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反思

王义汉(2012211124)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体来说是综合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是基于两种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不同额研究方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在社会心理学中,观察法是指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收集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非语言资料,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原来是人类学家和动物学家使用的技术,后来被用于政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

2、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一般实验室实验是指研究者在严格地控制诸种外部变量的情况下,使被试集中注意力于其所感兴趣的变量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研究者能够控制各种变量,通过这种控制可以消除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实验室实验具有较高的内在效度。

模拟实验就是让被试扮演某种角色,此后便对被试者行为的真实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然后根据研究结果推论在现实环境中的情形。

现场实验。在实际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即研究工作必须在自然环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但实验者可对自变量施行某些控制。在有的情况下,实验者可能有一个对照组,即使用不接受实验刺激的另一种自然环境。

实验法比较有名的就是以下这个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

又称权力服从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实验的概念源于1963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所发表的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一文。实验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面

对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

实验开始于1963年,也就是纳粹党徒阿道夫·艾希曼被抓回耶路撒冷审判并被判处死刑后的一年。米尔格拉姆设计了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艾希曼以及其他千百万名参与了犹太人大屠杀的纳粹追随者,有没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服从了上级的命令呢?我们能称呼他们为大屠杀的凶手吗?”(Milgram, 1974)

人们不会无条件地服从权威的一切命令。在涉及政治、道德等问题的时候,是否服从权威,绝不单纯地取决于服从心理(个体心理),而是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社会心理)。

3、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法原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方法,文化人类学家利用这一方法,比较和分析了许多不同民族部落和文化群体,考察了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和规律。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心理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丰富和深化了社会心理学对于人类社会行为的理解。文化人类学家尤其是其中的心理人类学家发展出的有关文化与人格、文化与行为的理论,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常用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调察、生活史分析、心理测验和民俗与艺术分析。

例:社会学家W.I.托马斯和F.兹纳尼兹基《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生活史分析)

虽然采用了如此之多的研究方法,但是综合来看,每种研究方法的趋向都有自己的特点:

1、心理学

尽管该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众多,但这些理论无一例外都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个体行为(主要是他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说明上。

目前通行的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主要是建构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框架之上的。在这一体系中,说明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基本概念是“个人品质”或个体的心理倾向,而“人格”又是囊括这些单一品质的复杂的功能单位。人格控制着具体品质的激活,这些品质大部分是通过“社会学习”,即通过一个人同其环境中的社会刺激(他人或群体)接触而产生的影响获得的。比如,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这是一个学习过程)可能会使他形成一种“敌视”的心理品质,这一品质形成后又会制约他对于一系列社会客体的态度,诸如对其他种族的敌视态度。

2、社会学

关注群体以及试图通过群体内部的互动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在社会学家的理论建树中同样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反映。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参照群体理论这四种主要的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可以说都是围绕着群体内部的互动展开自己的论述的。

从目前较为流行的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来看,其基本的概念体系主要来自社会角色理论。其具体的出发点是,在群体生活中,任何处于一特定社会地位的个人及其行为都是由具体的社会情境决定的。而这样一种与该情境中的社会期望相一致的行为系统就是“社

会角色”。在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看来,社会角色的形成与扮演是通过“社会化”实现的,而各角色之间行动的相互依存就是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和解释的“社会互动”。

3、这一研究取向相比而言不太成型。从文化人类学家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来看,他们所欲图证明的是文化在一个民族的人格与社会行为的模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能动的人格与社会行为又是在何种程度上建构文化的。

在“文化与人格理论”中,说明生活于一具体文化环境中的民族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是“文化”,它具体表现为一民族所特有的与其整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方式(包括幼儿养育方式、成年仪式以及家庭组合形式)。这种生存方式通过文化熏染(又称文化濡化,是和社会学中的社会化同等的概念)代代相传,并且也因此形成了一特定民族的个体间基本一致的人格建构:“基本人格结构”。而一民族独特的文化行为就是由这种基本人格结构或曰民族性格决定的。

2、各个学科的不同点

首先,研究的重点不同。心理学的传统强调个体(人格)因素,社会学的传统强调社会因素,而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则强调文化因素。造成这一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受制于社会、文化和人格诸因素,并因此也能够而且必须从这几方面去论述的“边缘课题”。

其次,研究的内容不同。心理学的传统欲图通过他人对个体的影响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学的传统欲图通过社会互动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而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则欲图通过文化与人格间的相互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