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言对比

合集下载

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1、几个概念:对比: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语言学:лингвистика为什么要进行“对比”?为何要引入“对比”这个概念?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可以说,语言学的所有分支都是某一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一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含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对比语言学是①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③共时的对比研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④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③的解释)所谓“共时的对比研究”,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在其某一发展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

“共时对比”主要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状态进行对比描述,不过也并不完全排斥将某一语言的现时状态与另一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进行对比,比如将现代英语与古希腊语进行对比。

(对④的解释)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一词,便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一侧重点,以便与一般的“比较”相区别。

当然,这种不同是在相同基础上的不同,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的不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例如,我们可以说俄语中的动词与汉语中的副词不同,这种说法虽然错不到哪里去,却没有多大价值。

然而,如果我们能系统地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动词的不同,那么由于俄语中的副词与汉语中的副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与对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有较大的价值。

为了保证我们所作的对比有意义,对比语言学必须研究语言之间哪些语言成分或项目是可比的,比较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比语言学对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的研究,正是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语言对比可以有语音对比(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对比、音段音位音节对比等),词汇对比(词汇形态学对比:构词法对比,词汇语义学对比:语义场对比、词的搭配对比等),语法对比(格对比、句法对比等),篇章对比,语用对比(包括话语结构对比等)转到语言文化对比上,它存在于语言对比的各个系统中。

《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范文

《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范文

《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时间观念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理解、使用和体验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就俄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进行深入对比研究,以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

二、俄汉语言中时间表达的差异1. 词汇层面在俄语中,时间常被具体化、抽象化,并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

如“время жизни”(生命时光)、“часы” (钟表时间)等词汇体现了对时间的珍视与利用。

而汉语中,时间表达更为抽象,如“时光”、“岁月”等词汇,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价值。

2. 句法结构在句法结构上,俄语和汉语也存在差异。

俄语中,时间状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强调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汉语则更注重时间的隐含意义,常将时间信息融入句子中。

三、俄汉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1. 时间观念的价值观取向俄罗斯文化中,时间被视为宝贵的资源,人们重视时间的利用和效率。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时间的自然流逝和人生价值,强调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2. 时间观念与社会行为在俄罗斯社会中,人们往往遵循严格的时间规定,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意识。

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时间观念相对较为宽松。

四、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交融与共通尽管俄汉两种语言文化在时间观念上存在差异,但也存在着交融与共通之处。

例如,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人们都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准时、效率等时间观念的认识也日益趋同。

五、结论通过对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文化在时间表达、价值观取向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念,学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灵活运用时间,以实现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共通之处,这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他人、包容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огонь火”的观念对比研究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огонь火”的观念对比研究

目录Автореферат (I)摘要 (1)第1章引言 (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1国内外有关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 (2)1.1.2 国内外有关“огонь/火”的研究 (1)1.2研究目的 (3)1.3研究方法 (2)第2章“огонь/火”观念与语言文化学的相互关系 (4)2.1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语言世界图景 (4)2.2语言文化学的基本单位——观念 (4)第3章“огонь/火”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共性表达 (5)3.1 “огонь/火”的本质观念 (5)3.2 “огонь/火”表示的情感观念 (6)3.3 “огонь/火”表示的战争、武器观念 (8)3.4 “огонь/火”表示的危险、冲突、死亡观念 (9)第4章“огонь/火”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差异性表达 (11)4.1俄语“огонь”特有的观念 (11)4.1.1表示敬畏之情 (11)4.1.2表示(人或马)的美好 (11)4.1.3作为清洁、净化的力量 (11)4.1.4作为审判、惩罚的力量 (12)4.1.5作为预测力量 (12)4.1.6象征死亡 (12)4.1.7文艺茶话会 (13)4.1.8代表《星火》杂志 (13)4.2汉语“火”特有的观念 (13)4.2.1表示发生火灾;焚烧,烧毁,毁灭 (13)4.2.2表示程度 (13)4.2.3比喻紧急 (14)4.2.4比喻兴旺、兴隆 (14)4.2.5指古代服饰中的火焰形图案 (15)4.2.6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一 (15)4.2.7火星之简称 (15)4.2.8代指子嗣、人群 (15)4.2.9姓 (16)第5章结论 (17)参考文献 (19)摘要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当今在语言文化学范畴中最受瞩目的理论之一。

而“огонь/火”作为俄汉语中都存在的基础词汇,看似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溯源。

由于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相似的认知,俄汉民族对火产生了共同的理解;由于双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个民族的人们对“огонь/火”的理解会有所差异。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俄汉翻译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但是,俄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俄汉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影响。

因此,研究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俄汉两种语言的差异1.语音差异俄语语音丰富,有较多的元音和辅音,而汉语则相对简洁。

例如,俄语中有7个元音和17个辅音,而汉语中只有5个元音和21个辅音。

这导致在翻译过程中,有些俄语音节难以用汉语表达。

比如,俄语中有许多含有浊音的词,而汉语中却没有相应的浊音,如“телефон”(电话)、“ресторан”(餐厅)等。

俄语的语法比汉语更为复杂,例如,俄语中有六种格,而汉语只有主格和宾格。

在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不同,译者可能会出现翻译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俄语中的动名词与汉语的不同,俄语中动名词是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的复合体,而在汉语中通常是一个动词+地/得/着结构。

3.词汇差异俄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也比较明显。

俄语中有许多和汉语无直接对应的词汇,如“алкоголь”(酒精)、“кружка”(杯子)等。

同时,汉语的词汇也比俄语丰富,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

“年年有余”等等,这些表达在俄语中一词难以表述。

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之外,俄汉两种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也会对译者产生不小的影响。

1.历史文化差异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

而我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度。

在翻译过程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因素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翻译的思路和语言表达。

2.社会相关差异俄罗斯和我国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体制、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在翻译中,这些差异也会牵扯到译者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习惯用语等方面。

3.生活方式差异两国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巨大差异。

如在饮食、娱乐、休闲方面,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习惯和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不同?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不同?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不同?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二者之间在语言和文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是几个主要的不同点:一、语言差异1. 语法结构俄语是一种屈折语,具有非常复杂的语法结构。

动词的变化包含了人称、数、时态、语气、语态等多种方面,而名词和形容词则按照格、数和性别进行变化。

相比之下,汉语语法要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复杂的变化。

2. 发音俄语的发音相对来说比较难学。

其语音系统中有很多不同于汉语的音位,例如硬音和软音,口腔的发音位置也有很多差异。

汉语的音位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注意四声的区分和字母之间的连读变化。

3. 文字俄文是一种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完全不同。

相比之下,汉字和字母一样被广泛应用,但是汉字的书写和笔画相对来说更为复杂。

二、文学差异1. 文学体裁俄国文学以小说、诗歌和戏剧为主。

俄国小说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彼得罗维奇时代,以扎戈捷布等人为代表。

而中国文学则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包括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多种类型,成就非常丰富。

2. 文学流派俄国文学流派非常多元化,包括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俄国民主主义文学等等。

而中国文学则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流派在元明清时期为新文学流派所替代。

3. 作家风格俄国文学以知名作家扎米亚京、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人为代表,艺术性较强、结构严谨并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名家辈出,以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曹雪芹、施耐庵等人物为代表,具有丰富的史料和优秀的艺术性。

以上是俄罗斯和中国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和文学各有特色,对比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内涵。

俄汉熟语概念的对比分析

俄汉熟语概念的对比分析

在语言风格上,俄罗斯熟语更注重形象化描述和情感表达,而中国熟语更强调 哲理性和启发性。例如,“рукою души”(手舞足蹈)在俄罗斯文 化中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而“忧患可以试金,但富贵难留金”则表达了富贵 不长久,世事无常的道理。
在文化底蕴方面,俄汉熟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俄罗斯熟语反映了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如“кто виноват, тот и платит”(谁错谁承担);而中国熟语则多与古代文献、诗词曲赋等有 关,如“回头是岸”源自佛教术语。
四、结论
通过对俄汉熟语概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俄汉熟语 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但在来源、使用场景、搭配等方面存在一定 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我们需要提高对俄汉熟语的可认知 性,理解其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以避免误解和歧义。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广阔,可以进一步探讨俄汉熟语的语义特征、翻译技巧和 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内容,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还可以 研究其他语言中的熟语及其与俄汉熟语之间的对比分析,拓展研究视野。
俄汉熟语概念的对比分析
目录
01 一、俄汉熟语概念对 比分析
03
三、俄汉熟语认知Biblioteka 比分析02二、俄汉熟语使用对 比分析
04 四、结论
熟语是一种高度凝练、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语言表达形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 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在俄罗斯和中国的语言文化中,熟语都具有丰富的表现 力和独特的魅力。本次演示将对俄汉熟语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者之 间的异同点及其认知和使用的关键要素。
相比之下,中国熟语(成语)则主要源自古代文献、历史传说、寓言故事等,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含义。中国熟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言和道理,如 “синие птицы не летают”(蓝鸟不飞), “лучше поздно чем никогда”(晚做总比不做好) 等。

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作者:马佳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20期摘要:本文的作者在综合分析了俄语和汉语两种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形式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汉语和俄语的思维习惯,逻辑分析以及表述习惯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俄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产生的原因及语言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2一、俄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自然环境因素分析古代的俄罗斯多为平原,并且周边还存在着不同数量的森林,虽然疆域辽阔,但是缺乏相应的屏障,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在俄罗斯历史上,少数民族经常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其进行掠夺,在公元12到13世纪,俄罗斯曾多次受到瑞典、日耳曼民族和中国元朝蒙古族等民族的骚扰,尤其是元朝成吉思汗的子嗣曾经统治俄罗斯长达200年左右,在俄罗斯的民族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俄罗斯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为俄罗斯语言文化中的战斗精神,民族思想上更加重视勇武、斗狠等战斗精神的培养,因此俄罗斯民族崇尚的是勇武、勇敢等思想,这和我国古代强调的和为贵思想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自然环境中,我国的中原地区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我国良好的环境为中原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屏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屏障,因此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非常重视经济发展的,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和为贵”思想,专心致志搞经济发展建设,和俄罗斯的尚武精神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也是由于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二、俄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一)语法差异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笔者认为,语言的差异最基本的是文化的差异,其中最为主要的差异体现在,俄语属于语法类的语言,是典型的曲折语言,语言的构成成分较汉语比较复杂。

它的词汇有丰富的人称、时态和格的变化,这种词的变化在语法中有重要意义,因此,俄语语法复杂并变化繁多,并且在语法上,俄语的表述要求严格,主语、谓语、补语和连接词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应的表述都要依据相应的语法成分来变化。

俄汉翻译对比

俄汉翻译对比

《俄汉翻译对比》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342024课程英文名称: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俄语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翻译本身属于一种对比方法。

语言体系不同,表达各有所长,比如俄汉两种语言,前者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句式如叠床架屋,层层环套,后者形式疏放,铺排流散,行文似珠玉满盘,错落自然,句法之外,俄汉语义、修辞、文体亦不乏种种差异,具体到翻译过程,凡此均应纳入语言对比之列。

力求理论结合实践,突出教学中的“疑难”,侧重阐述俄汉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其的翻译转换。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俄语广告标题中谚语的变异与翻译,以及苏联解体后某些新的语言现象等。

基于上述思考,本课程将始终凸显语言差异与对比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学习者双语差异意识及俄汉语转换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技翻译理论、原则,理解中俄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中俄翻译的标准,学会欣赏名家翻译的长处,掌握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并能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是科技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

难点是中俄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

有取有舍,因人而异。

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采取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辅助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范文

《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范文

《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时间观念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国家和民族中有着不同的体现。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俄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以期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俄汉语言中时间表达方式的差异1. 俄语时间表达俄语中,时间的表达方式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系统性。

在俄语中,时间的表达通常与动词时态紧密结合,通过不同的动词形式来体现时间的流逝。

此外,俄语中还有大量的时间副词和介词短语,用于精确地描述时间关系。

2. 汉语时间表达相比之下,汉语中的时间表达方式较为灵活。

汉语主要依靠词汇和语境来传达时间信息,动词时态的变化不如俄语那样明显。

此外,汉语中还经常使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词汇来指代具体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三、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1. 时间观念的重视程度在俄罗斯文化中,时间观念受到高度重视。

俄罗斯人通常认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需要珍惜和有效利用。

而在中国文化中,虽然也强调时间的价值,但相比之下,更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维护。

2. 时间安排的灵活性俄罗斯人在安排时间时,通常具有较高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他们会严格按照计划行事,遵守约定时间。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灵活性,在安排时间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应对突发情况。

3. 时间观念的社交意义在俄罗斯社会中,守时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

不守时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时间的表现。

而在中国社会中,虽然也强调守时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更注重的是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四、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相互影响尽管俄汉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一方面,俄罗斯的时间观念对中国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中国人更加重视时间的利用和效率。

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时间观念也影响了俄罗斯人,使他们在安排时间和处理事务时更加注重灵活性和人情味。

五、结论本文对俄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

俄汉语对比研究浅谈

俄汉语对比研究浅谈
第1 1卷
第l 2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RNAL OFJXIUNI OU I VER IY ST
V0 _ l NO 1 l1 .2 De . 01 c2 1
21年 l 01 2月
文章编号 :6 2— 7 8 2 1 )2— 10— 17 6 5 ( 0 1 1 02 2
再者 , 汉语音节结构有两个 明显 的特征 。首先 , 一个 音节内最多只能有两个辅音 , 而且元音一 定夹在 中间 , 所 以没有辅音连缀现象 ; 其次 , 闭音节只能 以[1 [ ] r 这 1 日 [] " ] 三个响辅音收尾 , 其他辅音 只能用在非秃 首音节 的开头。 与此相 反 , 俄语里绝大多数辅音都能用在 闭音节末尾 , 而
俄 汉 语 对 比研 究 浅 谈
周 长 雨
摘 要 : 比分析方法在外语 学习者 的学习过程 中起到一种辅助作 用, 对 因为任何一种 外语的教与 学都 离 不开母 语这 个因素。因此 , 对比研究在外语 学习中, 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 、 除母语烦扰 、 是 排 变阻力为 助力
的好 方 法 。俄 汉语 言 的 对 比 , 内容 主 要 涉及 语 音 对 比 比 , 辞 手段 对 比 以 其 语 词 词 修 及 其 他 方 面 的 对 比。
二 俄 汉 语 语 法 对 比
俄语是屈折语 , 以综合 性语法 结构 为主 , 组词 、 组形 主要通过词缀法 ; 而汉语是分析型语言 , 语法关系多借 助 于各种词汇 手段 ( 词 ) 词序 和 音调来 表示 , 词法义 虚 、 构
词的组合为主要类型 , 表示词 汇 一语法 意义 的前 后缀不 够发达 。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具有各 自的特点 。但这并

俄语动词 的体是学生在学习俄语时普遍感到 困难 的 个语法项 目。主要原因是俄语中体的范畴形式表 现为

汉俄同音词对比讨论(2)

汉俄同音词对比讨论(2)

汉俄同音词对比研究XX大学叶夫列民科·娅娜引言同音词的产生是语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任何一种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同音词.在汉俄语中,大量同音词的存在古已有之。

本文通过分析汉俄同音词产生的原因及其成因的对比透视出汉俄语言中同音词的异同,为增加汉俄学习者的词汇量和翻译的准确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许多教学实例.总之,同音异义词是词汇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语言教学尤其是对外汉(俄)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整理、归纳、进行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是一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工作。

希望本文能对广大汉语与俄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汉俄同音词的定义1.汉语同音词的定义吴启主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教程》中是这样给这类词下的定义:“同音词也称同音异义词.所谓同音,是指两个或两以上的词的声、韵、调都相同"。

例如“水力”和“水利”.2.俄语同音词的定义俄语同音词指俄语词汇体系中有发音、书写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类词,这样的词被称为同音(异义)词或同音同形(异义)词(омонимы).如:рак(虾)-рак(癌).3.汉俄同音词定义的比较汉语定义中的同音词是指音素和声调完全相同的词,就是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必须完全相同的词(lì利-立-力-例),而俄语定义中同音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而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的词(“почва"土壤--“почва”基础)。

俄语系统没有声调,因此跟汉语比这是最大的区别之一。

定义中的同音词字面上是相同的,但对它们的理解有所不同。

汉语言的同音词可以存在语言词汇层次里面,因为汉语属于词根语,而俄语属于屈折语,所以“同音”可以在不同的语言层次出现,如词汇、语音以及语法层次。

本文拟在介绍同音异义词的定义基础上,探索汉俄同音词的主要成因以及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二、同音词成因1。

汉语同音词的成因汉语同音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现代汉语音节有限和词汇数量增多的矛盾而造成的。

俄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论文

俄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论文

俄汉被动结构的对比分析摘要:俄语和汉语都有被动结构。

俄语中的“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它是表示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指动作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在现代俄语中被动形式广泛应用,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要相对狭窄得多。

由于俄汉民族表达习惯不同,俄语中句子的表达形式重行合,而汉语句子的表达多侧重意合,两者在表达形式上既有同又有异,这使得在交际中难免出现句子表达形式不吻合的情况。

尤其是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被动结构的内在差异性,就会使译文生硬或不通顺。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俄汉语中的被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就俄汉语被动结构的一些对比和其对翻译的启示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被动结构被动句俄语引言:20世纪后半叶,语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使形成了“对比语言学”(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оеязыкознание),人们意识到一种语言的特点只有通过与其他语言的直接或间接的对比,方能被认知、被明确。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所比较语言的异同点,对比语言学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们的重视。

在我国,汉语言学家吕叔湘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语言对比思想。

可见,对比研究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必然性,它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俄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要想在学习过程中更好把握其实质,那么有必要对俄汉语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分析。

本文仅从俄汉语被动结构这一角度来对比两种语言。

所谓“被动结构”(或被动句)是指句中主语所表事物是承受(而不是发出)动词谓语行为的句子(即:甲被乙怎么样)。

俄语的被动句的谓语用动词被动行动词或带-ся反身动词形式表示,而汉语的典型被动结构则一般带有“被”字,因而又称“被字句”。

俄汉被动句在表达形式,使用条件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而在俄汉翻译中有时需要句子结构的转换。

动物形象“蛇”在俄汉语言文化中对比分析[论文]

动物形象“蛇”在俄汉语言文化中对比分析[论文]

动物形象“蛇”在俄汉语言文化中的对比分析摘要:“蛇”这一动物形象,在俄汉语言文化中既有相近内涵,又有不同的表达含义。

本文意从中俄蛇文化的起源出发,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蛇内涵的演变及其在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应用,反映两国文化和思维的差异,对于俄汉语言文化研究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蛇俄汉语言文化对比分析一、引言“蛇”这一动物形象,在俄汉两国民族文化中,不仅指自然界中的蛇,还体现更为深层的语言文化涵义。

蛇这一形象在语言使用上的不同必然能够反映俄汉两国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又赋予了蛇不同的内涵,并以言语化的形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

本文以俄汉语言中蛇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形象的对比研究,分析蛇文化对语言生活的影响。

二、俄汉蛇形象的文化根源蛇因其形象丑陋、狰狞,在大多数文化中,都是阴险、狠毒的象征。

在我国古代,蛇也曾是一美好形象,受到人们的崇拜。

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缺乏,人们对自然灾害频发和各种异常现象无法作出解释,便将某种动植物作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认为其超自然能力会保护自己。

蛇因其诡秘的花纹,神秘莫测的行动,成为了中国古代人民依赖保护的神,产生了原始蛇图腾。

对蛇的崇拜在神话中也表现突出。

《楚辞·天问》记载:“女娲人头蛇身”,创造了人类,化育万物,作为三皇之首的伏羲,相传也是人首蛇身,与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将自己祖先形象想象为蛇的身躯,可见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实际上就是把远古时代的蛇图腾加以神化。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年鼠害成灾,由于蛇勇敢的消灭了鼠害,天神很感激,赐予生肖第六轮属相,并因其身形似龙被誉为“小龙”。

民间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指农历二月初二(惊蛰),蛇度过漫长的冬眠期,开始了一年新的活动。

在俄罗斯文化中,蛇(змея)文化的根源却完全相反,始终是阴险、毒辣的象征。

除了自身形象使人形成这种感受,还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

俄汉语言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俄汉语言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文化长廊俄汉语言礼貌用语对比分析曹晓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摘 要:礼貌用语是指在一定语境下人们使用某种方式建立、维护与中断和他人之间联系的一系列原则。

礼貌用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携带汉俄母语文化的个体相互交往时,往往因带入各自语言的礼貌文化,造成误解甚至冲突。

因此,作为俄语学习者,对中俄两国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进行相关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礼貌用语;礼貌原则;对比;中俄文化作者简介:曹晓敏,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2017级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170-01谈到礼貌用语,首先要明确“礼貌”的含义。

“礼貌”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言语动作谦虚恭敬得体的表现”[4]。

俄语中的“этикет”一词来源于法语,其在《Словарь о этикете》中解释为:在人际交往中一整套表示待人接物的言语和非言语的外部行为规范的总和[2]。

中国人长期受孔子中庸之道的影响,为人处事谦和,语言间接、含蓄、委婉。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受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语言比较直接。

因此,两国在礼貌用语的选用上也是有所不同。

1.称呼语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先导语。

人们一旦开始交往,势必需要考虑要不要或如何称呼别人的问题。

汉语中,“你”是平常的用法或者用于口语,“您”表示尊称,多数用于长辈。

俄语中,人称代词вы和ты是俄语学习者最早接触的礼貌称呼语。

在现代俄语中,ты和вы的选用取决于谈话环境(正式或非正式)、双方关系(亲昵或疏远)、年龄差距和交际基调(欢快或沉郁)。

因此,вы既能表示尊敬,一定条件下又可表达无视和嘲讽;同样,ты既可表示亲昵、友好,也有蔑视、敌对的意义。

普希金的诗歌《ты и вы》(《你和您》)就突出体现了这一区别。

Пустое вы сердечным ты,Она обмолвясь заменила,И все счастливые мечты,说您那是空谈,说你才是真心,她似不经意间,用你代替了您。

俄汉语言中俄女性词汇的对比

俄汉语言中俄女性词汇的对比

俄汉语言中俄女性词汇的对比作者:刘可染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6期摘要:不论在俄语还是汉语中,都存在一些表示女性的名词,俄语中以阴性名词来代表女性,汉语中则使用“女”字旁来表示。

俄汉两种语言中代表女性的名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俄两国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及中俄两国对女性的看法。

本文将以俄汉语中表示女性的词汇、熟语等为例,简要阐述女性在中俄两国的地位的异同。

关键词:俄汉对比;女性词汇;阴性名词;文化俄汉语言中都有许多关于女性的词汇或汉字,以俄语中的阴性名词和汉语中的女字旁汉字为例,这些词汇的日常使用及其衍生出来的熟语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俄两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本文将通过对俄汉语中的女性词汇以其衍生出来的一些熟语等日常用语的对比,浅析俄汉语言中女性词汇的异同。

一、俄语中代表女性的词汇,熟语及其意义俄语通过名词的词尾来判断阴性名词和阳性名词,阴性名词代表女性,而阳性名词则代表男性。

除了一些表示客观的性别的单词,如:мама(妈妈;阴性)、папа(爸爸;阳性)、мужчина(男人;阳性)、женьщина(女人;阴性)之外,还有一些表示职业、动物的名词也区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如:表示职业的:учитель(教师;阳性)учительница(女教师;阴性); артист(男演员;阳性)-артистка(女演员;阴性); граф(伯爵;阳性)-графиня(女伯爵、伯爵夫人;阴性); коммунист(共产党员;阳性)-коммунистка(女共产党员;阴性);Студент(学生;阳性)-стутентка(女学生;阴性)等。

可以见得,这些表示职业的阴性名词最初是不存在的,它们是由阳性名词派生出来的,无非是在这些表示职业的阳性名词后面加上了-ка; -ня; -ница等后缀,就以此产生了表示女性的阴性名词,由此可见,这些阴性名词属于从属、次要的地位。

在封建俄国,盛行着“上帝主宰世界,沙皇主宰国家,男人主宰家庭”的原则,家长对妇女,儿童和全家老少拥有不受限制的统治权,俄国妇女的对家长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

俄汉语中比喻的比较与翻译

俄汉语中比喻的比较与翻译

俄汉语中比喻的比较与翻译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类比来进行描述,起到丰富语言表达和加深理解的作用。

俄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俄语和汉语中的比喻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俄语和汉语中的比喻进行比较,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 俄语中的比喻特点俄语中的比喻表达丰富多样,常常以具体的物象来进行比喻,例如“她的脸色像花一样红”、“他是一只老狐狸”。

俄语中的比喻可以是简单直观的,也可以是复杂深刻的,常常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俄语中的比喻还常常使用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作为比喻对象,形象生动。

汉语中的比喻同样丰富多样,但与俄语相比,汉语中的比喻更加注重抽象和含蓄。

例如“以卵击石”、“画龙点睛”等比喻都是通过抽象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往往带有一定的哲理和智慧。

汉语中的比喻还常常使用古诗词或成语等传统文化元素来进行比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3. 比较与翻译在进行俄语和汉语的比喻翻译时,需要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

需要注意到俄语和汉语中的比喻对象可能存在差异,同一种事物在两种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象征含义。

需要注意到俄语和汉语中的比喻表达方式和结构也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对应和翻译。

在俄汉语比喻翻译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文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有时候直译会使得原文的意境失真,这就需要借助于汉语中相似的比喻表达来进行翻译。

也可以通过加入一些解释性文字或者注释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比喻含义。

俄汉语中的比喻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需要在进行翻译时做到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并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对应和翻译。

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俄汉语中比喻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质量和表达能力。

俄汉网络用语对比

俄汉网络用语对比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近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俄罗斯,快速发展的网络对包括人们思维方式在内的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聊天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的交流,集“简单、新奇、直观”等特点于一身的网络用语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俄汉语言中网络用语的主要形式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对比浅析。

一、中俄网络用语主要形式对比网络用语起源于网络并极快速地融入大众生活。

近年来网络用语层出不穷,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自由随意、独特新颖,体现了崭新、多样化的时代风貌。

本文将以中俄两种语言中的网络缩写词为例来对比两国网络用语[1]。

缩写词是最常使用的网络用语形式之一。

网络聊天主要通过文字来完成交流,这难免会降低交流效率,因此能够提高沟通效率的网络缩写词尤为流行。

其中,中俄网络用语中的缩写词又可细分为本土缩写词和混合缩写词两大类[2]。

(一)本土缩写词中文网络常用的本土缩写词由选取汉字拼音首字母构成,常见的有:vb-微博;vx-微信;pyq-朋友圈;dbq-对不起;xswl-笑死我了;zqsg-真情实感;rs-热搜;bhys-不好意思;nsdd-你说得对……其中上文所列为大众缩写词,近年来随着娱乐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饭圈”(即粉丝圈)缩写词,常见的有:wlsw-外来生物(不懂自己所在饭圈事情的人);bp-白嫖(指不为偶像付出时间或金钱成本的行为);dy-队友;xtm-小透明;blx-玻璃心;hyh-后援会等。

俄语中出于提高网络聊天效率的需要,网民们也常常会缩短某一个俄语单词或者在俄语词组中利用单词首字母来组成俄语缩略词,常用的俄语网络缩写词有:сейчас-щас(马上);чего-чё(什么);упр.-упражнение(练习);лю-люблю(喜欢);тя.-тебя(你);мб.-можетбыть(可能);оч.-очень(非常);НГ.-Новыйгод(新年)等。

俄语语法体系与汉语有何异同

俄语语法体系与汉语有何异同

俄语语法体系与汉语有何异同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不同的语言往往具有独特的语法体系。

在众多语言中,俄语和汉语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类型,它们的语法体系存在着诸多显著的差异和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

首先,从词类划分来看,俄语的词类相对更加丰富和复杂。

俄语中有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代词、数词、前置词、连接词、语气词等多个类别,而且每个词类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特征和变化形式。

例如,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形容词要与所修饰的名词在性、数、格上保持一致;动词则有时态、体、人称、数等多种变化。

相比之下,汉语的词类划分相对简单,虽然也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类别,但这些词类没有像俄语那样复杂的形态变化。

在名词方面,俄语名词的性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这是汉语所没有的特征。

而且俄语名词还有单复数和六个格的变化,以表示在句子中的不同语法功能。

而汉语名词通常没有这种形态上的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动词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俄语动词的时态和体的系统十分丰富。

俄语有未完成体和完成体之分,且每个体又有不同的时态,如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同时,动词还要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数进行变位。

而汉语动词没有这种形态上的变化,时态主要通过时间副词和上下文来体现,如“昨天”“正在”“将要”等。

语序在两种语言的语法中也有着不同的地位。

在俄语中,语序相对比较灵活,因为词的形态变化已经能够表明它们在句子中的语法关系。

但在汉语中,语序就显得至关重要,往往决定了句子的意思。

例如,“我吃饭”和“饭吃我”,语序一变,意思就完全不同。

句子结构方面,俄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会有很长的从句和复杂的修饰成分。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洁,多以短句和简单句为主,较少使用复杂的从句。

再来说说虚词的使用。

俄语中的前置词在表达名词与其他词的关系时起着关键作用,而汉语中的虚词,如介词、连词等,虽然也有类似的功能,但使用方式和语法作用有所不同。

汉语和俄语的差异对比课件

汉语和俄语的差异对比课件

两种语言在全球的使用情况
汉语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也是联合国官方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除了在中国广泛使用外,还在许多 国家和地区拥有庞大的使用者群体。
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及其周边地区的官 方语言,也是联合国官方六种工作语 言之一。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部分 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使用者。
02
语音与发音
在汉语中,我们常常说“谢谢”或者“非常感谢”,而俄 语中常用的表达感谢的词语有“спасибо”(谢谢)和 “большое спасибо”(非常感谢)。
道歉
在汉语中,我们可能会说“对不起”或者“非常抱歉”, 俄语中常见的道歉用语有“извините”(对不起)和“я очень раскаиваюсь”(非常抱歉)。
俄语中习惯用语和俚语的使用 较为普遍,这些表达方式丰富 了语言的表达力。
两种语言在词汇与语义上的主要差异
汉语的词汇量较大,俄语的词汇 量相对较小。
汉语的语义相对直观,而俄语的 语义则较为抽象。
汉语中的短语和成语使用较多, 而俄语中的习惯用语和俚语使用
较多。
04
语法与句子结构
汉语的语法与句子结构特点
表达方式差异
汉语和俄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的特 点和习惯用法。
文化交流
随着中俄两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 越丰富。这些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比情况
文字系统
汉字是象形文字,俄语字母是 拼音文字。
词汇差异
汉语词汇多音节词较多,俄语 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
语音系统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俄语属于 非声调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汉语言对比
1、俄汉语言的基本语法特点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观点着眼,俄语主要为综合语,其语法意义主要依据靠词形本身的变化予以表达。

汉语是较为典型地分析性语言,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序、语序和虚词。

2、词类的划分遵循的三原则:语义原则、形态原则、句法原则。

俄语主要遵
循形态原则划分词类。

3、俄汉语词汇总体特征的对比
语言中的词通常有如下两个特征:1、词是句子汇总位置可以移动的最小单位;2、词是在其组成成分之间不容插入其他成分的最大语言单位。

4、1960年,我国的刘泽荣主编的《俄汉大词典》收词10万余。

1988年,黑
龙江大学编写的四卷本《俄汉详解大词典》收词量为24.6万余条。

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判断:俄语中大约有24.6万个词。

最普及的汉语字典收字量在12000左右,最大型的汉语字典收字量为6万左右。

但这6万字中有大量的异体字,如果除去异体字,汉语中大约有22000个汉字。

5、俄语中大约有近25万个词。

词典《》
中对俄罗斯文学、剧本等中的用词进行统计,发现这些材料总用词1056380个,删除复现的词为39268个,其中使用频率10次以上的词有9044个。

词的数量和覆盖率情况如下:
俄语词覆盖率
100067.46%
300082%
434885.45%
904492.4%
11100 97.6%
20世纪末,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普通词汇学和计算机词汇学与词汇编纂学
实验室承担了项目《20世纪俄语报纸计算机文本语料库》,该项目表明,俄罗斯一些伟大作家实际用词量为2至3万个词。

现代俄语奠基人、杰
出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但他全部作品中的世纪用
词量只有2万多个。

而一般那俄罗斯人在交际中常用词为3000左右。

6、汉语有丰富的词汇系统。

从先秦时期开始,复音词不断增加,
而复音词中,双音词的必中最大。

现今,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双音词占优势的语言。

在双音词中,复合构词法组成的词又比附加构词法组成的词多得多。

汉语中作为语言构词单位的语素多数是单音节的,用方块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字。

从历史上看,他们在古代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词。

同一个语素,根据他们的构词情况,可以在词的前面,也可以在后。

由于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

7、汉字统计学家曾对7000多篇文章、总共2100多万汉字作了统计,其中实
际所用汉字仅为6300个左右。

统计学家根据以上语言材料编写了《汉字频度表》,汉字字数及覆盖率如下:
汉字数覆盖率
94290%
136495%
240099%
由此可见,汉语最常用的字大约在1000至2400 个左右。

汉语字数总量和常用词总量均比俄语少的原因有三:1、汉语字无词类形态标志。

2、汉语字构成新词并不增加字数的总量。

3、汉语吸收的外来词也不增加字数的总量。

8、音译逐渐为意译所代替的例子非常多,如来自英语的:安琪儿---天使,德律风----电话,德谟克拉西----民主,荷尔蒙----激素,盘尼西林----青霉素,摩登----时髦,麦克风----话筒,水门汀----水泥;来自俄语的:布拉吉-----连衣裙,黑列巴、列粑----面包,康拜因---联合收割机。

9、俄汉语词汇文化伴随意义的对比
根据俄汉语词汇在民族文化上异同程度,可以将俄汉语中反映民族文化特点、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分成三类:
1、文化伴随意义基本等值的词汇,这类词汇在俄语语言文化学中称为对应词汇,它们文化伴随意义上的差异不大,在两种语言中可直接互译。

如在俄语中的和汉语中的“鸽子”,它们的文化伴随意义基本等值------和平的象征。

2、仅在一种语言中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这类词汇值得特别关注。

在语言交际时,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理解上的障碍,甚至产生概念上的模糊,究其原因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甚不了解。

如:俄语中的,除了表示“帽子”这个基本词义外,还有特殊的伴随意义,喻指“萎靡不振、无能的人”,而汉语中“帽子”这个词就不会引起以上联想。

3、文化意义伴随不同的词汇,这类词汇在俄汉两种文化中字面上完全等值,
但含义不同,各自能引起不同的联想。

如:俄语中
对俄罗斯人来说,是忠诚祖国的象征。

而在汉语中“鹤”却是“延年益寿、长寿”的象征。

10、俄汉思维方式对比
俄汉民族指称事物和事件方法与思维的异同存在下述五种情况:
1、指称事物、事件方法与思维方式基本一致。

如俄汉民族都将狐狸比喻狡猾
的人等。

2、指称事物、事件方法与思维方式不尽一致。

产生这一原因,主要是俄汉民
族各自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俄语中有一些专门指代俄罗斯民族物质文化的词,如﹙茶炊﹚,
﹙用面包和盐的礼仪迎接﹚等,而在汉语中没有其相对应的词。

而另有一些俄语词,尽管汉语中有其对应词,但俄语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如:在俄语中象征者俄罗斯大自然和亭亭玉立的姑娘。

3、指称事物、事件时,俄罗斯人比中国人常“夸大其词”,表现思维的“前
倾”。

如:﹙感谢您童话般美妙的接待。

﹚,而实际上相当于中国人的盛情款待。

所以此例可以译为:谢谢您的盛情款待。

4、指称事物、事件方法和思维方式截然相反。

原因在于不同民族的生活、文
化背景的差异。

如俄罗斯人说:
中国人则讲: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

5、指称事物、事件时,俄罗斯人有时从“反面”着眼,他们用反语的场合与中国人有所不同。

如:﹙祝你成功!﹚
11、表示特有事物词语与其翻译方法
表示特有事物词语:指称谓某一民族生活﹙风气、文化、社会和历史发展﹚所特有事物的词﹙和词组﹚。

这些事物在其他的语言中没有相对应物,所以,对其不能‘按一般原则’翻译,需要特殊对待。

表示特有事物词语的翻译法:
1、音译法:指用译语再现原文的语音形式,该方法多用于人名、地名等的翻译。

如:
2、移植法:指用译语直接复制原语词语所言形象。

借助此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译文生动,并能丰富译语的表达。

采用该方法的依据是,各民族在思维、认知方面的共性,使相互间的交际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
3、具体化:指用意义较为具体的词语移译意义较为概括的词语,或用表示“种”概念的词语传译表示“属”概念的词语,“以种译属”。

如:
4、概括化:指用意义较为概括的词语移译意义较为具体的词语,或用表示“属”概念的词语﹙上义词﹚传译表示“种”概念的词语﹙下义词﹚,“以属译种”。

如:
5、近似法:指用译语中与原文近似的表达予以传译,在此情形下多使用译语中固定的表达方法。

如:
6、释义法:又称描述法,它指翻译时可通过描述的方式予以语义解释,或形象替代,直接解释原文的隐含意义。

如:
7、注释法:是翻译中不得以而为之的辅助性手段,往往在进行音译、或移植、释义等的同时,酌情辅以注释。

如:
12、俄汉称呼语对比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