态本身就对发现各种文化 要素在历史上的联系提供了重要原因。
知识卡:传播论学派
•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巳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出现了反对进化论,另立新论的思 潮.其中,传播论学派成为反进化论的 先锋。 传播学派在德话国家最为盛行。 传播学派—般被称为德奥传播学派,在 德语国家分成三支:—支以弗罗贝纽斯为 首,一文以格累布奈尔为首,一支以施 米特为首。英国也出现了传播论学派。
第二节 弗罗贝纽斯的 文化人类学理论
• 一、弗罗贝纽斯生平 • 二、弗罗贝纽斯的文化神话学理论
一、弗罗贝纽斯生平
• 莱 奥 · 罗 贝 纽 斯 (Frobenius , 1873—1938) 弗 拉策尔的学生、著名的非洲民族学专家,任法 兰克福大学教授和该校民族博物馆馆长,他还 创办了文化形态学会并任主席。1904年至1935 年,他曾先后12次组织考察队赴非洲进行考察; 其主要著作有:《非洲文化的起源》(1898年)、 《原始民族的世界观》(1898年)、《太阳神时 代》(1904年)、《非洲文化史》(1933年)等。
二、弗罗贝纽斯的文化神话学 理论
• 1、首次提出“文化圈”(culture circ1es)概念。 • ▲他首先在非洲范围内划分文化圈, 其特点是:每一个文化圈都只有 一系列的物质文化的特征。
• 超级链接:弗罗贝纽斯特别研究了包括刚果河流 域、几内亚河沿岸在内的“西非文化圈“,指出 该文化图包括以下四个文化层。 • 第一.“马来亚尼格罗文化”,弗氏注意到该文 比圈中的许多特征,同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地 区的文化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他认为这此 文化来源东南亚,并将其称为“马来亚尼格罗文 化”。 • 第二.“印度文化”.这是一种相对较早的、曾 对北非和东非产生过强烈影响的亚细亚文比之一。 • 第三.“闪米特文化”.这是相加较晚的、通过 阿拉伯人散播的另一种亚细亚义化。 • 第四,“尼格罗文化”:非洲最古老的文化。
第三节英国传播论学派
• 史密斯与佩里的“极端传播 论” • 小卡片:“极端传播论”亦 称“泛埃及主义”,即只承 认一个将文化传播给世界的 中心,这就是埃及。
一、史密斯的“埃及中心论”
• 1、史密斯认为世界所有文化的产生起源于埃 及。 • ▲ 史氏相信,公元前6000年左右,埃及居住着 “自然人”;这些人没有驯养动物,没有农业、 房子和衣服,也没有宗教、社会组织、结婚和 葬礼仪式。 •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居民们逐 渐发明制陶术、编篮技术、编织技能、建造住 宅和饲养家畜,并开始将死者埋葬于墓中并建 立了造物主的观念。
• 2、关于文化 • ▲文化是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 “它经历诞生、童年、成年和老年 等各个时期,最后,死亡”。 • ▲文化不是人们创造。它是自身发 展的,与人无关。文化是从自然条 件个诞生的.在地理环境相同的条 件下会产生相同的文化。 • ▲文化也需要营养.食物就是人类 的经济活动。 • ▲文化本身是无法移动。要靠人来 搬运。人只是文化的体现者或搬运 工,而不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具 有性别之分。
三、地理环境学说
• 1、强调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根据古典进化 论者巴斯蒂安的地理环境概念,发展成地理 环境学说,或称人类地理学派。拉策尔认为, 自然对个人以及通过个人对整个民族的体质 和精神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它决定人 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 其发展进程。
2人类不是静止的动物。
• 2、史密斯尤其对埃及的安葬仪 式和木乃伊的制作技术感兴趣,热 衷于寻找古埃及人与其他各族木乃 伊制造技术的共同点。 ▲断定这种技术是古埃及人首先发 明的。船舶也是古埃及人最早发 明的,这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传 播路线是向东,经阿拉伯海、波 斯湾、印度到印度尼两亚,继续 向东到大洋洲.后经太平洋到北 美洲。
• 其理论核心: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 素;认为文化采借多于发明,认为不同文化 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区域)相交的结果, 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愈多,发生过历 史关联的机会就愈多;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 迁徙;传播学派便从传播角度重构了人类文 化史。
第一节拉策尔的人类地理学与 方法
• 一、拉策尔生平 • 二、反对进化论 • 三、地理环境学说 • 四、拉策尔的人类学方法
人类学小知识:文化圈
• ▲弗罗贝纽斯第一个提出“文化圈”的概念. • ▲对”文化圈”作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论述的是格雷
布内尔。 • 每个文化圈内部有一定数量的文化特质(5个至20 个)。在地图上标示出每一种文化要素的地理分布, 发现文化圈在空间上部分是相互重叠的,从而形成 了“文化层”;部分则是分开的。从文化圈在一定 地域内的分布,得出了它们在这里出现的顺序和移 动的路线。在格雷布内尔看来,世界文化的历史, 就是若干文化圈及其组合在世界范围内迁徒的历史。
思考题
• 简要回答传播论学派有关文化圈的 理论——方法研究。 • 比较古典进化论与传播论之间的同 与异
• 二、佩里的“太阳之子论” • 佩里把人类文化分为两个层 次:一是最初的、原始的 “采集与狩猎”的文化;二 是以农业、复杂的石头建筑 技术、金属加工等为基础的 高度文化,称之为“古代文 化”。 在佩里看来,这种 “古代文化”的传播者是那 些到处寻找贵重金属和其他 珍宝、并在寻找中不断发现 新国家的人们。
目
标
学成此课后,你能够: • 了解德奥传播论、英 国传播论学派主要代 表人的学术思想。 • 通过对Biblioteka Baidu播论学派主 要代表人学术思想的 剖析,掌握该学派的 基本理论观点、研究 方法及其局限性。
学习活动(一)
• 1.你能否辨清日常 食谱中的食物来源? • 2.你是否意识到当 今我们的风俗习惯 是各民族交流的结 果? • 3.你认为是否存在 文明的发祥地?
小 结
• 传播论学派是作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第一个反对 者登上学术舞台。 • 传播论学派的主要代表者及其主要学术思想。 • 我们应当恰当地对传播论学派进行评价。 • 关键词:传播论学派、拉策尔、文化圈
参考书目
• 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化》,萧师毅等译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 史密斯:《人类史》,李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2. • 托卡列夫:《外国民族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3年。 •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 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7年. • F.伊根:《民族学与社会人类学的一百年》, 《民族译丛》,1981(2)。
• 4关于物质文化现象 • 将其称为“民族学对象”,认为,物质文化是各 族之间历史联系的证明,同种族特征和语言比较 具有更大的意义。研究“民族学对象”的地理分 布,对于各族的历史县有特殊的价值。人类地理 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民族学对象”是同它 的代表者一同移动,即物质文化只有通过人,同 人并同人的精神文化一起才能传播。
即人类总是尽力向不受自 然约束的一切地方扩散。不考 虑运动性这一本质问题的人类 学研究,都将是建立在错误基 础上的东西。他坚持文比是由 各族人民创造的,它的传播也 同各族人民的历史相联系。
“一切的民族连同自然民族都 有其历史性,必要研究他们 的遭遇,这些遭遇大部分是 迁徒的结果。民族及文化在 迁徒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其相互影响的程度,往往出 乎我们意料之外。”
• 3、 在史密斯看来,埃及古代文化的传播非常类似 于《圣经》中的叙述,世界文化的创造、产生无非 就是“创世纪”的活动。 • ▲他坚信,“历史不会重复”,所以不可能在两地 找到同样的发明。他将埃及文明称作“太阳文明” 或太阳石文化,这由崇拜太阳和建筑史前巨石等文 化特征而得名。古埃及文化向世界传播建立史前巨 石的习俗、尸体木乃伊化、崇拜太阳和蛇、偶像制 作、织布工艺等。
• ▲他们的文化圈理论和方法,
目的都仅仅在于确定各种 文化要素属于这个或那个 文化圈,确定各个文化圈 在某个地区出现的时间顺 序,并不比较各种文化或 文化圈发展的水平问题, 不比较文化要素和文化圈 发展的高低问题。
• ▲ 施密特继承了格雷布内尔的“文化圈”理论,
同时,又吸收瑞典生物学家科尔曼的裨格米人 理论。施密持据此建立他自己的“文化圈”理 论。 • ▲ M.哈里斯指出,这个文化圈理论是传播学 派中最有影响力的模式。该理论将人类社会的 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初级、第二级和 第二级,每一级中包括几个文化圈。如原始阶 段或狩猎与采集阶段:存在 (1)中央或外婚制文 化圈,(2)北极文化圈,(3)南极文化圈。这个 文化图理论模式最令人吃惊的是其进化论的持 点,因为文化圈的顺序反映的是世界历史发展 的依次阶段。
• 3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孤立行动的,每 个民族都是受到他周围邻居民族的种种 影响。因此,认为文化特质只有一个起 源.其他支流都是由传播而来;认为文 化形式的相似,决不是出于相同的心理 为基础而独立发生的,更不是因为利用 资料的方法相同或目的相同所致。
• 各族间的联系,包括诸如战争、贸易、 通婚、迁徒等,都能导致各种文化现象 的转移,而民族迁徒又常常使文化面貌 发生重大变化,如影响到具体文化形态 的形成。因此,拉策尔把文化研究与地 理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他根据历史的和 地理的事实材料,用实证的方法开创了 文化传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