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环县

合集下载

环县人口情况

环县人口情况

环县现辖20个乡镇,1个旅游开发办公室,251个行政村,总人口34.7万人,总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

各乡镇基本情况如下:演武乡:位于环县西南部,距县城124公里,总土地面积262.48平方公里。

全乡共9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2565户,总人口12930人。

主导产业是农作物种植和草畜产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96元。

合道乡:位于环县西南部,距县城76公里,总土地面积518.86平方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4909户,22922人。

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是全县小麦主产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40元。

天池乡:位于环县西南部,距县城76公里,总土地面积390.8平方公里,全乡辖16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4334户,19571人。

主导产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97元。

曲子镇:位于环县南部,距环县城38公里,总土地面积408平方公里。

全镇共辖15个建制村,1个居民委员会,88个村民小组,7290户,31515人。

主导产业是设施瓜菜、种草羊畜、地膜种粮。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9元。

木钵镇:位于环县县城南部,距县城16公里,总土地面积327.5平方公里。

全镇辖1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4736户,21993人。

主导产业以农业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以设施瓜菜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7元。

八珠乡:位于环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总土地面积341平方公里。

全乡辖10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共2781户,12514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

樊家川乡:位于环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总土地面积354.6平方公里。

全乡辖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2243户,11700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89元。

洪德乡:位于甘肃省环县北部,距县城27公里,总土地面积582.3平方公里。

全乡辖19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5096户, 26573人。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今天啊,老师带我们去甘肃环县的环洲古城玩儿啦!哇塞,一进门儿就觉得特别古老,好像走进了电视里的古代呢!城墙高高的,砖头儿都是灰扑扑的,摸上去凉凉的,可扎手儿啦!我和小明偷偷摸摸地摸了摸,心里想,这得是好多好多年前的人盖的吧?
我们还看见了一个大大的鼓楼,楼顶上的旗子在风里飘呀飘,"呼啦啦"地响,特别威风!导游阿姨说,这里以前是用来守城的,坏人要是来了,鼓一敲“咚咚咚”,士兵们就冲出来保护大家。

哎呀,我脑袋里立刻冒出一群人骑着马“得得得”地跑过去,好像真的能看见古代打仗的样子呢!
最有意思的是城里的小路儿,弯弯绕绕的,像个迷宫。

我和小红玩起了捉迷藏,可跑着跑着就迷路了!最后听到大家“哎哎哎”地叫我们,才找到大部队,哈哈,真是又害怕又好玩儿!
今天这趟古城之旅真是太棒啦!我觉得环洲古城特别厉害,就像一本会讲故事的书儿,我以后还想再来!
—— 1。

甘肃省环县中低产田分类及其改良

甘肃省环县中低产田分类及其改良

甘肃省环县中低产田分类及其改良刘生瑞;杨子凡;陈彦锋;范荣【摘要】根据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对环县耕地类型进行了划分。

结果表明,环县高产田面积为3299.81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66%;中产田面积为89842.3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12%;低产田面积105944.36 hm2,占总面积的53.21%。

中低产田类型主要为干旱灌溉型、瘠薄培肥型、坡地梯改型和沙化耕地型,占耕地面积的98.34%。

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效率;综合技术措施,改善农田环境,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提升土壤肥力;实施防风固沙措施,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50-52,53)【关键词】环县;中低产田;分类;改良【作者】刘生瑞;杨子凡;陈彦锋;范荣【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 745700;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745700;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 74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9.2耕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和重要的农业资源,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环县耕地面积大,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中低产田面积分布广、类型多。

如何提高中低产田土壤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当前的突出问题。

我们充分利用环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对环县中低产田进行划分,并提出了具体改良措施[1]。

环县是甘肃省典型的干旱区之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北部,东经106°21′~107°45′,北纬36°01′~37°09′。

东邻华池县,南连庆阳、镇原县,东北接陕西定边县,西北靠宁夏固原、同心、盐池县。

东西宽约124 km,南北长约127 km,总土地面积9 236 km2。

庆阳环县“3.27”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调查及分析

庆阳环县“3.27”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调查及分析

庆阳环县“3.27”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调查及分析发表时间:2016-07-15T10:31:57.27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作者:郭儆雄[导读] 科学配置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灭火应急演练,熟练现有装备器材,全面提高文物古建筑预防火灾和抗御能力。

郭儆雄(庆阳市消防支队,甘肃,庆阳,745000)【摘要】介绍一起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的调查,通过对该火灾事故的痕迹、物证、笔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认定起火部位、起火点和起火原因。

旨在探讨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调查的方法和预防措施,以供火灾现场勘验及火灾调查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文物建筑;火灾勘验;火灾调查2015年3月27日早4时30分许,庆阳市环县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兴隆山祖师殿发生火灾,该起火灾过火面积约117m2,火灾造成祖师殿屋顶全部坍塌,殿内明代壁画及物品全部损坏。

该起火灾事故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在甘肃省文物局的监督指导下成立火灾事故调查组,环县消防大队主导开展火灾调查,按照《火灾损失统计方法》(GA185-2014)5.1.4条之规定,经委托兰州河陇文化遗产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火灾损失进行评估,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约87万元,文物部门认定为一起重大文物安全火灾事故。

1.起火建筑基本情况祖师殿位于甘肃庆阳环县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四合原村兴隆山,始建于明代,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师殿坐北朝南,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高度局部6米,南北长14.7米,东西宽8米,内殿面积49.6 m2 ,外殿面积68 m2 。

祖师殿东侧2.5米处为大佛殿,西侧0.68米处为观音菩萨殿,南侧3.76米处为山门,距山门东西1.12米处分别为钟楼和鼓楼。

大佛殿、观音菩萨殿、山门、钟楼、鼓楼均为砖土结构,无过火痕迹。

起火建筑平面图如图1所示,侧剖图如图2所示。

图2 祖师殿侧剖图2.调查经过和起火原因认定火灾扑灭后,在庆阳市消防支队火灾调查工程师的指导下,县刑侦大队全力配合,消防大队迅速开展火灾现场勘验,对火灾现场相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第一时间掌握了起火时的相关信息资料。

环县方言中的词法

环县方言中的词法

环县方言中的词法赵红;谭治琪【摘要】环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环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文章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三大类为考察对象,考察其在环县方言词法方面的典型特点.【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环县方言;词法;重叠;词缀【作者】赵红;谭治琪【作者单位】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环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地处北纬36°1'-37°9',东经106°21'-107°44'之间,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城、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

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

环县辖4个镇、16个乡,共251个行政村,总人口35.31万人,以汉族为主。

环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

本文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三大类为考察对象,考察其在环县方言词法方面的典型特点。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环县方言词法现象的描写,让人们了解庆阳汉语方言词法上的基本面貌。

一、名词(一)附加式1.“二”或者“三”做词缀“二、三”做前后缀构成名词,含贬义。

例如:二:二愣呆愣之人二嘲痴傻之人二凉二虎不明事理,做事不考虑后果之人二、二昧子三:谝三说话大而无当者逛三到处闲逛不务正业者吹三吹包懒三懒惰者吃三日鬼三2.“子”做后缀“子”缀构词能力很强,单、双音节词根多数都可加“子”构成名词。

例如:钱夹子、捶头子、酿皮子、胛卯子、半杆子不精通、护衣子、案板子。

3.“娃”做后缀普通话中的个别小动物的“儿”化词,环县方言用类后缀“娃”或“娃子”表示,含有亲昵意味。

例如:狗娃(子)、牛娃(子)、猪娃 (子)、鸡娃(子)。

环县沙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环县沙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农业科学 2019.07环县沙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严粉丽,刘青梅(甘肃省环县自然资源局,甘肃 环县 745700)摘 要:环县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植被比较稀少,且常年干旱少雨,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大风、沙尘暴等,土地沙漠化情况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环县地区的人民生活,威胁了环县农、林、牧业的发展。

为此,环县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沙造林、建设农田林网以及建立保护区的工程建设。

文章对环县沙漠化土地现状分布与危害、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沙漠化;治理;现状;存在问题;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S728.4 文献标识码:A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Huan CountyYAN Fan-li, LIU Qing-meiAbstra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uan County is relatively fragile, and the vegetation is scarce. Meanwhile, the annual drought and rain are few. The common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gale, dust storms, etc., have aggravated the desertification situation year by year,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eople’s lives and threaten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Huan County. Therefor, 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 by the Huanxian People’s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desert control and afforestation, farmland forest network and protected areas in a planned and step-by-step manner.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and harm of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Huan County,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expounded.Keywords: Desertification; Improvement;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measures环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北部,是庆阳市的唯一沙化县,地处毛乌素沙地的南缘,属于半干旱草原向干旱草原荒漠过渡地带,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塬兼有,梁、峁、谷相间,地埋位置特殊,风沙危害十分严重。

走向消亡的艺术——环县地区棺绘追忆研究

走向消亡的艺术——环县地区棺绘追忆研究

走向消亡的艺术——环县地区棺绘追忆研究魏象【摘要】木棺绘画是民间艺术中的分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前人对于木棺绘画研究屈指可数且较为零散,主要都是以考古形式出现.就目前而言,木棺绘画方面的研究仅有对于西藏吐蕃出土的少量棺板画作了描述.主要针对其历史价值方面进行论述,对于艺术价值基本没有论述.在对甘肃环县地区木棺绘画的艺术特点研究,进一步探索民间艺术分支中木棺绘画的艺术特点,通过对木棺绘画中色调、构图及主题进行分析,及木棺绘画中图案所代表的含义,了解丧葬艺术的独特性;通过对环县地区丧葬艺术的研究与了解,得出环县地区民间丧葬艺术存在的意义.【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7(022)004【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环县;丧葬;棺绘;艺术特点【作者】魏象【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南民族风情艺术,甘肃合作 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1.24土葬是华夏民族历经千年不衰的丧葬形式,伴随丧葬中的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棺绘,是丧葬礼仪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由于其生存社会的特殊性,使其展现着与其他艺术不同的魅力,本文将以环县地区棺绘为研究对象,对棺绘艺术作一初探。

环县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边缘区,这座古老的小县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历史渊源流长。

据《环县志》记载,“环州古城,以环江流绕城西委屈环抱,故名。

”[1]环县居民以汉族为主,丧葬礼仪沿袭传统的土葬,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土地合理利用使环县葬礼作为一种古老的的民俗传统也面临着危机。

土葬起源较早,根据考古学家考古发现,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兴起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使用最为普遍的丧葬方式,尤以汉族为主,其次蒙古族、回族、彝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丧葬都采用土葬。

土葬的开始,或源于古代人们对阴阳的认识,阴阳最早源于《周易》。

《周易》虽没有直接提及阴阳二字,但其内容中“—”和“——”符号就已经代表了阳爻和阴爻。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去甘肃环县环洲古城游览后,心里一直有很多话想说。

刚踏入环洲古城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一样。

那种古老的城墙,高大而厚实,站在城墙下面,我抬头望着,一种渺小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我感觉人类是多么渺小,可又多么伟大,能建造出这样宏伟的城墙。

墙上有些地方的砖石有着岁月的痕迹,有修补过的迹象,我猜这是不是经历过战争或者是多年风雨侵蚀的见证啊,虽然不确定,但这确实让我对这座古城的历史更加好奇了。

沿着古城的街道往里走,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古建筑的布局。

古色古香的房子,一间间错落有致,房檐上还有一些很精致的雕刻。

当时我就想到,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代建筑原来是这样近距离的呈现在眼前啊。

有些木雕看起来像是麒麟或者龙凤等瑞兽,我站在那里想,古代的工匠得花多少精力才能把这些雕刻得如此栩栩如生呢。

那些门窗上的花纹也十分精美,似乎还能看到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古人的生活气息,他们是不是就在这样精美的建筑里过着平淡又温馨的日子呢。

古城里还有一些传统的handicrafts(手工艺品)售卖点。

看到了老师傅们在现场制作一些小玩意,像是手工编织的筐子还有陶瓷制品。

那个场景让我心里一阵触动,这种传统的手艺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少能见到了。

看着老师傅熟练的动作,我想到这传承可不容易,心里不禁有点担心这些手艺有一天会不会消失。

这里的一切都像是一幅活着的历史画卷,让我这个外地来的游客深深感受到这座古城的魅力。

环洲古城还有很多关于当地民俗文化的展示。

比如说当地的一些戏曲表演,我虽然听不懂戏曲具体在唱些什么,但演员们丰富的表情、精美的服饰和华丽的舞台动作都让我看得入神。

那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能透过舞台传递给观众,当时我就在想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瑰宝。

我还看到了和民俗相关的一些展览,从古老的农具到民族服饰,每一件展品都有故事,看完后我明白了这座古城不仅仅是一堆古建筑的集合,它更是融合了民俗、艺术、历史的一个立体的存在。

关于环县煤炭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关于环县煤炭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三、煤 炭资源开发现存问题
( )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缺乏长远规划 一
煤 炭 资 源 属 于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 不 可 再 生 性 决 定 了对 煤 炭 资源 保护和战略储存 的重要意 义。在 山西煤矿和神东煤矿 开采过程中均 出现 了采 富弃贫 、采 主弃副的现象,再加上小 煤 窑私挖滥采屡禁不止 ,给煤炭 资源 造成极大的浪费 。另一 方面, 由于采矿方法落后 ,机械 化程度不高 ,科技含量低 ,
冒 譬
关于环县煤炭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郭 国胜” 李秀银

(环 县国土资源局 甘肃 庆 阳 7 5 0 470 南开大学周恩来干部研究学院 天津 3 0 7 ) 00 1
[ 摘要】环县是 甘肃省 庆阳市煤 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地 区之一 ,含 煤 面积广 ,地质储量 大 ,煤层厚 ,煤 质好 ,贮存 稳定 ,结构 简单 ,埋 藏较 浅,具有很 高的开采价值 。本文通过 分析 已开发煤炭资源城市遇到 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认丢 循环经 济重要性、 紧迫性 ,从根 本上理解煤炭循环 经济概 念、内涵 、作 用 等问题 。从环县 的实际情况 出发,分析 了煤炭资源对环县 经济社会 发展 的带动作 用,提 出煤 炭资源开发
度 ,为 煤 炭 开 发 提 供 充 足 的 用 水支 撑 。 3 资金 优 势 . 近 年来 ,县 委 县政府 加大 招商 引资 力度 ,大力 引进外 资 。2 0 年初 ,省 国土资源 厅对 环县 沙井子 中部煤 矿普查 06 探矿权进行 了公开拍卖 ,西安天竣能源投 资管 理有 限公司以 2 0 万 元竞得:2 0 年 ,在第十 四届兰洽会上 ,庆 阳市政府 90 07 又与西 安天 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 了关 于 “ 中国华能 集 团能源 交通产 业控股公司和西安天竣公 司合 作开发建 设环 县沙 井子大 型煤炭基地 项 目”的合 同,项 目总投资 1 3 元 0亿 人 民币:为煤炭资源 的开发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

环县道情皮影戏发展现状与传承策略研究

环县道情皮影戏发展现状与传承策略研究

第38卷第4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8,N o .42022年7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J u l .2022ʌ收稿日期ɔ2022G01G15ʌ作者简介ɔ朱艳君(1977-),女,河南开封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非遗文化㊁新闻传播研究.环县道情皮影戏发展现状与传承策略研究朱艳君(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传媒系,甘肃兰州㊀730070)ʌ摘要ɔ环县道情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戏剧艺术之一,也是中国道情皮影艺术中重要的一支.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表征,环县道情皮影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民俗㊁口传文学㊁民间美术和民间音乐等元素,形成综合性的戏剧艺术形式,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受现代文明冲击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承㊁保护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坚持科学研究,探究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基因谱系和生命之根,与新媒体融合与创新,是当前促进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发展的有效策略.ʌ关键词ɔ环县道情皮影戏;民间艺术;融合与创新;传承与保护ʌ中图分类号ɔJ 802.6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2)04G0007G06R e s e a r c h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I n h e r i t a n c e S t r a t e g yo fD a o q i n g S h a d o wP l a y i nH u a nC o u n t yZ HU Y a n Gju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s i g na n d M e d i a ,L a n z h o uV o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i c a lC o l l e ge ,L a n z h o u 73007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a o q i n g s h a d o w p l a y i n H u a nC o u n t y i san a t i o n a l 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p r o je c t .I t i so n eof t h em o s t c o m p l e t e l yp r e s e r v e dd r a m a a r t s a t p r e s e n t .I t i s a l s o a n i m p o r t a n t b r a n c h o f C h i n e s eD a o q i ng sh a d o w p l a y a r t .A s a ni m Gp o r t a n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D a o q i n g s h a d o w p l a y ha s g a t h e r e d f o l ka c t i v i t i e s ,o r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f o l ka r t a n d f o l km u s i c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f o r m a t i o n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 f o r m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f o r mo f d r a m a a r t .I t i s o n e o f t h e t y p i Gc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u l t u r e i n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 .I n f l u e n c e db y t h e i m p ac t o fm ode r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 t h e c h a n g e of p e o p l e s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l i f e s t y l e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D a o q i ng sh a d o w p l a yi n H u a nC o u n t y a r e f a c i n g m a n y c h a l l e n g e s .A d h e r i n g t o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e x p l o r i n g t h e g e n e t i c p e d i gr e e a n d r o o t o f l i f e o f D a o q i n g s h a d o w p l a y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n g a n d i n n o v a t i n g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n e w m e d i aa r e e f f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D a o q i n g s h a d o w p l a y.K e y wo r d s :D a o q i n g s h a d o w p l a y i nH u a nC o u n t y ;f o l ka r t ;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㊀㊀环县在甘肃省最东端的庆阳市西北部,地处甘肃㊁陕西㊁宁夏三省区交界地带,境内山川绵延起伏㊁沟壑遍布.这里不仅是周人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生存和交往,如羌㊁狄㊁戎㊁党项㊁匈奴㊁鲜卑㊁突厥等[1].周边的族群文化和古老的秦陇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融合,中国原生的道教文化更是在这里根植㊁传播㊁发扬.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集合了民间音乐㊁民间美术㊁口传文学㊁民俗活动等,在演出程式㊁传承流变㊁艺术表演㊁音乐表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旧时缓慢的节奏和难懂的唱词,很难满足当下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审美需求,环县道情皮影戏在现代生活中渐行渐远,演出戏班和观众日渐减少.再加上经济压力和社会潮流的冲击,很多皮影艺人,尤其是年7轻人,为谋求生计而不得不放弃皮影戏的演出.这使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保护㊁传承日益严峻.一、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艺术起源和艺术特色㊀㊀环县道情皮影戏在当地被称为 小戏 (这是相对于秦腔而言,秦腔在当地被称作 大戏 )㊁ 牛皮娃娃 灯影子 ,其音乐唱腔优美独特,皮影雕刻生动精美,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一)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艺术起源关于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来自山西,因为唱词和山西的方言俚语相仿;也有人说和陕西的碗碗腔一脉相承;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环县本地的兴隆山.这些说法存疑很多,也没有确凿的资料,所以关于环县道情皮影的起源,至今没有确切的定论.笔者经过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和考证,对其起源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皮影戏作为汉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也被叫做 影子戏 或 灯影戏 ,它是用油灯㊁蜡烛或其他光源照射由兽皮或硬纸做成的影人来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最为重要的道具是 亮子 即影窗,没有亮子,则无以言 影戏 .影窗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或白布作幕,以便单人操作.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艺人通过操纵影人并配合音乐伴奏进行说唱,即 借灯㊁传影㊁配声以演故事 .皮影戏古来有之,关于其起源一种认为是来自印度,它们的皮影保留了没有活动的关节㊁没有颜色的最古老的形状.而且最早关于皮影的文字资料也是印度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印尼本土,11世纪时从爪哇王室逐渐传到印尼各地,在爪哇印度湿婆教时期开始盛行.也有源于中国的说法,王传历在其文章«中国皮影戏的起源研究综述»中认为,皮影戏在历史上的起源有三个阶段,其一为汉,其二为唐代,其三则为宋代[2].晋代干宝所撰的«搜神记»第四十四回中,便有早期皮影戏的影子: 汉武帝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 [3]有些学者运用史料考据法,比较«史记»和«汉书»中关于皮影戏起源于西汉的两条主要证据,同时运用历史环境分析法对西汉丧葬习俗㊁社会文化需要㊁神话戏剧产生㊁工艺美术和方士群体进行还原再现,得出皮影戏形成于西汉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4].我国著名学者孙楷第则认为皮影戏起源于唐代,孙楷第在其书中谈到皮影戏的起源时说到: 余意影戏殆仁宗时始盛.若溯其源,则唐㊁五代时,似乎已类似影戏之事耳. [5]通过对一些史料的分析,笔者认为皮影戏在中国出现最迟在魏晋时期,在唐代开始走向大众,在明清戏曲㊁话本的兴盛中,走向高潮.道情 是中国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属于说唱艺术,因古代道士念经唱词㊁诵说道教情理而得名.相传起源于唐代布道的道曲,如«九真»«承天»等;从南宋开始用简板㊁渔鼓进行伴奏,又被称为道情渔鼓;到了清代,道情与各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分化为南方的诗赞体和北方的曲牌体两大系别.环县古称环州,是陇东道情的发源地.环县道情皮影戏是皮影与曲艺类别道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戏剧艺术之一,也是中国道情皮影艺术中重要的一支,在不断地发展流变中,其表演形式㊁乐器㊁传统曲目等,体现出陇东道情的特点及价值[6].第二,环县道情皮影戏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与当地庙会祭神㊁农家酬神还愿㊁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密不可分.兴隆山位于县城东北的四合塬上,原为道教圣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方圆百里的人们慕名而来,祭神㊁过庙会,盛况空前.庙会期间的祭神戏必须是道情皮影.此外,还有一些村建庙宇,供奉有道教神灵.每逢神灵的诞辰,总会举办盛大而庄严的民间自发庙会.而 庙会的实质在于民间信仰,其核心在于神灵的供奉.它可以是一种很大规模的群体的信仰活动,也可以是一个村庄㊁一个家族的信仰活动;所有娱乐都是围绕某种信仰活动的具体展开而进行的 庙会的历史,其实就是民间信仰的历史. [7]庙会上,除了各种祭神活动外,道情皮影的演出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娱神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道情皮影戏中有充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本戏,也有情节风趣充满讽刺色彩的小本戏,这些戏承载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追求与向往,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欢笑与深思,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娱乐与享受,在娱神的同时也娱人,达到人神共娱的狂欢.8有关于环县道情皮影的起源问题,总体上说有历史起源说和人民活动说两种,但是,以宗教活动的开展来溯源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起源是不恰当的,道教起源于东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究竟何时将皮影戏和宗教的娱神活动结合起来,有待进一步的考证,故有依托于史料记载的历史起源说方可算作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起源.(二)环县道情皮影的艺术特色在长期的传承中,道情音乐唱腔的悠扬激越㊁表演技巧的奇异高超㊁皮影制作的精湛,成为当地人民劝善惩恶㊁丰富生活㊁倾诉情感的美好形式.环县道情音乐旋律优美㊁高亢激昂,唱腔委婉流畅㊁情深意长,既不失粗犷豪迈,又显出细腻温润.在抒情曲调中, 嘛簧 很有感染力. 嘛簧 也即 帮腔 或 合唱 ,其音调或高亢激越,或婉转圆润,每唱至高潮动情处,主唱领起全体和声,唱出了西北高原人的悲怆㊁雄浑.环县道情皮影戏里的人物形象和大多数戏曲艺术一样,分 生㊁旦㊁净㊁丑 行当,但它的表现内容更为丰富,从天上的神祇到地狱的鬼魅,从人间各色人等到飞禽走兽,都可以得到自由生动的展现.一个环县道情皮影戏班通常有五人组成,戏班的灵魂人物被称为挑扦儿,行话说 唱戏唱情,挑扦挑神 .演唱时,挑扦者端坐前台,负责皮影操作和戏词演唱,前台一唱三四个小时,不但通晓剧中人物的演唱道白和后台乐队的演出,还要纵观全局指挥后台.环县道情皮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史呈林曾说: 皮影是死的,要把它当活人来演! [8]皮影戏的演出效果还和皮影制作的好坏有很大关系.环县皮影的造型㊁雕刻风格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陕西皮影的风格.为了适应皮影戏表演的特殊要求和光影造型特点,雕刻艺人采用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技法,并吸收了其他艺术的部分技巧,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戏曲化㊁艺术化㊁平面化的处理.皮影造型形象生动㊁夸张幽默,雕工细致流畅,着色浑厚沉着,令人赏心悦目.刻刀下,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夸张适度,以形写神,以色写意.皮影线条流畅,色彩绚烂,姿态精致潇洒,从功能和用途上,分为神仙㊁人物㊁动物㊁背景等几大类.匠人们的巧手仿佛赋予了皮影神秘的生命,使之幻化成灯影下随音符飞舞的精灵.一件精美的牛皮影件既可以用来表演皮影戏,又可以作为工艺品供人们珍藏欣赏[9].二、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㊀㊀环县道情皮影戏历经沧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解长春是被环县道情皮影艺人们奉为祖师爷的传奇人物.生于1841年的解长春天赋异禀又勤奋刻苦,13岁起就独立组班演戏,毕生致力于道情皮影,形成独特的风格,使环县道情皮影艺术日臻完善,被誉为环县道情皮影大师和奠基人.他根据民间传说㊁历史故事改编移植了大量优秀的道情皮影演唱传统剧目;他倡导以德治家,以德载艺,一生广收徒弟,传授技艺,所传七代弟子共有358名.历经世代道情皮影艺人的切磋㊁传承㊁改进和创新,到了20世纪中晚期,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以 悠扬刚健㊁字正腔圆㊁旋律优美㊁节奏明快 的显著特色自成一腔,成为陇东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艺术奇葩.20世纪50年代,在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基础上,经过全面的发掘㊁改革和创新,皮影戏开始向舞台剧演变,并最终产生了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陇剧.由于完整保存了中国皮影艺术的原生态,2002年6月,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 中国皮影之乡 ;2003年,环县道情皮影被文化部列入中国民间文化保护首批试点工程;2006年5月,环县道情皮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环县道情皮影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环县道情皮影的戏剧音乐在全国独具特色.它是在演唱道情戏的基础上植入皮影表演而形成的地方小戏,具有鲜明的道情色彩.二是戏班子数量之多,相关从业人员之多,也是全国罕见的.环县道情皮影戏一度成为平民化㊁大众化的娱乐消遣,同时也是传播历史文化坚强有力的媒介之一.可惜的是,传统皮影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使得它很难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虽然环县道情皮影也做了相应的保护工作,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生存土壤㊁发展条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县道情皮影戏存在的功能逐渐弱化,群众基础正在萎缩环县道情皮影戏对于当地的民众而言,除了9审美娱乐之外,更深层次的实用功能是源于对神灵的敬畏,在这里,道情皮影戏和敬神㊁娱神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们用道情皮影戏酬神㊁还愿,祈求四季平安,从而达到人与神㊁人与人㊁人与自然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在«艺术的起源»中,格罗塞认为,艺术的价值不仅仅是审美,还有社会的价值 艺术不是无谓的游戏,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也就是生存竞争中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人们致力于艺术活动最初只是自己直接的审美价值,而它们所以在历史上被保持下来并发展下去,却主要因为具有间接的社会价值. [10]环县村村有庙,有的村甚至还不止一座庙,庙也不只供奉一神,神灵更是五花八门.庙必有会,会必唱小戏.戏台正对庙门,演出有一定的程式,请神㊁敬神㊁唱神戏等,均由专门的人员配合艺人们完成.学者侯杰和范丽珠认为,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和实用意识.在说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时,他们认为:中国的民众只是希望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完成自己的功利性目的,对宗教的要求并不在于是否有高深的哲理体系㊁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玄妙的彼岸境界.在探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实用性时,他们认为:为满足人们的实用心理和世俗愿望,民间各神有不同的功能.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用各种方式祭拜神灵[11].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神灵观念逐步弱化.目前,很多村子的庙会流于形式,外出求学或者打工的年轻人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冲击,逐渐失去了对道情皮影戏的兴趣,群众基础正在萎缩,环县皮影戏赖以存续的文化空间被逐渐蚕食㊁破坏,其背后反映的是皮影戏的 文化空间 危机,它涉及道情皮影戏所处的空间范围㊁结构㊁环境㊁变迁㊁保护等方面.(二)艺人的减少和后继无人在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演出主要通过庙会完成,而唱戏的艺人多半是农民.随着观众的日益减少,庙会唱戏的时间一缩再缩,有的庙会唱完十分钟左右的神戏就结束了.因为没有了观众,艺人们的演唱也就没有了热情和动力.有的经济实力强一些的村子,近年来过庙会的时候开始邀请秦腔演员唱大戏,导致皮影戏更没有了市场.笔者通过调查,目前,在环县一台皮影戏的市场价是700元左右,最高有1000元.但一台戏至少由五个人完成,其中皮影戏箱在分账时也算一份,这样就是六份,一份110元到160元不等.随着庙会越来越少,艺人们的收入也大大减少,生计成了问题.这就使得环县道情皮影戏逐渐失去了未来发展的人才和资源,造成了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危机.(三) 娱乐为主㊁欣赏为辅 向 欣赏为主㊁娱乐为辅 过渡,皮影戏这种表演形式面临消亡的窘境保护和利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过,应该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是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合理利用,才有可能继承和发展.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但利用的同时不能损害文化遗产. [11]9这是非物质文化在保护和利用上的原则.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娱乐的多样化,环县道情皮影困境重重.首先,从皮影的制作来看,不但要求艺人具有一定的高超技艺,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其次,牛皮制作的皮影在保存上具有相当的难度,风吹日晒以及温度或湿度的变化都有可能对皮影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从皮影戏的表演看,唱功㊁挑扦㊁乐器演奏都非一朝一夕之事.再加上在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在旅游景区的摊位上看到装饰画般镶在镜框里的皮影,清一色的帝王将相㊁才子佳人,皮影戏似乎已经等同于兽皮雕刻.三、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承保护策略皮影戏曾展现了中国人对于光影的精巧解读.诚然,在娱乐形式大为丰富的时代,旧时缓慢的节奏和难懂的唱腔,很难满足当下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如何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不被尘封于博物馆中,如何让皮影真正成为活起来的 戏 ,成了今天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处理好保护㊁继承和利用关系的基础上,应注重老艺人的保护和新艺人的发现与培养,观众群的发掘,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中形成有效机制,以便在发展中进行抢救性传承.(一)创造演出机会,让环县道情皮影被更多人认知在现代语境下,皮影的表演往往是被重新定义的.皮影在艺人们身上经历的故事是不一样01的.过去,很多艺人为了一口吃食走上了皮影表演之路,近年来,随着皮影艺术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被发掘,很多艺人能够到北京㊁上海这些国际化大都市表演,还能到法国㊁意大利这些国家参与国际交流,这种经历对于一个平时务农㊁兼职演皮影的艺人来说,有极大的反差.现在的皮影表演,尤其是商业性表演,很多时候只是一些精彩桥段的炫技,以此博取都市人们的眼球.了解皮影背后文化深意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感兴趣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据调查,目前,皮影表演艺人会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演出的直播.2019年,笔者在 活态非遗 我们的节日 活动中,邀请史呈林㊁许明堂等艺人在兰州高校及影院演出,博得了人们的阵阵掌声,很多人围着艺人问长问短,还有人问: 从哪里能学得这种表演?或许技艺的传承是一个问题,但 记忆 注定被这个时代记录下来.只要还有人把头伸进皮影戏台里张望,皮影就可以种下神奇的种子.(二)科学研究,探究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基因谱系和生命之根,确定保护措施笔者做了扎实的田野调查,截至2021年初,全县19个乡镇中17个乡镇有戏班演出,现有在演道情皮影戏班42家,演出艺人323名,皮影雕刻艺人60人.不过,真正长期活跃在乡间的道情皮影戏班约有24家,演出艺人不足150人.目前,政府以及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环县道情皮影戏做了很多的保护措施,如发放道情皮影艺术传承人生活补助,扶持有代表性的戏班,制定艺人带徒制度,普及道情皮影教材进课堂,给自乐班提供场所等.对环县道情皮影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只是探询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体的第一步,更深层次的研究应该跟进,探求它的基因谱系和生命之根,进而从源头上准确认识,精心保护,让其他的保护措施更加积极㊁有效[11]85.(三)融合与创新,让环县道情皮影在新媒介语境下得以生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在现代社会立足并传承,需要与现代生活结合,对其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生命力,进而展现其魅力和时代风采.如今,科技越来越进步,我们生产出太多与皮影戏作用相同的东西.而现代皮影戏和皮影衍生品是传统式的复制,带有浓浓的工厂批发式的复制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跳出传统的复制思维,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北京 韩非子皮影剧社 做了艺术上的创新.2004年,他们尝试将皮影与木偶结合,利用两种形式的不同特点,推出了«小猫种鱼»;2009年,又将京剧和皮影巧妙融合,并利用三块可移动的大银幕调度舞台,让提线者走向台前,使皮影和真人结合,完成了剧目«灯官油流鬼».«水漫金山»一剧中有传统样式的皮影,也有大型皮影装置艺术;既保留了传统皮影戏舞台的格局,也打破了传统的表演形式,让皮影跃出影窗,从幕后走到台前.北京 韩非子皮影剧社 融合与创新的艺术理念改变了我们对皮影戏固有的认识,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发展的广阔空间[12].皮影元素在现代生活的渗透方面,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传统皮影元素与现代时尚结合而焕发出新的生机.2015年上海国际珠宝首饰展上展出了 O u r S t o r y 皮影戏系列首饰,利用皮影艺术表现人生百态.2015年深圳时装周,一场名为 拾光 游园惊梦 的跨界时装秀,在宛转悠扬的«牡丹亭»吟唱中,皮影元素变换为模特身上跃动的音符,用时尚与艺术跨界的力量,创造了皮影新的艺术生命.北京什刹海皮影主题酒店,将皮影与现代时尚相结合, 以光成影 . 上海新天地2014年创意橱窗展 中的作品«写意流影»,以中国传统天灯和皮影戏为创作灵感,运用投影技术,将不同图案投射于天灯之上,创造出宛若皮影戏的奇幻视觉效应,仿佛是一场漫长的皮影戏.融合和创新,敢于打破束缚,才会发现更多可能性.在这些成功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传承和创新才能使得传统文化继续发展,只有找到传统皮影中最基本的优秀文化基因,并将之与现代社会相协调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并提升人们的参与度,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将其跨越时空㊁跨越国度,与当代的文化精神相吻合,才能赋予皮影文化新的生命与意义,才能将皮影文化重新带进大众的视野中,使它在当代都市文化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生存繁衍空间[13].11(四)开掘内容与主题,让皮影戏符合时代思想中国皮影戏在技术方面并不落后,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深入挖掘皮影戏的故事内容㊁主题和思想的深度,恰是这一点,我们不能望西方皮影艺术之项背.因此对皮影戏内容及其所传达思想的开掘,是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与保护策略的重中之重.剧目是戏剧发展的基础,环县道情皮影戏剧目始终围绕惩恶扬善㊁因果循环与高台教化的宗教文化,以乡村文化㊁历史文化㊁神话传说等故事内容为主体.这是因为当地民众多受 万物有灵 观念的影响,崇拜大自然,信仰神灵,迷信宗教,希望通过道情皮影沟通神灵,借助神灵助善除恶.环县道情剧目中以因果报应为主线,反映着扬善除恶的主题,它通过表演行为建立起感染人们情感和意志的想象空间,将或真实㊁或虚构的故事搬演上戏台,以最通俗易懂㊁乐于接受的方式,将民间传统伦理和道德观念传达给当地民众,从而起到劝诫㊁警喻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剧目故事中忠义㊁孝顺㊁善良㊁勤劳等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借助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展示给人们,以此规范个人行为,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四㊁结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环县道情皮影戏,以其深厚的历史㊁悠扬激越的道情音乐唱腔㊁奇异高超的表演技巧㊁精湛生动的皮影制作,深深地烙在了民族的记忆和行为方式中.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为了让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发展下去,应针对其传承现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集合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坚持守正创新,构建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保护与传承体系,深入挖掘环县道情皮影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其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ʌ参考文献ɔ[1]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环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2]顾颉刚.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M].北京:中华书局,1983.[3]干宝.搜神记全译[M].黄涤明,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7.[4]刘得腾.皮影戏 西汉起源说 新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59G62.[5]孙楷第.傀儡戏原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2:62.[6]张洪泽.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8]李嵱.史呈林:孤独的皮影人[J].新西部,2015(7):9G13.[9]刘淑娟.环县道情皮影的艺术特色研究[J].装饰,2014(1):110G111.[10]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34G235.[11]侯杰,范丽珠.世俗与神圣 中国民众宗教意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6.[12]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现代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31G36.[13]马东平.行动与反思 对环县道情皮影保护利用的现状㊁问题及趋势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2):174G183,207.[责任编辑:王敬儒]21。

环县简介

环县简介
环县简介
革命老区环县

环县是一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遍及山川,县城就有汉代萧关古道、唐肃宗即位的灵武古台、宋代
城墙、砖塔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武台公园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展现环县人文特色,建设一处县城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场所,环县决定建设 灵武台公园。灵武台公园是依托宋代砖塔、灵武古台遗迹、宋城墙、烽火台等遗迹和灵武庙规划修 建的县城综合性公园,远期规划控制面积300余亩,近期规划107亩,总投资1500万元。计划修建公 园入口、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娱乐休闲四大景观区、十大主要景观。一期工程完成仿古牌楼、文
历史名人
涌现
曾出诸多仁人志士、英杰贤达,南宋王渊,明代魏镇、魏锟,晚清明
将董福祥、张俊,道情皮影艺人解长春,《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词作者、农 民诗人孙万福等名人辈出。
环县皮影
环县皮影——东方魔术般的艺术 环县皮影——东方魔术
环县特产
环县特产——黄花菜
环县特产——荞麦
环县特产—洋芋
红色旅游
历代名人
诗人农民孙万福 道情皮影艺人解长春 晚清名将张俊 晚清名将董福祥 明代魏镇、魏锟、魏时
农民歌手――熊有堂
庆阳电视台:《熊有堂的星光之路》 · 《就恋这把土》——熊有堂《星光大道》演唱歌曲 · 《卡门》——熊有堂《星光大道》演唱歌曲 · 《妹子你别走》——熊有堂《星光大道》演唱歌曲
· 《开缸酒》——熊有堂《星光大道》演唱歌曲
化商业步行街、艺术花梯、演艺广场、儿童乐园、八景长廊、灵武古台、董福祥雕像、孙万福诗作
园、民俗文化展馆等景点和园区道路、绿化、美化、硬化及供水排水等工程。2006年建成了仿古 (宋)牌楼、八卦平台、塔台护坡、登山踏步、艺术花梯、塔园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 目前已对游人开放。

环县道情皮影的思想内容探究

环县道情皮影的思想内容探究

科教论坛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3期(总第479期)环县道情皮影的思想内容探究王 静,纪 鸿(甘肃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环县道情皮影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丰富的题材内容,涵盖了神仙鬼怪、历史人物、惩奸除恶、保家卫国、伦理纲常、爱情婚姻等领域。

环县道情皮影蕴含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从中透露出行业崇拜观念、祈福许愿心理和祖先尊崇观念等,同时演绎和弘扬传统的优秀道德品质及民族精神,对当代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借鉴作用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环县皮影;思想内容;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据悉,我国有26个省市在历史上都曾出现过皮影戏。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道情皮影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与其他地方的皮影戏相比较而言,环县道情皮影戏历史传承悠久,在传承与发展中融入了当地特有的民俗内容,其唱腔与台词也受当地方言土语的影响。

作为一种口传说唱的表演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戏渗透于陇东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当地的乡村庙会、节日庆祝活动、民俗典礼仪式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文化事象。

在学界,对环县道情皮影在艺术方面的研究颇丰,但是对其思想内容鲜有论及。

事实上,环县道情皮影展示了当地人们思想观念、价值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与变迁,值得深入探究。

1 环县道情皮影剧目概况环县道情皮影的剧本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社会现实、动植物、自然等不同题材。

从现存剧目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神仙鬼怪、历史人物、惩奸除恶、保家卫国、伦理纲常、爱情婚姻、现代题材等类别。

环县道情皮影戏中的神仙鬼怪类剧目较多,大都寓意美好,如《天官赐福》,有向天祈福之意。

还有《葵花镜》、《白蛇传》、《扑鸿沟》、《黄洲降妖》等剧目,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鬼神崇拜观念。

还有不少历史人物故事戏,如《石敬瑭拜刀》、《青石岭》、《九华山聚将》、《百官图》、《土台救主》、《蛟龙驹》等等,大都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改编,或者取材于文学作品,如小说、传奇、话本等,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和深远历史影响力。

环县简介

环县简介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12
宋塔公园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13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14
谢谢!!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15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4
环县特色
皮影之乡
发展中的环县 红色革命根据地
药材基地 旅游胜地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环县
煤田大县
小杂粮基地
5
环县县城简介
环县随着改革开放 的脚步,顺应时代 的步伐,正在繁荣 的发展 。一幢幢高 楼拔地而起,一条 条美丽的街道展现 在人们的眼前。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6
皮影之乡欢迎您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环县是中国的皮影之 乡,皮影现已被列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伴随皮影发展的还有 环县的“道情”戏剧 文化也繁荣发展。让 我们一同走进皮影世 界,感受“道情”的 与众不同!
7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8
红色革命根据地
环县是革命老区,这里有革命遗址山城堡,同时这里有一群吃苦耐劳的人 民,更有桃李满天下的知名学府环县一中。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1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2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3
环县简介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东临甘肃 华池县 、陕西 定边县 ,南接甘肃庆城、 镇原县 , 西连宁夏固原 市原州区和 同心县 ,北靠宁夏 盐池 县 。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 127公里,总 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35.1万人。是早在1936年 解放的革命老区 ,建立了红色政权 的陕甘宁边区 的一部分。环县地处 毛乌素沙漠 边缘的丘陵沟壑 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 峁、谷相间。全县大部分地区属 环江 流域,为温 带大陆性 半干旱气候 ,多风干燥,旱、雹、风、 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年均降水量400 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 41 个国扶贫 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庆阳环县旅游景点

庆阳环县旅游景点

庆阳环县旅游景点
庆阳环县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县,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1. 悦来温泉度假村:位于环县城南区域,是一个集温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

这里的温泉水质优良,具有丰富的矿物质和保健功效,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2. 天水威武山:位于环县北部,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威武山景区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3. 窦妪墓:窦妪是西汉末年名将窦固的夫人,墓葬位于环县城东南14公里处。

这里保存完整的砖雕墓葬,是中国现存唯一
的西汉贵族砖墓,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4. 张掖峡:位于环县东南,是甘肃最长的峡谷之一。

这里有壮观的峡谷峰峦,悬崖峭壁和清澈的河水,是进行漂流和观光的好地方。

5. 九龙寺:位于环县城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寺内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文物和建筑,包括壁画、佛像和碑刻,是了解中国佛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以上是庆阳环县的一些旅游景点,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适合进行休闲游玩和文化观光。

游环县古城作文

游环县古城作文

游环县古城作文
今天是个好日子,妈妈带我去环县古城玩。

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古城。

环县古城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城东5公里处的南城村,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县城。

环县古城建于明代,原名“拱辰城”,后改为“环州”,因为这座城池曾有一个拱形的城垣。

现在的城垣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又称为“拱辰楼”。

古城有城门四座,东西南北各一座。

东门为“朝阳门”,西门为“安定门”,北门为“武定门”。

现在只剩下一座城门——拱辰楼。

我们沿着石阶来到城墙脚下,只见城墙高约7米,宽约4米,共有四座城门:东门为朝阳门、南门为安定门、北门为武定门。

我们首先来到了南门,南门上有一个很大的牌楼——拱辰楼。

在牌楼的两边有两排长长的石柱,每排石柱上都刻着一幅精美的图案。

牌楼后面还有一个高大的照壁,照壁后面是一座很大的城墙。

—— 1 —1 —。

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庆阳市环县为例高斌琦(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委党校,甘肃 庆阳 745700)[摘要]革命老区环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环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由于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模式单一、文旅融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缺乏、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

基于问题分析,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优化宣传营销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合理、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助推革命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老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甘肃要运用红色资源”。

庆阳市环县红色资源富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研究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但有利于红色旅游资源凸显其重要的时代价值,而且对于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环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北部,踞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革命历史悠久,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红色革命历史积淀厚重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进入环县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6月环县解放,习仲勋同志担任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1936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经环县,指挥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

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曾设址于洪德镇河连湾,李富春,马锡五、朱开铨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

新版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汽车4S店企业公司商家户名录单联系方式地址大全62家

新版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汽车4S店企业公司商家户名录单联系方式地址大全62家

滨河路22号附近
庆阳金轮轮胎有限公司 211国道西50米
雷丁电动汽车(环县旗 文化路与环江大道交叉口西南
舰店)
150米
环县祥禾汽贸有限责任 公司
-
淘车体验店(环县店) -
环县通达汽车销售服务 有限公司
环城南路万佳杂粮北侧
朝阳轮胎(环县木钵镇 卫生院东北)
211国道东50米
龙腾汽贸
文昌路与环州路交叉口东北50米
隆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成业路与滨河路交叉口东100米
一汽大众(环县直营店) 211国道
运鑫重汽配件修理中心 211国道西50米
五菱汽车专卖店
惠农大厦向南200m五菱宏光专 卖店
卡曼汽车服务有限责任 公司
环江大道西150米
老百姓医药(环县三药 灵武路10号现金鹰小区门面房
店)
S东50米
朝阳轮胎 朝阳轮胎 安捷汽贸
211国道东50米 兴隆路与滨河路交叉口东北150 米 211国道东50米
宝子轮胎行 前进轮胎 信的过车服 鑫隆升汽配
211国道东50米 211国道西50米 环城镇滨江小区后门 北关憧憬花园商铺19
环县泰和商贸有限责任 公司
211国道西50米
诚新二手车
最新搜集整理,推荐下载使用! 包含:商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预览仅显示部分内容,下载后可见完整内容!
所属省 所属市 区(县)
企业名称
详细地址
甘肃省 庆阳市 环县
福耀玻璃汽车玻璃专家 环江大道海天酒店向北60米
甘肃省 庆阳市 环县
比德文电动汽车环县旗 文化路与环江大道交叉口西南
舰店
150米
甘肃省 庆阳市 环县
甘肃省 庆阳市 环县 甘肃省 庆阳市 环县 甘肃省 庆阳市 环县

去环县古城游玩作文

去环县古城游玩作文

去环县古城游玩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环县古城游玩。

我们乘车到了环县,下了车,一股寒气袭来,冷的我直打冷战。

环县古城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地方,听说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走进古城,里面有一个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高高的钟楼,钟楼上挂着一把大铜钟。

我们绕过钟楼就到了护城河边,河的对岸是一座很高很高的城墙,城墙上面有很多很多的垛子。

城墙上面还建有城壕和城楼呢!我们从城墙上向下看去,看到了古城内的人和房屋。

这时我想起了一个成语:“雕栏玉砌应犹在”。

我们绕过城墙来到了护城河边。

听爸爸说:“环县古城是我国八大名景之一‘环州八景’之一‘环州晚眺’。

环州是甘肃省庆阳市管辖的一个县,地处黄河之滨,自然风光优美。

”我们下了船,在河边散步。

这时我看见了一个老人正在钓鱼。

他的鱼杆上钓到了三条鱼呢!
我又看见一群鸭子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有几只鸭子还用嘴啄起了水花来呢!
我们沿着环县城走着走着就到了古城的北城门前,我们下了船。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县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陕甘宁三省交界,辖20个乡镇、1个旅游开发办、251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人口35.2万人。

这是一块悠久历史的古土地。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自古是兵家常争之地。

环江翼龙、战国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兴隆宝山、烽墩城堡、明代老城等文物古迹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和历代战略要塞的神奇。

这是一块名垂千秋的红土地。

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的陕甘游击队就进入这里开展革命活动。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环县11个乡镇。

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了环县,习仲勋为第一任环县书记;同年7月,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移驻洪德河连湾;11月下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发生在山城乡境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战略大后方的环县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参军参战,英勇直前,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这是一块矿藏富集的黑土地。

境内有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煤炭、白云岩等多种矿藏。

石油地质储量达5亿多吨,北部探明有储量超过1亿吨的整装大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主产区之一;优质石灰岩储量2000多万吨;白云岩储量1200万吨;煤炭预测储量684亿吨,现已进入开采阶段。

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绿土地。

境内盛产荞麦、糜子、谷子、洋芋、燕麦等小杂粮和胡麻、葵花、黄豆、中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是“中国小杂粮之乡”;羊只饲养量居甘肃省第二,是西北羊绒、羊毛、皮张和各种肉食品的生产地之一。

这是一块文化独特的黄土地。

南宋王渊,明代魏镇、魏锟,晚晴名将董福祥、张俊,道情皮影艺人解长春,著名红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词作者孙万福等名人辈出;农耕文化、沙漠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璀璨汇集。

道情皮影享誉国内外,1987年以来先后出访西欧7国,是“中国皮影之乡”。

皮影、香包、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绚丽多彩。

羊羔肉、黄米酒、荞剁面、燕面柔柔等地方小吃风味独特。

这是一块奋进腾飞的热土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能苦,能奉献,能创新”通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环县必将成为陇东高原上一颗璨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