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探测技术与试验研究专项
MT法在浙江火成岩地区深部地热探测中的研究
MT法在浙江火成岩地区深部地热探测中的研究前言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逐渐受到关注。
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稳定、可再生的能源,其开发利用一直受到瞩目。
在地热资源开发中,对地下水文地质和地热条件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电磁测深法(MT法)是测量地球物理现象中电磁场随时间变化的一种方法,已在地球物理探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MT法在浙江火成岩地区深部地热探测中的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
MT法简介MT法是一种可以测量地球内部电性导体属性的无损探测技术。
它利用自然界中的电磁场,通过观测地下电磁界分布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电性结构的分布和性质。
该方法是利用地下不同介质中导电性差异而使用的,基于耗散型电磁感应定理的推导,以磁场初级场变化引起电场的时效响应为基础。
与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相比,MT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通用性强、野外操作简单等优点。
它可用于勘探深层地热能、地下水、矿产资源以及油气等。
MT法在浙江火成岩地区深部地热探测中的应用浙江火成岩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地热资源区之一。
在浙江,应用MT法进行地热勘探已经成为了实现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途径。
通过MT法,可以探测区域深部的电性结构差异,进而判断深部地热水层的性质和分布范围。
下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MT法在浙江火成岩地区深部地热探测中的应用。
地下水热系统探测地下水热系统的勘探,是实现地热能源利用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浙江火成岩地区,通过采用MT法,可以获取地下深层次电性差异信息,进一步了解深部地热水层的性质和分布范围。
比如在温州平阳县,应用MT法探测得到的区域电性剖面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埋藏的地下水热系统呈深层分布形态。
其次,MT法还可以探测出地热水层的深度和厚度,为深部地热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
火山岩地质结构探测在浙江,火山岩区是特殊地质环境。
采用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地震勘探、电法等,由于在火山安山岩质岩体内电阻率深度依赖而难以覆盖较深区域。
贠小苏提出构建可操作的深部找矿技术体系
盐 0
拭
单 , 服 了机械式 振 动器存 在 的问题 , 声波 钻进振 克 是 动器 的 新 的 发 展 方 向。 压 电 式 振 动 器 专 利 早 在 20 0 1年就 已公 布 , 至今 未见 到 用 于声 波 钻进 的实 但 例 , 处 于探索 阶段 。 还
。
\
图 7 圆 筒 中活 塞 的 截 面 图 ( 塞 处 于 下 行 位 置 ) 活
参考 文献 :
[ ] 叶成明 , 1 李小杰 , 迎娟. 刘 浅析声 波钻进技 术[ ] 勘察科学 技 J.
术 ,0 7 ( :9—3 . 2 0 ,5)2 1
如 图 6、 7所示 , 塞 5的往 复运 动产 生 的振 图 活
动力将 作用 在钻 杆 上 , 动 与钻 杆 的 自然 谐 振 频 率 振 叠合 时 , 会 产 生 共 振 , 极 大 的能 量 直 接 传 给 钻 就 把 头, 实现快 速钻进 。
3 压 电式 振动器
[ ] L neJm s mi r n o i D iigH a [ ] 美 国 专 利 : 2 ag a e,S t B a .S nc rl ed P . h i ln
US 3 6 8, 0 3 —0 70 2 20 8— 1 . 2
[ ] G r c osJh s n C rth rh oi Diig P] 美国专 3 ar kR s eus , h s uc .Snc rl 【 . i o ic ln
光投 向地球深部 , 很有 可能打破 现有 的传统 认识 , 为深 部找
矿 开 拓 光 明 的前 景 ,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 我 国现 代 化 为 为
下, 加人工作力度 , 使专项能 够在 找矿方面有大 突破 , 出大 成
科学家董树文表示我国深部探测具有后发优势
[ 4 ] 李晓, 姚爱 国, 李运升 . 新 型 电磁随钻 测量系统 信道传 输特性 研究 [ J ] . 煤 田地质与勘探 , 2 0 1 0, 3 8 ( 2 ) : 7 6— 7 8 .
[ 5] 王岚 . 随钻测量信 号中继器 的设计与实现 [ J ] . 煤 田地 质与勘
探, 2 0 1 3 , 4 1 ( 1 ) : 8 2— 8 3 .
2 0 1 3年 第 4 0卷 第 1 2期
探 矿工程 ( 岩 土钻 掘工 程 )
6 结 语
6 7
试验 表 明 , 该 自主研 发 的 随钻 测 量 系统 能 够监
测近 钻头处 钻孔 状 态 及环 空压 力 和 温 度 等参 数 , 经 处理 后实 时传 输 至地 表 , 实 现 随钻 测 量 的功 能 。 由
据公开 。其实在过去 5年的实施过程 中 , 通过不 同项 目和不 同部门之间 的年度交流 , 国际合作 的联合探测 等数据 已经不 断地实现 了共享 。 ” “ 第 二阶段 的计划 正在准备 和论证 之 中,
何时能否实施主要在 于 : 一 是 取 决 对 第 一 阶 段 目标 、 成 果 的
提 问时表示 : “ 中国的深部探 测专项 仍然 在学 习美 国等 先进 国家 的经验 , 而且 进 口美 国的探 测仪器 , 这是实情 , 但是, 中
国组织 了多学科联 合探 测 的模式 , 这 与美 国是不 同 的, 具 有
集成优势和后发优势 。 ”
中国国土资源部就制定 了管理办法 , 要求专项 结束 2年后 数
模 最大 、 层 次最 高的地学交流会 。而在美 国地球 物理学会 年 会上举行 中国科研项 目的新 闻发 布会还 是第 一次 。 发布会上 , 董树 文介绍了深部探测专 项的研究 背景 和主 要 进展 , 特别是 科学 发现 和技术 进 步。据他 介绍 , 地壳 探测 工程 的 培 育性 专项 “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 ( 2 0 0 8~
向地球深部进军
向地球深部进军文、图/董树文周琦陈宣华向地球深部获取资源能源,立足深部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事关国家安全,也是适应世界地质科学与资源勘查重心向中国和亚洲转移的国际新格局需求的需 要。
我国深地专项广泛汲取了许多其他国家和国际地球物理探测计划的经验,应 用了大尺度、多学科、系统性的岩石圈深部探测最先进的技术,代表着未来地球 物理探测的发展方向。
“深部探测”,已成为地球科学发展的最后前沿之一。
特写 III F K A T I'H E揭开深地奧秘“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三大壮 举,关乎人类生存、地球管理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海洋和地球 深部,是人类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领域。
然而,在人类不断向太空探索,积极实施一轮又一轮的太空 计划之时,我国的地球科学家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对人类赖以生 存的地球内部了解甚少,对地球的直接钻探深度只有12千米,这仅仅是地球 的表皮。
可谓“上天”不易,“入地”更难。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生活的必需能源,以及矿产资源;但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 等灾难。
通过地壳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 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
过去10年,国际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认识到了地球深部(简称 “深地”)动力学过程与地表-近地表地质过程之间紧密关系的重要性。
越来 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在地球表层看到的现象,其根源在“深部”。
缺乏对 “深部”的认知,整个地球系统就无法理解。
越是大范围、长尺度的地表现 象,越是如此。
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导致地球表面出现 地貌变化、剥蚀和沉积,引发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
弄清楚化石能源或地 热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理解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等过程成因的 核心。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解释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解释
摘要:
一、引言
二、地球深部探测的意义
三、我国地球深部探测的现状
四、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面临的挑战
五、解决地球深部探测问题的战略举措
六、结论
正文:
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地球深部探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变过程,还能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地震预测等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发展地球深部探测技术,揭开地球深部的神秘面纱,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我国地球深部探测的现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技术、岩矿鉴定等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地球深部探测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探测深度、精度、效率等方面。
此外,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研究力量和投入也相对不足。
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缺乏系统的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体系,现有技术难以满足深部探测的需求;地球深部探测设备及材料研究滞后,严重制约了探测能力的提升;地球深部探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能力不足,导致资
源利用效率低下。
为解决地球深部探测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战略举措:一是加大投入,提高地球深部探测的经费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强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探测深度和精度;三是推动地球深部探测设备及材料的研发,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性能;四是建立地球深部探测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数据处理与解释能力,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国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深海,这个神秘而广阔的领域,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和资源。
对于人类来说,深海探测既是科学探索的前沿,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要实现对深海的有效探测,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首先,深海探测中的深海耐压技术至关重要。
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海水压力呈指数级增长。
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深海,压力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个大气压。
这就要求探测设备的外壳和结构具备极高的耐压能力,以防止被强大的水压压垮。
为了实现这一点,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通常会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如钛合金,并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设备能够承受极端的压力。
例如,深海潜水器的舱体通常采用球形设计,因为在相同材料和厚度的情况下,球形能够更好地分散压力,从而提高耐压性能。
其次,深海照明技术也是一个关键。
在深海中,阳光无法穿透,环境极度黑暗。
为了获取清晰的图像和有效的观测数据,需要强大而可靠的照明系统。
传统的照明设备在深海环境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问题,如高压导致的灯泡破裂、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等。
因此,深海照明通常采用特殊的高强度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光源,并结合先进的光学设计,以提高照明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适应深海的恶劣条件,照明设备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抗压和抗腐蚀性能。
深海通信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在深海中,由于海水的阻隔,常规的无线电波很难有效地传输信号。
为了实现深海探测设备与水面支持平台之间的实时通信,需要采用特殊的通信手段。
例如,声学通信技术利用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实现数据和指令的传输。
但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较慢,且容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如温度、盐度和水流的变化,从而导致信号衰减和失真。
因此,如何提高声学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是深海通信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通信技术,如光通信和量子通信,也在深海探测领域中受到关注和研究。
深海定位与导航技术也是关键之一。
在茫茫深海中,要准确地确定探测设备的位置和方向并非易事。
地质勘查常用的深部找矿技术及发展研究
地质勘查常用的深部找矿技术及发展研究地质勘查是寻找矿产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深部找矿技术是一种在较深层次进行勘查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找矿效率。
以下是常用的深部找矿技术及其发展研究内容。
1. 重力方法:利用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的矿体。
重力方法主要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场强度来获取地下的重力异常信息,进而寻找矿体。
近年来,重力方法的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加入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测量单元和气压测量等技术手段,使得重力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更加准确和可靠。
3. 电磁方法:利用地下的电磁场响应信息来探测地下的矿体。
电磁方法主要通过在地表上施加交流电场或磁场,然后测量地下矿体对交流电磁场的响应来探测目标矿体。
电磁方法通常是在较浅的地下深度进行勘查,但随着电磁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已经逐渐拓展到较深层次的勘查范围。
如瞬变电磁法(TEM)和音频频谱正弦电磁法(AMT)等新颖的电磁方法在深部找矿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地震方法:利用地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探测地下的矿体。
地震方法主要通过在地表上发射人工地震波,然后测量地下地震波的传播时间、速度和反射强度等参数来寻找地下的矿体。
地震方法可以提供地下岩层的速度结构和地下构造的分布信息,进而辅助找矿工作。
如地震反射法和地震折射法等传统的地震方法在深部找矿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5. 遥感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地表和地下矿体的信息。
遥感方法主要通过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平台上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来识别地表和地下的矿体。
遥感方法具有不接触、无侵入、高效率等优点,特别适合在大范围和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深部找矿。
如高光谱遥感法、微波遥感法和激光雷达遥感法等新兴的遥感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在深部找矿技术的发展研究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 多物理场勘探:将两种或多种物理勘探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全面的地下信息。
多物理场勘探技术可以克服单一物理场方法在探测深层矿体时的不足,提高勘探效果和找矿精度。
2022届高考作文最新科技类人物素材---在时代潮头做先锋
022年高考作文最新科技类人物素材---在时代潮头做先锋目录:01超算人的一颗“澎湃红心”02钟扬:潜心科研攀登高峰03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04“红色国防工程师”一辈子只为一件事05奋斗的动力就是要回报社会正文:01超算人的一颗“澎湃红心”作者:本报记者晋浩天本报通讯员韩芳《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6日03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杨超是超算研究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
5月26日,杨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肩负起更重的责任和使命。
初心澎湃——在大钊精神指引下“我高中就读于河北省唐山一中,她的前身——直隶永平府中学堂是李大钊先生的母校。
中学期间耳濡目染,从大钊先生的伟大事迹中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艰苦历程。
3年前我调入北大工作,又来到大钊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不禁思索,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我是不是应该更积极追求进步?”5月26日,在发展杨超入党的支部大会上,他深情回忆入党初心。
在支部大会上,杨超还提到2019年10月1日这个令他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他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代表受邀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在光荣与梦想激荡、历史与未来交融的时刻,我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应该持续做好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本职工作,更应该接受时代的召唤,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大业贡献更大力量!”此后不久,杨超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培养过程中,北京大学党委转变思路、积极引导,全方位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入职北大后,学院党委书记胡俊老师多次与我交流,了解我入职后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帮我解决实际问题,我参加校、院两级党委组织的形式多样活动,也认识了很多不同院系、不同领域志同道合的老师,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融入了北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杨超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北京大学党委建立了校领导一对一联系青年教师制度,校长郝平是直接联系杨超的校领导。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个项目介绍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八个项目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该文取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最新专题栏目“走进深部”中的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有关图文资料。
在编辑中,对其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基本上未作变动,仅对文章段落格式做了部分改动,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
特此声明。
笔者编辑本文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网友、博友和读者了解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大项目的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在普及地球科学方面的作用,为普及地球科学、推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笔者微薄的力量。
本文目录项目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2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3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试验研究项目4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试验示范项目5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试验项目6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项目7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8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下面是正文项目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人:杨文采魏文博目标:解决大陆尺度、阵列式(Array)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观测计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系统开展中国大陆地壳电磁参数标准网建设和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物性结构及构造格架模型研究作必要的人才和技术准备。
探测原理:根据电磁波传播理论,电磁波的穿透深度与频率成反比,即随着信号频率降低,其探测深度增大。
通过在地面上探测和研究大地对不同频率交变天然电磁场的响应,获得地下不同深度介质导电率的分布规律,据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环境、地热结构和物质状态等信息。
项目工作部署:研究电磁参数标准网构建方法;全国(4°×4°)阵列式大地电磁网“控制格架”;大华北和青藏地区(1°×1°)大地电磁网;4°×4°和1°×1°壳、幔电磁三维结构模型;地球物理-地质综合建模研究。
中国启动地壳探测工程实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介绍
中国启动地壳探测工程实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介绍Yuanzi16本文作者的话该文取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最新专题栏目“走进深部”中“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概况”和“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简介”两篇文章。
在编辑中,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基本上未作变动,仅对文章段落格式做了部分改动,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
特此声明。
笔者编辑本文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网友、博友和读者了解中国的《地壳探测工程》和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在普及地球科学方面的作用,为普及地球科学、推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笔者微薄的力量。
本文目录第一章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概况一、《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总体目标二、《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主要任务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8个项目第二章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简介一、为什么要实施深部探测?二、深部探测科学原理三、深部探测专项研究内容四、预期成果五、应用前景六、结束语下面是正文中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2006)要求,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
中国《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地壳探测工程揭示中国大陆地壳层次和岩石圈层次的组成和结构,探讨控制大规模成矿作用和矿集区形成过程,重大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深部条件,为发现能源“新区”和固体矿产资源“新大陆”,预防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程度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
从地表走向地球深处,揭开中国“入地”计划的序幕——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
第一章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概况为落实中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 号文)的战略部署,揭示地球深部结构与组成,减轻资源、灾害和环境多重压力,响应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参与全球地学竞争,中国设立了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2008-2012),作为“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科学计划,由中国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中,深海探测一直是充满挑战和神秘的领域。
深海,那是一片高压、低温、黑暗且充满未知的世界,要深入其中获取信息和资源,依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
首先,深海探测装备的耐压技术至关重要。
深海的巨大水压对探测设备的外壳强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想象一下,每下潜 10 米,水压就增加一个大气压。
在数千米乃至上万米的深海,设备所承受的压力是极其惊人的。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材料科学发挥了关键作用。
高强度、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深海探测器的外壳。
同时,先进的制造工艺,如精密铸造和焊接技术,确保了外壳的密封性和结构完整性。
传感器技术在深海探测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要在深海中获取各种数据,如温度、盐度、压力、流速、生物活动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是关键。
这些传感器需要能够在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准确感知并传输数据。
例如,压力传感器要能在巨大的水压下保持测量的准确性;光学传感器要能在微弱的光线下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点,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和工艺,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能源供应是深海探测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由于深海探测任务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而且远离陆地,传统的电池能源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高性能的能源系统成为关键。
目前,核能、燃料电池和深海热液能等新型能源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核能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时间长的优点,但安全问题是其应用的重要考量因素。
燃料电池能够高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其燃料储存和供应存在一定困难。
深海热液能则是利用深海热液口的热能进行发电,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性,但技术尚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通信技术在深海探测中同样不可或缺。
在深海中,信号传输面临着巨大的衰减和干扰。
为了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控制,需要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
水声通信是目前深海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它存在传输速率低、误码率高等问题。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型的通信算法和编码方式,以及利用多波束、分集接收等技术来增强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概况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 号文)的战略部署,揭示地球深部结构与组成,减轻资源、灾害和环境多重压力,响应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参与全球地学竞争,国家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作为“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科学计划,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总体目标是,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进行立体探测的技术方法体系;在不同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实验与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围绕现代地球科学难题和热点问题,部署实验研究工作;实现深部探测数据的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探测数据管理系统;积聚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计划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我国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为深部探测提供结构、组分的参考系;在东部的华北、华南开展综合探测实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技术集中探测实验,包括区域超长剖面、矿集区立体探测和万米科学钻选址等,形成深部探测技术体系;选择复杂结构的西秦岭中央造山带,超厚地壳的青藏高原腹地,现今最活跃的三江地球动力活动带,松辽超大型油气盆地进行探测技术实验,获得特殊地质结构的高精度探测数据;在具有重大科学研究、资源环境意义的关键部位,开展精细探测和科学钻验证,争取重要科学发现,并为进一步部署超深科学钻进行选址;研究深部地壳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深穿透地球化学、岩石探针等方法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层地应力测量,监测现今地壳运动,建立地应力标定技术系统;创新并行巨型地壳结构数值模拟平台,计算模拟洲际规模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建立岩石圈三维结构;集成各种方法数据与成果,集成深部探测有效的技术体系;实现海量探测数据储存、计算、共享、演示与发布全流程现代化,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地壳探测工程》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推动国家立项论证。
紫金山矿田深部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
矿床地质紫金山矿田深部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祁进平,李晶,戴茂昌,赖晓丹(紫金矿业集团东南矿产地质勘查分公司,福建上杭364200)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矿田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超大型浅成热液-斑岩铜金多金属成矿系统,矿田内已发现了紫金山超大型金铜矿床(高硫型)、悦洋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低硫型)、罗卜岭大型铜钼矿床(斑岩型)以及五子骑龙、龙江亭中型铜矿床(过渡类型),这在国内外均属罕见(So et al., 1997;陈景河,1999;张德全等,2003)。
近三年来,福建紫金矿业集团和省地勘队伍都明显加大了对紫金山矿田及外围的勘查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如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预计探获铜金属资源量超过100万t,在悦洋矿区外围又发现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等,显示该区已进入新一轮的勘探热潮。
为了配合本轮找矿突破行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联盟在紫金山地区开展了大量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取得重要进展,有效指导了该区的找矿勘查工作。
1 地质概况紫金山矿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西侧,北西向上杭-云霄深大断裂与北东向宣和复背斜的交汇处。
矿田主体由晚侏罗世紫金山花岗岩体、早白垩世花岗闪长质侵入岩(四坊岩体和罗卜岭岩体)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
矿田内发育NE向和NW向断裂,前者控制了紫金山花岗岩体的侵位和分布,后者控制了上杭-碧田白垩纪火山盆的形成和展布。
本区的浅成热液矿床主要赋存于晚侏罗世紫金山花岗岩体中,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尽管赋矿围岩差异大,但矿床学和年代学研究显示两类矿床的形成均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张德全等,2003)。
矿田内围岩蚀变范围广(面积>50 km2、垂深>1500 m)、强度大,化探异常规模大且元素齐全,矿床(点)众多,成矿条件优越。
2 深部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2.1 矿田三维综合建模利用丰富的地质勘查资料建立了紫金山矿田三维综合地质模型,该模型以27.8万m岩芯和5.8万m 坑道编录及其测试数据为基础,综合了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全面展示了紫金山矿田斑岩型、高硫型和低硫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的关系,该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紫金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勘查和预测工作(图1A)。
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在人类掌握科学技术的历史长河中,深空探测技术算得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领域,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现代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深空探测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得到持续加强。
本文将就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展开论述。
一、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及目的深空探测技术是指通过航天技术实现对宇宙深空环境、行星和恒星等天体的探索,以获取空间环境、天体表面及内部结构、相关物理特性和天体演化等重要信息,推进宇宙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科学领域的发展。
深空探测技术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最高阶段,具有极高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打破技术瓶颈,提升探测技术水平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需要涉及很多领域,包括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其推进技术的研发也能够为其它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借鉴和支持。
2. 提高人类认知水平,推进人类科学文明进步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宇宙带来很大的帮助,增强对宇宙的认知水平,寻找宇宙的奥秘和起源,使科学愈发深入,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推动人类社会创新和发展在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掘发现新的科技应用和商业前景,促进社会发展和创新。
二、深空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深空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天体、空间和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1. 测量宇宙与高能物理深空探测技术可以用于探测宇宙背景辐射、作为宇宙学研究的手段,同时也可以用于测定高能粒子的能量和流量等。
2. 探寻天体深空探测技术可以用于探索银河系中的新星、黑洞、暗物质等,还可以探索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恒星和星系。
3. 观测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深空探测技术可以通过观测地球的气候系统、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等,推进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研究和预测。
三、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中国航天事业在深空探测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与国际同步
VO 1 . 3 4 No. 1 : 7— 23
我 国深 部探测 技术 与 实验研 究 与 国际 同步
董树 文 ¨ ,李廷 栋 n ,高 锐 ,吕庆 田 ,魏 文博 ,杨 经绥 ,王 学求 , 陈群 策 , 石耀 霖 ,黄 大年 , 陈 宣华 ¨ , 周 琦 ’
1 ) 中国地 质科 学院 ,北京 1 0 0 0 3 7 ; 2 ) 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地质 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3 7 ; 3 ) 中国地质 科学 院矿 产资 源研究 所 ,北京 1 0 0 0 3 7 ;
进 展,探 测仪 器装备 研制 取得 重要 突破 。 专项 被认 为是我 国由地质 大 国向地质 强 国转变 的标 志性重 大地 学计 划 ,在世 界地 球科 学领域 具有 很强 的影 响力 ,具有 经 济社会 意义 巨大 创新 价值,在 大科学 计划 组织 实施方 面 做 了有 益的探 索,为实施 “ 地 壳探 测工 程 ”重大 科技 专项 奠定 了坚 实基础 。专 项被 两 院院士 评 为 “ 2 0 1 1年 度 中 国十大科 技进 展新 闻” 。 “ 深 部探 测技术 与实 验研 究专项 与 国际 同步 ”,获得 中国地质 科学 院 2 0 1 2年 度 十大科 技进 展 的特别进 展 。
4 ) 中国地 质大 学( 北 京) ,北京 1 0 0 0 8 3 ;
5 ) 中国地 质科 学院地 球物 理地 球化 学勘查 研究 所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0 ; 6 ) 中国地质 科学 院地 质力 学研究 所 ,北京 1 0 0 0 8 1 ;
7 ) 中 国科 学 院研究 生 院, 北京 1 0 0 0 4 9 ;
DONG Sh u. we n¨ LI Ti n g— do ngn
深海探测技术与研究岗面试问题及应答
深海探测技术与研究岗面试问题及应答深海探测技术与研究岗位作为科研领域中的重要职位之一,对于候选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往往会提出一些与深海探测技术相关的问题,以了解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和能力水平。
本文将就深海探测技术与研究岗面试问题及其应答进行探讨。
问题一:请介绍一下深海探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回答:深海探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包括深海地质、深海生态、深海气候与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深海地质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海底地震仪、海底测深仪等设备,对深海底形、海底地壳造成的物理变化等进行研究。
在深海生态方面,使用声纳探测技术可以探测出深海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帮助我们了解深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深海气候与环境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深海探测技术观测深海温度、盐度等环境参数,研究深海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二:请介绍一下深海探测技术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
回答:深海探测技术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声纳探测器、潜水器、深海摄像机等。
声纳探测器能够通过发射和接收声波,来确定深海中的物体、生物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潜水器可以帮助科学家下潜到深海中进行观测和采样,比如有载人深潜器和无人深潜器。
深海摄像机则通过摄像设备记录深海中的生物和地质景观,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问题三: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深海探测技术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回答:近年来,深海探测技术和研究领域有许多新的进展。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设备和工具不断涌现,提高了我们对深海的观测能力和精度。
比如,无人潜水器可以实现更长时间和更大深度的观测;声学成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为清晰的深海图像。
另一方面,深海探测技术在研究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除了地质、生态、气候和环境等传统领域,深海探测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深海资源开发与利用、天文学等新兴领域。
问题四:您在深海探测技术与研究方面有哪些实际经验和项目经历?回答:在深海探测技术与研究方面,我参与过多个项目,并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黄大年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五篇1秘书
黄大年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五篇黄大年的事迹和精神品质篇1黄大年,男,汉族,1958年8月生,中共党员,1981年12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2023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大年同志始终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矢志不渝实践科技报国的理想。
无论是在读书求学、国外工作还是归国任教期间,都始终把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
他时刻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
1992年,心怀报国之志的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成为地球物理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
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作为国家“863计划”“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他在短期内突破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心系祖国发展和吉林振兴,以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国多地指导地方科技建设和经济转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区推动和协助产业转型,牵头筹划在吉林省建立“无人机产学用基地”和“吉林大学留学生报国基地”。
他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悉心指导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为博士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4人次,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试验班”的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长春市“十佳班级”。
他关心学生,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热心帮助患重病的学生家长解决治疗问题。
他目光高远,为学生和团队成员创造接触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进设备的条件,提供与院士等国内外顶级专家交流的机会,支持和资助26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
他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为实现强国梦想奉献全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个项目介绍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八个项目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该文取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最新专题栏目“走进深部”中的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有关图文资料。
在编辑中,对其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基本上未作变动,仅对文章段落格式做了部分改动,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
特此声明。
笔者编辑本文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网友、博友和读者了解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大项目的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在普及地球科学方面的作用,为普及地球科学、推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笔者微薄的力量。
本文目录项目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2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3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试验研究项目4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试验示范项目5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试验项目6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项目7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8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下面是正文项目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人:杨文采魏文博目标:解决大陆尺度、阵列式(Array)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观测计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系统开展中国大陆地壳电磁参数标准网建设和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物性结构及构造格架模型研究作必要的人才和技术准备。
探测原理:根据电磁波传播理论,电磁波的穿透深度与频率成反比,即随着信号频率降低,其探测深度增大。
通过在地面上探测和研究大地对不同频率交变天然电磁场的响应,获得地下不同深度介质导电率的分布规律,据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环境、地热结构和物质状态等信息。
项目工作部署:研究电磁参数标准网构建方法;全国(4°×4°)阵列式大地电磁网“控制格架”;大华北和青藏地区(1°×1°)大地电磁网;4°×4°和1°×1°壳、幔电磁三维结构模型;地球物理-地质综合建模研究。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亮相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亮相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本刊编辑部【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2(33)6【摘要】以“携手应对、共促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于11月4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特装展览的形式在大会主展厅亮相。
此次展览内容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部分的实物展览为主,主要包括“地壳一号”中国万米科学钻探钻机(模型)、无缆自定位勘探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系统、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等仪器设备和深部探测数据处理与三维展示一体化软件平台系统介绍;辅以展板形式的专项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内容涵盖了深部探测专项实施以来所取得的实验结果、科学发现、初步研究成果和重要深部探测技术进展等。
【总页数】1页(P884-884)【关键词】深部探测;技术进展;中国;实验;矿业;国际;展览内容;勘探系统【作者】本刊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63【相关文献】1.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七项目(SinoProbe-07)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 [J], 石耀霖;龙长兴;张怀;王红才;周元泽等2.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提升我国深部探测装备技术水平--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项目9“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 [J], 王郁涵;赵凡3.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成果通过鉴定 [J], 中国国土资源报4.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 [J], 董树文;李廷栋;SinoProbe团队5.探寻地球深部的秘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5年成果扫描 [J], 王琳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概况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 号文)的战略部署,揭示地球深部结构与组成,减轻资源、灾害和环境多重压力,响应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参与全球地学竞争,国家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作为“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科学计划,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总体目标是,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进行立体探测的技术方法体系;在不同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实验与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围绕现代地球科学难题和热点问题,部署实验研究工作;实现深部探测数据的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探测数据管理系统;积聚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计划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我国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为深部探测提供结构、组分的参考系;在东部的华北、华南开展综合探测实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技术集中探测实验,包括区域超长剖面、矿集区立体探测和万米科学钻选址等,形成深部探测技术体系;选择复杂结构的西秦岭中央造山带,超厚地壳的青藏高原腹地,现今最活跃的三江地球动力活动带,松辽超大型油气盆地进行探测技术实验,获得特殊地质结构的高精度探测数据;在具有重大科学研究、资源环境意义的关键部位,开展精细探测和科学钻验证,争取重要科学发现,并为进一步部署超深科学钻进行选址;研究深部地壳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深穿透地球化学、岩石探针等方法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层地应力测量,监测现今地壳运动,建立地应力标定技术系统;创新并行巨型地壳结构数值模拟平台,计算模拟洲际规模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建立岩石圈三维结构;集成各种方法数据与成果,集成深部探测有效的技术体系;实现海量探测数据储存、计算、共享、演示与发布全流程现代化,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地壳探测工程》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推动国家立项论证。
专项设立8个项目:项目1. 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实验性地建立中国大陆阵列式大地电磁场标准网的实施方法和关键技术,在全国部署及华北、青藏地区部署多层次的观测网。
项目2. 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以深反射地震技术为先导,开展深部结构和物性综合探测、数据处理、层析成像及构造地球物理解释,形成深部探测的有效技术组合。
项目3. 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及试验研究透视矿集区,综合探测南岭、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典型矿集区精细结构,为开辟“深部第二找矿空间”提供技术体系。
项目4. 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试验示范发展千米深度物质时空分布探测技术,建立全国地球化学(76种元素)基准网;开展深部廊带地球化学探测试验。
项目5. 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试验标识深部探测成果,开展板块汇聚边界、矿集区以及火山-地热等地区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开展万米超深孔钻探技术和设备研制。
项目6.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研发千米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关键技术;选择首都圈和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深孔应力/应变综合监测实验。
项目7. 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建立超级并行数值模拟计算平台,定量模拟大陆岩石圈三维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过程,探索应力场与地震灾害之间相关关系。
项目8. 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整体部署专项研究计划,综合集成各项目成果,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格局与动力学过程;构建探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建设深部探测实验基地;开展科普宣传;推动《地壳探测计划》国家立项。
从地表走向深处:揭开中国“入地”计划的序幕——“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简介一、为什么开展深部探测?实际上人类对脚下深处的认知程度还不如对茫茫太空的了解,地球的深部一直是科学的“紫禁城”,成为科学家探索、追求的梦境。
然而,对地球深部的任何数据的取得都依赖于技术的支持,深部探测技术成为揭开地球“芝麻大门”的钥匙。
毫无疑问,只有掌握海量的、多时空尺度、多学科的探测、观测数据、信息后,科学家才能有效地揭示地球的内幕,研究地球系统的现象、规律与过程,真正点亮我们脚下的“黑狱”。
地质学家坚信,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问题与挑战,只能立足地球,其它星球可能相当长的时期还帮不上忙,向地球深部汲取资源,成为人类最现实的途径;把握地球内部脉搏,提升自然灾害预警能力,可以减轻灾害的威胁;深化认识岩石圈结构与组成、将全面提升地球科学发展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地质过程造就了中国大陆和海域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和地貌特征。
从38亿年古老的华北克拉通,到新近崛起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还有横贯东西的秦岭-大别中央造山带,以及由于大陆的裂解而形成的渤海湾盆地和台湾海峡,无不受深部地质作用过程的控制。
当我们感慨大好河山之壮丽,享受天然资源之馈赠之时,可曾想到千山万壑起之何因?金银铜铁源之何处?下一个汶川地震将发之何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急切地渴望了解地球表层发生的所有一切如何受深部的控制和影响。
《地壳探测工程》是我国科学家历时6年构思、策划的重大科学计划,是我国“上天、入地、下海”挑战自然的壮举,更是解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急迫的资源、灾害问题的重大举措和推动我国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的必由之路。
《地壳探测工程》将极大地深化和扩展我们认识大陆岩石圈结构、活动过程与动力学机制的视野,把握地壳活动脉搏,开辟深层找矿新空间,为国家安全了解深部物性参数,为实现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重大突破、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全新科学背景和基础信息,全面提升地球科学发展。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2008-2012)是《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研究计划。
深部探测专项的核心任务和总体目标是:为《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围绕《地壳探测工程》的全面实施,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立体探测的技术体系;在不同自然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急迫的重大地质科学难题热点,部署实验任务;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入地计划拉开序幕,具有重大、深远的科学意义。
二、科学原理人类生存的岩石圈是地球外层固体部分,漂浮在地幔软流层之上,并因物质的比重大小而分成若干次级圈层。
由于板块构造的俯冲、碰撞,物质循环,地幔物质上涌,火山喷发等造成十分复杂的结构。
深部探测关键技术在于建立穿透不同深度,精确萃取岩石物理性质的技术组合与集成,以及探测数据的处理和有效信息提取。
当今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对地球深部数据和认识程度的依赖越来越高,可以说没有对地球深部的探测就没有地球科学理论的进步。
我国深部探测和岩石圈研究,远远落后先进国家,这是造成我国地学研究水平、资源探测技术、灾害预报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
实施“地壳探测工程”将大大地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大陆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大陆是地球上最复杂和多样化的组成部分。
大陆内部有最古老的岩石,记录着地球的早期形成和演化。
板块构造理论只是解释了大陆年龄和复杂性的极小部分,特别是上亿年来陆壳物质的侧向生长。
然而,为了厘清地幔是如何驱动板块运动的,以及不同的地貌特征与地球深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超越单一的板块理论、使用新一代的数据和结构模型。
人工深地震反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等技术实验等,结合其它多种地质实验,我们将获得解剖大陆地壳及岩石圈地幔结构的最佳技术途径。
大陆地壳及岩石圈地幔的观测结果,将使我们得以将地表地质和地壳精细结构与地幔内部的驱动力和热力过程联系起来,也使我们得以将早期大陆的形成与后继板块的运动所形成的板块构造与已知的和潜在的地质灾害联系起来。
为什么会产生地质灾害?科学家们对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认识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如对数秒钟至数分钟内的断层破裂与扩展、地震引发地壳形变以及地质灾害链的成因的认识等等。
我们知道,断层是几百公里以外的应力传导所致。
但是,为了提高我们对地震起因和震级影响因素的认识,还需要我们在更大的地表范围内监测地应力和应变,了解断层系统的深部联系,测量震源带上活动断层的物理特性。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周期变化和成因,还需要持续数十年、甚至更长期的地应力监测与研究工作。
人类对火山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对火山喷发的诱因的认识尚不完整。
目前,我们只是对一些引起火山喷发的短期形变进行了有限观测,但是对火山、板块构造运动、区域应力场内岩浆活动的长期耦合关系知之甚少。
新的综合研究手段将使我们更明确地区分什么是火山的正常“呼吸”、什么是火山喷发前的“胀气”。
通过火山科学钻探,并辅以高精度应变测量、地震监测和卫星雷达成像分析,将会大大提高对火山灾害的科学评估和对火山喷发的预测。
油气与矿产资源是如何形成和分布的?石油、天然气,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国家战略资源;金、银、铜、铁、锡等金属矿产,被称为工业粮食,也是国家战略资源,在任何国家都如此,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油气是低等植物和动物(浮游生物)在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下,先形成“腐泥”,然后在高温(200°C)和高压作用下先生成原沥青,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油气的生成、演化、运移、聚集、保存和破坏,都是以盆地为基础的,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沉积和发展演化对油气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油气绝大多数被覆盖在数千米深的盆地之下,需要深部精细探测和发现。
黑色、有色、稀有和贵金属,以及工业化工矿物原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天然富集物,绝大部分矿产形成于深部、赋存于地下。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对其需求急速增长,地表或浅层矿产发现的机会越来越小,资源勘查走向深部成为必然。
三、深部探测专项研究内容1. 大区域地下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的背景探测(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拟建立我国大陆电磁场标准观测网,创立大陆岩石圈地球物理参数三维结构基准模型的构建方法、技术流程和技术标准。
大陆电磁场携带着地球内部结构、构造、温度、压力,以及物质成分的物理状态等重要信息,是研究岩石圈导电性结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了解地球内部的壳幔几何结构和波速结构,深入认识地球。
(2)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建立我国79种自然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和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体系,解决我国环境地球化学本底和区域背景值,探讨深部找矿的元素深穿透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