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一轮复习总结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总结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总结细胞呼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在所有生物体的细胞中。
它是将有机物质(如葡萄糖)代谢为能量(ATP)的过程。
以下是细胞呼吸的几个关键知识点总结:1.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细胞呼吸包括糖酵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将葡萄糖分解为较小的化合物,并产生少量ATP和NADH。
Krebs循环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将产生的化合物进一步分解,并生成更多的NADH、FADH2和少量的ATP。
氧化磷酸化是最终的阶段,在线粒体内发生,将NADH和FADH2氧化为更多的ATP。
2. ATP的生成: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呼吸中最主要的ATP合成途径。
在线粒体内的内膜上,通过电子传递链将NADH和FADH2的高能电子转移,产生足够的能量推动ATP合成酶(ATP synthase)生成ATP。
每个NADH能产生大约3个ATP,而每个FADH2能产生大约2个ATP。
3. 氧的作用:细胞呼吸需要在氧的存在下进行。
没有氧气,细胞无法将NADH和FADH2中的高能电子转移到电子传递链上,也无法进行氧化磷酸化。
这种情况下,糖酵解会产生乳酸或乙醇,以便释放一些能量。
4. 细胞呼吸与发酵的区别:发酵也是一种能量产生的过程,但它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
与细胞呼吸不同,发酵过程不涉及氧化磷酸化阶段,因此产生的ATP相对较少。
此外,发酵产物也不同,例如乳酸、乙醇和二氧化碳等。
细胞呼吸是一种通过将有机物质代谢为能量的过程,其结果是生成大量ATP。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糖酵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依赖氧气的存在。
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有助于我们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总结: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总结:.doc
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通过细胞呼吸,细胞能够将有机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需要的能量。
1. 细胞呼吸的方程式: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ATP)
2.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
(1) 糖解:糖分子在胞质中被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并产生少量的ATP。
(2) 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产生更多的ATP和电子载体NADH、FADH2。
(3) 氧化磷酸化:NADH和FADH2中的电子通过线粒体内部的电子传递链,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足够的能量以合成大量的ATP。
3. 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中通过细胞膜和线粒体内膜进行。
4. 细胞呼吸的调节:
(1) 细胞内ATP浓度的调节:高ATP浓度会抑制细胞呼吸,低ATP 浓度会促进细胞呼吸。
(2) 氧浓度的调节:氧浓度较低时,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氧浓度较高时,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3) 温度的调节:适宜温度有利于细胞呼吸进行,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制细胞呼吸。
5. 细胞呼吸与发酵的区别:
(1) 细胞呼吸需要氧气参与,而发酵不需要。
(2) 细胞呼吸能够释放出较多的能量(ATP),而发酵产生的能量较少。
(3) 细胞呼吸产生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发酵产生的最终产物因种类不同而异,例如酒精发酵产生乙醇,乳酸发酵产生乳酸等。
高三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三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高三生物学学科中,细胞呼吸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细胞呼吸是指细胞中通过氧气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下面将对高三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细胞呼吸是一种细胞内的氧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细胞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能量主要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存,为细胞所利用。
二、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 糖解阶段:糖类有机物在胞质内被氧化分解,产生一分子葡萄糖、两分子丙酮酸和少量能量。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胞质中,不需要氧气参与。
2. Krebs循环: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大量能量。
这一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需要氧气的参与。
3. 氧化磷酸化: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为二磷酸腺苷(ADP),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一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上。
三、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互为补充的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释放出氧气。
而细胞呼吸中,动植物则利用氧气来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
这两个过程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平衡。
四、细胞呼吸与供能细胞呼吸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方式。
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细胞可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例如合成有机物、维持细胞膜的稳定和运动等。
五、细胞呼吸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反应减弱而引起的疾病。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激素,它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的作用受阻,导致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六、细胞呼吸与运动运动是细胞呼吸的重要消耗过程之一。
在运动时,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肌肉的运动,细胞呼吸可以为运动提供能量,从而满足身体的需求。
七、细胞呼吸与呼吸系统的关系细胞呼吸是细胞内的氧化过程,而呼吸系统则是负责输送氧气到细胞的器官系统。
总结细胞呼吸的知识点
总结细胞呼吸的知识点1. 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细胞呼吸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指的是细胞内部的氧化代谢,通过将有机物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来释放能量。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ATP(三磷酸腺苷)和二氧化碳。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氧化代谢,是生命维持的必需过程。
它与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其它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 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
有氧呼吸是指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过程,是能量释放的最终过程;而无氧呼吸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的呼吸过程,能量释放更少。
(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它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 糖解:葡萄糖分子在细胞浆内被氧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
糖分子被转化为丙酮酸,并释放少量 ATP。
- Krebs循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并在此处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脱氧核糖糖基酸(NADH)、脱氧腺苷酸(FADH2)、ATP等。
- 氧化磷酸化:最后,NADH和FADH2在线粒体内氧化,产生ATP。
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每一步都会生成能量分子 ATP,供给细胞运作所需的能量。
(2)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或氧供应不足时细胞进行的呼吸过程。
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以利用不同的有机物来产生 ATP。
例如,酵母菌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酵解,产生乳酸;而肌肉细胞可以利用糖原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ATP的能力与有氧呼吸相比要少得多,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高强度运动时,身体需要迅速产生大量能量,此时无氧呼吸就非常重要。
3. 细胞呼吸与健康细胞呼吸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充足的细胞呼吸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同时也有助于维持我们的健康状态。
(1)对健康的影响:足够的细胞呼吸可以使细胞正常运作,保持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正常,有利于身体免疫力的提高,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相关概念:
1.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离子、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3. 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1. 有氧呼吸能够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少量能量。
2. 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而无氧呼吸不完全氧化分解有机物。
3.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而无氧呼吸则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五、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 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的器官,细胞呼吸的强度不同。
2. 外部因素: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或同步)知识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细胞呼吸的实质: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丰富的中间产物及多样的途径。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一种单细胞真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①CO2的检测: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程度越高,产生的CO2越多;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变成黄色的时间越短,产生CO2越多。
②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注:创造酸性环境条件时,使用95%~97%的浓硫酸。
)2.实验装置图:(1)甲装置:检测有氧呼吸装置。
A瓶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通入气体中的CO2,保证C 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乙装置:检测无氧呼吸的装置,接E瓶前,先将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使D瓶中的氧气先消耗掉,以确保E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3.产物检测与实验现象4.(1)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2)无关变量控制①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②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③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一轮复习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一轮复习一、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糖酵解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为丙酮酸,然后进一步分解为乙酸,最终生成乙醛酸和ATP。
整个过程中生成少量ATP和NADH。
2.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指将乙酸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并在过程中释放出一部分能量。
这个过程中还生成少量ATP和NADH。
3.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指将NADH等带有能量的分子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转化为更多的ATP。
这个过程中最终生成大量的ATP和水。
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有二氧化碳、水和能量(ATP)。
整个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需要的能量。
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原核生物所特有的过程,它利用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1.光能捕捉和光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捕捉,植物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将其转化为电子激发态,并通过光化学反应将激发态电子转移到电子受体上。
这个过程产生了ATP和NADPH。
2.光独立反应光独立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步,这个过程中ATP和NADPH提供能量,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最后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有葡萄糖和氧气。
整个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光合成反应,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生活的重要过程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过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利用光合作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实现自给自足。
而细胞呼吸则可以用来解决一些能量需求较高的问题,如人工合成药物等。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了解其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过程。
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生命科学的知识,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三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细胞呼吸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尤其在高中三年级的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它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糖酵解、己糖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1. 糖酵解糖酵解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中。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的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能量和还原型NADH。
糖酵解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六个步骤:葡萄糖磷酸化、糖酵解途径前半段、糖酵解途径后半段、丙酮酸氧化脱羧、合成ATP和NADH的生成。
2. 己糖酸循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首先与水分子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这个过程伴随着二氧化碳的释放。
接下来,乙酰辅酶A进入己糖酸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有机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NADH和FADH2,同时也会产生少量的ATP。
3. 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是细胞呼吸的最后阶段。
NADH和FADH2在此阶段将电子传递给一系列电子受体,最终传递给氧气,形成水。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电子传递产生的能量被用来泵送质子,形成跨膜质子梯度。
这个梯度驱动ATP合成酶合成大量的ATP,这是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细胞呼吸主要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1.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其效率远高于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通过糖酵解、己糖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将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其特点是不完全氧化有机物。
无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但由于缺乏氧气,电子传递链无法进行,细胞只能通过其他方式释放能量,如乳酸发酵或酒精发酵。
三、细胞呼吸的调控细胞呼吸的速率和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底物的可用性、酶的活性、ATP的需求和抑制物质的存在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专题 细胞呼吸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3-2 细胞呼吸【考情分析】 1.细胞呼吸(Ⅱ)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核心素养分析】1.生命观念:细胞呼吸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2.科学思维: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的不同。
3.科学探究:探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4.社会责任: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细胞呼吸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填酒精、乳酸)的无氧呼吸。
(2)产物的检测2.细胞的有氧呼吸 (1)过程图解(2)总反应式: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3.无氧呼吸 (1)反应式①C 6H 12O 6――→酶2C 3H 6O 3+能量(如乳酸菌)。
②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如酵母菌)。
(2)场所:细胞质基质 【知识拓展】1.据原子守恒判断有氧呼吸中各元素的去向反应物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第一、二、三阶段被利用。
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第二、三阶段形成。
2.细胞呼吸中[H](NADH)和ATP 的来源和去路3.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间量的比例关系 (1)反应式①有氧呼吸: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②无氧呼吸: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C 6H 12O 6――→酶2C 3H 6O 3+能量。
(2)相关物质间量的比例关系①有氧呼吸:C 6H 12O 6∶O 2∶CO 2=1∶6∶6。
②无氧呼吸:C 6H 12O 6∶CO 2∶C 2H 5OH =1∶2∶2或 C 6H 12O 6∶C 3H 6O 3=1∶2。
③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2和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有氧呼吸需要的O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
细胞呼吸总结知识点
细胞呼吸总结知识点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作用细胞呼吸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通过此过程将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从而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 产生能量:细胞呼吸是生物细胞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能量来源,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为细胞提供能量。
2.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细胞呼吸还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一种有机物质的降解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细胞呼吸包括糖解和呼吸链两个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和线粒体的不同位置。
具体过程如下:1. 糖解糖解是指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ATP和NADH。
糖解的反应包括糖原磷酸酶、糖原酰基转移酶和磷酸化酶等多个酶的参与,最终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2. 呼吸链呼吸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ATP。
在呼吸链中,NADH和FADH2在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出电子,依次经过多个电子传递子,最终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合成ATP。
三、细胞呼吸的调控细胞呼吸的过程受到多种物质的调控,主要有ATP、ADP和乳酸等。
其中,ATP是能量的终产物,当细胞内ATP浓度过高时,可以抑制细胞呼吸过程,而当ATP浓度较低时,可以促进细胞呼吸的进行。
另外,ADP也可以通过激活蛋白激酶来促进细胞呼吸的进行。
此外,乳酸是细胞呼吸中的重要调控物质,当细胞内氧气供应不足时,会产生乳酸,从而干扰细胞呼吸的正常进行。
四、细胞呼吸与其他生物化学过程的关系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在生物体内共同维持着细胞的稳态。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细胞呼吸的底物,通过不同途径可以参与到细胞呼吸的过程中,产生ATP。
同时,细胞内的糖酵解、乳酸发酵等过程也受到细胞呼吸过程的影响,它们之间相互交织,共同维持着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五、细胞呼吸与疾病的关系细胞呼吸与疾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细胞呼吸背诵知识点总结
细胞呼吸背诵知识点总结细胞呼吸的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细胞呼吸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下面将对这三个阶段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糖解糖解是细胞呼吸的第一步,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
糖分子(通常是葡萄糖)在糖酵解的作用下,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磷酸和两个分子的还原型辅酶NADH2。
这个过程产生少量的ATP,但主要作用是为接下来的步骤提供底物。
反应方程式:C6H12O6 + 2NAD+ + 2ADP + 2Pi → 2C3H4O3 + 2NADH2 + 2ATP2.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呼吸的第二步,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丙酮磷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生成ATP、NADH2和FADH2,并释放出CO2。
在这个过程中,NADH2和FADH2将带有的电子转移到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中。
反应方程式:C3H4O3 + 4NAD+ + FAD+ + ADP + 3H2O → 3CO2 + 4NADH2 + FADH2 + ATP + 3H+3.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呼吸的最后一步,也是产生ATP的最主要的步骤。
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中,NADH2和FADH2释放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将氧气和H+结合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能量被利用来将ADP和无机磷酸化成ATP。
反应方程式:NADH2 + FADH2 + 1/2O2 + ADP + Pi → NAD+ + FAD+ + H2O + ATP总结:细胞呼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步骤,将有机物质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过程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生存所必须的,对于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机理非常重要。
一轮复习第9讲:细胞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
(细胞质基质) 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酶 2C2H5OH(酒精)+2CO2 2C3H4O3 + 4[H] 酶 2C3H6O3(乳酸) 思考:无氧呼吸哪个阶段可以产生ATP? (只有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没有)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三、细胞呼吸中的相关实验
1、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见资料书49页)
2、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
A
用左图装置探究酵母菌细胞 呼吸的类型
结果预测和结论:
结果预测(红色 液滴移动情况)
相应结论
装置A 装置B
B
1
2
3
左移 不动 只有有氧呼吸 不动 右移 只有无氧呼吸 左移 右移 两种呼吸类型都有
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 为使实验结果精确,还应设置对照装置—— 装置中的发芽种子改为煮熟的种子,其余相同
① 两者第一阶段相同 ② 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
系
五、呼吸作用的意义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考能提升
一、呼吸方式的判断依据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底物为C6H12O6) (乳酸) (1)若不产生CO2, 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则只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 (3)若CO2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 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4)若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则有氧和产生酒精的无氧 同时存在。 若CO2释放量小于O2消耗量, 则细胞呼吸的底物不是糖类,可能是脂肪。
4、水
呼 吸 速 率
细胞含水量
应用:1:粮食在收仓前要进行晾晒处理。
2:干种子萌发前要浸泡处理
呼吸作用 一轮复习
呼吸和呼吸作用
细胞内
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O2
O2
+ 有机物
CO2
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CO2 + 水 +
能量
呼吸(现象)
气体运输
呼吸作用(本质)
对比 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O2和CO2交换的过程。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
生成CO2或其他物质,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
式是 自由水 。
(
赤霉素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 生长素 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 地侧生长受到 抑制 。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
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不需氧、需酶 酒精和CO2或乳酸 释放少量能量,合成 2ATP
不 条件 需氧、酶 同 点 产物 CO 、H O
2 2
能量 释放大量能量,合 变化
成38ATP
相 联系 第一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同 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1、底物:糖类(主要)、脂肪、蛋白质
2、场所: 细胞内
3、产物: 生成CO2及其他产物 4、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 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 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C(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①图解中的 a、b 两物质依次是 H2O 和 O2 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 CO2 和 H2O ⑤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⑥用 O18 标记葡萄糖,则产物 CO2 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 呼吸过程会受到抑制。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这样才能探究酵母菌能否进行无氧呼吸。实验结果显示,在无氧 条件下,酵母菌进行了呼吸,放出了气体CO2,即为无氧呼吸的 产物。呼吸作用是一系列的酶促化学反应,其过程同样也会受到 外界温度的影响,温度偏高或偏低,呼吸速率均会下降。酵母菌 进行无氧呼吸时,利用的物质是溶液中的葡萄糖,产生了酒精和 CO2气体,同时有少量的能量释放,大多数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少量的能量转移到ATP中,还有一部分未被释放出来,储存 在酒精中。
科 学 发 展 观 ,必须 坚持立 党为公 、执政 为民, 必须保 持同人 民群众 的血肉 联系, 努 力 为 构 建 和-谐一 局做出 新的贡 献。 近 年 来 ,在 局、局 党委的 领导下,在广
大 离 退 休 职 工和职 工家属 的大力 支持下 ,经全 局干部 职工的 共同努 力,我 局经济 持 续 快 速 健 康发展 ,职工 生活水 平大大 提高了 。但是 ,在我 们共同 生活的 一局, 还 有 不 少 因 种种原 因存在 生活困 难的职 工。他 们的生 活问题 牵动着 我们的 心,也 应 该 引 起 全 局的共 同关注 ,这也 是构建 和-谐一 局需要 特别重 视的方 面。近日,局
【解析】由图示可知,①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为所有细胞共有的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 二、三阶段,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或发生
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及细胞膜上。③或④分别表示两种类型无
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每种生物只有进行其中一条途径。动物细胞内,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多得多,因此,过程②比过程①释 放的能量多。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用于第二阶段即过 程③。 【参考答案】B 【思维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方式、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 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真核生物中主要是线粒体,原核细胞内没有线粒 体,其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不同的生物其呼 吸的方式及其产物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复习时应注重对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的异同点进行比较。
C6H12O6
酶
2 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例: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C6H12O6
酶 2 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出能量! 大部分能量仍保存在酒精或是乳酸中
1.有氧呼吸的酶全部存在于线粒体中。
三、无氧呼吸
第二阶段
4[H]
C3H6O3 乳酸
C6H12O6 酶
能量(少量)
2丙酮酸
酶
(2C3H4O3
) 酶
细胞质基质
C2H5OH+CO2 酒精
归 纳 总 结2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 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 同
• 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 因和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相同吗?
机 关 党 委 开 展了为 困难职 工献爱 心募捐 活动, 得到全 体党员 和入党 积极分 子的积 极 响 应 。 作 为 共 -产-党 员, 在立足 本职努 力工作 ,为我 局改革 发展稳 定贡献 自 己 力 量 的 同时, 还有一 份义不 容辞的 责任——带 头 关心帮 助那些 生活困 难的职
工 , 让 他 们 体会到 一局大 家庭的 温暖, 增强他 们克服 困难的 信心。 为此, 我们谨 向 全 局 的 共 -产-党 员倡议 ——请 伸出你 的手, 献上你 的爱, 积极参 与“为 困难职
工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练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线粒体内膜比外膜表面积大得多 • B. CO2和水分别是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
生成的
• C. CO2从线粒体基质进入细胞质基质要穿过4层 磷脂分子
• D. 无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分别是在细胞质基质 和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 【参考答案】D • 【思维点拨】本题以酵母菌为知识背景,综合考查了酵母菌无氧
呼吸的条件、产物、能量的转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酵母菌在有 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 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因此,酵母菌常作为细胞呼吸研究的模式生物。
3、(2011海南4)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 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
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 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 日,汉水丑生标记。
B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D
练2:关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 B、丙酮酸分子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 C、原核细胞均无线粒体,所以都不能进
行有氧呼吸 • D、真核细胞均有线粒体,所以都可以进
行有氧呼吸
归 纳 总 结1
1、部分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 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2C3H4O3 +4[H] +能量 (少量)
细胞质基质
C6H12O6 ①酶
4[H]
能
2丙酮酸
热 2ATP
线粒体
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
2C3H4O3 +6H2O 酶
基质
6CO2 +20[H]+ 能量(少量)
细胞质基质
(×)
【分析】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
生物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和细胞膜。
2.无氧呼吸对生物体都有害。
()
×
【分析】有的生物,如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通过无氧呼吸
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对自身是有益的。
3.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
√
【分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只有有氧呼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5(2010上海7).在人和植物体内部会发生的物质转化
过程是
C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方法
根据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判断(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量→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 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酒精发酵。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 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 关于马铃薯细胞呼吸中还原剂[H]的来源和用 途的叙述组合中,最准确的是( )
•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 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 ⑥用于生成乳酸 • A.无氧呼吸:①④ B.无氧呼吸:②⑥
C.有氧呼吸:①⑤ D.有氧呼吸:③④
D
• (09石家庄质检)
C6H12O6
①酶
4[H]
能
2丙酮酸
热 2ATP
20[H]
②酶
6H2O 热
能
2ATP
6CO2
线粒体
第三阶有段氧:氧呼的吸参总与反应式场所:线粒体内膜
2C46[HH12]O6++ 66HO22O+酶6O2→酶126HC2OO2+ +12H234O+AT能P (量大量)
细胞质基质
6O2 4[H]
热 34ATP
A A.①⑤⑥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⑥
归 纳 总 结1 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C元素:C6H12O6 →2C3H4O3 →6CO2
H元素呢?
2.有氧呼吸过程中各元素的去向
考点精炼3: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
4[H]
细胞质基质C6H12O6来自酶能量(少量)2丙酮酸
(2C3H4O3 )
()
【分析】积水过多,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对细胞有 √
害,及时排涝,可以减少酒精毒害。
高考赏析
1.(2010·课标全国卷,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
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 O2 的参与,该过程最
终有[H]的积累
4、(2009全国II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 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 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 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 日,汉水丑生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