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
一、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1)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
(2)特征
①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②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3)表现
①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美国倡议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组织成立华约组织,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局面的形成。
2.美苏争霸——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美苏关系
①特征:既有紧张对峙,也有缓和,但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②表现: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访美。
(2)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关系
①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
②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判断”的方针。苏联开始推行“缓和”外交。
(3)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
①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
②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
3.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1)联合国
①建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②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③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
④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2)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1949年、1950年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共同要求裁减军备、禁止核武器、保卫世界和平等。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和平解决争端,反对核战争。
二、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争取人类和平
(1)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①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构建“单极世界”。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国际地位有很大改善。
⑤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⑥影响: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2)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
①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不断爆发。
③局部战争:如海湾战争等。
④恐怖主义:已上升为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因素之一。
(3)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①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及缓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②进入新世纪后,联合国的作用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
③2000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千年首脑会议宣言》。
2.追求共同发展
(1)世界经济全球化
①表现: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经济区域发展的集团化。
②影响:积极: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2)建立国际新秩序: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则是保持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1.理解雅尔塔体制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1)从实力对比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从体制内涵看,美苏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从美苏关系的变化看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1)在苏维埃俄国成立之初,美国积极参与对苏俄的干涉,妄图将其消灭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威胁下,双方联合在一起,结成反法西斯联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双方合作的基础随之消失,意识形态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重新主宰了双方关系,国家利益使二者由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战后的敌人。
(2)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3.中东问题愈演愈烈的原因
(1)1974年,联合国的分治决议造成了阿以之间领土的处置不均,使两个民族产生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2)石油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也就加紧了对富含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的争夺。
(3)美苏两极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也积极控制这一区域。
(4)地区霸权主义抬头,不断出现恐怖暴力事件,更使得这一地区形势扑朔迷离。
(5)联合国受大国摆布,在一些问题上左右不定,对世界局势的控制力不强。
4.中东战争的启示
(1)只有通过政治途径,用和平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外界调解是需要的,但要全面、公正、合理。
(3)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4)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
5.海湾战争与以往局部战争的不同
(1)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而以往局部战争仍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海湾战争中空中力量的强弱具有决定作用,空袭和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方式,也是战争最重要的阶段。
(2)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夺信息优势成为双方作战行动的先导。
(3)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需要有更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持。
(4)海湾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它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
6.理解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1)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即五个常任理事国态度一致。
(2)大国一致性集中体现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上。
(3)“五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因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的教训,大国间的合作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4)“五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保障联合国的权威性,有利于解决一些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但也因为不利于中小国家的利益而多受批评。
7.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推动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联系日益增强。
(2)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是以往的战争所无法比拟的。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3)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4)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随着和平力量的增长,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是人心所向,且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例1]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